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是湖南人 >

第30部分

我是湖南人-第30部分

小说: 我是湖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召开会议,制定了周密的起义计划,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从香港派一支八百人组成的敢死队去广州发难。敢死队员分别来自湖南等省和海外的同盟会组织。起义前,他们给同志、父兄和妻子写好了绝命书。
  黄兴从香港赶到广州,担任起义的指挥。
  起义的枪声打响,黄兴率领一百六十名队员,臂缠白布,脚穿黑面胶底鞋,手执炸弹和枪支,用海螺吹响进军号,冲进总督署。同时,喻培伦等人也从后面炸墙而入。起义队员打垮了总督署的少数卫队,击毙清兵管带,冲进第二道门,直奔后堂。两广总督张鸣岐在主持治安会议,听见激烈的枪声,马上翻墙逃到水师行台。
  起义队伍纵火焚烧了总督衙门,兵分三路,分头攻打督署公所等地,途中与清军水师提督李准遭遇,在东辕一带展开激战。黄兴右手的两个指头被打断了,仍然坚持射击。
  起义队伍经过激烈的巷战,人员越来越少,最后各自为阵。喻佩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敌人见了无不丧胆。他一直战到弹尽被捕。最后剩下黄兴一个人,退到一家小商店,用肩膀撞破门板进入店内,隔着门板朝外射击,又击毙七八名清兵。敌人退却后,他化装逃到河南一个革命机关,找到女同志徐宗汉,包扎好伤口,隐蔽起来。三天后,徐宗汉护送他去香港。起义失败了,黄兴却遇到了终生伴侣。两人在战斗中结下患难之情,后来结为夫妻。
  在这场激战中,其他三路没有出动,只有黄兴的第一队孤军作战。陈炯明和姚雨平的两队已到广州,袖手旁观,胡敦生那一队有一百五十人,多数还在香港。
  广州起义后,遗骨枕藉,情状非常凄惨。同盟会的广州机关秘密筹划收葬烈士遗体。会员潘达微请求各善堂掩埋烈士,善堂董事会成员徐树棠感于烈士们的忠义,将红花岗一段地区拨作葬地,并提供棺殓营葬。下葬时,云幕低垂,细雨蒙蒙。最后一口棺材下葬时,潘达微环顾四周,仿若见到黄花一片,便将红花岗改称为“黄花岗”。后人将这次广州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兴在向同盟会总部所做的起义汇报中,怒斥姚雨平和胡敦生坐视不救,表示对陈炯明深恶痛绝,说他目光阴险,必须把他除掉,免留后患。报告写完,一个伤指开始溃烂,另一个指头将断未断。
  徐宗汉把他护送到雅丽医院,把溃烂的手指切割了。
  孙中山后来曾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他说:“斯役之价值,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存。”
  革命党在黄花岗起义中丧失了全部精锐,黄兴非常气愤,打算亲自拼命暗杀李准和张鸣岐等人。孙中山急忙来电劝他不要莽撞。他说,他历来不赞成暗杀,革命党应该光明磊落。但是黄兴杀红了眼,要求孙中山汇款两万元。款子一到,他便组织暗杀团。不久,满人将军风山在广州被炸死,李准被炸伤,张鸣岐闻风避居外地。
  黄兴,步伐总是那么坚定,意志总是那么坚强,动作总是那么敏捷。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的身影又活跃在中国南疆的崇山峻岭,在硝烟炮火中闪跃。
  广东方面的几次起义都失败了,孙中山派黄明堂发动镇南关起义。起义军猛扑镇南关,占领了三座炮台。捷报传来,孙中山立即偕同黄兴和胡汉民等人亲赴前线指挥作战。跟随孙中山的法国炮兵大尉狄更斯调准北炮台的炮位,猛轰清军,击毙六十多人。孙中山和黄兴为伤员裹伤,点火发炮。孙中山兴奋地说:“反对满清二十年,今天才有机会亲手开炮轰击清军!”
  镇南关起义由于力量悬殊还是失败了。孙中山退居河内。法国殖民当局应清政府所请,把孙中山赶出越南。孙中山把军事重任交给黄兴和胡汉民。黄兴将两百多名越南华侨组成起义军,自任总司令。
  黄兴一直努力游说钦廉道员郭人漳,约他共同反清。郭人漳是个两面派,把侄儿安排到黄兴的军队里探听虚实。黄兴将计就计,向手下人作了布置。郭人漳的侄儿每次刺探军情,得到的回答都是革命党兵员多、粮饷足。
   。。

男儿要为天下奇(3)
郭人漳以为革命党真的有钱有势,便答应与黄兴合作,但提出要接济军饷。等到黄兴的队伍进入钦州后,他却违背诺言,凭着优势兵力围攻革命军。黄兴的部队在十个乡镇转战四十天,打不开局面,只好宣布解散。人马散入十万大山,而黄兴自己只身潜往河内。他来不及一洗战斗的烟尘,又奉命赶赴云南河口接收一支起义部队。
  原来,孙中山派黄明堂率领部队攻占了河口。几天之内,革命军增加到一千多人。总督锡良急忙派大军围攻,迫使起义军撤向河口。
  黄兴及时赶到河口,主张乘着昆明清军空虚的机会前去进攻。黄明堂赞同,黄兴马上率军沿铁路向昆明进发。行到半路,士兵大喊走不动了,朝天开枪,继而四奔逃散。黄兴只得返回河口,想统率起义军各路人马进攻蒙自。但是部队缺饷少粮,反正的清军士兵拒绝打仗。黄兴决心返回河内征集钦州起义时的部队组成骨干,再到河口作战。
  孙中山和黄兴在西南边境筹划的六次反清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们毫不气馁,决心继续起义下去。
  湖北的起义,按照孙中山和黄兴的部署,早就应该和黄花岗起义同步举行,只是陈其美和宋教仁认为华中和华东的清军戒备森严,起义条件不成熟,把日期往后推延。
  不过,武昌起义终于爆发。当时黄兴正在香港,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上海,湖北军政府致电请他到武汉就职。
  革命党是讲资历的,而黄兴最有资格统率革命军。他多次领导南方的武装起义,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名震遐迩。当冯国璋攻下汉阳,用远程大炮隔江炮击武昌时,民军总指挥无人胜任,武汉革命党人翘首盼望黄兴到来。
  黄兴与宋教仁、刘揆一等人赶到汉口,马上南渡武昌。黎元洪派代表在江岸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黄兴以战时总司令的身份到汉口指挥军队。北洋军攻下汉口以后,革命军退守汉阳,黄兴回到武昌。
  黄兴带领一班湖南籍的革命党人到来,黎元洪是又喜又愁。喜的是他们来了,自己心里有底了,这些人在同盟会里众望所归,对汉口军民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愁的是,这些湖南人一个个摆出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式,威胁到他的元勋地位。
  湖北军政府召开军事会议,黄兴报告战况。黎元洪满脸堆笑地赞扬道:“汉口失守,非我军战斗不力,只因北军兵力强盛,火炮威猛。黄兴同志劳苦功高,虽败犹荣。”众人立即鼓掌,表示对黄兴的尊重。
  蒋翊武想趁机确立湖南人在革命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提议道:“黄兴同志英勇善战,受命于危难,风尘仆仆,一到汉口就指挥保卫战,不愧为革命领袖,大将之才。武汉局势纷乱,幸好有黄兴同志主持大局,得以安定军心和民心。现在湖南也独立了,我建议公推黄兴同志为两湖大都督,掌管两湖的军政!”
  蒋翊武的提议,得到湖南代表与湖北省以外各省代表的响应。参谋杨王鹏附议说:“如今汉口已失,军情紧急,各军协调尤为重要,我同意蒋翊武同志的提议。”
  黄兴当了两湖大都督,就意味着黎元洪的地位要在黄兴之下了。黎元洪按捺着内心的不快,勉强点点头,但一言不发。
  湖北代表吴兆麟马上站起来反对:“黎元洪都督是武汉军民一致推举的,也为革命党公认,大敌当前,我们应该紧密团结在黎元洪同志和黄兴同志为首的军政领导周围。”
  杨王鹏反驳道:“湖北、湖南各自推选都督,都是权宜之计。现在革命领袖黄兴来了,又任革命军总司令,实至名归,有什么不好?”
  黎元洪还是不说话,只是矜持地微笑。
  宋教仁善于调和意见,见两人争论激烈,便说:“革命是为民众服务,不是争权,当务之急是如何守住汉阳,击退北洋军!”
  黄兴是磊落君子,直言道:“革命是为谋求国家的新生,救民于水火,怎能计较一己得失?既然如此,我请求辞去战时总司令职务!”
  蒋翊武换个角度说:“为了统一军令,需要名正言顺地任命黄兴同志为战时总司令,不然黄兴同志不好行使指挥权呀。”
  众人表示赞成。吴兆麟时刻不忘确保黎元洪的领导地位,说:“请黎大都督以军政府名义在阅马场拜将,委任黄兴同志为总司令。”
  吴兆麟明摆着是要让黄兴位居黎元洪之后。黎元洪用探询的目光看着黄兴。黄兴没把个人名利放在心上,爽快地同意。黎元洪悬着的心落了下来,高兴地说:“今天的会统一了军心和民心,为了确保武昌革命的果实,本督明天上午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布告天下!”
  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拜将。黎元洪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第二天,在武昌原湖广总督署院门前的阅马场,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人们连夜赶建了一座拜将台。机关人员和军队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上。猎猎旌旗中,一面红旗格外醒目,上书“战时总司令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男儿要为天下奇(4)
黎元洪在台上亲自将印信、委任状和令箭授给黄兴。黄兴身着戎装,腰挎战刀,神采奕奕,尽显湖南军人的本色。他用带有长沙腔调的普通话慷慨陈词,台下官兵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黄兴宣誓以后,骑白马巡视全场一周,官兵举枪向他致敬,他用标准的日式军礼致谢。
  拜将仪式结束后,黄兴便乘轮渡江,赴汉阳主持防务。
  这时,黄兴的故乡湖南已经起义,宣布独立,无异于发射了一颗巨大的炮弹;声援了武昌的革命军,使湖南的清军无法北上。
  湖南起义后,立即派湘军参加黄兴领导的武汉保卫战。都督焦达峰仿照当年曾国藩援救湖北的方式,为派往武昌增援的湘军提供军饷。湘军到达武汉时,黄兴正组织革命军保卫汉口。湘军协统王隆中率领一支队伍抵达武昌两湖书院。黄兴得知家乡的部队来了,十分高兴,迅速过江检阅,对王隆中说:“自古湘军无敌手,把湘军安置在汉阳十里铺前线,希望你第一仗就打出湘军的威风来!”
  随后,甘兴典也从岳阳率领一协湘军前来助战。汉口的革命军备受鼓舞。甘兴典建议进攻汉口,自愿当先锋,黄兴没有同意。但是,各路革命军川流不息地到司令部请求出战。黄兴为大家的热情所感动,明知革命军的武器不如北洋军,大炮短缺,还是下令反攻汉口。
  革命军兵分三路反攻汉口,黄兴自己统率湘军主力及部分鄂军担任主攻。革命军炮队猛烈轰击,黄兴带领部队趁夜色冒雨在断琴口登浮桥过江,王隆中率领湘军第一协为右翼,甘兴典率领湘军第二协为左翼,炮兵第一标及工程第一营随同前进,熊秉坤率领鄂军第五协为预备队。
  经过一夜苦战,王隆中的湘军迫近居仁门。清军见革命军攻势凶猛,打算天亮后撤退,乘火车逃走。冯国璋连忙派大军增援,用机关枪和重炮猛烈打击湘军。湘军并不惊慌,他们都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呢?可惜随后的鄂军大多是新兵,在北洋军猛烈的火力下迅速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