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美国那些事儿 >

第10部分

美国那些事儿-第10部分

小说: 美国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最多的季节了,去商店把准备“蜗居”的东西买回来,安心在家看电视、睡懒觉、吃大餐。
  我们基本上也处在“蜗居”状态,好在中国人喜欢热闹,所以,圣诞节的白天,一个中国朋友就请我们去她们家,随后的几天,一直到新年之夜,几乎天天都有中国朋友招呼在一起,吃饭、聊天、打牌。最热闹的一次还是俄勒冈大学华人教授组织的一次聚会,大约有20个家庭参加,每个家庭都带来自己在家做好的拿手好菜,地点是俄勒冈大学法学院的礼堂。
  当然,这次聚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足足有40个以上的孩子,也就是说一般家庭都要两个以上的孩子。我和一位有4个孩子的父母亲聊天,看着他们欢乐、年轻、幸福的脸庞,我一方面为中国人的勤劳勇敢而自豪,一方面也为这些亚洲脸庞的美国孩子担忧。假如有一天中美发生冲突,我们可能要尴尬面对曾经的老乡。
  我们不仅为美国输出了大量高智慧人才,同时,这些人也为美国生产了大量高素质儿童,而非法移民还为美国提供了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购买力。因此,美国科技发达和竞争力强,与上述两类人进入美国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最近,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脑力劳动阶层的收入与体力劳动阶层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其次是中国国内人民生活质量在快速提高,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未来展现出越来越吸引人的一面,而在美国生活,实质上的不自由和事实上的被歧视,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受到。
  圣诞期间,我的朋友带着我们加入了美国疯狂购物和新年狂欢,其实和我们国内平常组织的活动没有太大区别,电视和媒体报道的那种场面我们没有看到,给我的感觉是“词语想象”,就是把一些西方的东西翻译成中文以后,我们会得到一种远远偏离事实的印象。倒是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的购买力超出美国人的想象,他们花钱时的小心翼翼,特别是为别人花钱时的万般无奈,真让我们好面子的中国人怀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当然,这可能与文化有关系,但你要永远记住:*这个西方学者对资本家的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我看过一则留美学生写的博客,她说:她到美国后,曾经有三次受到高大威猛、脉脉含情的美国男人邀请共进晚餐,每每相谈甚欢,但结账,三个男人都是把自己那一半钱快速地拿出来,还温柔地加上一句“小费我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次,她和一位姐妹到一家餐馆就餐,服务生是一个中国小伙子,看她俩是中国人,十分高兴,说话投机,一会小伙子下班走了。她们吃完饭结帐时,服务生告诉她,刚才下班的中国人已经替她们付账了。这位博主说:看看!这就是中国爷们儿。
  

美式教育好比马拉松(1)
考不考试和如何考试只是个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把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分流、分层、分级,这就好比开始一个马拉松长跑。
  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特别是升学考试体制,因为涉及每一个家庭而几乎被所有的人诟病。我作为一个经历“*”时期小学和初中教育,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后1978年高考和本科学习,一直到后来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直至博士后和出国留学访问,可以说我身上集中体现了近40年中国教育走过的路。在美国的访问学习生活,特别是我女儿就读美国尤金市最好的小学“爱迪生学校”,使我对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体性”特征,但对正确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发展,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肯定是有意义的。
  中美教育的历史特点不同
  什么叫文明的积淀?来美国后,你才会感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博大精深,当然,也有一些人羡慕西方“高等”文明而讨厌中国乡土文化,一般情况下,这些人都是没有到过美国或者来美国旅游过的人。在美国真正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过的中国人都会深切地观察和体会到中国悠久文明传承的历史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烙印。被打上这个烙印的每一个人都是不自觉地,它不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只要你的母语是汉语就会带有这种中国式教育的烙印。
  在中国历史上,人的教育和知识的教育是分开的。你会发现“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照样可以成功”,这种例子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恐怕不是少数,因为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已经从父母和前辈们那里学习过了,熟读圣贤著作当然最好,但舞文弄墨却是文人专业的事务,所以,中国教育历史的特点之一是“长训幼”,父母以传统“为人处世”的民间哲学培养下一代人的“德性”与“能力”,人们普遍认同“成其德才能成其人”。所以,中国的家庭承担了更多的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和内容,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发达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发达的伦理哲学正好相互对应,从“三纲五常”到“以身作则”,都已经形成观念化的社会意识被人们接受,今天,表面上看这种教育的内容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抽象的精神内涵依然存在并指导着中国人的家庭教育。
  这在美国是不可能存在和发生的事情,美国的历史和西方文明的教化方式都没有此类传统,他们当然也有家庭教育,但父母不是训导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事,而是让他们在一个自主自立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只是孩子的义务抚养人,他们更多的是建议孩子们该如何去做,但不会强迫他们去做,甚至代替他们去做。比如中国人常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到,不会马上过去扶起,而是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中国的父母会赶紧过去扶他起来,甚至会责备一个根本不相关的事物,以此证明美国的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写照,就像在美国生完孩子,护士给你送来的第一餐就有冰激凌一样,在中国的生育文化里是绝对不会让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吃冰激凌的。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决定因素还是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美式教育好比马拉松(2)
西方学院式的知识教育的历史显然比中国久远,即使是教会组织的学校客观上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这种教育历史的作用就是使西方人认为,学习知识是让你生活更接近文明,更加理解和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美国的教育完全继承了西方的传统,并且认为美国的义务教育就是把你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从思想到精神都与美国奉行和倡导的自由*意识相符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从小抓起,日积月累,深入人心,反观我们教条式的形式化的思想教育,真应该向美国义务教育学习。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教育历史中最早的传统和最正当的教育内容。
  以家庭教育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尽管缺少现代知识,但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个体方面是成功的,它节省了大量社会资源,却培养了最大量的适应传统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人群,而且也是中国文明得以传承的最伟大和最可靠的保证。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保护和鼓励这一伟大的优良传统,而不是责备其不具有“专业性”或者“知识性”。当然,这种情况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容易出现“父传子业”和“门当户对”,因为这是他们天然的优势,当然要保持和继承下去,同时,它也要求那些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必须“改换门庭”,“独辟蹊径”,促使中国传统社会不断更新发展。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知识体系以学院式教育的方式传播给下一代,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迅速转型,基本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中国教育的历史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的特点是把培育合格的社会个体与培养合格的知识个体分为两个层次,而合格的社会个体是基础,知识个体是发展,通过不断扩大知识个体群来促进社会整体进步。中国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中国教育历史的结果,谁能否认这一点呢!
  中美教育目的的差异
  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相信人的理性和科学精神成为西方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继承了西方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的崇尚科学、理性和尊重个性、人性的特点。然而,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如何既尊重人性、个性又崇尚理性和科学性?或说,如何在尊重人性和个性的前提下培养出最完美的理性和掌握最丰富科学知识的人呢?
  毫无疑问,教育必须以理性和科学知识的权威性为内容,但教育解决不了人性和个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并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社会精英”,这就要承认一部分人理性不足,这就要求人性和个性服从理性和科学性。美国政府绝对鼓励所有的家庭支持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但美国的教育制度会在你高中毕业前,给你一个明确的“鉴定”,无论你自己和你的家长如何认识,但社会承认这种评价基本上是科学的。我们从西方教育心理学史上发现,美国至少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高中毕业前的年轻人做三次心理测定,以确定他们的智商并适合于干什么工作。当然,这期间美国的种族歧视还是非常严重,这就更加导致美国教育趋向于培养“社会精英”,由“精英阶层”构筑美国的政治领导集团和主流社会群体。这个传统在今天的美国依然盛行,普通百姓对“社会精英”的认可和支持突出表现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比如奥巴马上台就是精英政治人物征服美国普通百姓的典范,而他组织的领导班子,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政府历史上最豪华的“精英队伍”,支持奥巴马的人会告诉你:跟着他走,没错!你会感到,最崇尚*自由和人性个性的美国人是完全以个人理性和尊重科学为前提的,超越理性和科学性的任何*自由或人性个性在美国没有存在的土壤。美国最杰出的哲学家杜威把这种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形成了所谓的实用主义。所以,美国式的自由*是以科学的规范和严格尊重他人利益为基础,这与中国人理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一回事。来美国的留学生一开始都会感到美国不如中国自由,只有了解了美国细致的法律规定和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后,你可能才会感觉到什么什么才是美式*自由。

美式教育好比马拉松(3)
美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热爱这种建立在理性和科学基础上的自由*国家的公民,领导这个国家的中坚绝对是美国教育出来的“精英分子”,他们身体强壮、思维敏捷、口若悬河、通今博古,每一个美国人都会因为选择他们来领导自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剩下的事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前提是不要违法。
  美国教育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美国社会在劳动收入方面基本实现了公平,也就是说,除了资本家和靠金融资本生活的人以外,靠劳动取得的收入差别不是非常大。比如,专业修理房屋的工人一年的收入和大学教授差不多,有些技术工种的收入可能更高。所以,美国人不会歧视体力劳动,更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