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龙魂--华夏之刃 >

第41部分

龙魂--华夏之刃-第41部分

小说: 龙魂--华夏之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妺喜、妲己和褒姒。

  夏桀、商纣、周幽王,哥仨品行差不多,被后世扣尽了屎盆子,真的是个遗臭万年,而他们身边的妺喜、妲己和褒姒的经历也颇为相似。夏桀讨有施氏,有施氏献妺喜;商纣征有苏氏,有苏氏献妲己;周幽王伐褒国,褒国献褒姒。那时候女子没有地位,这三名女子只能任人摆布,被当成了赎罪的贡品。

  她们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们身边的大王对她们惟命是听,百依百顺,她们拥有天下独一无二的荣华富贵;但她们终究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她们被后世批为妖女,成了红颜祸水的代言人。

  后世的所谓诸君子,在大力丑化三朝昏王的同时,也要把三位王后妖魔化一番,于是妺喜*善淫,喜欢裸衣嬉戏,喜听裂帛之音,拥有了天下第一*、第一女祸、第一狐狸精的多个冠军头衔;妲己更是成了著名的狐狸精,被《封神演义》大书特书。相比于前两位,褒姒还算幸运的,她只是个没有爹的妖女,一个不爱笑的女人而已。

  褒姒的身世非常离奇,她的离奇故事竟然被写进了《史记》。

  相传夏朝衰败的时候,有两条龙落到了大殿上,说:“余,褒之二君。”意思是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先君。此时的夏帝没有明确记载是谁,估计可能是那个好龙的孔甲。他见到了二龙,不知道是杀掉它们,还是赶跑它们,或是留住它们,便占卜了一下,结果不吉。又占卜破凶的办法,结果是要将二龙的唾液收藏起来才行。于是这位夏帝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龙就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帝不敢怠慢,急忙拿来木匣子(一说金盘)将龙的唾液收藏了起来。夏亡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商亡后,又到了周室。一连三代,从来没人敢把它打开过,但周厉王却不信邪,在被国人赶跑的前两年将它打开了。结果那唾液流到了殿堂上,怎么也无法清除。于是厉王想了一招,命一群*了衣服的女人对着唾液大叫(不知何用)。还别说,有了效果,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这时候后宫有个刚刚换了牙的六七岁的小宫女,碰上了那只大蜥蜴(一说踩了蜥蜴的脚印),等到成年的时候就怀孕了。后来到了宣王三十九年,她生了个女婴,因为无夫生子,非常害怕,就将孩子扔到了水渠里,这孩子就顺着水漂了出去。

  此时,市井上正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史记》仅有后半句),恰好被宣王知道了,宣王十分生气,便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最后得出结论:有女祸!但女祸在哪里呢?

  宣王散朝回宫,姜后将宫女无夫生子之事告诉了他。宣王当即一拍脑门:这就是女祸!然后找来伯阳父算了一卦,看那女婴死没死,结果伯阳父说“妖气未除。”宣王当然不高兴了,随即下令:四处搜查女婴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举报有赏,藏匿者死!

  岂知命令刚下达不久,就有一对不知内情的村民进城贩卖弓矢,男的背的是桑木弓,女的背的是箕草箭袋,正对“檿弧箕箙”,士兵就要抓捕他们。《史记》说两人都跑掉了,没有被抓住,《东周列国志》说女的被抓住并且被杀掉了,男的逃脱。

  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女婴,哭声非常响亮,于是就收留了她,这个女婴就是从宫中漂流出来的所谓“妖女”。他(们)不敢回家,就带着这个“妖女”跑到了褒国。

  但是婴儿总要吃奶的,他(们)没有奶,不好养活,便把女婴交给了姒大抚养,因为姒大的老婆刚生完孩子。女婴此后便在姒家长大。

  除了出身豪门或者书香门第,古代的女人绝大多数没有名字,嫁人之后随丈夫的姓氏,称张氏、王氏、李氏、牛氏、熊氏等等,但嫁人前总要有称呼吧,于是家里随便给取个小名,如*、牡丹、春香、大丫、二妞子之类,有点水平的就加上地名或出生年月等。姒大就比较有水平,他将国名加在氏前,称这个女婴为褒姒。我们知道,姒姓出自夏朝,这么说来,褒姒也算出身名门,虽然养父是个穷光蛋。

  以上便是褒姒离奇而邪乎的身世,这应该是后人附会的,事实上,她可能是个弃婴,被褒国的一个姓姒的人家养大,而不是什么宫女怀胎几十年才生下的妖女。

  幽王二年,岐山发生大地震,幽王置之不理,反而下达命令,访求天下美女,赵叔带进谏不听,于是褒城之主褒珦也去进谏,但他不如赵叔带会说话,将幽王比作桀纣,幽王大怒,将褒珦关进大牢。褒珦的儿子洪德想把父亲就出来,但努力了一年也没个结果。

  幽王三年,洪德去乡间收租子,恰巧碰到了褒姒。

  按《东周列国志》的说法,褒姒生于宣王三十九年,那么到幽王三年时她才十岁,但该书说她是一十四岁,自相矛盾。而按照《史记》的记载进行推算,她基本也是十岁出头。十岁出头的孩子竟然被献给周王作妃子还备受宠爱,那么只有两种说法:1、幽王是个恋童癖,用现在的说法叫做“怪叔叔”、“萝莉控”;2、褒姒过分早熟。

  洪德见褒姒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婀娜多姿、美若天仙,大吃一惊,心想山间竟有如此美色,如果将她献给周幽王而换父亲出狱,一定会成功。于是用三百匹布将褒姒买回家。这就是褒姒的最初价值。

  洪德用重金贿赂虢公石父,得以面见幽王,幽王找美女找了一年也没找到个真正满意的,所以也没报什么希望,就不屑地看了褒姒一眼,哪知这一看不要紧,江山从此摔跤。

  当夜,幽王就给予了褒姒最高待遇——临幸!

  幽王彻底被褒姒迷倒了,一连十日不上朝,他为褒姒造琼台、制美裳,对褒姒百依百顺,从此再也不看其他妃子一眼,包括申后。

  申后是申侯的女儿,是幽王的母亲姜后亲自指定的,幽王对这个老婆还是有点顾虑的。幽王宠褒姒,冷落了申后,招致了她的不满,但她开始并不知道有褒姒这么个人,因为幽王一直在封锁着消息,偷偷地进行。

  申后派人去查幽王到底在和哪个女人鬼混,结果知道了褒姒的事,于是大怒,跑到琼台指着褒姒鼻子破口大骂,褒姒不认识申后,感到莫名其妙,十分委屈。幽王笑脸相迎,对申后说了一番好话,将其打发走,然后回头告诉褒姒:“这是王后,你明天赶紧去朝拜她。”然而年幼无知的褒姒并没有去。

  太子宜臼是申后的儿子,为母亲报不平,亲自动手将褒姒打了一顿,终于引发幽王愤怒,将太子赶到了姥姥家。

  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取名为伯服,幽王对其更加宠爱,想立其为后,并立伯服为太子。几个奸臣迎合幽王心意,便去找申后的把柄,好让幽王名正言顺地废掉王后。结果,申后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犯了事,他假装生病找温媪把脉,想让温媪偷偷地带信出宫捎给太子,告诉太子给幽王认错,回来之后再对付褒姒。结果此信被人搜出,报到了幽王那里。幽王大怒,斩温媪,废申后和宜臼,立褒姒和伯服。太史伯阳父见幽王不可救药,辞官归隐,其他正义之士也纷纷告老还乡,朝里从此成了小人的天下。

  褒姒进宫后从来没笑过,为博得其笑,幽王极尽其能。《东周列国志》上说,褒姒喜欢听裂帛之声,这其实是妺喜的嗜好,是冯梦龙张冠李戴故意安排到这里的。但幽王想尽办法只为博褒姒一笑却是事实。

  褒姒是冰美人,她不笑就能将幽王迷得神魂颠倒,那么她要是笑了呢?幽王很好奇,便问褒姒为何不笑,褒姒答:“妾平生不笑。”幽王爱褒姒爱到疯狂,他就不信,他堂堂一大国之君,竟有办不到的事情?于是他下令:有能博褒妃一笑的,赏千金!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虢公天天围着幽王拍马屁,当然第一个知道这个命令了,于是想出了千古一计:烽火戏诸侯!

  幽王心里只有褒姒,早就把江山社稷抛之脑后了,当即大喜:“好办法!”于是不顾郑伯的劝阻,便要照做。

  烽火台烧的是狼粪,白天起浓烟,被称作狼烟,晚上火光冲天。因为它架在高山上,很远就能看见,而且连绵二十多处,京畿之内的诸侯很快就能发觉。这是宣王架起用来防备犬戎的,一旦有情况,放起狼烟,四方诸侯一来,平安无事。

  幽王急不可耐,带着褒姒很快就奔往骊山,到骊山时已经是天黑了。幽王等不及了,连忙命人点亮烽火台。

  各路诸侯发现镐京有情况,急忙集合部队,遮天蔽日般火速抵达骊山脚下,却发现幽王正在和褒姒在骊山宫殿饮酒作乐呢,各路诸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问幽王:“大王,敌兵在何处?”幽王派人回答:“诸位辛苦了,没有外寇,请回吧。”各路诸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相对无言,但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心想:TMD老子再也不来了!于是令旗一挥,打道回府。

  看到诸侯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褒姒不禁拍手大笑,这一笑,更是美绝,如幽王所言:“爱卿一笑,百媚俱生!”幽王大喜,于是赏赐虢公千两黄金。

  烽火戏诸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后世人们大加批判。他们在痛骂幽王无道之时,又要对褒姒大骂一番,所谓红颜祸水,所谓妖女亡国,总之把西周亡国的原因都推到了褒姒身上。但是,她真的担当得起吗?

  烽火戏诸侯是幽王十年的事情,这一年,褒姒不足十七岁,还是未成年人。他出身乡野,率性、天真,不知什么是国事。等到了幽王身边,久居后宫,与世隔绝,让她去做吕雉、去做武则天、去做马皇后、去做孝庄,实在是勉为其难。

  其实,一切责任都在幽王身上,他身边并不乏良臣,如伯阳父、赵叔带、郑伯友、褒珦等,但他不但不重用,反而去宠信虢公石父、祭公易、尹球等小人。他看不到周室的衰败,不思恢复祖业,反而以天子自居,为所欲为,纵情于酒色之中,将朝政抛至九霄云外。他确实真心喜爱褒姒,但却终归是一个色字,他为了这个字,将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根本不考虑后果。他想和褒姒好好浪漫一下,就像祖先周穆王一样,但他不知道他没有穆王的资本。西周的坟墓是他自己挖的,褒姒只是在旁边观看而已。

  后来申侯联合犬戎杀进镐京,幽王点起烽火,诸侯们以为这又是“狼来了”,最终一个也没去,幽王逃跑不成,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褒姒因为美丽而被犬戎主虏走。再后来,卫国、晋国和秦国前来勤王,犬戎兵败而逃,褒姒自缢而亡。

  这一年是幽王十一年,褒姒不满十八岁。

  那一笑的风情,毁了镐京,亡了西周;那一笑,倾国倾城,成为绝唱。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