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龙魂--华夏之刃 >

第36部分

龙魂--华夏之刃-第36部分

小说: 龙魂--华夏之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砟辏趵纳蔽薰迹敝伊迹沼谑股缁崦芙徊郊せ钪盏贾铝宋髦艿拿鹜觥

  所谓“宣王中兴”,只不过是西周将死之时的回光返照。

二十二 中华诗祖——尹吉甫
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诗都是文学中的文学,而且她不但是文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抒发万般思绪,勾画绝美景色,陶冶人们情操,或是发人深思的艺术。而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不但韵味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荡气回肠,绵绵不绝,而且包罗万象,往往能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最深奥的思想和最复杂的感情。在中国古代,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伟大诗人,如屈原、三曹、大小李杜、陆游等等等等。但若将所有诗论资排辈,资格最老的非《诗经》莫属,不但如此,《诗经》还是四书五经之首,是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的第一源泉,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句,千古流传,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其夺目的光彩。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两千八百多年前的诗,今人仍然能够看懂,并依然广泛传唱,这事只有中国才有。

  那么,这著名的诗三百是谁编纂的呢?

  答案就是本文主人公,中华诗祖——尹吉甫。

  在介绍尹吉甫之前,先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位著名女诗人谢道韫,他的叔父就是淝水之战击败苻坚的大名鼎鼎的谢安,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诗经》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这是对尹吉甫之诗文的称赞。

  下面开始介绍尹吉甫的生平。

  尹吉甫,姓兮,后至南燕,改姓吉,名甲,兮甲盘称兮伯吉父(读fǔ,一作甫),尹是官名,其后人以尹为姓。关于其故乡在何处有四种说法,一是湖北房县青峰人(西周称房州青峰),二是河北沧州南皮人(西周称钜),三是山西平遥人(西周称中都邑),四是四川泸州石洞人(古蜀国江阳),其中以湖北房县最有说服力,因为有大量史料记载和文物遗迹,并且在房县,至今还流传着大量关于尹吉甫的传说,当地很多人都会流利地背诵《诗经》。房县的《尹吉甫的传说》被列为首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一度震惊学术界。

  关于尹吉甫的生卒年不详,其早年在卫国今河北濮阳县为“氓”,氓指的是外国人。

  宣王二年,卫国准备平定陈、宋之时,尹吉甫表现突出,被卫国国君赏识,任浚邑的良人之职,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宣王三年,尹吉甫随卫武公次子惠孙(《诗经》中被称为孙子仲)去平陈、宋之乱,初春出征,十月凯旋,期间他与孙子仲的女儿仲氏恋爱,大诗人尹吉甫诗兴大发,一连作诗几十篇,其中包括《击鼓》、《女曰鸡鸣》等。

  宣王四年,尹吉甫随南燕国君蹶父到陕西韩城把韩侯迎到镐京,受到宣王的赏识。之后,尹吉甫又送韩侯到南燕迎亲,韩侯娶的是蹶父的女儿。之后尹吉甫又护送韩侯到今河北固安县的新韩城,此时尹吉甫作有名诗《关雎》,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唱28个世纪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能不赞叹尹吉甫的才华。与此同时,尹吉甫还作有《麟之趾》等名诗。

  宣王五年,初春,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尹吉甫随卫人赴镐京勤王,西征猃狁。宣王御驾亲征,四月与尹吉甫一起攻猃狁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之后,宣王派尹吉甫去成周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赋贡,尹吉甫作兮甲盘铭纪念自己的战功。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者兮伯吉父盘,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于宋代出土。铭文共133个字,记述了尹吉甫随宣王征伐猃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是一件重要文物。

  同年六月,尹吉甫再征猃狁,十月与另一名大将张南仲会师于今山西永济,合力将猃狁逐出雁门关。著名的《六月》作于此事,同时还作有《公刘》、《甫田》等诗。之后尹吉甫驻防于今平遥城一带。当时平遥旧城狭小,尹吉甫增城筑台,教士讲武,训练出了一支能够力抗西戎的精锐部队。今山西平遥古城有点将台遗址传为尹吉甫所筑。

  宣王六年初春,尹吉甫随宣王南征,击败徐戎,宣王派他为尹氏,尹是史官,尹吉甫之名从此而来,之后尹吉甫作有《江汉》。四月随宣王回到永济,一路上宣王逢山祭山,逢水祭水,逢庙祭庙,尹吉甫在旁作祭诗,周颂的一部分颂作于此时。

  六月,尹吉甫归卫,八月又随方叔征伐荆蛮。方叔率领的是殷商的后人,所以大军得胜后在宋国祭祖,尹吉甫作《商颂》等颂。

  这年冬天,尹吉甫同相恋了三年多的仲氏私自结婚。为什么要私婚呢?这是因为尹吉甫的辈分问题,他是仲氏的爷爷辈,所以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私婚后,木已成舟,孙子仲也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但尹吉甫那对固执的父母却依然反对。

  宣王七年,尹吉甫随申伯安定申国、甫国和许国,此时仲氏也随父亲孙子仲到甫国。尹吉甫与仲氏在许国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此间尹吉甫作有《汝坟》、《汉广》等诗。这年冬天,他随好友仲山甫赴齐国迎娶齐胡公的女儿庄姜,尹吉甫负责护卫,留下了《南山》等诗。

  宣王八年,鲁国遭遇外侵,尹吉甫奉命东征,恢复鲁国的土地,作有鲁颂中的一些颂。但是,他只是担任监造营房一职,大材小用。于是出于气愤,尹吉甫作《大东》等诗。尹吉甫驻鲁长达三年。

  三年后,回家后不久,父母为他娶姜女来抵制仲氏,致使仲氏回家。仲氏后来住在漕邑,尹吉甫想接她回来,遭到拒绝。最后,身怀六甲的仲氏改嫁给了蹶父的儿子伯氏,论辈分,伯氏是尹吉甫的本家侄子。仲氏临出嫁的时候去浚邑看望过尹吉甫,告之再嫁,此时传有《载驰》等诗。

  宣王十二年,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西行朝拜宣王,感谢救鲁之恩,宣王开始干涉鲁国内政。

  大概在此时,尹吉甫被宣王封为周太师,位列三公,食邑于房。宣王亲命大臣作诗称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尹吉甫在任太师期间开始整理诗歌,终成《诗经》。

  宣王十六年,卫武公即位,在浚邑举行祭祀,尹吉甫作《斯干》等诗。

  此后尹吉甫没有参加宣王南征楚国。

  宣王二十五年,天下大旱,尹吉甫的父母饿死,此时成诗有《云汉》、《蓼莪》。

  此后,宣王穷兵黩武,武力干涉鲁国内政,使百姓不安,诸侯不满,周室走向衰微。

  宣王三十四年,尹吉甫北攻再次来犯的猃狁,双方各有损伤,不分胜负。

  宣王三十六年,周军惨败于条戎和奔戎之手。

  宣王三十九年,周军在千亩之战遭重创,丧失南国之师,宣王料民生变。

  宣王四十六年,宣王自感不行,将太子宫湦托孤于召虎和尹吉甫。

  幽王即位后,暴虐乱德,不听大臣意见,尹吉甫年迈,告老归卫。

  幽王四年,西戎作乱,镐京危急,尹吉甫任军师随伯氏(情敌)勤王。但伯氏不听尹吉甫的计谋,以致损失惨重。伯氏推卸责任,将罪过都推到了尹吉甫身上,尹吉甫愤怒,作有《何人斯》。

  尹吉甫四处控诉,终将本家侄儿兼情敌伯氏正法,前妻兼侄儿媳仲氏怨怒于尹吉甫,鼓动卫侯没收了尹吉甫在卫国的官职和土地,将其逐出了卫国。

  尹吉甫被逐出卫国后,作有《十月之交》、《伐檀》和《巷伯》等诗。此后尹吉甫回南燕但不受蹶父欢迎,之后到处流浪,病逝于老家房县(一说山西汾阳县),葬于青峰山,留有《小宛》和《鸱》等诗。

  相传尹吉甫做了天官,其坟名叫“天官坟”,据说有十二处。

  据台湾学者李辰冬先生(1907…1983)估计,尹吉甫享年78岁。

  以上是尹吉甫一生的概括,有些成诗时间系推论。除了前面提到的各诗外,尹吉甫还有名诗《崧高》、《烝民》、《韩奕》、《都人士》等。李辰冬甚至认为诗经的全部诗歌都是尹吉甫所作,这个不太可能,但尹吉甫是现今唯一一个可查考的《诗经》作者和编纂者,因此被誉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文武双全,对老子和孔子都有影响。除以上事迹外,在民间流传着大量关于尹吉甫的传说,其中以“孝子伯奇”的故事最为出名,但这是一个关于尹吉甫的反面故事。

  故事简介如下:

  尹吉甫有长子伯奇,为亡妻所生,次子伯封,是继室所生。继室想立伯封为嫡,就陷害伯奇,对吉甫说伯奇对她起了淫心,并让吉甫躲在暗处亲眼看看事实。

  一天,继室藏好蜂子,见伯奇过来便放出,蜂子落在了继室的身上,她便不停地扑腾起来。伯奇孝顺,过来帮着捉蜂子,结果是伯奇不停地“非礼”,继室不停地“反抗”,身在远处的尹吉甫看不到蜂子,只看到儿子非礼后妈,于是大怒,将伯奇逐出了家门。

  伯奇漂泊野外,无依无靠,“编水荷以为衣,采楟花以为食”,清晨踩着寒霜,感叹自己无罪被逐,于是弹起自己的琴,作成名曲《履霜操》。后来宣王出游,听到船夫唱起《履霜操》,感慨道:“此孝子之辞也。”一旁的尹吉甫听罢顿生感悟,说:“这恐怕是我那被放逐的儿子作的吧。”后来尹吉甫杀死了继室,寻找伯奇下落,结果得到伯奇已死的消息,尹吉甫后悔不已。

二十三 爱莫助之——仲山甫
上一章(尹吉甫章)中提到,谢道韫回答谢安时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对尹吉甫之诗做了称赞,其实这只是故事的片段,它的完整版本是这样的。

  谢安先问谢玄:“《毛诗》何句最佳?”《毛诗》是西汉时毛亨和毛苌所辑注的《诗》,就是流传至今的《诗经》。谢玄答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点头,又问谢道韫,谢道韫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后很是惊喜,说道:“雅人深致”。

  该句出自《诗经&;#8226;大雅&;#8226;烝民》,作者尹吉甫,是在仲山甫受命到齐地筑城,临行前而作。谢道韫提到这句诗,一是赞叹尹吉甫的诗,一是赞叹仲山甫的人,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谢道韫期望叔父能成为尹吉甫心中的仲山甫那样的人,因为当时谢安的身份和地位都与仲山甫极其相似。谢安一听侄女之言,立刻了解了她的心意,故而惊喜万分。那么仲山甫是怎样一个人呢?

  仲山甫,姓姬,又作仲山父,因在家排行老三,故称“穆仲”(兄弟中排行单数的称“穆”,双数的称“昭”)。他是虞仲(仲雍)的支孙,亦即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祖上虽然声名显赫,但是传到他这里时已经沦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