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灵魂攻势 >

第1部分

灵魂攻势-第1部分

小说: 灵魂攻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1
这本书应该是世界上首部深入讨论竞技哲学和竞技心战学的作品。至少我没有找到过任何深入探讨此类学术的书籍和资料,所以本书中的内容完全是我根据自己的思想同时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综合整理出来的。

  本书中,我通过自己无数的竞技经验以及多年的思考建立了一套“灵魂攻势”之体系。其中既详细的分析了竞技的原理;同时也深入的创造了一种以心灵进攻为主且切合人性心理变化的进攻体系。

  窃以为:此体系可广泛应用于任何的竞技领域甚至于现实生活当中。虽然各种领域中不同的形势变化可以有无数种,但是各种心态、状态的变化往往逃不出心理的变化。无论任何领域中的任何人,其心理变化都是大同小异。我们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的心理变化往往都相差无几。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理解人性心理的各种基础变化,就能通过分析对手的行为和反映来知道对手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的种种变化;而通过对各种心理的研究,我们就能进一步知道对手什么时候破绽百出、什么时候无懈可击。然后再决定在实战中是直接去打击对手,还是继续与之做持久战。

  当实力相当的两个对手进行较量时,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内肯定难分高下。因为两个人实力相当,通过一段时间的交锋之后,两个人就会互相了解:或者互相敬畏、或者互相抵触。但是两个人对对手可能都是束手无策——甚至于还没有出手,对手就知道他要做什么。这种无奈的胶着局面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会经常出现,能决定结果的因素往往是双方的失误几率。失误更多的一方往往会失败,而导致我们失误的因素往往是心态。那么我们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更容易失误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心态浮动较大,情绪不稳定;

  2 心理状态(就是竞技状态,有些领域也称为“手感”或者“热身程度”)被对手击破,无法调节到正常状态;

  那么我们要想的问题就是:

  1 实战中我们如何能稳定自己的情绪?如何克制心理浮动?

  2 当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浮动的时候我们怎么将其调节到正常?

  3 假如对手心理状态也很稳定,那么我们如何击溃对手的正常心理状态?

  这些问题你都将在本书的内容中找到答案,当然这些内容也只是本书全部体系中的一个小片段。

  任何竞技行为的最终目标都是战胜对手,本书中所构建的一切内容都是以战胜对手为前提。那么,我即将为大家展示的就是建立在战胜对手的基础上的一套前所未有的心灵进攻方法,我称之为“灵魂攻势”。

  在前三章中,我将详细的解释竞技应持有的态度、竞技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灵魂攻势所需要的思想武装,这些是灵魂攻势能得以顺利施展的前提。

  在第四到八章中我将详细的解释实战的变化以及灵魂攻势的原理和进攻方法。

  第九章是扩展内容,这里我将详细的分析组建一个竞技团队所必须的因素。

  第十章是全书最终的内容,这里写的内容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具体内容请您自行参阅理解。

序言 2
序言:关于此书

  我的本意是写一本关于竞技哲学的书。但写这样一本书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曾在网络或书店里很多次的找寻过介绍类似领域的书籍,结果都是无功而返。也就是说,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资料,也难以借用到别人的思想。所有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发掘,但这绝非易事。

  半年之内,我曾数次推翻自己写的全部理论框架。甚至将所有的段落和语句一改再改,每一次改稿之后再翻看时都觉得和之前所写的东西都几乎都完全不一样,像是重新写了一本书的感觉。但这样也有一点好处,可以证明我在写书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和理论都正在逐渐的完善,也逐渐的摆脱了自己过去的瓶颈。

  我曾经花了无数的时间来思考关于竞技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联系,经过反复的思辨和实践我发现:其实所有事物之间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智者可以用分析和类比的规则通过在一件单纯的小事物身上得到的小小领悟而知晓广阔复杂的世界构成原理。当然,学一当百并不可取,但是确实有人能达到学一知百的效果,因为:

  这宇宙间一切机制的运转原理都是相通的。

  正如有人可以通过观察河流和大海的关系而推知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关系一样,而有些自我封闭的人就只会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切,只活在自己为自己构建的带有枷锁的世界中。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我无权评价任何人。但我依然觉得:我有必要为很多感到迷惑或者想知道答案的人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看起来什么本事都没有,看起来马马虎虎,但事业上却都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呢?

  而为什么有些人才华出众,又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到最后却依然一事无成,而一生碌碌无为呢?

  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命运吗?

  我可以姑且相信命运的存在,毕竟,每个人的最终命运都是死亡,谁也逃不掉。可是,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命运也都是安排好的吗?

  有些人似乎做什么都如鱼得水,而有些人就似乎做什么都劫难重重。

  有些人似乎就做什么都可以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就注定了只能拽别人后腿。

  就好像:有钱的人总是会赚到越来越多的钱,而穷人似乎就只能越过越穷。

  那么,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命运总是喜欢折磨弱者,而不断的谄媚强者呢?

  事实上,若有人仔细的去盘问这两种人原因的话,他将得到的必然是两种两种完全不同或者彻底相反的答案。

  弱者和穷人一般喜欢把这些原因归结为宿命和命运,

  而强者和富人则喜欢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努力和奋斗。

  其实:

  弱者的相信宿命和命运,很容易促使其得过且过,认定一切都是天意,努力也无意义,然后就会盲目行动,不思进取,渐渐的无所作为。

  而强者的相信努力奋斗,则很容易使人拼搏进取,认定一切事情都可以争取,只要努力就有结果。然后就会建立目标,并且全身心投入,循序渐进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做出的两种背道而驰的选择。也就彻底决定了我们以后将要行走的人生道路。

  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无数的赌博,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无数个抉择的时刻,他以后将要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其实完全取决于当他面对抉择时所采取的态度。态度积极的人则会选一些看起来前景更远大的道路,而态度消极的人则会选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危险又很稳定的道路。也就是说:

  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关键抉择往往只取决我们面对抉择时的态度,这个态度往往促使我们只在一念之间便选择了自己走的路。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勇往直前。

  所以我觉得决定人生的一切因果并不可以用简单的宿命两个字就包括。

  宿命只是被命运击败的人拿来掩饰失败以及寻找心理平衡的托词。

  成功者虽然也可能会相信宿命,但他更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宿命。

  所以,我们有什么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决定一切,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可以作为参考你我人生经历的标尺之一。

  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则,尤其是在面对胜负和面对成败时的心理活动。我读过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书,还观看了一些人物传记,还有一些运动比赛的直播或者录像。我通过对很多人的观察研究和思考得到了很多启示。其实圣人也好,伟人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只不过是每个人受到自己内在影响的大小有所不同,并且由于每个人的态度取向所有不同,所以表现在外在的反映也大有区别。即使是看起来最伟大的人也会因为固执的一意孤行而犯下难以挽回的大错,即使是看起来最不起眼的人也会偶尔有神来之笔将一切颓势逆转。

  世界上的人无不有自身缺点和优点,善于找到和利用自己优点的人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成就,而那些不善于找到和利用自己优点的人往往只能被埋没在芸芸众生中。

  所以人和人之间本身的差距往往不是太大。看起来相貌不错的人往往过于信赖自己的感觉、不愿意做深入思考,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人却往往能透过问题表象,并且深思熟虑。聪明人往往难以专一的去做同一件事情,非聪明人却经常能专心致志的坚持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决定了这个人面对事情时所采取的态度。这个态度可以说是被我们周遭的环境、自身的经历以及心理的变化所影响。个人的先天因素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太明显。

  没有人在一生中对待问题的态度从来不变。

  我国古人尚且还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世界的一切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改变,更何况是人的思想态度呢?

  但我却知道,的确有很多人在一生中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态度。其实并不是改变过,只是并没有主动去改变而已。就比如在1995年时,你若告诉别人15年内手机必然将普及全国,几乎人手一台。可能没几个人会相信。但当15年过后当这些人亲眼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改变时,他能选择的是只有接受现实,并改变自身观点。这就是被动的去改变。而有些人则思想比较开放,总是能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也就总能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改变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且总能够提出很有创建的思想。

  虽然这里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但这也不代表主动的人就会一直主动,被动的人就会一直被动。主动的人有时也会因为遭受到打击而开始变得被动,被动的人有时也会因为偶尔的际遇而变得主动。

  这世界上没有太确切的改变法则,但最基本的改变却都是从态度开始的。

  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讲述态度开始来详细的剖析一些竞技哲学和人生哲理,并以此来阐述我对世界的观点的人生的看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读者们通过了解我的精神世界,一定会对建立自己更独立更深刻的精神世界有所帮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概论
很多人所了解的自己要比实际的自己优秀的多,很多人所了解的自己要比实际的自己卑微的多。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眼中的自己是过于优秀还是过于卑微呢?

  其实在很多时候,了解自己比了解世界更加困难。优秀的人总容易把自己看的很卑微,卑微的人总容易把自己看的很优秀。因为优秀的人往往能看的到自己的缺点,而卑微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中间的区别就在于这两种看待问题的方式,而看待问题的方式取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