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在行动:剑指华尔街 >

第7部分

中国在行动:剑指华尔街-第7部分

小说: 中国在行动:剑指华尔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固执地认为,不是美国人花销太多,而是中国人储蓄太多并把钱借给美国人花,这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一信用在中美之间的循环不可能持续。
  格林斯潘在其*中则是把美国的资产泡沫归咎于无辜的中国农民工。
  格林斯潘显然本末倒置,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民工为主的大规模劳动力迁移,大大提高了以制造加工业为特征的低端产业的生产能力,使中国能无限地向全世界供应廉价的商品和信用,经济得以长期保持低通胀和低利率以及流动性过剩,而美国金融危机基本上是进入21世纪以后越来越严重的全球经济失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爆发的结果。
  具体到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2000年伊始美国大举刺激的房地产消费政策推波助澜,纵使银行贷款机构不负责任地放松次级抵押贷款审核的信用标准,对缺乏偿还能力的买房者大开绿灯甚至发放低息或零息贷款,同时,信贷评级机构因为利益冲突及不了解结构性投资工具而导致错误的风险评估,缺乏对金融系统的严格监管制度等。
  除了华尔街,美国政府和中央储备银行也要负相当的责任,从克林顿政府一直延续到小布什政府的“居者有其屋”政策,与美国国会相呼应,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施加压力,要求支持低收入家庭拥有房产,导致了信贷标准不断降低。
  尤其是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崩溃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长时间压低美国利率政策,而美国与东亚国家及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导致美国银行里充斥着流动性,大量信贷不惜降低信用标准流入房地产市场。
  金融信托专家孙飞精辟地描绘“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危机传导形式为:第一波是引发放贷机构收回房产;第二波是所有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第三波是通过杠杆放大百倍对冲基金;第四波是日元、瑞郎等套利交易砍仓;第五波是美国及其他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第六波是套息交易恐慌性结利;第七波是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纷纷落马……
  最后的疯狂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涵盖了全球央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和股市等金融领域,雷曼兄弟的破产只是作为导火线引爆了全球金融大震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蒙受的损失,从金融损失的绝对价值来讲,堪比1929年“大萧条”。

金融危机,追根溯源(2)
美国金融神坛崩塌,世界金融体系面临重定,导致人们对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失去信心,信心的缺失又反过来减少投资和出逃资金,如此循环,给投资银行造成毁灭性打击。
  如今的华尔街,风云突变,形势诡谲,股市大幅度下挫,投资人如惊弓之鸟,市场如薄冰之旅。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一根稻草没有什么分量,可是如果把稻草一根一根地往骆驼的背上码放起来,最终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骆驼背压垮。
  新一轮风暴随时降临,最后一棵稻草的微薄之力胜似千钧。
  一如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几下振翅漾波,几周后便有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令人不寒而栗。
  哪怕是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道琼斯工业指数和全球金融股指再次拦腰一截也不是空穴来风、奇谈怪论。
  如果危机的起源仅限于投资银行、证劵公司和对冲基金,还可侥幸地在第一波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免遭毁灭性打击,美国政府还可以借助自身和国际间的力量实施危机管理,大力拯救。
  事与愿违,美国的救市举措至今毫无起色,一连串最新出炉的经济金融数据和企业季度报告甚至低于最悲观的预期,华尔街股市急剧下挫预示,新一波金融危机已经提前到来。
  花旗和美银摇摇欲坠,一旦这两大商业银行熬不到最后而进入破产程序,雪崩将再一次波及全球,引爆更为严重的实体经济危机。
  可怕的是,危机的起源是多方位的,次贷毒药元素已经渗透到更敏感的其他器官,只是尚未发作,在第一波危机中幸存的商业银行和共同基金理论上成为即将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美国金融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一切静观其变。
  生命与欲望的胶着状态
  上帝吝啬地赋予人类有限而珍贵的生命,同时慷慨地赐给人类无限又贪婪的欲望。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的美好与欲望的贪婪严重相克,常常不经而遇爆发冲突和严重撞击,引发人类社会的“生死之船”一次次偏离航道,触礁、下沉……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层出不穷,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永无止境。
  次贷危机的爆发只是“海面上的浮冰”,深藏不露的冰层底下长眠着暗潮汹涌的旋涡、急流。
  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无限的贪婪导致失控的创新,极端的投机趋向无节制的杠杆,使得投资银行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资银行转型成为商业银行,以求渡过难关。
  然而,自2009年来,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暴露的问题日趋严重,美国银行2009年初公布了17年来首个业绩亏损季度报告,而其新收购的美林证券亏损仍不断加剧。
  花旗集团更是每况愈下,受坏账和不良资产的重创,15个月累积亏损285亿美元。
  2009年2月23日,曾获注资共450亿美元的美银和花旗股价急泻,其中花旗的股价一天内急泻超过22%,跌破2美元,美银股价也一度跌穿3美元,花旗和美银的市值分别萎缩至1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
  图1…4显示的是,花旗和美银的破产进入倒数时间,或许只有去私有化入国有化一条生路。
  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伏克尔说,全球金融崩盘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未来必须有更严格的规范,才能保护世界经济免于冲击。
  投资大师索罗斯也说,他看不到危机的底部,当前的*已比“大萧条”更严重。
  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走到了极端,衍生品过度泛滥,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一梦惊醒,大势已去。
  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
  旁观者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信用体系越来越自废武功,路走极端,不仅挥霍一空上任政府留下的盈余,还透支了下一代的未来,同时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008年9月15日,这颗重磅的定时炸弹终于在华尔街正式引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科技永动机”的幻影
人所期盼的,一定希望是永远的、美好的,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
  在世间许多人仍然陶醉于科技发展的源泉——如一劳永逸的“永动机”永不停歇地运转,在科技变革与经济全球化仍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今天,警示“科技危机”本身就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这不仅因为“唱衰科技”包含着对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无法回避的直接冲击,还因为这一迟缓人类进步的“双刃剑”尚未显山露水,更未锋芒毕露,仍然光环笼罩、众星捧月。
  来自不同思维阵营、不同产业立场的全方位激辩,特别是来自高科技“粉丝”或崇拜者的挑战,看来不可避免,这将是一场意义非凡、寻觅新的科技之路、帮助人类尽早走出危机的大辩论。
   。 想看书来

高科技产业遭受的打击极为沉重
在国际市场上,以IT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不断快速革新换代,其价格是近年来持续严重下跌的商品之一(如计算机业)。2008年底,库存积压超重,许多计算机公司取消订单,生产厂家被迫停产,零售店纷纷停业。
  在世界高科技中心的美国硅谷,曾经极为火暴遍布全美的Frys电器连锁专卖店生意越来越冷清,价值不菲的新式计算机和液晶电视销售利润微薄到难以维持店铺的正常运营,只能靠大规模薄利多销、裁员减薪的手段来应付,以求渡过难关。
  其实,就是没有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国际市场上的计算机需求也在以每年20%的幅度自然降价。
  随着每年都有新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不断落成并投产,尤其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规模惊人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的投产,进入障碍荡然无存,竞争日趋白热化,计算机越来越物美价廉,相反,资不抵债惨淡经营的企业倒闭浪潮汹涌澎湃。
  这是整个高科技产业自2000年泡沫破灭后,一直在低谷徘徊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危机,科技危机迟早也会爆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失业狂潮首当其冲
金融危机引爆实体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不可低估,其后续效应还在不断发酵和升温,不仅冲击着金融产业一个接一个的百年老店,而且使步履维艰的高科技产业雪上加霜,极大地拖累了劳工市场,导致实体经济整体萎缩,失业潮接踵而至,失业率直逼历史最高点。
  2008年美国新增失业人口超过250万,但这只是未来波及面更广阔的裁员雪崩的冰山一角,其中科技公司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
  2009年1月26日,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协会(NABE)发布最新的调研报告,指出美国年失业率已达75%,比以前历次危机都来得更加严重,预示着2009年经济会更进一步的缩水。
  下面是美国科技龙头企业2009年1~2月的“失业”预报:
  (1)通信电话(SprintNextel)裁员8000人。
  (2)微软(MicroSoft)裁员5000人。
  (3)英特尔(Intel Corp)裁员6000人。
  (4)谷歌(Google)裁员10000人。
  (5)思科(Cisco)裁员8000人。
  岁暮天寒,令人闻之胆寒,显然,更大的风暴还没有来临。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宣布美国正式进入衰退期,一般而言;经济衰退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导致物价指数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伟大的工业科技革命
历史见证,人类迄今为止经历了三次划时代的工业科技革命,对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蹉跎岁月,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时代。
  这次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同样也花了近100年的时间实现了科学技术在四个方面的深层突破,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超级大国美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机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