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冰眼看日本 >

第14部分

冰眼看日本-第14部分

小说: 冰眼看日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灾害时作为居民的避难所使用。
  上中学以后就更加变本加厉了,全体都必须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下午3:30~6:00为俱乐部活动时间,日语简称为“部活”,也就是说每天必须运动两个半小时!星期六还有,有的学校星期天还有半天!中国学校里有一个“校队”的名词,这其实搞的是精英体育,日本没有什么“校队”,有比赛俱乐部,所有人大家一起去,也就是说每一名学生都是属于某一个“校队”的,当然比赛时有“regular member”和“bench”的说法的。
  可这种“部活”还有着别的更重要的意义。大家都公认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强,其实这种“部活”在培养团队精神上功不可没。说是说体育俱乐部,其实大多数体育俱乐部也不是在搞什么竞技体育,就是在健健身,但在健身的同时这种体育俱乐部还提供更多无形的东西。
  体育俱乐部有老师带,但大多数时间是一种自律的活动,就是高年级带低年级玩。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先辈后辈等级森严,就从这里面来的。低年级伺候高年级,高年级照顾低年级,以后几乎终身不变。所以日本人特喜欢扎堆,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弄着弄着就成了全一个学校出来的了。有谁混出头了,老想着要弄两个后辈来照顾一下;后辈找工作时也尽量要找有先辈已经混出来了的地方。没先辈的地方尽可能地不去,因为基本上就没了混出头的指望,去也是白去。

学校就是养鸡场(5)
这种俱乐部活动的另一种功能就是培养了“团体比家庭更重要”的潜意识。成天在学校,星期天都要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形成了家是第二位的意识,什么事都是团体优先。这样在走上社会以后晚上加个班,节假日让你去公司什么的时候不会有抵触情绪。
  俱乐部活动对于增强团队精神有很大作用,但是副作用也是很大的。其中之一就是前面说过的日本学校最严重的“抱团欺负人”问题。
  这种欺负很常见。你要是看见孩子们去上学,有个孩子背着几个书包的,那就是在被欺负。是不是受欺负的孩子一定就是小个?倒也不见得。往往受欺负的都是气力弱的,人高马大受欺负的也不在少数。怎么回事呢?别人看你不舒服了,不带你玩,大家不理你。这在其他个人主义的文化里面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可在日本就是个大问题。你总得归到个什么团伙里去啊,就这么舅舅不要姥姥不爱的怎么活呢?肯低头的帮团伙老大们干干活,弄点钱来孝敬孝敬老大们,实在要是想不通呢,还有一条路——自杀。日本时不时有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就是这么回事。
  “抱团欺负人”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真要扯到社会文化论的高度的话,它也有保持团体凝聚力的好处。你不见黑手党玩的不也就是放大了的“抱团欺负人”吗?你要想抽身洗手,哼哼,死拉死拉地干活。
  老冰并不是在说俱乐部活动引起了抱团欺负人,只是说那也是一个原因。体育俱乐部就其本质来说还是加强学生的体能锻炼,为社会准备能干活的人。
  这里要说明的是,不仅是“工具”教育这样重视体能,“精英”教育也是一样的。小老板和小冰就读的是日本数一数二的“进学校”(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校),出过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每年1/3的学生能上东大,够牛吧,在运动方面和其他学校一样。小冰参加了一个土头土脑的俱乐部:篮球,去年还是全区第一名,全市也进入了八强,在市里比赛的时候,同场子的队就惨了: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不相信“白猪”也会打球(日本人叫进学校的学生为“白猪”,意思是只管学习不运动,晒不到太阳所以白白胖胖,这点和中国人的想法一样),全涌到这边来看来了,那边的比赛根本就没有人看,有趣的是那边学校的丫头片子们也不管她们的傻小子了,和这边的白猪们来交换手机号的伊妹儿了。
  其次就是日本学校的技能教育,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教育。学校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接班人首先得有存活下来的能力,然后就是工作能力。
  日本小学有一门课叫“家庭”,里面包括做饭、缝纫、打扫卫生、小手工等等,最有趣的课可能是“购物课”了吧?头天向老爸老妈要多少钱,第二天几个人一组,先开一个单子,中午准备吃什么,然后上街去买,买回来了一起做,做好了大家吃,不准剩,吃不饱算你自己倒霉,用这种方法来培养计划性和可行性。
  老冰现在喝茶用的茶杯是小冰在四年级陶艺课时为老冰做的,样子有点怪(主要是不圆),但这是小冰第一次亲手为老冰做的玩艺,老冰一直用着它,有客人来了就要对客人炫耀炫耀,其实真的挺好的,像汝窑瓷样的颜色,甚至上面都有冰纹,当然老冰从来没有忘记拿去蒙人,说是汝窑瓷,但从来就没有蒙成功过,郁闷中。
  小冰还在木工课时为冰娘做过一个八音盒,当冰娘打开那八音盒的盖子,听到那“叮咚当叮”的音乐时,眼泪“涮”地就下来了:孙子给奶奶做东西了!激动不已。老冰给冰娘解释:其实不全是小冰做的,那机芯是买的,小冰也就做了个盒子。冰娘一听不乐意了,贬低她老人家的大头孙子那不是大不敬吗?“就做个盒子,你倒做一个来孝敬娘啊,活的成天往回抽抽,你有小冰一半能耐吗?还敢褒贬小冰”,老冰也不敢回嘴,只敢瞪一眼在边上作欢乐状的小冰。
  小冰小学毕业时有一个纪念册,小朋友们在册子上写自己的将来志向。60个毕业生,29名男孩子,31名女孩子。31名女孩是清一色:将来要开面包房,可能是那种香味的吸引吧?29名男孩中,想当医生的两名,因为他们老爸是医生;25名想当木匠,因为“看上去挺好玩”;剩下两个想当律师,这俩哥儿们不用说也能猜到是谁——俩中国孩子:小冰,还有一位是小老板——老冰老板的儿子。
  按照中国的标准,日本孩子都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是那些“理想”都很踏实,很容易实现,所以他们很容易热爱将来的工作,把活干得很好;而中国孩子们的“理想”都太伟大,不容易实现,一旦理想破灭,被迫从事自己所不乐意的工作时,对工作的态度也就可以推想出来了。“Made in Japan”和“Made in China”的不同,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表现出来的吧。
  

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1)
日本的中小学每年都要开一次“运动会”。这个“运动会”和中国学校里也是每年开的运动会不同,基本上没有奥运会的竞技项目,全是一些集体游戏项目。很轻松有趣,但认真考察这些项目也可以知道日本中小学的一些目标。
  这种运动会的传统来自战前的海军兵学校,是由当时日本海军省请来帮忙办学的英国人道格拉斯少校带来的。海军兵学校1874年首次召开了运动会,当时叫做“竞斗游戏会”,后来由于其简单易行,对场地和道具没有什么很高要求,又能够潜移默化地推行举办者的理念,所以立即被日本社会接受推广。现在除了中小学之外,不少企业也开运动会,以图谋润滑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增强团体精神。
  日本学校运动会的位置很高,甚至在中国的学校运动会之上。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各个学校在秋季开始的学期工作重点首先就是运动会。日本学校的运动会现在一般在10月初的“体育の日”(体育节)前后举行。这个体育节原来是在10月10日,以纪念东京奥运会的开幕。现在为了简单,已经移到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每年秋季一开学,孩子们肯定每天满身尘土,有时还伤痕累累地回来——那是训练练的。
  没有竞技项目的运动会为什么还要如此训练,都在练些什么?其实这才是日本运动会的精髓所在。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日本学校运动会的特点首先是全体参加,一个不漏,每个人要参加好几个项目。其次是没有个人竞技项目,全都是吃大锅饭的,大家一齐上。所谓训练就是训练配合和协调,而不是训练如何提高运动成绩。
  全校按人数不等分成几个组,人少的就分成红白两个大组。人再多点就加几种颜色,分成三个大组四个大组的,到最后只有集体的胜负,没有个人名次这一说。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进行集体主义和团体配合的洗脑工作。
  最基本的集体游戏项目就是拔河了,但是拔河在日本学校运动会一般还都属于助兴项目,逗大家乐的。什么老师和学生拔,什么家长和孩子拔的,一般不记入总分。
  记入总分的比较基本的集体项目是接力。奥运会有接力项目,但没有像日本学校运动会这样接力的。首先是人数多,以年级为单位分组进行,每个队都有几十个人,而且带负载、带障碍进行。比如背一个大包,里面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往里面加两公升的饮料水瓶什么的,一直到几乎把人压趴下为止。当然你要是背不动了,放下来分几趟慢慢搬也行,甚至全部喝了都行——如果有那么大肚子的话。
  当然也不光是负重,也见过搬空纸板箱的。可是当纸盒子超过了三个以上,困难度和搬饮料水就没什么区别了,甚至可能更加大,因为那不是光有力气就能够干的,甭说抱着几个大纸盒子跑不了路,就是吹来一阵风就能让你满操场去捡纸盒子了。
  所以接力也是助助兴,取个乐,并不是认真意义上的集体项目,因为接力只是参加人数多,成绩和所有参加人员有关。但接力的成绩只是个人成绩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反映团体协力以后的成绩,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接力并不是团体项目。
  比如有一个不知道应该叫什么名字的运动,姑且叫做“走长板”吧。反正就是六个人同时穿两块大木板,看谁能最快走到终点,一般是低年级学生参加这种项目。这种比赛中一个人再能走也没有用,得六个人真正齐心合力。慢点没关系,但不要有人摔跤,一旦摔了跤可不容易重新爬起来。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光自己一个六人小组走快没用,成绩是一个大组的所有小组一起算。

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2)
日本学校运动会有很多比较激烈的集体身体对抗项目。按年级不同激烈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说一般低年级参加的“抢木桩”虽然有身体接触,但还不是很激烈。
  “抢木桩”是双方各出几班人马,在场地中央抱好几根木桩,哨音一落就各显神通,互相争夺,到比赛结束时清点双方保有的木桩数,多者算赢。至于怎么抢,是拽还是推或是使对方有生力量失去战斗力,只要不是蓄意杀人(初一的孩子也不会蓄意杀人),什么招全认。这还一般是低年级干的。据说是人小,没有防护能力,所以不放手让他们打架。
  高年级真能在操场上大打出手,那就是“扳木桩”和“骑马战”。
  日本学校运动会上历史最悠久的集体项目就是“扳木桩”。这是从海军兵学校开始就有的项目,看过日本电影《啊,海军》的人就知道这个项目。参加人员分成两队,各自防守自己的木桩,同时进攻对方的木桩。没什么规则,只要先把对方木桩按倒就算赢。所以每一方要分成两伙。一伙进攻,去扳倒对方的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