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

第47部分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第47部分

小说: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妮已经化好了妆,脸上洋溢着甜蜜和幸福。听二姐说,春妮的对象是邻村的,高中时就一直追她,很出彩的一个小伙子,自己一眼就看中了。开始春妮还有些犹豫,架不住他软磨硬泡,终于搞到了手。春妮,一个体验过另类爱情的女孩子,终于在爱情的磨砺中成熟起来了。她开始懂得,爱情是转瞬即逝的,生活才是经久不息的。
  春妮一把火烧掉了林瑶的所有书信,苦笑着答应了母亲的恳求。
  做娘的没法选择爱情,却有眼光选择生活。春妮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父母之命,但冥冥中还是认同了父母之命。其实,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父母之命,父母只是起了一个助推的作用。岂止父母之命,连媒妁之言还必须要有呢。当男方派遣媒婆来提亲的时候,这门亲事早已经定下来了。
  春妮曾经因林瑶幸福过,那是因为有爱情作燃料。现在,她脸上又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是可以预见到的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的幸福。那个高中同学不仅相貌一流,家庭条件更是首屈一指。前者为春妮所认可,后者为父母所赞同。绕来绕去,爱情还是离不开生活啊!
  看着巧云晒黑的脸庞,二姐都有些不忍了,在她的身上,已找不到一点城里姑娘的痕迹。不过,还能说什么呢?就像春妮,现在还是个孩子,很快,就成人家的人了,然后,蹈自己的覆辙,没有再回头的机会。即使有机会,这头,还能回得过来吗?她不由得想起身处异乡的儿子,他也该娶妻生子了。只是,他过得还好吗?他的记忆里还有这个娘吗?
  刚刚还甜美地微笑着的春妮,打扮好后亲了亲囡囡的小脸蛋,又牵过巧云的手,轻轻拍了几下,竟一句话也没有说出。
  她或许在心里问:这就是那个漂亮的让自己羡慕得要死的巧云姐姐吗?这也会是将来自己的样子吗?爱情可以成全一个人,也可以扼杀一个人啊!
  她饮泣着扑到母亲怀里。二姐搂着她,泪花又开始围着眼眶旋转。抱着春妮,看着巧云,不觉又想起毓秀。那个孩子,命也苦呢,去了信也没见消息,定是抽不开身吧。
  “娘,毓秀姐姐来信啦。”春玲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赶紧拆开,抽出信穰,仿佛才意识到自己并不认得上面的字。
  巧云把信念了一遍,边念边开心地笑。
  “噢——,毓秀姐姐也要生小宝宝喽!”春玲先拍着巴掌转着圈地跳。
  二姐喜滋滋地接过信,翻来覆去地瞅。春妮一把抓过来,“娘,你又不识字,干瞅个啥啊?”
  二姐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你娘不识字,看着也高兴呢。”
  囡囡凑过来,挤到巧云怀里仰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娘,那个上海的阿姨也要有小宝宝了吗?”
  还没等巧云回答,二姐上来摸摸她的小脸蛋。
  “是啊,姨姨要生小宝宝了呢。你喜欢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呀?”
  “我喜欢小弟弟。”
  “为什么啊?”
  “小弟弟好玩。”
  春妮要走了,二姐倒没显得怎么悲伤。看着待嫁的春妮灿烂的笑脸,巧云又想起了她和毓秀离开秀水村时的情景,自己也弄不明白最终返回的决定是对还是错。
  或许,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命运使然吧! 


第八十七章 毓秀伤魂

  清明节。
  苍松翠柏,小草初绽新芽。
  毓秀肃立在妈妈的坟前。
  令毓秀不再孤独的是,这次不再是一个人,除了丈夫、儿子,还有哥哥、嫂子以及七岁的小侄女。
  她和哥哥搀扶着须发皆白的爸爸在墓碑前停立了好久。抚摸着墓碑上妈妈的名字,爸爸感慨万千。他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表达几年来对她的思念。最后郑重其事地告诉她:我终于平反了,你要是看到今天多好啊!
  听着爸爸的哭诉,几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毓秀也在心里默默祷告,再次为逝去的妈妈送去平安的祝福。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简单:来了,走了。
  可世事又让人间这么复杂,活,活着不宁;走,走得不安。
  已经逝去的人还会知道世间的这些事吗?要是真有在天之灵就好了。毓秀想,妈妈走时没能瞑目,现在总可以心安了。如果她不知道人间发生的这一切,不是仍处在不安之中吗?该以什么方式告诉她?毓秀把果盘摆好了,点上纸,上好香,“扑通”跪了下去。在她的心里,以这种虔诚的方式,妈妈一定能感受到她出自心底的诉说:爸爸再也不用受那样的煎熬了;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并有了自己可爱的小宝宝了。
  七岁的侄女和五岁的儿子也随她跪下,口中念念有词。是啊,本该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可只能孤零零地呆在这里。妈妈,听到孩子们叫奶奶和姥姥的声音了吗?要是真有阴阳感应,妈妈一定会听到的。那么,妈妈听到这细弱娇嫩的声音,是不是也会像以前那样开心地微笑?
  毓秀立起身,仔细端详爸爸苍老的脸。是啊,爸爸老了,精神状态却很好。守着爸爸,这不是一直以来的愿望吗?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而当实现了这一愿望之后,又多么希望妈妈能在身边啊!人生就是这么不如意,但这不如意里,还是有所知足了啊!
  想到妈妈,不觉又想到二姐,那是自己的另一个妈妈。倏忽几年过去,二姐还好吗?虽然有不间断的书信往来,但那份感情是不能用文字取代的啊!
  陆续有人来到墓地,烟雾袅袅,纸灰飘飞。
  回到家里,毓秀还能看出爸爸脸上隐隐的泪痕。两个孩子跟往常一样,快乐地做着游戏。毓秀也像个孩子一样偎在爸爸身边。这是最近常有的感觉,是久违了的感觉。是啊,中断了这么多年,终于又可以找回曾经的感觉了,毓秀禁不住热泪盈眶。唉,要是妈妈还在就好了,那自己就更像个小孩子,偎在妈妈怀里撒娇撒痴。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更令人钦羡的呢?然而不能够,那种欢乐永远也不可能复现了。她又记起了妈妈去世后返回秀水村的一幕,即使平时很少打招呼的村民,也围过来嘘寒问暖;而在这里,除了可以与亲人相聚,没有人在乎你心里想什么,更不用说帮着你做什么了。
  人,有得必有失。千方百计返回城里来了,又渴望农村人的温暖;而在农村享受着那种温暖的时候,又牵挂着城里的亲情。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因了这些不完美,才有了绮丽的色彩。
  入夜,孩子们都困得靠不住了,毓秀和嫂子陪爸爸说了些闲话,闲话里自然也提及了妈妈的一些旧事。毓秀看得出来,连嫂子的眼圈也红了。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在那种艰难环境中,嫂子走近了哥哥,组建了和美的家庭;自己则在最艰难的岁月里,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她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患难见真情,嫂子是,丈夫也是。乌云当然遮不住太阳,可惜,乌云密布的时间太久,待到阳光灿烂时,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对人生而言,这些遗憾将是永远抹不去的。死者长已矣,活着,就善待自己吧!
  妈妈走了,带着遗憾走了;爸爸老了,也将带着遗憾老去。而自己呢,最终也还是要老去,但却有时间把遗憾降得小一些,再小一些。那么,其他人呢,不也像自己一样时时会有遗憾吗?这样的遗憾不存在了,另一些遗憾会出现。说白了,人生下来就是遗憾,带着遗憾离去,再正常不过了。
  巧云有遗憾吗?相信也一样有。如果守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不觉得遗憾,却把遗憾留给了卫建国。现在,卫建国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吧,可把遗憾留给了巧云的父母。那她自己没有遗憾吗?像巧云这样秀色可餐的女孩子,几年的风吹日晒,青春的色泽过早地褪去了。如果留在城市,或许能延长美丽,但卫建国留给她的情债,一辈子也还不清。人,不管迈出哪一步,都有言说不尽的苦衷。
  快到她和巧云离开秀水村的那个纪念日了。她们约定好了,就在这一天,毓秀、巧云、春妮姊妹三人带着各自的小宝宝来个特殊的聚会。她盼望这一天,又惧怕这一天。相聚,会有快乐;但是,流逝的岁月,把曾经的天真烂漫剥蚀掉了,还能找到情同姊妹的感觉吗?
  她想二姐,想巧云,想春妮,想许许多多可亲的秀水村人;但真要踏上那一方土地,又有些打怵。不变的是村庄,变化的是人啊!不变使人心生悲哀,变化让人徒增凄凉。
  在毓秀心里,那些美好只属于过去。即使这样的美好,也是在夹缝里生存的。她从巧云和春妮给她的来信中想象着二人的现状。口气变了,内容变了,一切都不似先前的语调了。是啊,几年过去,相隔的不只是肌体,还有思想。不管是巧云还是春妮,言语里不再有理想,不再有追求,不再有奋进;有的,只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留恋。人人都想改变环境,岂不知在苦苦的追寻中让环境改变了自己呀! 


第八十八章 尾 声

  从五月二十八日写下第一章,历时一个半月,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而这只是表面的,心里其实比起笔时更为忐忑不安。因为即使到这里为止,也还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完全打破了固有的思路。
  固有?是的,现在再来回顾起初写这部作品的动机,真的有些好笑,那就是把二姐当成了一个媒婆,故而也就有许多风流人物与风流事件围绕她展开,于是也便有了这样一部书名。但进入第二章,思路就开始变化了,总觉得那会流于浮浅,与这个淳厚朴实的小村庄有些格格不入。再加上,那样的生活见闻并不多,类似的文字避之惟恐不及,脑子里缺乏这样的素材,只是图个哗众取宠就是了。于是方向大变,也便有了这些行文和构思大相径庭的文字。
  至于结局,也颇费了一些思量。开始,大脑里还没有明确的结局,待写到后半部时,才想到应该让毓秀这一人物为救巧云孤注一掷,待到巧云返城后在妈妈的坟前自杀。但这样的结果太残酷,不只伤了读者,也怕伤害了我自己。故而有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模模糊糊的、不是结局的结局。不只毓秀,其他两个女孩子也都有几种选择。巧云可以返城,从此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对卫建国是不公的,直到巧秀离开秀水村了,才想到还是让她回到卫建国身边。但这一生也只能像现在所能看到的了。至于春妮,只是爱情的牺牲品,但这种牺牲值不值得,有待读者自己去思索。
  每个人都会有几种可能的结局,但结局必须符合时代的特征,也就很难完美。边写边想的过程中,也就慢慢流向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结尾,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又不得不尔。何况,即使如此,还是加入了诸多个人的情感,原本现实的东西,涂抹着浪漫的色调。
  从最后一章的安排读者也能意识到,应该还有一个完满的结尾,那就是毓秀、巧云、春妮三家人的相聚。这种貌似欢乐的相聚却又必然是苦涩的,所以,也就省去没写,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她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相见?相见之后会怎样?还会找到原先的感觉吗?这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前面几章中已暗示了不少。原本留下的人物形象几近完美,但也只是人物形象而已,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