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妖后撞上穿越女 >

第29部分

妖后撞上穿越女-第29部分

小说: 妖后撞上穿越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能读出来的!我当时就是有感而发,即兴发挥的,父亲不信可以派人去查!”

这话她说得底气十足,这首诗的原作者还没生出来呢,谁来查她都不怕。

司马昱只觉得她冥顽不灵,十分失望,直接让她退下不愿再多言。徐氏见状,担心女儿失宠,赶忙去劝司马道福及时向父亲认错。

“阿福,你也知道你父亲历来就惜才,他追问你那代笔之人,也不过是不想埋没人才。你把人引荐给你父亲,像你大哥那样,也好叫你父亲欢心……”

“连阿母你也不信我么?”司马道福质问道,接着理直气壮地道,“那首诗就是我自己做的,让我上哪里去找个他所认为的大才子啊!连桓姚一个九岁幼女能作画他都信,轮到自己的亲女儿反而不信了!”

她说的就是今日在宫宴上的事,因桓姚受伤,桓温被人大肆质疑,只有会稽王力挺他。

“你还说桓府的事,那不就是上好的前车之鉴么。像桓公那样博一时虚名,到最后拿不出真材实料的,底子面子都丢光了!你当时一走,不知多少人说你心虚!”

前面司马道福还想为桓姚的事情辩解几句,听闻这最后一句,瞬间惊呆了,“什么!你说她们竟然以为我心虚?我那是懒得应付她们好不好!”这古人的脑回路也太不同了些!

“阿福,你还是好好向你父亲认个错吧,这外头的事情,还得靠他去给你圆……”徐氏苦口婆心道。

话未落,司马道福就打断她,“认什么错,我有真才实学需要他给我圆什么!”她还有好几百首诗词的存货呢,财大气粗得很。

徐氏见状,也不由叹了口气,却还是好声好语给她分析:“阿福你想,这次你的名声倒是出去了,但以前你是个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是知道的。往后,必然有许多质疑考校,世家才女圈子里的那些人,不会那么轻易认可你。若到时候你和那些真正的才女们相聚,人家要当场指物赋诗,可不会让你像今日这般提前备好,到时你若做不出,岂非被人耻笑?”

指物赋诗……万一她们指的东西正好是她背的诗词当中没有的,岂不是很糟糕。这下,司马道福也不得不承认徐氏说的有道理。只是,她如今都开了头了,若真照徐氏所说的打退堂鼓,不也一样要被人耻笑么。

脑袋一转,她想了想穿越小说中女主们的做法。难道她们叫她作诗她就非得做么?她如今虽然是个空架子郡主,但好歹是皇室,为什么非得要向那些不相干的外人证明?况且,除了诗词,她还有很多新奇点子,不怕征服不了那些世家贵族。

不过,还没等她得到什么证明自己的机会,便被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砸晕了头。

“什么!让我十月和桓济成婚?”这下司马道福是真的懵了,此前她根本没得到任何一点风声,为什么突然就这样定下来了?

她才十三岁啊,还是个未成年少女,怎么可以这么早就结婚。她以为,按着古代的婚龄,她至少也还应该有两年时间的……况且,她还是郡主,不是说越有身份的人,婚礼准备的时间越长么?

“阿母,你们就忍心这样仓促就把我嫁出去么?”她努力扮可怜为自己争取时间。她原还打算着,等楚太祖来为她解决这个难题,可如今,她连楚太祖的毛都还没够上一根。

“算不得仓促了,六月纳征,七月就行了请期礼,婚帖都发出去快一月了,只是你不晓得罢了。”原本司马昱听了她的话,也没打算这么早把司马道福嫁出去,但一方面是桓府一直催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些时候司马道福惹恼了司马昱,看她如今无心桓二郎君,怕留的时间越长越生事端,于是,便同意了桓温原本提出的婚期。

因桓温十月底办完桓济的婚事,一大家子便要返回荆州,前些天中秋宫宴上的事,也正好让司马道福跟着去避避风头。

司马道福这才想起来,六七月的时候,她在做什么,她天天在桓府逛花园“偶遇”楚太祖呢!那时候一心想着怎么接近桓歆,哪里曾注意到这些小事。况且,这婚姻大事在古代历来是父母做主,因她老是在说对桓济的不满,司马昱和徐氏根本没告诉她。后来,她又被禁足,也没听外头的人说过此事,便一直被蒙在鼓里,以致于如今被打个措手不及。

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她该怎么办?

在司马道福为婚事烦恼的同时,得知了桓温返荆州确切时间的桓姚,也在忧虑着该如何才能让桓温将她和李氏一同带回荆州。

 第35章 谁的算计

自从手伤以来,桓温就是验伤那回出现过一次。除此之外,还赏过一批吃穿用度的东西,但就成色来看,还不如桓歆送来的一半好。

中秋以后,南康公主被禁足,初听到这个消息,桓姚委实有几分兴奋。府上都在说,南康公主心肠狠毒害死了六郎君,又打伤了七娘子,这才被郎主勒令思过的。只是,在知道桓济的婚期以后,桓姚就知道,对南康公主的惩罚,也就不过如此了。桓济婚期将近,他成婚时亲生母亲不出面主持婚礼是说不过去的。

到时候,南康公主必定是会被放出来的。前头的事情,也便就此抹过了。

南康公主遭此大难,必定是会恨毒了肇事者陈氏,以及与此事牵连深重的李氏和自己。到时候,若再落到她手里,那恐怕就不是以前那等小打小闹能了事的了。

是以,就算桓温表现得再是冷漠薄情,她和李氏也还是必须跟他去荆州求得庇佑。

下得床以后,桓姚求见过桓温三次,但他那边事务繁多,一直没抽出空来见她。一次二次,桓姚还信以为真,到第三次,却回过味来了。听说桓温在中秋宴上因玉衡山人的事遭了士族羞辱,这也是他此次如此恼怒南康公主的重要原因。但同样的,作为直接涉事者的自己,恐怕也成了他怨怒的对象。

无法,桓姚只得去求荆州府上的第二大掌权者习氏。

她是以道谢为名义去拜访习氏的,礼物上,芜湖院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是桓歆给的,桓姚自然不好把人家儿子给的东西再作为礼物送回去,因此,让李氏她们亲手绣了一套团扇送了过去。

习氏客气地接待了她,关心了她的伤势,两人坐着叙话倒也还颇为融洽。

桓姚试探着道:“二姨娘真是和善可亲,若今后能常常和二姨娘如今日这般说话该多好!”

习氏也是个聪明人,闻弦音而知雅意,听桓姚这样一说,便知她的来意了。但她却没急着给她答复,像是没听懂一般道:“你这样乖巧伶俐,怕是少有人不喜欢你的。莫说是我这半老婆子,就连你三哥那样自小冷清的性子,也是爱与你亲近的。见天走这芜湖院,倒比我这里还勤快。”

说这话时,习氏虽是玩笑的口吻说的,看着桓姚的眼睛里却隐约有些冷意,是探究是质疑,还有些意味不明的警告。

自桓姚受伤,桓歆是从桓姚的延医问药到衣食住行全部包揽下来了,连支会都没跟她支会一声,就直接调了十几个精挑细选的下仆到芜湖院去了。担心桓姚心情抑郁,还陪着下棋说话,每日不间断地坚持了一个多月,也就是如今几天外头事忙才去得少些。莫说是对异母弟妹,就算是她这个亲生母亲病了,他也未见得如此细心体贴过。

桓姚对上习氏如此神色,不由心中一凝,她万万没想到,习氏和桓歆在对待芜湖院上的态度大有分歧。桓歆对芜湖院莫名的亲善,确实叫人起疑。但她一直以为,那些事,就算并非习氏授意,也至少是经过习氏的同意的。但看习氏的反应,却未见得如此。

“二姨娘说笑了,三哥对您的孝心,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您教导得好,三哥德行高雅,才如此心思仁善,怜恤孤弱。我和姨娘,可都是受了您的大恩!”桓姚尽量笑得自然些,如是回道。

对此,习氏但笑不语,就像桓姚先前看到的是错觉一般,继续笑容柔和地跟她讲着茶道。待了一两个时辰,桓姚没得到任何结果,反而还揣了满腹疑惑。

回到芜湖院,便听说桓歆在正厅等她。

桓歆之前说过去丹阳办事,倒是好几天未见了。

经过病中一个多月的相处,桓姚跟桓歆的关系倒是熟稔了些。不管她心中有多少猜疑,至少面上情是如此。

面上含着笑,桓姚道,“三哥此行可还顺利?酷暑天赶了几百里的来回,委实辛苦了!”

桓歆看她面色好了许多,出去之前吊着的石膏也拆了,想来是恢复得尚可,“手上好些了?”

“谢三哥挂怀。有劳周大夫一直照料着,如今已经能稍许挪动了。”手指也有了点感觉,但稍微一动,就会牵扯到手上的筋引起疼痛。是以,桓姚如今还不敢有大幅度的动作。

“在丹阳见得有家点心坊,里头的吃食倒还别致,听闻当地女儿家最是爱吃,便给你带了些。”桓歆说着示意明楠将旁边案上的一个十分巨大的包袱提过来,一样拿出一盒打开。

桓姚一看,共有十来样糕点,盒子上雕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里头的点心有的是漂亮的花朵形状,有的是圆形上头印花印子,有的颜色红红绿绿,上下各铺了一层油纸,看着干净整齐,十分赏心悦目。

其中有一样,上头似乎有些山楂,闻起来酸酸甜甜的,颜色有红有白,倒叫人颇有食欲。

丹阳到建康,据说单程要四五天,从那么远的地方,大热的天,给她带这么多易腐坏变质的即食点心来,倒让桓姚不知该作何感想了。有心是有心,却又颇有些不敢承受。

“不知你喜欢哪样,便都买了几盒。你且尝尝哪些合口味,叫人再多带些。”桓歆道。

“三哥……夏日暑热,吃食最易腐坏,如今这么多我都已经吃不了了,哪里还需再买。我只留几盒,其余你拿去送给二姨娘和其他姐妹。”

桓歆闻言,似是思索了一番,才道:“叫人拿冰镇着,可多放几日。你若不想吃了,再叫人丢了便是……”

桓姚其实历来不爱这些甜腻的点心,李氏那边也差不多,这一大堆东西,后来她就吃了几块便腻了,本打算给了底下的奴婢,知夏却道,她从明楠那里得知,这些点心都是三郎君在丹阳的点心铺子一家一家亲自挑选的,又快马运送回来,是专程给七娘子的心意,她们这些奴婢不敢受用。如此,倒也真如桓歆所说,不想吃便全丢了。此为后话。

如今是习氏暂时管着后院,有三郎君特别关照,底下的奴才自然也不敢再克扣芜湖院的各种份例。柴禾冰砖等一应物什,只要是不太过铺张,都是够用的。

一般冰砖冰块都是用来消暑的,建康城夏日酷热,冰砖供应十分紧俏,芜湖院的冰例也不多。毕竟不是前世那种随时可以用冰箱的时代,用冰砖专门来保存这么大批量的点心,实在太过奢侈了。

桓歆似乎也想到了这点,又转头吩咐跟在桓姚身边大丫鬟知春,“冰例若不够,便来外院告诉明楠,从我账上划。”

他倒是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齐备了。

命人把东西收下去,桓歆却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不多时,桓姚都未曾吩咐过,奴婢便端着茶汤上来了,桓歆让桓姚坐下饮茶,倒不知谁更像主人家了。

比起桓歆在其他人面前那种不苟言笑的模样,和桓姚相处时,他倒是要稍微话多些。虽然尚称不上风趣健谈,倒也是言之有物。桓姚问他丹阳的风俗民情,倒也给她说了些一路的见闻。

“我听闻,你这些日,去找过父亲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