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花开春暖(完结) >

第11部分

花开春暖(完结)-第11部分

小说: 花开春暖(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从来不吃那东西,咱们赶紧走吧,要是晚了,夫子会发脾气的。”
说着,李小暖脚步匆匆的往门外走去,古萧怔了怔,顾不得其它,急忙拎起自己的包袱,看了眼屋角放着的沙漏,跟在李小暖后面出了正屋门。
外面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清新的晨雾中带着丝丝凉意和微甜的桂花香,李小暖眯着眼睛,深深吸了口气,古萧紧走了几步,追上李小暖,一手挽着包袱,一手抓住李小暖的手,
“小暖妹妹,我牵着你走,天还没亮呢。”
李小暖一声不吭的甩开古萧的手,加快了脚步,沿着抄手游廊,往院子外奔去,古萧拎着包袱追了上去:
“小暖妹妹,小暖妹妹……”
魏嬷嬷紧跟在后面,担心的叫着:
“姑娘、少爷,慢些!慢一些!”
李小暖冲到院门口,等候在院门口的吴嬷嬷和山水、烟云两个小厮吓了一跳,李小暖满脸笑容的冲吴嬷嬷挥着手说道:
“快走快走,晚了夫子要发脾气的!”
吴嬷嬷笑了起来,蹲下身子,伸手抱住李小暖,笑着说道:
“表小姐,不用这么急,咱们从园子后角门穿过去,也就是一刻钟功夫就到了,哪里会晚的?!”
古萧急匆匆的追上来,一把拉住李小暖的手,微微有些喘息着说道:
“小暖妹妹,小暖妹妹,你跑得太快了。”
魏嬷嬷也追了上来,笑着说道:
“姑娘可不能跑这么快,要是绊倒了可怎么好?!”
李小暖满面笑容的点着头,偷偷甩着古萧的手,古萧牢牢的握住李小暖的手,牵着她,步履稳稳的往后面园子里走去。
李小暖转头看着古萧,低声说道:
“你松开我,包袱重,我要换个手拎着。”
古萧迟疑着松开李小暖,看了看她手里的包袱,学着李小暖低声说道:
“咱们府里的规矩,这书包袱只能自己拎着,要不然我就帮你拎着了。”





第十八章 一视同仁

李小暖转过头,看着古萧,笑容灿烂的说道:
“我喜欢自己拎着书包袱!”
古萧也跟着弯着眼睛笑了起来,把包袱换了个手,就要转到另一边去拉李小暖的手,李小暖伸手拉住他的衣袖,笑盈盈的低声说道:
“古萧,往后没有人的时候,你不要叫我小暖妹妹好不好?”
古萧怔了怔,
“那我叫你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叫你小暖妹妹?”
李小暖轻轻咳了一声,满面笑容的低声说道:
“你小声些!古萧,你想啊,小、暖、妹、妹,要四个字呢,叫起来多麻烦!你叫我小暖多好听!”
古萧认真的思量了片刻,点了点头,转头看着李小暖,低声说道:
“小暖……那我还是叫你妹妹好了,反正我只有你一个妹妹!”
李小暖一时窒住了,转头看着古萧,古萧弯着眼睛笑盈盈的看着她,李小暖咬了咬嘴唇,压着声音说道:
“不要叫我妹妹!叫我小暖!”
古萧怔了怔,忙往李小暖身边挨了挨,好脾气的哄着她,
“小暖,你别生气,小暖就小暖,那我叫你暖暖吧,暖暖比小暖好听。”
李小暖无奈的点了点头,加快了脚步,
“咱们还是快一点走,别让夫子等急了。”
“嗯!”
古萧重重答应着,拎着包袱跟上李小暖,往园子后角门走去。
外院书房里,王夫子已经端坐在椅子上等候着了,古萧和李小暖恭敬的请了安,呈上了窗课本子,和往常一样,王夫子几句话就打发了李小暖,开始盯着古萧背书、给他讲书。
早课上到辰初两刻,王夫子收了书,古萧和李小暖施礼告了退,跟着吴嬷嬷等人穿过园子,径直往瑞萱堂去了。
瑞萱堂里,周夫人、古云姗姐妹早就过来了,见两人进来,李老夫人一迭连声的吩咐着:
“碧莲呢,快去叫人传早饭进来,念了一早上书,该饿坏了!”
古萧长揖请了安,就被李老夫人拉过去,搂在怀里,满头满脸的抚摸着,古萧仰着头,笑着说道:
“我不饿,早上菊影姐姐给我吃过燕窝粥和点心了。”
古萧仿佛想起了什么,转头看着李小暖说道:
“暖暖早上没吃东西,肯定饿坏了!”
李小暖坐在榻沿上,笑盈盈的看着李老夫人说道:
“我就是觉得不想起床,倒没觉得饿。”
李老夫人笑了起来,转头看着周夫人感慨的说道:
“我小时候就最恨这个早学,要是冬天里,要等到快下早课了,天才能亮,外面天寒地冻的,被窝里那样暖和着,真正的不愿意起来!”
周夫人跟着笑了起来,正要说话,古萧抢着说道:
“老祖宗,我能起来!冬天里我也能起来!”
李老夫人和周夫人一起失笑起来,李老夫人抚着古萧,宠溺的夸奖道:
“我们萧儿最勤奋不过,将来这书肯定能念得好!”
碧莲指挥着丫头婆子,很快摆了早饭进来,众人坐了,周夫人奉了箸,李小暖忍着饿,慢条斯理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了一碗粥,又吃了三个素馅包子,一个油盐酥鉼,才觉得饱了。
李老夫人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李小暖。
一时吃了饭,古萧拉着李小暖急忙告了退,巳正一刻还要上学。
古云姗和古云欢姐妹陪着李老夫人说一会儿话,也告退回去了。
看着两人离了院子,李老夫人示意周夫人坐到榻沿上,温和的说道:
“从明儿起,松风院也照着她们姐弟的例,每天让人送一两燕窝、五钱冰糖过去,让冬末看着人熬了给小暖吃。”
周夫人怔了怔,微微有些迟疑的看着李老夫人,低声说道:
“小暖是个懂事可人疼的,母亲疼爱她,我也怜惜她,这燕窝在咱们家虽说不值什么,可到外头,毕竟还算是个贵重物儿,若是吃惯了,往后离了咱们家,岂不是倒要苦着她了?”
李老夫人满眼笑意的看着周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背,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女孩儿虽说不能凭着读书科举入仕,为官做宰的,可女儿家将来嫁进什么样的人家,能辅佑着丈夫做些什么事,将来生了孩子,又会如何,谁又能说得准呢?!小暖那孩子,咱们既然留下她,就不要委屈了她去,再说,咱们家也不少那点子银钱不是。”
周夫人温顺的笑着,点头应承道:
“母亲说得极是,我这就打发人送过去。”
李小暖和古萧中午下了学,到瑞萱堂吃了午饭,喝了杯茶,陪李老夫人说了几句话,古云姗就引着三人告退出来,出了瑞萱堂,直奔松风院去了。
古云姗和古云欢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儿金桂,各自吩咐丫头收了半荷包桂花,准备回去做香囊,收好桂花,又看了一会儿花草,两人才进了正屋,东厢西厢里外看了,古云姗用手指挑着帷幔,皱起了眉头,
“这些帷幔帘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了,让针线房的人去做了没有?”
“已经让人去做了,连这屋子里的坐垫、坐褥什么的,母亲都让人去做了!”
古萧忙跟在后面解释道,古云欢笑了起来,轻轻推了推李小暖说道:
“小暖妹妹,你赶紧求求大姐姐,大姐姐发句话,这帷幔帘子说不定明儿就能得了!”
李小暖疑惑的看着古云欢,古云姗笑了起来,松开帷幔,下意识的用帕子擦了擦手,看着李小暖笑着说道:
“母亲让我学着中持中馈,先把针线房交给我管着,这可用不着小暖妹妹再来求,等会儿我就去给小暖妹妹催催帷幔帘子去,如今咱们都守着孝,针线房也没什么活计好做,按理说,今天就应该送些过来的!这院子倒是极好,配着这样的帷幔帘子,可就可惜了!”
李小暖满眼惊叹的看着古云姗,曲膝行着福礼,笑盈盈的说道:
“小暖先谢过大姐姐了,大姐姐真是厉害,要管着那么些嬷嬷们,小暖想想都觉得害怕!”
古云姗捏了捏李小暖的面颊,笑盈盈的说道:
“你才这么点,当然是想想就害怕了,等你象我这么大,该学着管事时,就不怕了。”
李小暖笑着点着头。





第十九章 要知足

三人坐着喝了杯茶,说了一会儿闲话,没再多做停留,就告辞回去了。
李小暖将三人送到院子门口,看着几个人走得远了,才悠悠然的转回到正屋,懒懒的歪在了东厢榻上想着心事。
冬末泡了茶,笑盈盈的送进来,满眼喜悦的看着李小暖禀报道:
“姑娘,上午的时候,夫人打发人送了一包燕窝和一包冰片雪花糖过来,吩咐每天早上熬了给姑娘上早学前吃!”
李小暖怔了怔,微微皱着眉头问道:
“这燕窝,府里除了老祖宗、夫人和少爷,两位小姐有没有?”
“有,两位小姐和少爷一样,都是每天一两燕窝,五钱冰片雪花糖,如今姑娘也是同样的份例。”
冬末笑着回道,李小暖放松下来,笑盈盈的看着冬末,低声吩咐道:
“你把东西拿过来我看看。”
冬末微微垂了垂眼帘,笑着曲膝答应了,转身出去,片刻功夫,用帕子托着两窝燕窝和几块冰糖过来,李小暖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又掂起燕窝对着光仔细看了片刻,才放回到冬末手里,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我还是头一见这个东西,这样子真是好生奇怪。”
冬末仿佛舒了口气,捧过燕窝,翻转着看了看,满脸笑容的禀报道:
“我已经把燕窝泡上了,过一会儿,让小玉仔细挑干净了,明天一早起来炖上,姑娘明天可要早一刻钟起来,吃了燕窝粥再去上早学。”
李小暖点了点头,冬末笑吟吟的捧着燕窝和冰糖送了回去。
李小暖端起杯子,悠悠哉哉的喝着茶,看着冬末的背影,心里泛起丝丝温暖来,冬末倒是实心为着她好,送到这院子里的燕窝必是比别处差了不少去,看冬末的神情,是不想让她知道这事,这样的事,知道了也只会徒增烦恼,没有半分益处!
世人心难平,说的就是这个吗?李小暖眯着眼睛感慨起来,象她,在福音寺寄居时,饭都吃不饱,古家和她,不过有那么一丝可认可不认的瓜葛,就那样尽心尽力的带着她和她父母的棺木回来,帮她安葬了父母,把她当自己家孩子一样对待,让她念书,院落、丫头、婆子,一模一样的安置着,如今又一天一两燕窝的送过来。
若她还抱怨下人势利,嫌弃这燕窝不好,冰糖不甜,岂不成了笑话!
下人势利,哪有不势利的人?不过大势利、小势利罢了,她这个境况,凭什么要人家不势利的?!
冬末一直在老祖宗身边当差,性子又强,往后要找机会开导开导她才行。
李小暖靠在榻上,喝完了杯子里的茶,进去睡午觉了。
睡了大半个时辰,李小暖起来洗漱梳理干净,坐到西厢书桌前,将薄薄的宣纸覆在楷书帖上,平心静气的凝神影起字来。
早上和上午学的三字经,还有古萧借给她的那些个书,她早就背完了,夫子给古萧上课的时候,她已经慢腾腾的写完了夫子留的两页小楷,这一下午,就都是自己的辰光了。
李小暖写了小半个时辰的字,站起来,走到院子里,在院子里转了一会儿,叫了两个小丫头,指挥着她们,将院子里的菊花重新摆放过了,站在游廊下,惬意的欣赏了一会儿,才进屋继续练字去了。
针线房有人送了几幅帘子过来,冬末收了,带着小丫头换了旧帘子下来,李小暖晃过去,笑盈盈的伸手抚着刚挂上去的淡灰色细棉布帘子,冬末笑着解释道:
“姑娘戴着重孝,只好用这样的帘子。”
李小暖转头看着冬末,认真的说道:
“我喜欢这样的细棉布,又软又密,摸起来很温暖。”
冬末笑了起来,李小暖放下帘子,笑盈盈的回到西厢,继续影字去了。
冬末仿佛想起了什么,跟着李小暖进了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