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472部分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472部分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王脸如苦瓜,这一仗一打,已经把盐税多收的部分给折腾进去了,看这样子要长期抗战?“臣弟还想着盐税多了,手头能缓一缓呢。既然这样,盐法之事,须得加紧了。由两淮盐法来看,票盐法比纲盐法要强得多,也没看出什么弊端来。眼下国家又要用钱……” 
 
“准了!” 
 
雍王舒了一口气,回去办这件事了。 
 
———————————————————————————————————————— 
 
大军是在弘曈婚事之后才走的,大家喝完喜酒就跨马上路。弘曈一新郎倌儿,跟着他爹、他哥去送行,看队伍的目光仿佛他家新娘子就在队伍里。更刺激他的是,等他的婚礼一结束,他老丈人也带兵走了,留下他一个不用上学又没什么差可办的人,真是……对老婆也淡淡的。 
 
博尔济吉特氏一小姑娘,刚刚结婚,就遇上国家大动干戈,爹去砍人或许也要被人砍了,丈夫还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暗地里就垂泪了。 
 
淑嘉对儿媳妇们倒是都好,给弘曈家里派去的是紫裳帮忙。紫裳回来自然要向淑嘉汇报,把淑嘉愁得饭量都减了。 
 
她如今是眼前看着三个儿媳妇,格根塔娜是有事没事就往坤宁宫里凑,跟茂妃两个拼命想从淑嘉这里打听一点大军的消息。淑嘉知道的也就是胤礽跟她说的,今天大军又到了哪里了,前线战报……还没开打,如何知道? 
 
亲儿子不在前线,淑嘉对战事的关心程度远不及儿子的感情生活。赫舍里氏又一次没有怀上,博尔济吉氏脸上新嫁娘的幸福淡得几乎看不见亏得两个儿子目前没有什么偷腥的举动,否则淑嘉一定要怀疑是哪里出了问题。 
 
也许是同样过得不太如意,又或者是因为两人丈夫同母,赫舍里氏与博尔济吉氏妯娌两个处得倒还不错。赫舍里氏听到一点关于弘曈的事情,也透露给了弟妹:“四弟先前想从军来的,求了汗阿玛又求额娘,两位都没允了他,他这是跟两位怄气呢,并不是恼了你。” 
 
博尔济吉氏只能勉强笑笑,新婚丈夫不如意,跟出兵的时候听到败报,性质也差不多了。 
 
妯娌俩说话,再仔细,也不免被婆婆安插的人听到一丝风声。淑嘉听到了,思虑再三,还是把博尔济吉氏叫了过来:“结为夫妻,是老天爷给你们的缘份,剩下的路要怎么走,还要看你们自己。有空儿仔细想想,他想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跟他走得近了。光发愁有什么用呢?”又示意红袖、紫裳做两个儿媳妇的思想工作。 
 
有些话,自己不好说,就是用得到心腹的时候了,既表白了自己,又不显得轻浮自夸引人反感。 
 
两人也不负重望,紫裳细声细气地表示:“主子娘娘事儿多,虽不能一天到晚地看顾您,可心里一直有您 ,待您比亲生闺女也不差了。有几个皇子娶妻前没有侧室的?多少福晋进门儿就有个孩子叫额娘?主子娘娘给您把道儿都铺平了,您怎么能自己不迈步儿了呢?” 
 
红袖说的就是另一套了:“太子妃不好做,可您也别心急,主子娘娘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她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知道里头的甘苦。” 
 
赫舍里氏与博尔济吉氏得红、紫二人指点良多,倒与这两位亲近了起来。淑嘉也更有精力去太皇太后那里“侍疾”。 
 
今年胤礽是不准备去巡幸塞外了,外面正在打仗还派出去不少人,他得坐镇京师。京中天气闷热,太皇太后体质差,经不得这样的高温,可不就病了。其时大家已经搬到了畅春园,弘晰家的两个孕妇往到园子里觉得舒坦多了,可太皇太后依旧有气无力,实在让人担心。 
 
里里外外都是事儿,委实令人担心。胤礽忙得满头包,不由对弘旦咆哮:“这些人没一个帮得上忙的!” 
 
弘旦苦笑,能干活的都被您支使起来了啊,剩下的那些不能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是倒三不着两的,当然帮不上忙了。 
 
李光地年纪大了,也不敢休息,该值班的时候值班,该干活的时候干活,这会儿正夹着个奏折匣子往御前送:军报。 
 
两军僵持。大策凌敦多布打下西藏原就准备略有不足,正在努力消化,清军也不敢妄动,不断地探听消息,又让大军适应当地气候,还写折子要求朝廷提供药材。水土不服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早有预见,还是准备不够充分——朝廷大军很少到那么远的地方揍人。 
 
有部分药材当地就可以解决,要求国家给钱就地采购,有些就要到内地置办,朝廷得买了药再运过去。又添一笔开支。 
 
胤礽长出了一口气:“雍王呢?”快来掏钱吧。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下一章有转折~ 

271 两处胶着与变通 
“舅公想要从军?”弘旦颇为惊讶地看着眼前发辫花白的人。 
 
从孝康章皇后算起,鄂伦岱确是他的舅公,只是自从佟家失势,这层尊称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弘旦倒还一直这样称呼着,他也不是不记恨佟家了,然而总不能把曾祖母的娘家全灭了,鄂伦岱对他也够礼貌。 
 
鄂伦岱脾气不改,行动却也长了一些分寸,至少他现在发脾气的对象是有选择的。手痒想找人练练的时候,也是拎人到城郊或者是在自家演武。一来二去的,宫里对佟家的仇恨值也没那么高了。 
 
可鄂伦岱要的不是这个,现在他肩负着重振家声的重任。佟国维是指望不上了,家里世袭的佐领也被削了不少,再不寻摸点儿门路,眼看着家业就要败了。眼下却是天赐良机。 
 
即使感觉国库颇有捉襟见肘之嫌,事实上,由于盐法改革的推行,目前的财政状况还是能支持下去的。又因控制了火耗的征收比例,使得百姓需要上缴的隐性税款少了不少,手里有了余钱,抗灾能力也强了一些,也能稍微拉动一点内需,间接地又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眼下的情况还没有糟糕到不得不改革的程度。 
 
从皇帝往下,打起了与准噶尔进行比较持久的战争的主意,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觉得日子太过难熬了。在这种情形下,就有更多的人努力钻营,想要上前线去镀金。 
 
明摆着的,后勤保障比较有力,上头又不是立逼着立军令状,必须多少天内拿下准噶尔,这样的好形势下,再不想办法去均沾均沾,那就是智商有问题!即使不去拼杀,履历表里写上这么一笔也是日后晋升的资本不是? 
 
于是京中上赶着想去杀敌的人就多了起来,不单是相对单纯的热血少壮派,连中老年里也颇有几个想过去的。不要年老的士兵,难道还不要年老的将军么?在这些人里面,鄂伦岱无疑是非常着急的那一批。 
 
即使这仗很不好打,有送命的危险,鄂伦岱也认了,何况现在看起来没那么艰苦?从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往日挤过来巴结的人,现在都不知道缩到哪里去了。只好另寻门路,鄂伦岱寻的这个人就是弘旦了。 
 
哪怕不领差使,鄂伦岱好歹还是个公爵,想法儿与东宫搭上话并不是什么难事。弘旦也不好意思不见他,没想到鄂伦岱居然起了这么个心思,当下大惊——要知道鄂伦岱他爹就是死在与葛尔丹交战的过程中的。 
 
鄂伦岱还真点头了:“正是。奴才也没旁的本事,也就是这行伍之间,还有一把力气。” 
 
弘旦那算儒雅的笑容开始变苦,自出兵以来,兵部忙着战略部署、人员调拨、备咨询,户部忙着筹粮饷装备、扩大盐法改革,弘旦又岂能置身事外呢?跟他爹一样,别人只管自己眼前一摊子事儿就好,他得兼顾全局。见鄂伦岱的这点子时间还是硬挤出来的。 
 
真是活见鬼了,他来裹什么乱呢?且不说对佟家的印象好与不好了,单是鄂伦岱的这个性格,就很难让让人放心让他上战场去。万一弄死了,怎么交待?如果佟家现在还是鲜花着锦时,这样做也就罢了,现在人家过得惨兮兮的,你再这样,舆论总是会同情弱者的。哪怕眼下的弱者有错在先。 
 
把鄂伦岱的要求直接报给胤礽?弘旦再傻也不能这样干。斟酌了一下言辞,弘旦谨慎地道:“舅公,您看这西北用兵,还有什么缺儿?” 
 
鄂伦岱语塞。本次用兵,只有打破头抢差使的,绝没有缺了职位的。咬咬牙:“哪怕做一马前卒,足矣!”他这么说,也是吃定了断没有让一个公爵去当小兵的道理。 
 
果然,弘旦笑笑:“你真是急了,叫个承恩公去做马前卒?哪有这样的事儿?要么有缺,若没缺,恐是去不得,”见鄂伦岱急了,弘旦续道,“若是只放一外任,我倒可以向汗阿玛进言。” 
 
鄂伦岱有些泄气,脾气也上了来,语气生硬地道:“奴才是个直脾气,也就合阵上厮杀淋漓痛快,若是做些文案勾当,只怕有负圣恩了!” 
 
弘旦也不恼,笑嘻嘻地道:“这却未必。” 
 
“嘎?” 
 
“只要是为汗阿玛办差、为国效力,什么差使不是做呢?我也不能说有几分准信儿,您还是回去坐等消息罢,有了是惊喜,没有也淡然处之的好。” 
 
鄂伦岱没得一句准信儿,也焦躁了起来,僵硬地告辞而去。弘旦略一寻思,觉得自己的说辞没有问题了,这才正正衣冠:“去澹宁居。” 
 
澹宁居内,胤礽也在工作。偌大一个国家,同一时期并不是只有出征与盐税两件事的。虽然这两件事情很重要,然而亦有其他大事要办,此外重要性再次一等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酿成大祸。 
 
胤礽正在思考的是圈地的事情。清兵入关,真是一穷二白纯是来当强盗的。别看现在一个个号称名门贵族,至少在关内的,产业都是夺了人家的。农业社会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绝对是他们抢了人家的,形式就是圈地。把各种土地号称是“无主”据为己有,不但八旗整体掠夺,内部还为分赃问题大打出手,这就是换地。 
 
强盗可以靠打劫为生,一旦想从良,就不能再这样干。因为弊端很大,极易引起反抗。说句难听一点的,你剃他头发改他祖宗他也忍了,你要饿死他……史上农民起义无不是因为大家活不下去了的。 
 
于是就有了停圈。这在清廷看来已经是“德政”了,却也不是你说停就全部停了的,后来陆陆续续也在零星圈了一点,康熙末年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同时架不住还有后续的麻烦,现在要处理的是“退还”。 
 
满族本是游牧,于耕种上并不精通,大家抄家伙抢来的土地,不是为了干活的,是为了享乐的。旗人又有种种特权、福利,打理田地就不上心,很多土地就荒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又有,雇了佃农或者安排自家家奴耕种的,田在旗人名下,就不用纳税,这对国家非常不利。 
 
形势比人强,不得不退还了。这回拿来开刀的就是康熙已经颁过旨的“永行停圈”的耕地,圈了的给我吐出来,统统交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让人家吐出来,无疑是一件缺德的事情,事涉统治根基的八旗,需要谨慎处理,胤礽斟酌再三才落下第一笔。 
 
写完批示,揉揉手腕。就听到外面来报:“皇太子在外头求见。” 
 
“他有什么事儿?叫他进来罢。” 
 
弘旦来说的就是鄂伦岱的事儿,用词很委婉:“儿子想,叫他这样四处找门路也不是个办法,他本是闲不住的性子,在京城里四下转悠,倒要闹得人心不静了。不如给他一个外任,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