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746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746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三奶奶和张氏在炕上对坐,连蔓儿和沈谊、沈诗两个在挨着炕的一溜椅子上坐了。在沈家,除了沈六、沈九和沈谨,连蔓儿与沈谊、沈诗两个最熟,她们年龄相近,这两年常见面,已经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丫头们送上茶果,双方寒暄了一番。张氏就问,怎么没见大太太。



“…跟大老爷去任上了。”沈三奶奶就道。



连蔓儿就忙偷偷给张氏使了个眼色,张氏哦了一声,就没再多问了。



与沈家的女眷们来往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谁的授意,沈府的一些秘事,点点滴滴地传到了连蔓儿耳朵里。如今,据连蔓儿所知,沈家房头众多,不过在府城并且住在这所大宅子里的,却只有嫡枝长房这一枝,也就是如今沈家的当家人沈六这一枝。



沈三也是嫡枝,是二房的嫡子,因为自幼受过伤,不能从军,却偏长袖善舞,处理庶务是把好手。他又和沈六投契,对沈六忠心耿耿,因此也留在府里,与沈三奶奶两个帮着沈六处理家务。



如今,这夫妻两个就住在府内西路靠后的一个跨院内。



沈府大宅后身,隔着一条巷子,是两所规模稍逊的大宅,那里面住着嫡枝的二房和三房两个房头的人口。而这三所大宅的周围,还有许多大小不一,连接成片的房舍,沈家许多族人聚居在此。这些就都是旁支了,远近亲疏各不相同。沈家子弟人众,大多数人不是从军的,就是读书科举。



沈府大宅东路前头,就有一个非常大的校场,有专门的武师教导众子弟骑射、武艺。沈家另有族学,一应使费都是嫡枝长房承担,凡沈家子弟,不论远近,都可入学。当然,也有家境极好,愿意另外请了先生单独教授子弟的。比如沈九,就是如此。



说到沈九,让人不免就想到大太太石氏。



沈家的大老爷、大太太石氏和沈九在沈家是很特殊的存在。



沈家的大老爷,如今已经是五十开外的年纪。这个年纪,虽不好说是壮年,却也还没有退养的年纪。按照常理,现在沈家的家主应该是他,之后才会轮到沈六。



在知道大老爷和石氏的存在之后,这件事也很困扰了连蔓儿一段时间,直到最近,她才从三奶奶等人的口中,知道了大致的缘由。



沈家是军功起家,因此老祖宗定下了家训,每一任的家主必要习武从军,任武职。可到了大老爷这里,却偏偏喜文而厌武。沈六的祖父,也就是大老爷的父亲一开始还对大老爷存有希望,即便喜文厌武,武功略逊,但只要能治军,沈家自有良将做他的左膀右臂。但另沈六的祖父失望的是,大老爷不仅对治军没有兴趣,而且也没有天分。



最后的结果,是沈六的祖父在沈六几个兄弟中选择了沈六作为继承人。沈六本就是兄弟中最出色,最得祖父喜欢的,因此,做出这个决定,沈六的祖父也没有太过为难。



虽然如此,那个时候,沈六的祖父还没有完全的放弃大老爷。但是,大老爷又在另一件事上,违背了沈六的祖父的意愿。



沈六和沈谨都是沈家大老爷与原配所生。这位原配夫人是沈六的祖父为大老爷定下的,自然很得老人家喜欢。不过,不幸的是,这位夫人在沈谨很小的时候就染病去世了。大老爷又遵父命,娶了第二任夫人。



这位夫人过门不久,竟然就染时疾去世,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这位夫人过世后,大老爷守过了丧期,就迎娶了第三位夫人,也就是如今的大太太石氏。这门亲事,遭到了沈六祖父的强烈反对,但大老爷却打定了主意,寒冬腊月的,在沈六的祖父门口跪了一天一夜,誓死要娶石氏进门。



没有父亲能眼看着儿子死。



最后,沈大老爷如愿娶了石氏进门,也从此完全失去了继任家主的资格。不过同时,他得到了他一直向往的自由,脱离沈家的体系,进入朝中做了文臣。石氏也因不受公公的喜欢,进门后,虽是长子媳妇,却无权理事。



因此,沈大老爷的房舍虽在沈府的中路,却将正经的正内室让了出来,留给沈六居住。



如今,沈大老爷在京城任了几年的京官,自己请旨,往西南某府任了外任,大太太石氏自然也跟了去。比起沈大老爷被剥夺了继任家主的资格,石氏在沈宅中更难立足。还是在她生下沈九之后,主动将沈九过继给了绝嗣的四房。



沈九在很小的时候,就离了石氏的身边,等长大一些,干脆就跟着沈六,由沈六来负责教养了。



这些年,石氏从不争管家的权力,对沈六和沈谨兄妹从来都小心翼翼,不敢摆继母的架子,再加上对唯一的亲生子沈九的安排,石氏才渐渐地在沈家站稳了脚跟。



连蔓儿能了解到这些事,自然是沈家掌权的人示意。但是,这些往事,也没人详详细细地告诉她,很多事情,还是留下了疑问。



比如说,为什么沈家那么反对石氏进门,石氏在沈家立足为什么那么难。从听来的三言两语中,连蔓儿能猜测到,这里面的原因,还有沈大老爷的喜文厌武,绝没有说出来的和表面看去的那么简单。



当然,比起疑问,连蔓儿还是对沈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说,她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沈六小小年纪就要承担重担的原因。她也知道了,为什么沈九跟大太太并不亲近,反而跟沈六和沈谨亲近,在沈家又地位特殊的原因。



这是府城沈家的情况,至于沈家嫡枝的其他几房,则分散在辽东府各地。其中边城有两房人口,子弟各个从军,与沈六的关系极为密切。



“马上就到重阳,你们一家都来了,六爷也要回来,这下子,咱们这可要热闹了!”三奶奶笑道。







求保底月票。



第九百二十一第章询问



“可不是!”张氏也笑了,又问了一句,“六爷是什么时候回来?”



“今天早上打发来送信儿的人到了,说是得后天才能到。。”沈三奶奶就道,接着就说重阳那天家里请客,请张氏和连蔓儿母女务必到。



张氏和连蔓儿自然都点头应承,连蔓儿又亲手送上帖子,也请沈三奶奶与沈谊、沈诗姐妹两个到她家吃酒看戏。沈三奶奶不大识字,问了连蔓儿日子,就也笑着应了。



“我还没给连夫人道喜,你这可是双喜临门,有这样两个出息的儿子,是谁也比不了的。”沈三奶奶就又笑着对张氏道。



“要说福气,我哪比得了三奶奶。”张氏也笑着谦道。



“不只儿子好,这闺女也出落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不只是我,咱们这府城里,谁提起你们来,不羡慕的什么似的。”沈三奶奶说着话,又含笑看着连蔓儿。



“三奶奶你可别这么夸她。这孩子,就是性格还好,贴心,懂事,知道心疼人。她那粗手大脚的,跟咱们府城那些细巧的小闺女比,可差得远。更别说还有三奶奶这两个闺女,就比她强出不知道多少了。我在家里,就常跟她说,让她多跟你这两位小姐亲近,多学学。”张氏也忙笑道。



应酬的多了,张氏也能将这些场面上寒暄、恭维的话说的自然流畅。另外,张氏性子本就厚道,很少有她不喜欢的人。何况,沈三奶奶的这两个女儿,都长的皮肤白皙,修眉俊眼的,待人接物也极有礼。另外。毕竟是大家的女儿,行动言谈间颇为温文,这又让见惯了泼辣的乡间女孩的张氏觉得稀罕,好看的小说:。张氏真心挺喜欢这两个姑娘。



“这话该是我说。”沈三奶奶就道,“我常说她们俩个,该多学学蔓儿。”



这么说着话,沈三奶奶就叫人搬了两个小巧的玉石花盆进来,送到连蔓儿的跟前。。



“这是我娘家新近送的,姑娘看着可还好?”沈三奶奶就笑着问连蔓儿道。



连蔓儿仔细看去,却是两盆玉雕的兰花。翠绿的叶子,洁白的花苞,若不细看,还当是真的兰花一样。连蔓儿细看一回,当然连连赞好。



“姑娘稀罕就行。”沈三奶奶就笑道。“这两盆就是给姑娘准备的。”



连蔓儿听沈三奶奶这么说,又是她娘家送来的东西,自然不好收,忙就推辞。



“……总共得了六盆,我看着这么精致的东西,我们摆了那就是糟蹋了。先前两盆,给我那大丫头送去了。还有两盆。她们姐妹俩一人一盆,这两盆,是特意留给姑娘的。”沈三奶奶就又道,“这还不单是我的意思。也是她们俩的意思。你们好,这样东西,不给你给谁。姑娘可别再推辞了,这又不是什么贵重、稀罕的物件。就是个摆设。咱们这里入了冬,屋里外头都少个鲜亮颜色。正好摆这个。”



沈谊和沈诗也都忙笑着说,要连蔓儿无论如何都要收下。



“……如果不收,就是不把我们当朋友。”沈谊和沈诗都道。



话说到这个地步,连蔓儿也不好推辞了,只得道谢收下。这两盆玉石兰花,是在正经的节礼之外,沈三奶奶和沈谊、沈诗另外送连蔓儿的。这份交好之意,连蔓儿怎么会不懂得。这就好像是她待连枝儿,又或是连叶儿、吴家玉一样。



连蔓儿让跟随的人小心地将玉石兰花收了,一面心里想着,家里有什么稀罕物件,过些日子也送沈谊和沈诗两件,大家更加和气。



“这回打算在城里住多久,过年打算在哪里过?”沈三奶奶和沈谊、沈诗就问连蔓儿。。



“这回是打算多住些日子。”连蔓儿就道,“一来是我哥的事多,二来这大半年没来府城,怪想大家伙的,要好好聚聚。过年的事,暂时还没定,到时候再看吧。”



因为连守信眷恋故土,再加上御赐的牌楼还在三十里营子,因此的打算过年还是想在三十里营子过。当然连守信也说的明白,他和张氏是离不开故土的,但是对五郎和小七却没有强要求。连守信也知道,五郎和小七的天地很大,绝不会被束缚在三十里营子,甚至还包括辽东府。连守信只要求,儿子们往后不管去了哪里,也不要往了根。



其实,这种事情,也无需连守信嘱咐。这个年代,对于祖籍,人们都是非常重视的。



“就是回去老宅过年,之后上元肯定是要回来府城过的。”连蔓儿就又道。



连蔓儿所说的老宅,可不是周氏住的那个老宅,而是她们自己在三十里营子住的宅子。那个,才是她家的老宅。如今,凡是对外面说话,她们都是这样称呼的。周氏所居住的那个宅子,只出现在她们自家私下的谈话中,而且不再以老宅称之。



往后,她们的祖宅,也是御赐牌楼下的那所大宅,并传之于子孙。村里连老爷子置办下的那所宅子,肯定是连继祖那一股一辈辈地承继下去的。



“可巧,我们六爷打发人来报信儿说,这回也能在家多住些日子。”沈三奶奶就道,随即又问张氏,“我好像听说,布政使司杜大人的夫人,想给你们五爷保媒?”



“这个……我们来了,还没见着杜夫人。就是他们爷们儿们随口说笑着,好像提了一句。”张氏忙就小心地道,“五郎,我是早想着给他说亲,其他书友正在看:。就是他那鲁先生发了话,说是让他靠了举人在说这事,是怕他分心。”



“现如今,可不正是时候了?”沈三奶奶就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