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723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723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饭桌摆好的时候,连守义、何氏、六郎都自动地上了桌,只有连芽儿怯生生地不敢靠前。



周氏如今一百个看不上连守义,忍不住就发了火,还让另外几个儿子给她做主。



“别让他在我跟前,他在我跟前,我得少活几十年。你们就都不管管,让他欺负我寡妇失业的”



连守仁和连继祖,还有连守礼都不吭声,周氏只得看向连守信。



连守信被盯不过,只得闷闷地开口。



“娘,这是给我爹圆坟的饭。”



这顿饭,周氏是撵不得连守义的。周氏气的没法,只好大骂何氏。最终何氏并没有上桌,而是被蒋氏拉出去,另外给她盛了饭菜,这才消停。



之后,连守义一家竟成了周氏饭桌上的常客…







求粉红。



第八百九十二章除服



八月中秋,天高气爽,连蔓儿起的早,梳洗过。丫头吉祥就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两套衫裙来,问连蔓儿要穿哪一套。连蔓儿看了,就挑了秋香色的那套穿了。



今年年初,她们这一股出钱,给连老爷子办了周年。也并没有惊动外人,不过是连姓自家人聚了聚。之后,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母子几个就正式除了服。



为连老爷子服丧,连守信兄弟几个都要服三年的斩哀,而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则只需要服一年的不杖期。出了孝期,连蔓儿终于也能穿些颜色衣裳,戴些金玉首饰了。



连蔓儿穿戴好,就从西屋出来,信步走到门外,站在廊上看院中的景色,逗弄廊上挂着的鸟笼内的两只画眉。



廊下的石榴已经结了红彤彤的果子,藤蔓花架上开满了各色鲜花,还有几盆极具农家风味的看枣儿和看椒儿,也是红彤彤的果子挂满了枝头。



鸟语花香,又是一派富足丰收的景象,连蔓儿不由得嘴角就含了笑意。



远门外响起脚步声,连蔓儿抬头一看,就见连守信正从院子外进来,连蔓儿忙就招呼了。



“爹,这么早,你又下地了?”



连守信穿了一身靛青的细布裤褂,千层底淡青色的布鞋鞋底上微微有些泥湿。



“也没啥事,我就去看看场院,顺路随便走走,在地头看了一眼。”连守信就道。



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收割完毕,这两天正趁着天气好在晾晒和扬场。至于地里的柴禾,是并不急着往家里拉的,等过些日子,柴禾干爽干爽再拉回来。也方便堆放。



如今在锦阳县境内,除了三十里营子这几百亩的田地,还有罗家村那个庄子,这两年期间,连蔓儿家又置买了两个庄子。因为庄子等各种产业多了,再加上这些年,手下也颇培养出些忠心能干的人来,就在各个庄子上安排了庄头,负责各个庄子的事务。



三十里营子的这些田地、鱼塘、荷塘。再加上葡萄园等,也分别有两个管事经管着。一个管事,就和别的庄子上的庄头一般,至于葡萄园的管事,则还要负责酿制葡萄酒。



这些人。自然都是签了终身的死契的,连蔓儿家给他们的补偿、待遇也相当丰厚。



因为各处都经管的井井有条,连守信本是不用在下地的。只是他庄稼人的本色不改,对田地和庄稼的热爱并没有因为生活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淡薄,不仅时时地关注着田地上的一切,秋收的时候,也尝尝会下地去。众人拦着,他也要做些活计,心里才畅快。



用连守信自己的话说,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这田地、这庄稼,都是家里的根基。其实,在这个年代,有他这种想法的人着实不少。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人门口的对联都同样写着耕读二字了。



田地和庄稼何止是她们一家的根基。还是全天下百姓,江山社稷的根基。



也有人见连守信下地干活,就有些不理解,觉得以他的身份和家境,完全不用做这样粗重的活计。这个时候,连守信就更有话说了。他说田地里的活计,是和读书一样,最上等的活计。



“人家万岁爷每年还带着皇后娘娘一起下地干活那。”



连蔓儿几个听见连守信这样说,就都背地里偷笑。连守信有这个话,还是开春的时候,鲁先生来信中说了皇帝与皇后率领百官亲事农桑的场景,连守信听了小七给念的信,以后遇到人劝他,每次都会说这样的话。



如今的皇后,正是沈谨。她在入宫一年之后的,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赶紧进屋洗洗,一会该吃饭了。”张氏从屋里走出来,笑着对连守信道。



“我就在这外头洗。”连守信站在院子当间,四下看着。一年四季,这天高云耽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也是他最喜爱的。



“那你就在外头洗。”张氏就让小丫头端了水盆出来,看着连守信洗脸洗手。



“把脚也洗洗,我给你换双鞋。”张氏因为看见连守信的鞋底有点湿,就忙又拿出一双鞋来让连守信换,随后又问连守信,“进来的时候,看见小七他们三个没?”



“看了。”连守信就道,“我在书房窗户外头往里瞅了一眼,三个孩子都念书那,曲先生也在。”



正这么说这话,就听得院门口又有脚步声,随后,就看见小七带着小龙和小虎转过影壁,走了进来。



张氏的脸上的笑容立刻又多了几分。



“饿了吧,念了这一早上的书了,赶紧进屋,马上就开饭。”张氏招呼着三个孩子道。



小七带着小龙和小虎走到连守信和张氏跟前,都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然后又向连蔓儿问好。两年过去了,小七的个头又窜高了好些,脸上身上虽然还有些婴儿肥,但是看上去,已经是个俊秀的少年模样了。



因为给连老爷子守孝的缘故,去年的童生试小七就没有参加,而是再有读了一年书之后,今年年初参加的童生试。



参加考试之前,鲁先生、楚先生和曲先生都曾出题试过小七,几位先生对小七都很看好。连守信和张氏也是望子成龙。结果,小七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锦阳县的童生试上高高地中了个第二名。



第一名是比小七大了十多岁的一个青年。



连守信和张氏笑的合不拢嘴不说,教导小七的几位先生私底下也都颇为欣慰。小七考的这样好,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与名师的悉心教导密切相关。而能够教导出这么有出息的学生来,也是先生们一生中最喜的赏心乐事。



先生们欣慰喜悦之余,难免对小七的要求更加严格。



这两年,小七不仅学业上大有长进,因为有曲先生亲身教导,说话行事渐渐有了大家之风。不过性子是没怎么变,自家人在一处,还是很活泼,不像五郎,是人前人后,都端方的紧。连蔓儿曾暗地里想过,小七这比较轻松的性格,也许因为上面有哥哥姐姐的缘故。



一家人进屋,张氏就吩咐摆饭。大家洗了手,就都上炕坐了。



虽是早饭,却准备的非常丰盛,各色粥点小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连守信举起筷子作势夹了一口菜,大家这才都开始动筷。



小七、小龙和小虎三个都正是能吃的年纪,饭桌上虽然有规矩,却并不拘谨,张氏在一旁,时不时地给三个孩子夹菜,看着他们吃的香喷喷地,张氏就仿佛是吃了蜜一般。



连守信喝了两口粥,就专门挑了一个颜色略有些发黑的馒头吃。



“好吃,好吃。”连守信两口,就将馒头吃掉了大半,一边还赞了两句。



这种馒头,一看就是用春小麦磨的面做的,其口感和味道,都比旁边那盘冬小麦面蒸的花卷要差一些。可连守信偏偏爱吃。



连蔓儿就抿了嘴笑,也不说话。



“你吃就吃吧,咋还像个孩子似的那?”张氏在一旁就笑道。



连守信就不说话,只含笑继续吃。



小七如今是廪生,每个月都从县上领廪米,遇到年节的时候,还会有鱼、肉。因为锦阳县这边已经基本普及了冬小麦和春小麦,廪生的廪米也随着变成了麦子面。



连蔓儿家里现在自然不缺这个,但是每次连守信都会亲自去领,领回家,还会专门叮嘱厨房里做了大家伙吃。



饭毕,撤下桌子。这个时候,还不到学堂上课的时辰,因此小七几个都有了空闲,就嘻嘻哈哈地说笑起来。



有小七做榜样,小龙和小虎在学业上也很努力,再不复刚来的时候动不动就想逃学的调皮样。当然,这还得亏曲先生的严格拘管,并且,曲先生手里的那块竹板子居功甚伟。



回想起小龙和小虎淘气,被曲先生抓住打板子时候,哭的花猫脸,鬼哭狼嚎的样子来,连蔓儿就忍不住笑。



小七看见连蔓儿笑,就凑了过来。



“姐,我们学堂里的赵焕晨昨天跟我说,他抓到一只黄鸟,可好看了,叫的也好听,我让他今天拿来,要是好的话,我用一只笔和他换。”小七笑嘻嘻地对连蔓儿道。



黄鸟,也就是黄莺,羽毛鲜艳,叫声悦耳。



“蔓儿姐,我们再给你编个笼子,管保比上一个还好看。”小龙和小虎就都抢着道。



“行啊。”连蔓儿就笑着点头道。



“蔓儿姐,那你还要蛐蛐不,我们也能抓来。”小龙和小虎就又道。



“得了,别总拿你们蔓儿姐做幌子。那个鸟啥的还行,她还能跟你们似的,斗蛐蛐?你们都好好念书,少玩,是几天没挨先生的板子了吧。”张氏就故意虎起脸来道。



小龙和小虎就做了个鬼脸,不说话了。



一会,就到了上课的时辰,小七、小龙和小虎都忙站起身。



“好好念书,别惹先生生气。”连蔓儿就嘱咐道。



三个孩子答应了才出门去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刺玫花与落花生



小七、小龙和小虎上学去了,连守信喝了一杯茶,也站起身。秋日清晨的薄雾已经完全散了,今天将是一个大晴天。连守信先要去学堂里看一看,然后再去场院,看着庄子上的人晒谷、打场。连守信是个闲不住的人。



“今个儿天气好,待会得把秋冬的衣裳都拿出来晒晒。”张氏就对连蔓儿道。



“娘,那这会我先去摘些刺玫花吧,咱今年再多腌制些青丝玫瑰什么的。”连蔓儿点头,“等我回来,再帮你晒衣裳。”



如今连蔓儿家的庄子上每年都会下来许多的杏子和刺玫花,其中很多都被张氏和连蔓儿腌做了青丝玫瑰。除了自家做点心吃的,做礼物送人的,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了铺子里,作为庄子上的特产,销量很是不错。



“行,你去吧。”张氏就笑着点头道,“趁这会露水下去了,太阳还不咋毒,快去快回,别看现在天凉快了,待会那太阳毒着那。”



“哎。”连蔓儿答应着出来。



“戴上点帽子。”张氏又在身后嘱咐。



连蔓儿并不像许多她如今交往的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姑娘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是五郎在京城,看到了闺秀们出门为了避人戴的帽子,那帽子沿下缝有轻纱,可以遮挡面容。五郎就买了几顶回来送人。



连蔓儿拿到了帽子后又略改了改,使之遮阳效果更佳,又更加的透气。每次出门就戴上,确实能很有效地防止皮肤被晒黑。



连蔓儿称这种帽子为凉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