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87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387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着等咱家养了鱼,咱就可以天天吃到鱼了。”而且冬天还多了一样菜蔬、鲜藕。



连枝儿也跟着笑了。



“你和小七一样,都是属猫的。”连枝儿就道,说到小七,连蔓儿据朝窗外看了一眼,听庙里传来的更漏之声,已经是亥时了。五郎和小七应该还在读书。



“姐,早点歇着吧,又不是急用的东西。”连蔓儿就对连枝儿道。



“再把这个边锁完了,今天就不做了。”连枝儿就道。她现在缝的是小七的花肚兜。



连蔓儿就穿鞋下了地,从橱柜里拿了四个茶碗,又拿了果盒子出来,每个茶碗里放进两枚干桂圆、两枚大枣,再加上一小把的枸杞和两块冰糖。然后,连蔓儿就从屋外的灶上提了水壶,先冲了一碗桂圆大枣茶给连枝儿。



“姐,你先喝着,我去给鲁先生他们送碗茶去。”连蔓儿就对连枝儿道。



“我不喝这个。留着给鲁先生、五郎和小七他们喝吧。”连枝儿忙道。



“姐,你就喝吧,这些东西,我买了好些。咱大家谁爱喝谁就喝。”连蔓儿说着话,就将另三个茶碗装进食盒里,一手提了一盏灯笼。一手提着食盒往前院来。



走过穿堂,站在台阶上,据看见前面的书房亮着灯,跨院的厨房里也是烛光摇曳。



连蔓儿就先走到书房来。推开书房的门,转过一道屏风,就是一铺短炕。短炕上靠着窗台放着两个铺盖,一个是小七的。一个是五郎的。自从搬进新宅之后,这兄弟两个就一直在这书房里睡。



炕上还摆了一张桌子,小七正坐在桌子旁边,专心地写字。



听见门口的动静,小七抬起头来。看见了连蔓儿。



连蔓儿忙向小七打了个手势,让他噤声。



书房外间和里间之间的门开着,门帘落着,连蔓儿站在外间的炕下,就能听见里屋传来鲁先生给五郎讲解文章的声音。



连蔓儿将食盒放在炕上,将茶碗拿出来,又转身从旁边的炉子上提了水壶下来。这外间屋也搭了炉灶,只要鲁先生他们在书房,炉灶就不会熄。上面总会烧着水。



连蔓儿将壶盖打开,见里面的水是滚热的,就将三碗桂圆大枣茶都冲泡了。将一碗茶留给小七,连蔓儿又从旁边拿了一个托盘,将另外两碗托了,挑开门帘。轻手轻脚地走进里间。



书房里间,临窗亦有一铺短炕,其余的空间则摆满了书架,书架中间又另有一张大书桌,桌子旁边摆放着四张椅子。



如今春寒料峭,地下生了炭盆,五郎和鲁先生都盘腿坐在炕上,两人之间放着一张炕桌,上面摆着烛台、笔墨纸砚和两摞书册。鲁先生正拿了一本书册,用低沉的声音缓缓地给五郎讲解,五郎的一双眼睛乌黑发亮,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为了不打扰这师生两个,连蔓儿也不做声,只轻手轻脚地将两碗茶放在两个人的面前,又将桌子上凉掉的两杯茶取下来,放进托盘,然后就又轻手轻脚地退了出来。



从里间出来,连蔓儿将茶盘放到一边,就脱了鞋子上炕,坐到了小七身边。



小七撒娇地用脑袋往连蔓儿的身上蹭了蹭。



“好好写字。”连蔓儿小声对小七道。



五郎和小七都跟着鲁先生念书,鲁先生给他们安排的功课却不一样。现在,鲁先生的主要精力是帮着五郎备考,不过对小七也没放松,主要是让小七打好基础,尤其是在书法方面。



连蔓儿就坐在那,看着小七写字,偶尔侧耳听听里面鲁先生的讲解。



过了一会,书房的门被推开,张氏从外面走了进来。



“蔓儿,你咋过来了?”张氏走过来,在炕沿上坐了,小声地问道。



“我来给鲁先生、我哥和小七送热茶的。”连蔓儿就道,“娘,你又在那边做夜宵了?”



“嗯,马上就出锅了,我让你爹在厨房看着,我过来瞧瞧。”张氏说着,就往里间瞧了一眼,“现在能送来了不?”



连蔓儿刚才听着鲁先生的讲解,应该很快就告一段落了,就对张氏点了点头。



张氏就转身出去,一会的功夫,就提了一个双层的食盒进来。连蔓儿就忙穿鞋下地,帮着张氏将食盒打开,将里面的饭菜摆上桌。



今天张氏为鲁先生、五郎和小七准备的夜宵是排骨面,两个大碗,是给鲁先生和五郎的,一个略小的碗,是给小七的。每碗面条里,都堆着高高的精细小肋排,汤上面拍着诱人的油花和翠绿的葱花。连蔓儿知道,每只碗里,肯定还卧着鸡蛋。



除了面条,张氏还准备了两碟爽口的小菜。



将碗筷都摆放停当,连蔓儿就掀开里间的帘子,将鲁先生和五郎喊出来吃夜宵。



等三个人吃完了夜宵,五郎和鲁先生就又回到里间,继续夜读。张氏和连蔓儿则在外间收拾。



“小七啊,你今年又不考试,别像你哥睡的那么晚。”张氏一边收拾,一边和小七商量。五郎还要继续读半个时辰的书。才会休息。“要不,你今晚跟娘回后院睡去?”



好久没搂着小儿子睡觉了,张氏还怪想的。



小七想了想,就摇了摇头。



“娘。我今天的功课还没做完。等我做完了,过两天吧,等我休沐的时候。我去后院跟娘睡。”小七对张氏道。



偶尔,小七也是会到后院去睡的。



嘱咐让小七尽量早点睡,张氏和连蔓儿才从书房里出来。



“小七都长大了,也就是一晃眼的工夫。”张氏低低的声音跟连蔓儿道,语气中颇为怅惘。



连蔓儿要跟张氏去厨房,帮忙洗碗,被张氏拒绝了。



“我和你爹。这点火,也就一会的工夫。你先回去吧,和你姐两个早点歇着。”



连蔓儿答应了一声,就回了内院。



等连蔓儿回到屋里,和连枝儿两个收拾了收拾。正要准备睡觉的时候,张氏和连守信也将前院都收拾好,回来了。



张氏提了个食盒,从里面端出两碗面来。



“给你俩的。”烛光下,张氏的笑容显得越发的温暖。



“娘,不是说了,别总给我俩带份吗。”连蔓儿看着用料十足的排骨面,抱怨道,“眼瞅着。我这几天都胖了。”



张氏给鲁先生他们做夜宵,经常都会给连枝儿和连蔓儿也带出一份来。



“是啊,娘,我俩又没有五郎那么辛苦。”连枝儿也道。



“就那么一锅,多也是做,少也是做。都给你俩带了份了,趁热快点吃吧。”张氏就道。



这个年代庄户人家的世界里,是没有减肥这个词的。苗条的身材是不错,但是丰满的、有肉的脸和身材则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这通常都意味着健康、富足。



而无论在任何年代,大多数父母也只会嫌自己的孩子吃的少,不够胖,当然那些胖的失去了健康的孩子除外。



见张氏坚持,连枝儿和连蔓儿也不好再推辞。



连蔓儿就又拿了两副碗筷来,将两碗面条分成四碗。



“娘,把我爹叫来,咱们四口人,正好一人一碗。”连蔓儿就笑道。



张氏也笑了,真的将连守信叫过来,四个人,围着暖暖的烛光,将面条分吃了。



也许是吃了碗面条的关系,这一夜,连蔓儿睡的格外的暖。



……



很快就到了惊蛰,吹面的风依旧料峭,不过里面的春意已经很明显了,到处都是冻土初融,散发出的淡淡的泥土放芬芳。



趁着春耕还未开始,连蔓儿家鱼塘的开挖提上了日程。



依旧是找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帮忙,从沙金塘寻了一个养鱼的熟工。这人名叫张五驹,今年三十五岁,是个光棍儿,在沙金塘帮人养了五六年的鱼,对于养鱼这一行,样样都是熟的。据吴玉贵说,这个人老实本分,只是命不好,说是犯什么天煞孤星,早早地就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前些年也曾娶妻生子,不过却都因病去世了。



另外还寻了一个熟工,是邻县杜家村的,名字叫做杜德水,四十岁,说是曾在外府给人做工,侍弄过鱼塘,也侍弄过莲藕。



这两个人都有担保。在见了人,询问了一番养鱼、种藕的经验之后,连蔓儿就决定雇佣他们。



两个人都是十年的长契,每年工钱两千四百文钱,包吃住,四季衣裳,三节另有福利。契约上还写明,如果他们工作令连蔓儿家满意,鱼塘丰收,连蔓儿家会在年底另算赏钱给他们。



有了熟工,连蔓儿立刻着手招人,开挖鱼塘。



第四百七十四章破壳



在知道连蔓儿家挖鱼塘,需要人工之后,三十里营子有好些人都上门来,表示愿意帮工。



庄户人家盖房子遇到一些大事,比如说盖房子,一般会就会有人帮工,比如说办喜酒,一般就会有人耢忙。这些都讲究个互助,只需要供饭,也就是提供饭食,并没有付工钱的说法。而且,遇到这样的事,一般也不用主人家找人,就会有亲朋好友、同村的乡亲们主动上门帮忙。



这是一种习俗。一般盖房子、办喜事,帮工、耢忙的人越多,就说明这家人的人缘越好。主人家也会越高兴,哪怕用不了那么多的人,还要额外的多预备饭菜,主人家也愿意。



但是挖鱼塘,不同于盖房子。



盖房子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家家户户,都得有房屋居住。而挖鱼塘养鱼,是为了卖鱼挣钱,是某一户人家的特殊需要。



所以,即便是有人愿意帮工,连蔓儿还是在连记铺子前贴了告示。挖鱼塘要壮劳力,每人每天供应晌午饭一顿,两素一荤一汤,管饱,另外按开挖的方数核算工钱,当天结算当天付清。至于每方开挖的工钱,则是与山上开挖土方的工钱持平。而明显的,河滩地多沙土,可比在山上挖土轻松多了。



告示贴了出去,口耳相传,来报名做工的人就更多了。



挑选人工。让两个养鱼长工领着开挖的事,连蔓儿就没有深管,而是交给了连守信,她只负责每天收工时。按连守信给她的单子,核算、兑付工钱。



四个水塘,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六亩。深度较浅,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鸡头米、菱角的荷塘。另外三个为鱼塘,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四亩,深度较深,打算用来养鱼。



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用于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通过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并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还修筑堤坝。堤坝上留出空地。可栽种树木,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



这边忙着开挖鱼塘,五郎那边已经收拾好了包裹,要去锦阳县城参加县试了。



五郎要自己去,不用人陪。一家人都有些不放心,正围坐一处,在劝五郎。



“哥,你一个人我们都不放心。要不,还是我陪你去吧。不然。让娘陪你去也行。”连蔓儿对五郎道,“毕竟是在外面,这一去就是好几天,吃喝啊,什么的,有我或者是咱娘去照看。总比别人强。”



“是啊。”张氏跟着点头,“五郎,还是娘跟你去吧。”



“不用。”五郎摇头。他知道,家里现在是正忙的时候,铺子里、鱼塘那边都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