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63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363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守信这样猜测,张氏就更不好开口了。



连守信见张氏不说,也就猜出事情怕是不妙。



“娘啊,你就说吧,看把我爹给急的。”连蔓儿就道,“这屋里都是咱自家人。”



“秀儿的姑爷,是丙子年生人。”张氏就道。



“那不是和家兴一般大,你看你把我给吓唬的。”连守信松了一口气似地道。



“不是十六,是七十六。”张氏小声道。



“啥?”连守信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屋里除了刚从太仓回来的这娘儿几个,其他人无不目瞪口呆。



“咋能那、咋能那?”连守信就开始在地下转磨磨。“就是那家人家身份高,两下就和着,年龄再大,四十岁也顶了天了。七十六,这、这说不好听的,他还能活几年?秀儿嫁过去是干啥?以后可咋办?这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连守信这样,就让连蔓儿回想起在太仓,连老爷子和周氏刚知道郑三老爷的年纪时候那种绝望和愤怒。



就算连守仁要巴结太仓当地的豪族。就算郑家比做县丞的连家门槛更高,就算连秀儿嫁的不是十六岁的少年郎而是少年郎的爹,那少年郎的爹的年岁也太大了。



如果是四十岁,哪怕是五十那。连秀儿的未来总还有点希望。



七十六岁,年纪上都能做连秀儿的太爷爷了,这几乎是直接将连秀儿用花轿抬进了坟墓里啊。即便是卖妹子巴结郑家为自己谋利,好歹、好歹,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给连秀儿留一条生路啊,也给连家的脸上留一层遮羞的纱布不是?



“这是咋回事?”连守信转完了,扭回头来询问张氏,“老爷子和老太太可最疼秀儿。咋能给她找这样的人家那?”



“你问我?”张氏见连守信这样,不知怎地突如其来的一股邪火,“你咋不问问你那好大哥去?”



“啥?……啊……”连守信先是一愣,目光游移地落在连蔓儿身上,紧接着就啊了一声。



然后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回到椅子里,两手抱住了头。



“蔓儿。是咋回事啊?”连枝儿、张采云和连叶儿就凑到连蔓儿的身边,小声的询问。



“……究竟是咋回事?”连守信也抬起头来,问张氏,“就算大哥有这么想法,那老爷子、老太太也不能答应啊。”



“好好说,这是大事,大家伙都想知道个明白那。”李氏就对张氏道。



“这事啊,我到现在也糊里糊涂的。就是从心里害怕……”



接下来、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将到了太仓之后发生的事情都说了。



他们的话音一落,屋子里就陷入了死寂。



“是他大伯把秀儿给卖了!这个……”连守信抬起拳头,狠狠地砸了一下椅子的扶手,“他二伯也在里面帮忙了。以前是骗了咱,要卖蔓儿。蔓儿命大,他没卖成。现在又卖了秀儿。可叫他给卖成了。”



“老太太啥也不知道,老爷子咋也让他给蒙了!……哎,老爷子这是还信他呀,吃了信他的亏。”



这话说的倒不错,连蔓儿心里想。看来连老爷子说连守仁没有坏心,并不是为了安抚她们,嘴上说说而已,连老爷子是真的相信连守仁没坏心。或者,连老爷子知道连守仁并不是没有坏心,而是不知道连守仁能坏到这个程度,而且还是对自己人?



“这里还有他大姑的事?”连守信又问张氏,“她也事先就知道了,她就那么忍心没告诉老爷子和老太太?”



“这个事咱们可不敢这么说,毕竟没按着手。”连蔓儿就道,“我大姑比我们到的早,我奶啥话都应该跟她说了。我大姑和我大伯、我大伯娘她们好,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到那就半天,都觉得不对劲,我大姑可比我们精明多了。”



连守信阴沉着脸,沉默不语。



连兰儿到底事先知不知道连秀儿嫁的是老头?连蔓儿表示对此存疑,但是连兰儿肯定发现了不对劲,这一点连蔓儿是确信的。



古氏一早送上的那些贵重首饰,是不是就要连兰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个人陪同连秀儿坐账,古氏和蒋氏当然不会去揭穿什么,周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那个地方,也只是安坐,不愿意走动,但是连兰儿不一样。她极善应酬,又哪里都敢去,发现不对劲,只要肯出力查探查探,就可以发现真相。



“……我立刻就要带几个孩子回来,不为别的,就是心冷、害怕啊。那天晚上,我都不敢睡实了……”张氏在小声地跟李氏和赵氏说话,“他三伯娘,你没去,就对了。这以后,那边再有啥事,我也绝对不去。几个孩子也不能再去。”



“我们走的这几天,家里有啥事情没?”连蔓儿偷了个空,问连枝儿。



“没啥事,就是钟管事打发人捎信来,过两天他带人来运葡萄酒。”连枝儿就道。



葡萄酒已经酿好了,即便钟管事不来,连蔓儿也正要写信过去。想想酿酒作坊里那一坛坛的葡萄酒,连蔓儿仿佛看见了成堆的银子,心情顿时就好的不得了。



“这几天的账都是我记的,蔓儿,等会我把账本给你,你看看有啥错没。”连枝儿又道。



“嗯。”连蔓儿点头。



这一晚,大家伙吃了饭,就早早地卸下了,一夜无话,第二天,张庆年赶了大车,带了张王氏来,要接李氏和张采云回家。



一家人自然竭力挽留,不过李氏觉得这次住的时间够长了,而且年前她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忙活,坚决不肯再留。



张氏就张罗了两桌酒席,将吴家几口人,还有陆家几口人都请了过来。一来是她们娘儿几个回来了,大家伙聚一聚,二来是送李氏,三来,是要答谢陆家兄弟这一路上的照顾。



一顿饭大家都吃的非常开怀,饭后,李氏一家人因为路途远,就告辞了。



连蔓儿一家送了不少东西,除了连蔓儿给张采云带的那几样,李氏和张采云两个,都是一人一身新棉衣,亵衣、中衣也都做了新的,俗称为里外三新。另外张氏又送了四斤棉花、两个棉布,还有给张青山买的皮帽子,刚酿好的葡萄酒和几样点心。



然后陆家父子也跟着告辞,连守信就将封好的车资递了过去。一开始陆家父子还不肯要,还是吴玉贵在旁边说了,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他们才肯收下。



吴家几口人没忙着走,而是留下来闲话家常。连枝儿就将连蔓儿从太仓给吴家几口人带来的礼物都拿了出来。



除了给吴家玉的那几样,吴玉贵、吴家兴和吴王氏每人也都有礼物。这自然是让一家人都非常高兴。



吴王氏和张氏就坐在炕上闲聊。张氏少不得将连秀儿的事告诉了吴王氏。



“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我们老爷子嘱咐了,别人要问,都不要说。”张氏就道,这也是要吴王氏保守秘密的意思。



吴王氏并不十分惊讶。



“这个事,我们都知道了。我一开始还不信,听你这么一说,不信也得信了。”吴王氏就道。



“传的这么快,咋传过来的?”张氏就惊讶道。



“县城里、咱这镇上来往跑买卖的、赶脚的,还有那边有亲戚的,”吴王氏就一一数道,“这个事,传的可比别的啥事都快。”



张氏就叹气。



“我还知道点儿你们不知道的。”吴王氏又道。



“是啥?”张氏忙问。



第四百四十四章地主就是要多多的地



吴王氏说话之前,还特意左右看了看。屋内的自然都是自己人,吴王氏这才慢慢地告诉张氏。



“那个郑家是太仓县的一大户,跟你们上房结亲的这一家,在郑家里面算是旁支,还是没啥出息的旁支。”吴王氏就道。



“是旁支?还没出息?不是说那郑三老爷以前是做大官的吗?”张氏就问。



“他是在外面做过官,不过不是啥大官,是不入流的典吏!”吴王氏就道。



“啊?”张氏吃惊。



连蔓儿在旁听见了,不由也吃了一惊。连守仁他们以为通过连秀儿靠上了大靠山,可听吴王氏这么说,这郑三老爷分明是个空心大佬官儿。



连秀儿亏大了,连家上房也亏大了。



“不过这个郑三老爷家财是有的。”吴王氏又道,“他年轻时分家出来,他父亲那个时候最疼他,分了许多的家财给他。他做典吏,几十年也攒了大笔的金银。……虽然是旁支,这郑家毕竟是一家,要在太仓照应你们上房,应该是没问题。”



原来郑三老爷家是这样的背景,连守仁也够饥不择食的。连蔓儿想,或许,郑三老爷是连守仁能搭上的最大的人物了吧。真是既可悲、又可笑、又可耻。



“孩子他爹为这个事,还上火了。我们能做什么?想当初,说是要我们蔓儿去给富贵人家做童养媳,享福去,说的天花乱坠的,哄的我们答应了,后来才知道……哎。那是多狠的心那。……我们分家出来,现在又离的远了。他们那手边没别人,就把秀儿给算计了。这事,他们也算做的轻车熟路了。我说实话。我对他们,心是凉凉的了,我怕了他们。”



“咱都是至近的人,我跟你说句实话,能跟他们断了来往才好那。”张氏低声道。



“哎,这是没法子的事。但凡有你们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一天,这就没法断。”吴王氏就道,“等你们老爷子和老太太没了。那时候还好处点儿。不过,就是那时候,那边要是死乞白赖地,也是为难。我说这为难。是因为你和枝儿她爹都心肠太软和,又是好面子的人。把心肠硬起来,该怎样怎样,那事情也好处多了。”



张氏将吴王氏的话听进了心里,低头琢磨着。



“现在没法子,尽量少走动,多防着点儿吧。”吴王氏劝慰张氏,“家兴和他爹别的没有,就是每天见的三教九流的人多。消息比一般人灵通。我跟他们说,多注意点太仓那边的消息,听到啥事,保管来告诉你,真有点啥事,你们心里也能有个准备,不能让他们随便把咱们给蒙了。”



“嗯。”张氏感激地点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连蔓儿就夸连枝儿。她看了连枝儿这些天记的账目,都清清楚楚,而且将酸菜作坊也打理的不错。



“别看我姐不大爱吱声,这啥事人家都心里有数。”连蔓儿道。



“枝儿是真能干。”张氏就笑着舀了一大勺的肉酱放进连枝儿的碗里,“枝儿,你爱吃这肉酱,娘特意多放了瘦肉,少放了酱。多吃点。一点都不咸。”



“嗯,娘,你也多吃点。”连枝儿点头,也给张氏舀了一勺。



张氏的眼圈就有点发红了。



连蔓儿知道张氏的心事,就在旁边含笑。



转眼就到了钟管事约定的来运葡萄酒的日子。钟管事是接近晌午到的,连蔓儿一家早就准备妥了。先是将钟管事接进前厅,然后就取了葡萄酒来让钟管事品尝。



“今年这酒的味道比去年的又好了些。”钟管事品过酒,很满意,“家里的几位爷肯定喜欢。”



连蔓儿也很高兴,今年是第二次酿葡萄酒,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各种材料配比的掌握更好,而且盖了酿酒的作坊,这酿酒的条件也比去年好。



品过了酒,就又带着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