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260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260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十斤吧。”张氏想了想,就道。十斤江米,在庄户人家的往来中,算是比较重的礼了。“那他爷和他奶那,咱也送……”



“娘。”连蔓儿在旁边听见了,就出声道,“咱到时候包好了粽子,给我爷和我奶送过去。咱们离的近,我爷我奶吃的着咱做的吃食,我姥姥和姥爷离的远,就只能送米了。”



“这样……好吗?”张氏看了看连蔓儿,又看了看连守信道。



“娘,咱和我姥姥、姥爷他们,跟咱和我爷我奶他们之间,这是不一样的。”连蔓儿想了想,就数道。



他们与张氏的娘家之间,除了对老人的孝敬,更有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以前还是张家送来的多,她们送过去的少。张家帮了他们许多。



而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就是对老人的孝敬。分家之后,只有他们送过去的,没有那边回过来的。



这些还可以不必计较,但是现在,她们和上房之间,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连老爷子和周氏还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之间,还做不到单纯的父子孝敬。考虑到连家众人的脾气、秉性,她们做事之前,就需要多想一想。



孝敬没问题,但得一点点的来,不能一下子就撑大了某些人的胃口。再说了,周氏在连枝儿定亲那天做的事,可不是那么容易遗忘的。她们也要用行动,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只是这样的话,还是不好和连守信直接说。



“爹、娘,不是有入地随俗那句话吗,咱就照着咱村里,其他人家的做法来吧。这样,别人也说不出咱啥来。要不,咱好好的东西送过去,还得落一顿骂,又挑出咱老多的不是来。”连蔓儿就道,“我爹心疼我爷、我奶,那咱平时做啥好吃的,就请老人来吃。咱住的近,这平时一点一点地,不比过年过节给我姥姥和我姥爷的多!”



“是这个礼。”张氏听了就点头,“我心里吧,其实挺怕和上房这些往来的,不管咱咋做,总有说头。搁谁心里也不痛快,没个长年累月这样的。”



“那样也行。”连守信想了想,就点了头。



转天,大黄米和江米都泡好了,张氏又将干枣用水抛开,粽叶和晒干的马兰叶子都放入大锅里,用温热的水烫软备用。今年她们包粽子,准备了几种馅料。



一种是只放米,其他什么都不放,就是白棕。第二种是加入红枣,甜味的粽子。第三种是加入咸蛋黄,她们那天赶集买了些咸鸭蛋,就是打算将蛋黄用来包粽子的。第四种,是鲜肉粽子。



大黄米和江米的白棕,还有加红枣的甜味粽子,是量最大的。其他几种,则准备的不多。因为这几种的价格比较贵,除了一部分打算在铺子里卖,其余的就是她们自己吃,加上送礼。



要包这么多的粽子,她们自己当然忙不过来,赵氏和连叶儿自动过来帮忙,铺子里打杂的那个媳妇也来了,另外张氏还将春柱媳妇也找了来,加上她们娘三个,每一个都是手脚利落的,倒也能忙的开。



后来,蒋氏抱着妞妞也来了,她让妞妞自己在旁边玩,也坐下帮着包粽子。



蒋氏做饭菜还是很讲究的,她手脚快,包出来的粽子也俊。蒋氏能来帮忙,张氏很高兴。



第一批粽子煮出来,张氏就和连蔓儿开始铺排着送礼。



第三百一十六章节礼



首先是给吴家的回礼。黄米粽子、江米粽子、江米红枣粽子、鲜肉粽、蛋黄粽,每样各五个,葡萄酒两小坛,连枝儿亲手精绣的香囊两个,另外是一篮子鲜嫩的小油菜、小白菜,还有一篮子嫩豌豆荚。



虽是夏初季节,但是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能吃的菜其实还很少。是连蔓儿想法子淘弄来这些本地少见的菜籽,家里田地又多,粪肥又供的上,一茬的小油菜、小白菜吃下来,她们就又种上一茬。



这几篮子鲜菜,是难得的稀罕物。



然后是给王幼恒的礼。也和给吴家的礼一样,五种粽子,每样粽子各五个,葡萄酒两坛,鲜菜两篮子,另外还有两双千层底的鞋子。



给王幼恒的礼,和吴家的礼一样重,甚至还厚上几分。



“这他谁也不能比,我和咱们蔓儿,要是没有人家,这个时候坟上的草都长的老高了。”张氏是这么说的。



王幼恒端午节依旧是要回县城去过,所以这个礼,要提前送过去。



这次连家去送礼的是五郎和小七两个,他们是一大早就出门先送了王幼恒的礼,接着就去了吴家,然后照常去私塾里念书。晌午,吴家准备了一席丰盛的饭菜,打发了一辆车,将五郎和小七从私塾里接到家中。



庄户人家有句俗话,叫做“娘亲舅大”,五郎和小七作为连枝儿嫡亲的弟弟,到了吴家,自然是要被当做上宾来招待的。



回来后,五郎和小七就跟张氏学说了吴家安排的席面。为了招待他们俩,吴家是特意在镇上酒楼定的席面,完全没将他们两个当小孩子看待。



吴家这样做,更可见对连枝儿、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张氏和连守信听了心里都暗自高兴。



“吴三哥是体面人家,讲究这些礼数。”连守信点头道。



“别的啥都好说,家兴家这个排场,是看重咱们。以后枝儿嫁过去,这日子也不会难过。”张氏道。



“吴三婶还说让我和我哥以后晌午别回家,让我们就近在她们家吃饭。”小七道。



“那你俩咋说的?”张氏就问。



“我哥跟吴三婶道了谢,没答应,说家里也不远啥的。还说我俩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婶。”小七就道。



张氏看了一眼五郎,对他这样答话很是满意。



“姐,家兴哥还要给我零花钱。”小七又靠近连蔓儿,小声地道。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心想,吴家兴很机灵吗,知道讨好小七。要知道,他和连枝儿定了亲,两家来往,但是他们两个人真正接触的机会不会很多,讨好了小七,有小七帮着传传话什么的,再在连枝儿面前帮他美言几句什么的。可以最有效地拉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而且讨好了小七,还等于讨好了他们一家人。



“你要了没?”连蔓儿就问。



“我没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钱。……家兴哥就是跟咱姐定了亲,我也不能随便要他的钱。”



连蔓儿点头,别看小七年纪小小,还是个小吃货,说话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家兴哥跟我偷偷打听咱姐来着。”小七贴着连蔓儿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连蔓儿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给你零花钱,还买吃的给你了吧?”连蔓儿就捧过小七的脸来,笑着道,“你可别让他给哄的,啥话都跟他说,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诉他。”



“我知道,姐你别老捏我脸。”小七笑着挣脱,“姐。我不傻,我知道啥话能说,啥话不能说。”



……



除了王幼恒和吴家这两份礼,另外还有给张氏的娘家的礼。也就是张氏说的十斤江米,正好赶上靠山屯有集,就让村里去赶集的人给捎过去了。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庄户人家大多数时候又很忙碌,距离较远的人家,很多都是用这种法子相互捎东西、捎口信。



就是张青山和张庆年凑巧那天没去赶靠山屯的大集,他们村上必定有人会去,将东西交给那个人,再让他转交,也是同样的稳妥,当天张家就能收到东西。



这三份礼之外,今年端午,连蔓儿家还多出另外一份礼来。



“王举人的礼,这该咋铺排?”张氏和大家伙商量。王举人家在三十里营子声名不错,只是除了少数几个较近的本家,他们很少与别人来往。分家之前,连家与王举人家是没有来往的。分家之后,也就是她们的连记搬迁新铺子,她们才和王举人家有了来往。



鉴于王举人家的富贵,连蔓儿家这个礼送重了,她们财力有限,若送轻了,不好进王举人家的门。



“照常送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连蔓儿并不想巴结王举人家,跟王举人家来往,也就是简单地维持来往。



可别小看这维持来往,这会帮她们免除不少的麻烦。所谓县官不如现管,王举人作为本村的士绅,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但是连蔓儿家的铺子,也并不需要靠着他王举人。因此这个礼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轻了。



“……五种粽子,每样五个,另外再送两篮子鲜菜、两小坛葡萄酒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比照吴家和王幼恒,很家常的往来,但是比送给吴家的少了两个香囊,比送王幼恒家的少了两双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随便送,连蔓儿家和王举人家,还没那么亲近的关系。



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这样定了下来。



……



张家的节礼捎过去,第二个集上,张青山就让人给连蔓儿家捎了一篮子的杏子回来。至于王举人家,依旧是连守信去送的礼,王举人留连守信吃了饭,还派人送了回礼。



一匹大红的焦布,一对官窑的富贵牡丹的胆瓶。



这两样,即便放在官绅大家。也是很摆得上台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庄户人家,更是极精致、稀罕的东西。



来送回礼的管事,还说起连守信送过去的鲜菜,说是王举人和太太都很爱吃。



“咱们这疙瘩没这个,难为你们神通广大的。”



连守信并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话,说是家里的菜园子里还有。王举人家爱吃,只要说一声,这马上摘最新鲜的送过去。



那管事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张氏爱那对胆瓶的样子漂亮,兴冲冲地摆在了新铺子的里屋。摆了一天,她就舍不得了,要收起来。



“等秋下咱新屋子盖好了,就摆新屋子里。”张氏道。



连蔓儿笑着拦住了张氏。



“娘,这都摆出来了,就搁在这摆着吧。”连蔓儿道,“娘,你现在看着这个稀罕,等以后。咱这样的东西肯定不少,比这更好的东西还多的是那。”



到时候不需要人送,她们自己也买的起。



五郎也点头,觉得胆瓶就摆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点头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举,以后怕没人给你送好东西?”连蔓儿就笑道。



“那敢情。”连蔓儿这么说,张氏就更高兴。



“哥。你可要加把劲,咱娘就指望你了。”连蔓儿回头就朝五郎笑,“今天鲁先生给你出的题目,文章做出来了没有?”



“差不多了,我这就去誊写出来,请先生评讲去。”五郎说着话,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这点让人省心。咱也别过分催逼他。”张氏说道,他心疼儿子。



“娘,我就给他提个醒,这个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连蔓儿笑道,“哎呀,昨天小七还挨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时间张氏的脸色有些复杂。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给鲁先生加个菜。”张氏这么说着,也出门去了。



连蔓儿就在屋里抿嘴笑。和任何一个平凡的母亲一样,张氏心里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爱,所以对于鲁先生怎么严格教导五郎和小七,她都会忍着什么也不说。但是,一个母亲的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