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188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188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奶让你去,可没叫俺。”何氏正看热闹看的高兴,哪愿意回屋去干活。



“老二媳妇,你也别站在那卖呆。你和二郎媳妇一起收拾去,屋子埋汰成那样,你们也不嫌磕碜。”周氏就道。



卖呆,同样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站着、或者坐着不动、什么活也不干,就是发呆。



连蔓儿自来到这里,已经从周氏等人口中,习学了不少的方言土语。这些土语很少见诸于文字,但却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氏不情愿,但是不敢不听周氏的,只得怏怏地扭身回屋。



“你奶叫你干活,你自己干不就完了。非得叫上俺,这下好了!”何氏对赵秀娥不满。



赵秀娥拉了何氏下水,因周氏斥骂而郁闷的心情晴朗了许多。



周氏打发了何氏和赵秀娥,转过头来,又继续训斥赵氏。



“……洗衣裳不用水,不用肥皂。你当那些都是白来的,仗着拿回家来几个钱,你就没王法了。你们三口人,哪个不要吃要穿的,这一天天饭量见长,那几个钱,还不够你们抛费的。”周氏骂道。



不过是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周氏就算不知道衣裳的来历,也应该了解赵氏的品性。这样不依不饶的斥骂,不过是为了敲打赵氏。



在连家生活了这些天,连蔓儿自认为对周氏的行为模式还是了解的。



赵氏想来也知道周氏的意思,拦住了要和周氏辩解的连叶儿。



“娘,我记住了。没下次了。”赵氏低着头冲周氏道。



“哼,你别光跟我说的好听。你们一个个的,撅撅屁股,我就知道你们要拉啥屎。”周氏说这话的,目光四下一扫,连蔓儿几个也赶忙低头,做恭顺状。



“把衣裳往下挪挪,别占着道。”周氏最后又发出一个指令,看着赵氏听话地去挪衣裳,才慢慢地转身回屋了。



几个孩子见周氏进了上房,这才敢吐了吐舌头,就往西厢房来。



“娘,刚才你咋不让我说话。”进了屋,连叶儿就对赵氏道,“咱咋抛费了你和我爹,一个月往家拿不老少钱,咱就三口人,我爹晌午在山上吃,娘你在我四婶家吃两顿饭,还要饶上我。咱挣的最多,花的最少。奶还这样骂咱,咱就该跟她讲讲理。”



连蔓儿抚额,她觉得周氏就是心里明白这些,所以才对赵氏他们三口人时时的敲打。



“讲啥也是白讲,让你奶骂骂,她心里痛快了,就完事了。”赵氏息事宁人地道,“你要跟你奶呛呛起来,肯定就没玩没了。我不怕别的,就怕她不让我去你四婶那干活了。”



“虽说是挣钱也到不了我手里,每天去铺子里干活,我这心里起码能松快半天。”略顿了顿,赵氏又道。



“可不是,咱在我四婶那,还能吃饱饭。”连叶儿垂下头来。



连蔓儿就让赵氏和连叶儿到她们屋里坐。



进了屋,连守信、张氏和连枝儿都在。



“三嫂、叶儿,来炕上坐着。”张氏忙就招呼道,“她奶骂的话,你别往心里去。这些事,咱大家伙,还有左邻右舍地,心里都明白。”



连蔓儿就拉着连叶儿上了炕,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今天你咋没出去,帮我三伯娘说话那?”连蔓儿笑着问张“这孩子,你还逗你娘了。”张氏嗔了连蔓儿一眼,“你当你娘就那么傻。事情在那明摆着,你奶故意找茬。我要是出去一说话,向着叶儿和她娘,你奶本来打算骂一句,就得再多骂三句。这半天都不能消停。”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知道,张氏说的是实情。



“他三伯在山上干的挺好?”张氏就跟赵氏闲话家常。



“……挺好的,有个李师傅,人特别好,愿意带他。那衣裳就是李师傅的。”赵氏就道。



“那些人来这干活,家都离的挺老远的。这些男人也就干点粗活行,粗手大脚的,会洗衣裳的少。就是洗也洗不干净,还能把衣裳给你洗坏了,更别说缝补了。”张氏同情地道。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连守信也点头道。



“咦!”连蔓儿听的一拍手。



一屋子的人就都扭过头来看她。



“咋地啦,蔓儿,这一惊一乍地。”张氏就问。



“娘,我想到个挣钱的法子。”连蔓儿就拉住张氏的手,“山上像李师傅这样的人,肯定不老少。咱开个洗衣裳的铺子吧,收了他们的衣裳来洗,还有缝补。”



“我听说,城里就有人靠着给人洗衣裳、缝补衣裳,能养活一家子那。”连蔓儿见没人应声,忙又加上了一句。



其实大家没有应声,并不是反对连蔓儿的主意,而是他们没反应过来。



“咋样,咋样?”连蔓儿觉得自己想到了好点子,急着让众人认可她。“咱也不用另外开铺子,谁有衣裳要洗,就让他送到咱的早点铺子里来。咱自家人要是忙不开,咱就负责收衣裳,发给村里的人洗。”



“蔓儿姐这个主意好。”连叶儿第一个赞同道。



“别说,这事还真行。”张氏想了想,就道。



“我看也行。”连守信道,“这个不用本钱,有人送衣裳来咱就洗,没人送,咱也不亏钱。”



连守信性格沉稳,缺乏商人冒险投机的精神,遇事总是想着先不亏钱。张氏喜欢连守信这样的性格,觉得跟着这样的男人,就算没有富贵,但日子过的安稳。



“咱说干就干,”连蔓儿就道,“哥,咱也写几张招贴,一张贴咱们铺子门口,再往山上贴几张。”



“行。”五郎答应了,就去拿纸笔。这几个月,五郎在学业上大有长进,已经有信心写这样的招贴了。



“有这个招贴,明天咱在铺子里再跟来吃饭的那些人宣扬宣扬,再让我三伯在山上宣扬宣扬,这生意就能自己个上门了。”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



“蔓儿,咱这价格咋定?”五郎拿着笔,问连蔓儿。



“价格啊,肯定不能贵了。”连蔓儿就道。



大家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一件衣裳洗加上缝补,只要一文钱。



“只洗不缝,也是这个价?”连枝儿就问。



钱不好赚,蔓儿她们只能从小钱赚起。



第二百二十九章房产之争



“也是这个价。”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舍得拿衣裳花钱来洗的,应该不在乎这一点。不过,她们洗的衣裳,还是要有些特别之处,才能吸引顾客。“衣裳交给咱们洗,咱们给他免费熨烫。”



山上的大男人们即便能自己洗衣裳,但肯定不会自己熨烫。



熨烫不仅需要特殊的工具,还需要技巧。这个时候没有电熨斗,都是用烙铁熨烫衣服,稍微不慎,就会将衣裳烫坏。



“蔓儿说的对,咱再加上熨烫。……他们在山上干活,衣裳穿的时间长了,总有个开线啊,小口子啥的,就这个价吧。”张氏道。



“那要是要补大补丁,得看着另外加钱吧。”连枝儿道。补大补丁需要另外添布,这个是应该看情况另外加钱的。大家都点头。



“要是用上浆啥的,也该另外加钱。”赵氏就道。在早点铺子里干了这段时间,赵氏开朗了不少,敢在人前说话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就将价格定为洗一件衣裳一文钱,免费熨烫。浆一件衣裳也是一文钱,一般需要上浆的衣裳都更难洗,浆的过程也很费工。补丁价格面议。



五郎就将招贴写好了,一共写了三张,一张贴在早点铺子门口,另外两张贴去山上。



“咱开着早点铺子,过两天五郎和小七就该上学去了。”张氏就道,“这一开春,家里的活,还有地里的活,咱怕是忙不开。”



“娘,浆洗衣裳这个,咱收了衣裳来,干脆就都分给村里的人洗吧。”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为了好管,就让她们在一起洗,咱看着就行。让她们自己拿盆,自己打水,咱给预备洗衣裳的肥皂。这个钱,咱一半,洗衣裳的一半。”



一家人商量后,就决定按照连蔓儿说的办。



招贴在吃晚饭前就贴了出去,张氏出门联络了两个相熟的媳妇。庄户人家缺的就是现钱,一文钱在他们眼里,也是有大用处的,洗件衣裳缝补缝补就能挣到钱,媳妇们都愿意。



第二天,早点铺子开业,连守信就在铺子里将这件事向来吃饭的客人说了,再加上连守礼去山上上工,和一起干活的人也说了,到晌午的时候,真就有人趁着吃饭的空闲,送了衣裳来。……



连蔓儿早就另外准备了一本账册,忙着登记名字,记录账目。



“蔓儿,”赵氏看连蔓儿收了几件衣裳,就走过来,跟连蔓儿商量,“能不能先分给我几件衣裳洗?”



“蔓儿姐,我和我娘一起。我也能洗衣裳,洗的可干净了。”连叶儿跟在赵氏身边,说道。



“我是想,就在这洗,在这缝。挣的钱……”赵氏说到这,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挣的钱算叶儿的,我打算……”



不用赵氏再说下去,连蔓儿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



“那有啥不行的。”连蔓儿一口应承下来,赵氏和连叶儿干活能让人放心,这钱给谁挣不一样,何况她心里还想帮助赵氏和连叶儿的。“不管挣多挣少,都不用跟上房那边说。也让叶儿攒俩零花钱。”



“我就是这个意思。”赵氏笑了。



从这天起,铺子里每天都能收几件需要浆洗缝补的衣裳,连蔓儿都先可着赵氏和连叶儿安排。庙里又水井,被张氏找来洗衣裳的媳妇,就在铺子里将衣裳洗干净,然后晾晒到铺子后面的空地上。



等衣裳晾干了,收进来,就在铺子里缝补、上浆和熨烫。日子久了,张氏也允许做熟了的媳妇将衣裳拿去家里缝补、熨烫。



别看这小小的生意不起眼,每天也有几文钱的收入,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十几文钱。这笔钱在一家人商量之后,并不入公中的账,而是做了连蔓儿和连枝儿的私房钱。



每天摸一摸渐渐丰满的私房钱袋,连蔓儿就是睡梦里,都是笑着另外,连叶儿也跟着有了她自己的私房钱,连蔓儿看连叶儿的样子,估计她在睡梦中,也是笑着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过了二月中旬,风儿已经没有那么割脸了,但是离吹面不寒杨柳风,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五郎和小七,要去镇上的私塾上学去了。



镇上的私塾是有本镇几个村庄的士绅富商出资创办的,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几十年里,从这私塾中也考出了数名秀才,举人却没有。三十里营子的王举人家,当初也在私塾里投了钱,但是王家子弟念书,自聘有西席来家教授,并不到私塾中读书。



五郎和小七要念书,却只能去私塾。能考出秀才的私塾,目前对他们来说也还算合适。



连继祖要读书,也得去私塾。老爷子就叫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一起到上房。三个孙儿去念书,连老爷子少不得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也不过是让他们好好念书,力争光宗耀祖,还要他们三个在外相互帮衬。



“继祖,你年岁最长,又在镇上住了几年,要照顾五郎和小七。”连老爷子对连继祖道。



连继祖点头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