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132部分

重生小地主-第132部分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



周氏接了酱油瓶子,又打开盖子,仔细地查看了一番,这才将酱油瓶子递给旁边的赵氏。



“往菜里加一勺。”周氏嘱咐赵氏,“别加多了,看见好东西就没够。”



赵氏低眉顺眼地答应了一声,就抱着酱油瓶子出去做饭。



“爷,外面不冷。我先回去帮我娘做饭,一会再来陪你说话。”连蔓儿就向连老爷子道。



“好孩子,去吧。”连老爷子笑道。



连蔓儿回到西厢房,一家人正在听小七说话,一边看她们买回来的东西。



“这肉馅都剁好了,可省事了。”张氏先看到剁好的肉馅。



“张大叔正闲着,就给咱把馅跺好了。”连蔓儿道。



“咋还买了烧鸡?”连守信看着连枝儿取出来的油纸包问道。



“爹不是说镇上蔡记的烧鸡好吃。带的钱还够,就买了。”连蔓儿嘻嘻笑着答道。



“小七过生日,咱大家伙跟着打牙祭。”五郎呵呵笑。



“就你会花钱。”张氏虽然这么说,但是并没有责怪的意味。说起来,在某些方面,张氏和连守信还是很宠自己的孩子的。



连枝儿舀了半盆温水,让连蔓儿和小七洗手,就让她俩上炕坐着。



“蔓儿,这骨头先用一半熬汤,一会下面条吧。”张氏就和连蔓儿商量,“剩下那一半,晚上再熬萝卜汤,吃饺子咋样?”



“行啊。”连蔓儿笑着点头。张氏和连守信还有一个优点,他们并不因为身为父母的身份,就凡事自己做主,相反,他们更愿意征询孩子们的意见。就比如饭菜安排这样的事,也是有商有量的。连蔓儿之所以能这么好的融入这个家,与他们夫妻的这个优点有很大的关系。



连蔓儿坐在炕上,就将在镇上又遇见了吴玉贵,还有小沈屯那边要修庙的事都说了。



“那是好事。”



连守信说了这么一句,就没再说什么,显然是觉得这件事和他们的生活没啥关心,因此并不关心。



“再过些天,家家户户的酸菜就该下来了,咱跟武掌柜定的那个约,也该到期了,这酸菜作坊就得停了。”张氏一边和面,一边说道。



“可不是,赚了这些天的钱,也够了。”连守信道。



张氏似乎是有些不舍,不过也点了点头。这夫妻俩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贪心,容易满足。



“这些天挣的钱,足够咱过到明年这个时候的。往年没分家的时候,一大家子,不算大哥那边,也花不上这些钱。”连守信道。



“我知道。”张氏道,“我就是想,到时候咱就闲下来了,怕不惯。”



“娘,要不,咱发豆芽卖吧。”连蔓儿道。



“豆芽?”张氏想了想,“咱这酸菜是卖个缺,豆芽可不缺,镇上每天都有卖的。”



“娘,你说的不错,可还是有人买豆芽啊。”连蔓儿道,“就咱村里,几百户人家,每天咋地也有十斤的卖头。”



“那倒是。”张氏认可道。



从镇上回来的路上,连蔓儿在心里已经将发豆芽的成本和利润都算好了。



豆芽是三文钱一斤,黄豆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九文钱一斤。一斤上好的黄豆,能够发五到八斤的豆芽,当然这与发豆芽的技术和天数有关。一般情况下,发好豆芽需要六到七天的时间。



“娘,你发的豆芽的手艺那么好,咱就按发七斤算。一斤黄豆,咱就能挣十二文钱。”



第一百六十章一段过往的秘密



“要颗颗都好的黄豆,我来发,一斤发上整七天,能出到八斤豆芽那。”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就停下揉面的动作。张氏对自己发豆芽的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



连守信洗了手,接过张氏手中的面团,在案板上揉了起来。



“你和蔓儿好好商量商量,接下来的活我干吧。”连守信道。



“二姐,这就是你说的好事?”小七想起连蔓儿在镇上说的话,就问道。



“对。”连蔓儿点头,她就是想到可以发豆芽赚钱,一高兴,才多买了那半只烧鸡回来。



“娘,那咱赶紧发豆芽吧,我和姐好拿去镇上卖。”小七挺着小胸脯道,“我自己个去卖也行,我会算账,我还认识称。”



“这一天比一天冷,要卖,也是我和你爹出去卖。”张氏就道,显然她心里已经同意了发豆芽卖钱的提议。



“娘,咱不用拿镇上去卖。”连蔓儿就道。镇上平时就少说有三份卖豆芽的,竞争不能说不激烈。而且眼瞅着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就到了,在露天的菜场里卖豆芽,太受罪。



“不去镇上卖,咱去哪卖?”张氏问。



“咱就在家卖。”连蔓儿说道,“娘发的豆芽好,咱们村,还有西村、赵家村这几个临近村的人,就不用去镇上买了,到咱家来买多近便啊。”



“这还真是。”张氏想了想,觉得连蔓儿说的很有道理。



“就是路一样远,咱们乡里乡亲的,这钱咋地都是花,也得到咱家来买。”连守信一边揉面,一面插言道。他对自家的人缘也很有信心。



“那也得让人知道咱家发了豆芽啊。”连枝儿正在外屋烧火熬骨头汤,也听见了连蔓儿和张氏的话,就抽空进来说道。



“这个还不简单。”连蔓儿道,“现在在咱作坊干活的。都是咱们村和临近村的人,娘说上一句,管保明天这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了。”



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些天她们家开酸菜作坊,可是有了些名气,就是原本不认识她们家的,现在也能认出她家的门。



“还是我们蔓儿脑袋瓜儿好使,这事就这么办。”张氏高兴地道。



“娘,我估摸着。咱卖豆芽也赚不了啥大钱。”连蔓儿就又道,“好歹能够上咱每天的花销。”



“我明白。”张氏笑道,“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居家过日子。有几个一下子发大财的,别小看这几文钱,一文一文攒下来,能顶大用场。”



“对,过日子就是这个理。”连守信赞同地道。



“就是发出来,卖不了,咱自家还能吃那。也省得你们几个白菜土豆吃的腻烦。”张氏道。



卖葡萄酒和蒜香花生方子都很赚了一笔,就是卖酸菜赚的钱也不少,比起这些。卖豆芽这个买卖就不足道了。连蔓儿怕连守信和张氏到时候有落差,因此才说了刚才那些话。连守信和张氏能想的这样通透,连蔓儿自然就放下心来。



“娘,我还想到一个法子。”连蔓儿心中一动,就又说道,“咱告诉大家伙,咱这豆芽不拿钱买。拿别东西换也行。鸡蛋、花生、……粮食也行。”



以物易物,对于手里没什么活钱的人家是极便利而且具有吸引力的,这样势必能增加豆芽的销售量。



一家人都觉得连蔓儿的想法好,就开始核计着以物易物具体的标准。



“今天就把豆芽发起来吧,先发五斤豆子咋样?”张氏在干活的事情上,历来雷厉风行。



大家当然没有意见。



张氏就去称了五斤豆子泡起来。



“先卖着看看,”张氏就道,“要是行的通。咱还得去买豆子。”



连家今年收了不少的黄豆,他们分家出来,按理说那些黄豆也有他们的一份。可是用来发豆芽卖的黄豆,张氏还是想另外买。一来她不想占公中的便宜,二来,也是想分的清楚些。免得周氏、何氏这些人叨咕。



连蔓儿在看连守信擀面条。



她记得听人说过,揉面的标准是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连守信完全达到了这个标准,而且他揉面的动作很专业:将一个硕大的面团在案板上揉几揉,又摔打几下,那面团似乎还带了弹性。



“这揉面啊,可得有一把子力气。”连守信笑着解说,“可光下死力气还不行,那样就把面揉死了,得用巧劲,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劲道好吃。”



“爹,你懂得真多啊。”连蔓儿故意用崇敬地眼神看着连守信,“是跟我娘学的吗?”



连守信嘿嘿笑了两声,不置可否。



“这你可小看你爹了。”张氏道,“要说和面、揉面、擀面条,包包子、包饺子这些,娘还得跟你爹学那。”



“那我爹是跟我奶学的?”连蔓儿问。



张氏瞥了连守信一眼,连守信脸上带着笑。



“就跟你们说了吧。”张氏就道,“你爹小时候,在面点铺子做过学徒,这些功夫,就是那个时候学的。”



“爹还做过学徒?”连蔓儿吃了一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连守信这么勤快厚道,既然做了学徒,怎么没有接着干下去?



连守信将一个大面团分成均匀地分成几个小面团,拿起擀面杖,仔细地擀着。



张氏见连守信不说话,连蔓儿又那么好奇地问,心里想着有些事孩子们迟早会知道,干脆趁着今天连守信心情好,就说出来好了。



“那时候你爹还小,家里为了你大伯的事,刚卖过一回地。你爷没在家,你奶听说有人招学徒,就让你爹跟着去了。你爹学徒那家,是个面点铺子。”说到这,张氏有些欲言又止。



“做学徒也是……”连蔓儿本想说做学徒也不错,能学一门手艺,这在她看来是极好的。但是她立刻又想起来,这时候的社会环境。士农工商,厨子根本就排不上号,学徒的地位那就更低了。



而且,学徒都是要跟师傅签契约的,师傅包吃包住(吃住的怎样,全凭师傅的为人)。师傅可以对学徒随意打骂,契约中会有一条,在契约期限内。学徒即便死了,也是白死。而且一般对学徒是不用付工钱的。很多招学徒的,不过是想要廉价的劳力,与签活契的卖身为奴差不多。



看连守信和张氏的脸色。这件事,怕不是好事。



“那后来那?”连蔓儿轻声问。



“你爹在那学了半年多,你爷就把你爹领回来了。”张氏道,似乎就想这样结束话题。



连蔓儿用手托着下巴,做思考状。



“爷是不愿意让我爹做学徒?那干啥不一开始就把我爹领回来,还要等上半年?”



张氏的目光有些闪烁。



“娘,这里是不是有啥事啊?”连蔓儿奇怪地问。



“啥事也没有,过去的事了,有啥可说的。蔓儿。你没事帮娘剥两头蒜吧。”张氏转身就要往外走。



这里面肯定有事,他们却不肯说。



“娘,”连蔓儿立刻凉凉地道,“你和爹要是不说,我一会问我爷、我奶去。”



“千万别去!”张氏立刻停住脚,连守信也抬起头,两口子几乎同时说道。



“你们要告诉我。我就不去。”连蔓儿道,语气里威胁的意思颇为明显。



张氏和连守信对视了一眼,夫妻俩都有些无奈。聪明的小孩也有坏处,就是不好糊弄。



“你爷出门,是半年后才回来的,那时候我在点心铺子里,干活勤快,人家不愿意让我走。你爷花了点钱。还托了人情,才把我领回来。”连守信道,语速比平时要快。



连蔓儿毫不掩饰自己目光中的怀疑。



“爹,那时候我爷都回村种地了吧,咋还会一出门就半年?要花钱,还托人情才能把爹领回来。是不是我奶把你送给人做学徒的时候,收了人家的钱啊。”



连守信顿时哑口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