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8部分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8部分

小说: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想看书来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0)
臣所以规谏陛下心存百姓,克制己欲,且善纳群言,无非想让陛下为臣下树立一楷模,则臣下言行皆效之。
  陛下坦###迹,让臣下不用揣测圣意,不用张皇失措畏惧雷霆震怒,他们只要依法忠谨办事,有错则受罚,有功则有赏。
  如此,就体现了清明政治。
  昏君之下,臣下为求自身安全或逐自己私利,要多动复杂的心思,所谓万马齐喑是也;明君之下,则臣下依国家法制办事,惟动简约之心思以奉君爱民,由此观之,还是君主最为关键。”
  “不错,人之性情中有善恶二途,扬此抑彼。
  炀帝朝中,以虞世基为主恶性弥散,则正气难申。
  我朝中若弘扬正气,则宵小之辈不敢再兴风作浪。”
  “陛下弘扬正气的能力已有端倪,如杜淹。
  他以前名声并不太好,自从入了秦王府之后,顿改以前的鬼蜮心肠,将一颗心都用在辅佐陛下的事儿上。
  太上皇将其流放之后,又磨练了他的心志,现在竟然成了一名脱胎换骨之人。”
  魏征提起杜淹,又让李世民想起以前的事儿。
  他侧头问道:“朕为太子之时,你曾经说过一句话,好像是‘若先太子早用臣言,非复今日。
  ’魏卿,你原在隐太子处,也常常用这般言语来规谏他吗?”
  魏征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臣若说些实话,能不怪罪吗?”
  李世民点点头。
  “其实先太子也是一位英明之主,臣的话,他也能听进去,奈何齐王常常在其身边打岔。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先太子实在不该与陛下为兄弟。
  论智谋,论行动,他终究要被陛下比下去。
  最要命的是,他也明白了事情的曲直所在,也知道应该如何来办。
  只可惜,行动的时候总是迟缓,这样就落了下乘。
  唉,一个人若常常犹豫,往往在最紧要关头会一败涂地的。”
  李世民转移话题说:“你看别人看得挺准,如何看你自己呢?”
  “臣有自知之明。
  臣比不上房杜,因为不能筹谋善断;臣比不上李靖、李世羙,因为没有他们的帅才;兼之手无缚鸡之力,也不能和尉迟敬德、秦叔宝相比;臣比不上陆德明、孔颖达等人,因为臣所知驳杂,不能专一;加上臣相貌猥琐,难当重臣。
  臣尚有一点自慰的地方,就是所学甚杂,粗通文史,能够古为今用,且臣不畏,敢直言相争。
  当然,臣只是因为有幸遇上了陛下,才会有今天。
  若遇到如隋炀帝那样的昏君,则臣一无是处。”
  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
  “臣实话实说,不敢妄言。”
  魏征道。
  李世民凝视着魏征,脑海中忽然现出了初次逢房玄龄的情景。
  那是西略渭北进至泾阳的时候,房玄龄拄着一竹杖,脚穿草鞋,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来见自己,形貌也很狼狈,和眼前的魏征差不了多少。
  他深叹自己没有早一些将魏征招至自己的麾下。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魏卿,群臣中各有所长。
  至于你,朕知道你有经国之才,且性格耿直,无所屈挠。
  你这样的性格若在隋炀帝之时,确实无用。
  然你刚才让朕做一位明君,为臣下树一楷模,以成就清明政治,朕今后将努力为之。
  政治清明,最需正直之臣,望你也为群臣树立一楷模才好。
  这样,我们君臣相得益彰,若果见成效,后世也多了一段佳话。”
  魏征起身拜道:“臣喜逢知己之主,定当竭尽全力。
  诸葛孔明《前出师表》有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也是这样。”
  李世民也立起身来,上前执着魏征之手,说道:“与君一席话,若拨云见雾,乍见光明。
  魏卿,朕即位以来,惟盼盛世。
   。。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1)
然如今的景况,确实不如人意。
  天下遭隋末离乱,人口锐减,国力极衰,国库之中空空如也,朕难道不想与颉利打上一仗吗?奈何国库之中捉襟见肘,几无隔宿之粮,且民心思静,朕不敢再开仗啊!我们现在谈隋炀帝的朝纲败坏,然我朝武德年间又好到哪里去呢?太上皇性格简慢,朝中之事多要看裴寂等人的眼光。
  哼,一个后妃竟然也敢来坏朝廷制度。”
  李世民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尹德妃强索分给李神通的田亩一事。
  魏征知道李世民说的是肺腑之言,这样的话,他在朝堂之上断然不会说出。
  魏征接口道:“是啊,陛下面临的正是百废待兴的局面。
  国家一统,其实仅仅走了第一步,外人难以明白其中的艰难。
  陛下,时辰不早了,明日你还要临朝理政,容臣告退。”
  李世民扭头问掌时宫人现在的时辰,原来不觉已交三更了,遂点点头,说道:“魏卿,朕今日意犹未尽,今后朕还要时时传唤你。
  嗯,外面寒露已下,冷气逼人,你可乘舆回家。”
  魏征拜道:“皇上之物,臣下不敢僭用。
  宫门外,臣家人在那里备马等候。
  如此,不劳皇上操心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魏卿,你刚才让朕行事去繁杂,务简约,看样子你是言不由衷。
  朕既然有旨,你何必还行这些虚礼干什么?”
  魏征也一笑,答道:“如此,臣就遵旨了。”
  第二日,李世民下旨立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另封长孙无忌为齐国公,房玄龄为邢国公,尉迟敬德为吴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侯君集为潞国公。
  并定功臣的实封,以裴寂居首,实封一千五百户;其次为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实封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李孝恭一千二百户;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羙、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咬金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屈突通、萧礒、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钱九陇、长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张亮、杜淹、马三宝四百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世民让裴寂仍为司空,实封最多,那是顾着李渊的面子,让天下人来看的。
  至于后面的人,多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的人。
  陈叔达立在殿下,将以上的封事逐个唱名示之。
  宣示完毕,李世民说道:“朕封卿等勋赏若有不当,可以当面向朕提出来,朕立即改正。”
  群臣面面相觑,大多数都不敢提。
  独其中的李神通见未增加自己的实封,心中忿忿不已,走出班外奏道:“陛下,太上皇太原起事之时,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居功大焉。
  现在房玄龄、杜如晦皆为刀笔吏,而功居臣之上,臣私下里很是不服。”
  李世民正色道:“不错,当初太上皇义旗初起,叔父立即响应,确实有功,然叔父也有自营脱祸的想法。
  及至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其后刘黑闼又起祸乱,叔父望风而北,这些也不可不提。
  至于玄龄、如晦,他们虽为朕之幕府,然实为国家股肱。
  他们运筹帷幄,坐安社稷,岂是简单的刀笔吏?朕虽定天下,其实只是挂了一个名儿,内里的功劳皆是他们所建,论功劳,他们确实在叔父之上。
  不错,你是朕之叔父,为国之至亲,然毕竟为私,朕不能因为私恩而与勋臣同赏。”
  李世民当场提起李神通的尴尬之事,李神通顿时变得面红耳赤。
  他张了几下嘴,想想自己确实过大于功,不免气馁下来,低头退回班中。
  群臣中也有不满意的人,他们见皇上对自己的叔父尚且不讲情面,遂不敢再提。
  李世民又说道:“刚才所封之人,朕的旧属确实多一些。
  然他们也是积功而来,朕不会滥赏的。
  

魏征强项驳重臣  唐皇思治求真言(12)
譬如秦王府旧人,有些人至今没有官职,就生了一些怨嗟之言。
  玄龄,是不是这样?”
  房玄龄出班奏道:“不错,秦府旧人找到臣说,‘我们侍奉皇上已经好多年了,皆忠心为皇上办事。
  然皇上即位之后却把我们忘记了,那些前东宫、齐王府之人反而都有了要职。
  ’”    李世民厉声道:“他们与朕有私,然与国家无功,这正是他们与玄龄等人的差别。
  君王应该至公无私,所以才能服天下之心。
  朕与卿等日常的衣食,皆取诸于民,因此设官分职,就要为百姓着想,应当择贤才而用之,岂能以朕的新旧人为先后秩序啊!玄龄,你告诉他们,若他们有能必得擢用,无才者不得再有怨言。”
  房玄龄答应后退回班中。
  魏征站在班中,看李世民以理服人,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小风波,心想昨晚的谈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时孔颖达出班奏道:“陛下,臣等奉旨议论年号,已经议出了一个。
  请陛下定夺。
  ”    “好,呈上来。”
  李世民观看孔颖达呈上的奏章,见上面拟出的年号为“贞观”,下面还注明了这个称号的含义。
  贞观一词源自《易大传》中的一句话:“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他看罢后不由得喜上眉梢,说道:“贞观?好呀,就这样定了,来年就用这个年号。
  嗯,现在离年关已经不远了,这件事要抓紧办。
  虞卿,还是由你来拟诏,今天就要发出去。”
  这篇诏令很快就发了出去。
  诏曰:        朕遐观方州,历选前王,大道既德,至功斯革,莫不思树风声,用隆鼎命。
  太皇膺受图,功成治定,鄙圣人之余事,顾天下而睿然,永言俗累,高居物表,爰以大宝,俯授微躬,自肃奉神器,亟移灰律。
  属三正在但,万国来廷,长世之术既弘,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今则其时,诏改武德十年为贞观元年。
  

贞观新元训朝臣 显德大殿勉外官(1)
每年的元日,朝廷照例要在太极殿举行元日大典。
  李渊现在仍旧住在太极宫内,大典只好在东宫显德殿内举行。
  这里比起太极殿来,略显窄狭。
  元日卯时,夜色依旧笼罩大地,群臣依次入殿拜见皇上。
  他们迈入殿门,首先就感到了一点不同,所奏的不是耳熟能详的雅乐,而是铿锵劲猛的《秦王破阵乐》。
  在喜气融融的大典之上演奏如此快节奏的乐声,一些人感到有一丝不和谐。
  李世民接受百官朝贺,九岁的皇太子李承乾在太子少师李纲、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李百药的相拥下,用稚嫩的童音念了拜辞。
  诸般朝贺之礼过后,按照以往的惯例,李世民应该最先退出,百官再依次出殿。
  然而李世民今天并不这样做,他有话要说。
  “众爱卿,今天为贞观元年之元日。
  贺礼已毕,该是说说今后事情的时候了。
  新年要有新气象,眼下百废待举,亟须朕与众卿夜以继日,勤政为民。
  朕想好了,今日大家可以在家团聚一天,从明日开始,就要署理公事。
  嗯,待天下大事安定一些,再恢复这些假日。”
  李世民的这番话,让一些人措手不及,原来安排的一些宴请要取消了,往年要到正月初五才开始升衙办事。
  李世民接着道:“一国之中君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