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44部分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44部分

小说: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何没有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正在一边发愣,听李世民说要赏自己,急忙答道:“臣以军中小卒之身,被皇上擢拔至今重位,心中常常惴惴不安,如何敢再要赏赐?马周得皇上赏识,那是皇恩浩荡,有才者定能脱颖而出所致。
  臣不敢要赏。”
  李世民立起身来,为自己发现马周之才欢喜不已,他见常何不愿要赏,更加高兴,说道:“会武之人性格大多跋扈,常何,你能始终谦虚,深合吾意。
  像尉迟敬德随朕征战之时,其披坚执锐能征善战,真是一员虎将。
  不料他如今到了太平之世,整日念着往日的功劳,不思进取,竟然像整个换了一个人儿。
  常何,你不可学他。
  你不要赏,那是你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
  然你访得此人,朕又不能不赏你。
  这样吧,朕赐锦帛三百段与你。”
  常何见李世民坚意要赏,只好谢恩。
  后数日,马周被授为门下省主事的消息传了出去,百官闻之,神情各异。
  以房玄龄、杜如晦为代表的大多数官员,以为皇上不拘一格选擢人才,实为美谈。
  虞世南得知马周就是那位答题之人,向李世民贺道:“臣初见此人答题,即以为是非常之人,其被皇上慧眼识中,可见美玉散在草丛中虽掩一时,终究要发光的。”
  魏征、王?、戴胄等人比较持重,以各种理由找马周谋面一回,细谈之下觉得此人并非虚名,遂赞成此举,未向李世民提异议。
  百官中也有反对之人,像萧礒就以为马周无凭无据,以门客之身一下子跃登龙门,实为天方夜谭。
  他试着找李世民说起此事,被李世民回道:“马周到底如何,且留待时日观察。
  若其庸庸无为,再罢其亦不为迟。”
  他只好闭口不提。
  韦挺听说常何的门客竟然做了门下省的官员,心中登时大怒,遂上疏反对。
  李世民在其疏上批之道:“朕求才若渴,仅试此一人就不成吗?”
  韦挺也不敢再做声,事情就这样被压了下去。
  突利可汗被颉利可汗打败之后,惶惶然带领家人逃到长安,李世民封其为北平郡王,授为右卫大将军,另拨安邑坊之西南角以为居住。
  李世民为了其不寂寞,常常派史大柰等人与其喝酒聊天。
  到了八月十五这日,突利一早就接旨,让他晚间到曲江池之芙蓉园陪李世民赏月。
  突利接旨后大为感动,要知突厥习俗中没有八月十五赏月一说,李世民今晚邀请自己陪其赏月,可见其恩遇殊重。
  天刚擦黑,史大柰来约突利一同前往芙蓉园。
  路上,突利问起了八月十五赏月的来历,史大柰向他细细解释:“秋天在酷暑与寒冬之中,八月在秋季之中。
  而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正是寒暑最为适中的日子,秋高夜澄,是赏月的最好时光。
  中土这里四季分明,不像塞北之地早入寒冬,因有中秋赏月之说。
  此夜又是月儿最圆的时候,中土之人往往由月圆引申出团聚之意,家人一般都在此时聚在一起。”
  “我们今夜与皇上一起赏月,他将我们视为家人了?”    “皇上也许正有此意。
  想你刚来京城不久,皇上怕你寂寞,就在一起聚聚。”
  “唉,想我当初与皇上盟为兄弟,事儿到了最后果真还要来投奔。
  我以败军之身,来到长安不仅未受歧视,反而被奉为上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9)
史将军,我这些日子心里实在感激,今晚定当面向皇上致谢。”
  “突利将军,看来你对皇上了解不深。
  陛下他实为少有的心襟开阔之人,大柰跟随他多年,深知在其内心深处没有华夷之界限,视四方之士如同中土之人。
  这一点,你可以慢慢体会。”
  二人跨马慢慢行走,不觉就到了芙蓉园。
  该园位于曲江池之南侧,近水处植满了荷花,经历了秋风的洗礼,荷花已经凋残,惟荷叶依旧葱绿一片。
  园内遍植菊花,就见那各色菊花开得正浓,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飘来的阵阵花香。
  有人戏称,每到秋末,这里应该改名为“菊花园”,方才名副其实。
  一名太监引着他们二人向内行去,在花径中拐了几个弯就到园中的一个八角亭里。
  就见几个人立起迎候他们,借着亭角所挂的气死风灯光芒,他们认清这几人是房玄龄、杜如晦和李靖。
  突利虽来京城不久,也学会了中土的客套之语,拱手道:“突利姗姗来迟,望各位大人恕罪。”
  房玄龄道:“你有何罪之恕?我们对道儿较熟,才早来几步。”
  突利问道:“皇上还没来吗?”
  众人齐齐将眼光射向东西的夹道出口,房玄龄道:“算着时辰,皇上也快到了。”
  原来此园有夹道和北面的宫城相通,皇帝及宫中之人来曲江游玩,不用穿长安城而过,从此夹道过来即可。
  过了片刻,就见夹道出口处现出了几只红灯笼,既而就见李世民乘坐肩舆出现。
  亭内数人急忙出亭跪伏于道旁,迎候李世民。
  李世民到了园中,即让抬舆之人停止,示意自己要下地行走。
  他分花拂枝向亭子走来,看到众人跪伏道旁迎候,急声说道:“快起来,快起来,我们来此赏月,还闹这些虚礼干吗?突利兄弟,你大约是第一次来芙蓉园,这里的风景不错吧?”
  芙蓉园为皇家园林,没有皇帝的特旨,寻常人是不许入内的。
  突利说道:“今晚月圆之时,陛下本应在皇宫欢庆,却与臣等同乐。
  臣心存感激。
  ”    李世民招呼众人入亭坐下。
  亭中的案上摆有葡萄、柑橘、绿李、荔枝等水果,其中的柑橘及荔枝需从南方辗转运来,除了宫廷拥有,外面极为罕见。
  李世民让突利先食荔枝,说道:“突利兄弟,你以前绝难食到此等果品,与虎肉相较,当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李世民提起虎肉,突利和房玄龄、杜如晦皆想起第一次相见的情景。
  那次他们因争虎相识,此后恩恩怨怨,波折甚多,不想今日却在长安相对赏月。
  突利想起远在北方的故旧属下,心里又生出一分黯然。
  他听李世民仍呼自己为兄弟,分辩道:“陛下,臣以前糊里糊涂不知高低与皇上盟为兄弟,如今已做了大唐之臣,‘兄弟’二字,那是不可再提了。
  ”    李世民正色道:“我们以前习惯的称呼,岂能因为我做了皇帝而变?突利兄弟,像眼前数人,你知道我至今怎么称呼他们吗?”
  李世民见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依旧称呼其为“玄龄”、“如晦”,见了史大柰依旧呼其为“大柰”,他称呼李靖最为特别,呼其为“药师兄”。
  突利在数人那里得到求证之后,不禁大为感动,叹道:“多少君主惟以权威压人,总怕臣子对自己失了恭敬。
  像陛下这样待臣下诚恳,甚至称呼也不改当初,太少了。”
  “父皇与我得了大唐天下,若凭己力,断不能为。
  像他们四人随我多年,我视之非为臣下,乃为兄弟。
  突利兄弟,若为君者在称呼上就斤斤计较,说明其心中定是战战兢兢,总怕别人蔑视自己——这样的人连自信之心都没有,遑论治理天下。”
  突利心里赞同,遥望北方,感叹道:“是啊,想起先祖成就突厥汗国,那时何等强盛。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10)
到了颉利手里,其任性简单,猜疑重重,将汗国折腾得分崩离析。
  陛下,看来国家兴旺惟靠人力,且以君主最为重要。”
  “不错,国家兴旺惟靠人力,然需要君臣同心。
  想你对汗国,向来倾心倾力,那颉利却不知好歹,使你流离至此,委实可叹。”
  突利眼望李世民,殷切说道:“陛下,臣见今年大熟,国内兵强马壮,何不发兵去讨颉利?臣这样想,并非想报与颉利之间的私仇。
  要知汗国子民现在内受颉利压榨,外受异族欺凌,日日处于苦难之中。
  若陛下能擒颉利,使汗国境安,实为万幸之事。
  陛下若果真起兵征讨,臣乞为先锋。
  说起对当地的地理风土的熟悉程度,臣还有一己之长。”
  李世民沉吟道:“此事要从长计议。
  突利兄弟,那时我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盟约,你也在侧,我岂能毁约而战?”
  “陛下,那盟约岂能当真?颉利多少次毁约来攻,他什么时候又想起信守盟约了?”
  李靖向来沉默寡言,话语不多,往往关键之时才说话,他见突利言辞甚疾,遂插话道:“突利将军,今夜我们以赏月为主,至于军事之事,我们明日再谈如何?”
  李靖现为兵部尚书,即为突利的上官,李靖此言一出,突利方缄口不言。
  李世民道:“对呀,我们今晚来此赏月,不要再扯别的话题。
  可惜,今晚未将那些学士召来,像玄龄、如晦也不善此道,否则赏月联诗,就别有一番滋味。”
  众人抬头向天,就见朗朗圆月,斜挂于天之南侧,其清冷的月辉,洒向世间的各个角落。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不善作诗,然近日读到一首赏月诗,堪称佳作。
  臣想吟诵一回,以为鉴赏如何?”
  李世民颔首同意。
  房玄龄吟道:“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纤方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
  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李世民听完赞道:“不错。
  ‘夜月家家望’,可见赏月风气之盛。
  只是句尾又起愁意,不免太滥。”
  突利和史大柰不懂诗词,只好听他们在那里谈论。
  月上中天时,一名太监捧上一盒“中秋玩月羹”供大家进食。
  大家眼望明月,食此美羹,尽欢方罢。
  第二日,李世民来到政事堂,看到众人正在那里议事,他对杜如晦道:“如晦,速派人传李靖过来,朕有事与你们相商。”
  须臾,李靖匆匆赶来。
  李世民眼望众人,说道:“朕昨晚与突利共同赏月,因触动颉利之事。
  朕后来又想了许久,觉得该是解决颉利的时候了。
  惟有一点,天下刚刚大熟,朕即兴兵,会不会惹来天下议论?”
  李世民动了进攻###厥的心思,今天叫来群臣议论一番,事先想到其中定有人反对。
  像萧礒定会持有盟约在先不可撕破的陈腐理由,而魏征、王?则以不能扰民的理由反对。
  没料想,他此言一出,群臣先是静默片刻,继而皆点头赞同,意见空前一致。
  房玄龄说道:“###厥历来侵扰我境,其先后联络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梁师都与我为敌,更领重兵深入内地,实为国之最大祸源所在。
  其一日不除,即为心腹之患。
  陛下现在欲出征###,臣以为正是时机。
  凡出师分为义师与不义之师两种,像隋炀帝数征高丽,劳而无功,即为不义之师;###厥侵我在先,此去###,顺乎民意,即为义师。”
  李世民转问萧礒道:“萧公,你以为呢?”
  萧礒慨然说道:“###厥欺凌我朝多年,已经拿走了许多金珠宝贝,为太上皇之最大心病。
  陛下欲行征讨之事,肯定符合太上皇心意,老臣由衷赞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