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锁定红海 >

第20部分

锁定红海-第20部分

小说: 锁定红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房子”无非就是所谓华殿,这样的房子为显示其巍峨一般是有“台阶”的,从商朝的皇宫大殿来看都有高台。进这样的房子当然首先要见“陛”。所以最终以“陛”代指皇宫“大房子”是合乎逻辑的。无论如何,两地之间共用“大型建筑”代称“皇帝”是一致的。埃及“法老”的称呼一直持续到2000多年前。中国很可能也只是在秦这个时期才有“陛”这个称呼的,因为以前没人敢如此模仿“法老”,但秦始皇既然已经“始皇”,那么称“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陛下”乃“大房子之下(的人)”,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住在“大房子”。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是个军事帝国,实行专制统治,它把专制主义发挥到了顶点。法老的权威来自神,法老的神性被极力夸大。①海军与战车在当时的埃及得到长足发展。这些都可与中国同期对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公元前14世纪埃及“政变”(1)
公元前14世纪,埃及发生了一些大事,影响到整个帝国,使得国力大为消弱,许多殖民地失去控制,不知道此中是否包含了中国的商王朝,中国的甲骨文“突然”在此前后出现,“后商”开始。
  公元前1362年,爱赫那顿驾崩,一直与他激烈斗争的旧贵族势力卷土重来。厄运也降临到继承他王位的女婿图坦卡蒙身上。图坦卡蒙是爱赫那顿的弟弟,说明这桩婚姻是叔叔与侄女之间的婚姻。
  图坦卡蒙以他那庄严精美的金面具闻名天下。他被迫重新恢复多神崇拜,并且还从阿玛尔那(又名“爱赫那顿”)迁都到孟斐斯,最后迁都底比斯。即便如此可能依然不能平衡各方政治力量,他在17岁被谋杀了。
  爱赫那顿与图坦卡蒙的母亲是位黑人。这位名叫Queen Tiye的埃及王后是努比亚公主。她在大约1391年嫁给阿蒙霍特普三世,共有三子(Amenhotep IV [Akhenaton]; Smenkhare; 和 Tut…ankh…amen)。在风雨飘摇中据说一直是她在支撑着这个国家。这个王后尽管是个黑人,但据说漂亮而慷慨,有很高声望。
  由于这一血统,从一些埃及彩色壁画上可以明显看出爱赫那顿的女儿是黑人,爱赫那顿本人明显没有白人特征。这一时期,古埃及人的肤色概念并不强,经常发生不同种族间的混血。闪含两族的混血结果使得埃及人看起来基本上同中国人一样。
  14世纪是埃及帝国动荡不安同时也充满迷惑不解的一个时期。许多人怀疑爱赫那顿就是以色列领袖摩西,原因之一当然是因为他们基本同期,同时他们俩都以倡导“一神教”而闻名。爱赫那顿以世界上第一个“一神教”的倡导者而著称,他的一神是“太阳神”——阿顿(Aton)。之前埃及人信仰的是多神崇拜。有人说,他在政治与宗教改革失败后,以“摩西”的名义逃亡了。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就说明爱赫那顿是以色列人,起码父系上这样认定没有问题。可是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因为《圣经》上很清楚地记载了摩西的母亲是位以色列人,当然我得承认以色列人也可以是黑人。
  公元1320年拉美西斯(Ramses)王朝执政,埃及重新趋于强盛,他们开始与北方的赫梯人交战,“卡叠石大战”(Kadesh)取得的胜利在埃及人看来是平叛成功。估计叛乱的殖民地肯定不只这一个。此时应该提醒一个细节,在《向东》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商祖“简狄”可能有赫梯血统。
  赫梯人先后将2个公主嫁给当时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经过近20年的征伐,最后和亲成功。
  其他地区的许多战事也在等待拉美西斯二世去摆平,最主要的是西方邻国利比亚。不过看来最后都风平浪静了。
  这就是在中国商武丁当政时期的国际背景,同时也是中国甲骨文产生的背景。这前后埃及已经把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并且中国人很熟悉的皮影戏也已经在埃及出现。
  拉美西斯三世没有继续前任法老的光荣,帝国颓势不能挽回,阿蒙僧侣势力与王权斗争日趋尖锐。公元前1085年,埃及帝国灭亡,国土被一分为二。公元前1046年,中国周朝获得新生。
  每一段中国历史似乎都与远在中东的帝国息息相关,生死相伴。当然同时生死相伴的还有沿途的其他王国,比如红海对岸的“麦因王国”在14世纪的衰落,萨巴王国在公元前10世纪的崛起,都令人怀疑它们之间存在的“多米诺”关系。
  古代中东有一个强大的海上民族不断攻击埃及等强国,这件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他们主要活跃在地中海,几百里外的红海也应该有这个海上民族的身影,因为地中海太小了,出红海东去将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东亚、大洋洲、美洲,都在等待着勇敢的开垦者。但是关于这段历史现在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
  应该特别提出古埃及的一件史实:公元前716年,努比亚人彻底攻占埃及,建立了“努比亚王朝”,在埃及历史上被称为“第二十五王朝”。这是个黑人王朝。这个王朝后来败退南部地区。他们也被称作“埃塞俄比亚王朝”。
  这几个词汇在古代经常指同一个国家或地区:Nubia; Kush; Axum 、Sheba。“埃塞俄比亚王朝”对埃及的统治持续到公元前656年。他们王冠上有双蛇,象征埃及与努比亚的统一。根据我们前面的推断,这些统治埃及的黑人很可能也是犹太人。从《圣经》中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前后,以色列人不断与埃及政权联姻,或者形成了其他密切的政治联系。另外,反映埃塞俄比亚古代历史的《王者的荣耀》也是从埃及的神庙里找到的,这本书里记载了许多示巴女王与所罗门以及他们儿子的故事。
  公元前536年,埃及成为波斯的一个省。“救世主”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从马其顿远道而来,受到埃及人的热烈欢迎。托勒密王朝开始于公元前305年,延续14代最终被罗马帝国在公元前30年推翻。公元395年,拜占庭统治埃及。公元639年,###世界的阿拉伯人进军埃及。所以,今天在埃及看到的人不是壁画上的那些种群,他们是后来的希腊人、中亚人以及阿拉伯人。
  埃及早期一直是多神崇拜,后受基督教影响极大,公元7世纪又全面实行了###教。
  对于史前史的研究,许多人喜欢以规律寻找答案。但有时候照搬规律也会失败。因为创造历史的人们是活生生的人,那些富有个性的国王会使僵化的考古学家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答案。比如古代宫殿多是有城墙的,中国考古学家在中国鉴定王城就是依托城墙来辨别,在安阳就碰到了类似的难题,一些宫殿看起来像是王宫但是缺乏城墙证据的支持,不知道现在是否最终找到了那些宝贵的痕迹。不过在商朝同期的公元前14世纪,埃及帝国的爱赫那顿法老就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在底比斯以北300公里处建造的王宫就没有城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公元前14世纪埃及“政变”(2)
年代         国家 古埃及 中国“三代”
  公元前2040年 中王国开始 夏朝开始
  公元前1567年 新王国开始① 商朝开始
  公元前1320年 拉美西斯家族上台② 后商开始
  公元前1085年 后王朝开始 周朝开始
  注:此表取大致年代
  还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巧合实际上不仅仅发生于中国与埃及之中,假如有其他较大的中东古国相比较,都有或深或浅的可疑对应。偶尔我想,或许这更大范围的两地“谐振”才是更合理的?比如“二战”期间,为什么欧洲在卷入战争的同时远东地区的中国也与日本开战,甚至把远在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也给牵涉进去。这些全球效应并非偶然,并且亦非近代如此,自古可能就已经有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远古与今天的区别由于交通的不便可能只在时间上有些拖延,其余都应该是一样的。
  

埃及与周边的可能联系
在过去大约2500年内,古代世界各个不同文明与埃及发生着走马灯式的联系,一直到7世纪阿拉伯人的统治才获得了相对的安定。作为人类最辉煌的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埃及,在近代已经失去了光辉。
  很难考证对于远古时代埃及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现代的一些历史或许可以为我们找到一些案例以说明古代的可能敏感连动。看看下面这个案例我相信会有助于我们对红海两岸的历史了解。
  1962年,一群青年军官在首都萨那发动政变,夺取了也门政权。被推翻的君主逃到沙特阿拉伯地区,他们在那里筹措资金准备回到也门进行内战。同时,政变者却去请求埃及政府支援,当时的埃及纳赛尔总统真的派出军队到也门增援③。
  也门内战在1963年残酷地展开,埃及军队直接参加了战斗。事态惊动了远在美洲的美利坚共和国与联合国,他们出面调停,希望沙特与埃及势力离开也门,呼吁双方停战。但是调停没有成功,几谈几战,埃及派兵最多时达到5万。
  中东地图
  这时在地中海东岸发生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它牵制了也门的局势。埃及与沙特无力东顾,趋向和解,以共同对付以色列人。埃及撤军引起也门国内大乱,示威游行导致了上百名埃及士兵被打死,最终沙特在1970年被迫承认也门共和国成立。
  埃及在此期间军费达10亿英镑,据说多半花在也门战场。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有人分析败在同时介入两个战场”①。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明中东地区,主要是埃及与阿拉伯半岛地区,“牵一发动千钧”的局面。古代的情形与此不会相差很远。比如公元前的14世纪。
  

埃及与中国
很意外地在《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389页)中看到:“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的丝绸就经中亚、西亚,辗转运抵埃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以“黎轩”、“黎踺(革建)”、“乌迟散”、“阿黎散”等出现于中国的文献。同时在南方,“埃及人利用西南季风从红海起锚,直航印度,运回珍贵稀有的中国货”。
  该书认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直接”交往是从汉代开始的,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曾经派人到“黎轩”。《后汉书》则记载“海西”(亚历山大城)的杂技演员到中国进行杂技表演②。我认为古代的国际交往或者外交,与今天的没有实质上的变化,都通过战争或者商业贸易或者艺术进行交流。中国的杂技本来来自“西方”,现在据说中国的杂技水平高超,我现在又看到中国杂技演员正在北非进行培训外援的报道。真是三千年河东三千年河西。假如不是有记载,谁相信啊。
  中国古代称呼埃及为“勿斯离”,最早提到的可能是唐朝。“中埃直接经济交往可能开始于二三世纪之交(一说公元一世纪)”,……三世纪中叶的《魏略》介绍到欧洲去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经红海到尼罗河转进地中海的。
  有人认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二世纪进入红海。我认为这些时间都远远晚于真实的时间。真正的海上交通的开始至少得在5000年前。但是比较规范的来往则是从大约3500年前开始。这一推测是根据中国境内的某些考古结果来推测的,同时我也认为,只要在地理方面没有大的改变,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