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锁定红海 >

第18部分

锁定红海-第18部分

小说: 锁定红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史记·周本纪》里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 。”周人的母系为“有邰氏”,是不是“犹太人”呢?父系尽管是践“巨人迹”,但实际如何或许大家都明白。他们的后代叫“西伯侯”,很奇妙地点名了这两个族群的联姻。在了解了犹太人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故事之后,中国周朝的王室族源就昭然若揭了。
  

“孟那里克一世”(1)
示巴女王的品性被描述为智慧、善解人意、勇敢而富于冒险。最出人意外的是,她喜欢哲学思辨,对世界充满好奇,这就是传说中她到以色列去的另外一个原因。以至于她一见到所罗门就说拜访的目的主要是去验证所罗门智慧的。所罗门以智慧著称于世,示巴女王则是美神的化身。
  以色列与萨巴相距大约1400英里,据说示巴花去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其中她在以色列停留的时间是6个月。
  当时的所罗门正值壮年,英俊而智慧,据说他的生理特征为黑发、深肤色(tan),中国人也有这两个特征。
  比较传统的文本认为,示巴女王由于处女为王的古训没有向所罗门示爱,所罗门在她离去的前夜用智慧与诺言诱惑了她。第二天临走他给女王一个圆环戒指作为信物,说一旦生了儿子就让他将来拿着这个戒指来以色列认亲。据说当儿子后来到以色列认亲时父亲一眼就认出了儿子,没有进行指环鉴别,原因是那个孩子酷似爷爷大卫。
  以上故事还引出另外一个小话题。后来波斯一带的王权象征不是别的而是圆环,不知道是不是来自这个典故。以圆环作为王权象征的确比较罕见,也无怪乎有人推测“蒙纳里克”另有身份,并且可能是由他把这个环形王权象征带入波斯应该没有问题。无独有偶,中国恰好就从西周开始流行一种新兴的玉环,通常专业术语将其命名为“玉璧”。尤其在“礼崩乐坏”的东周,环形玉璧多得吓人,只要是个“王”肯定就能佩带“玉璧”。既然不能人人问鼎,但起码多数贵族都能配以玉环。难道这也是偶然的吗?无论如何,指环是个古代重要的权力象征物,如今风行于世的《指环王》(又名《魔戒》)系列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个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是东周流行的“玉璧”直接来自中东,因为中国很早就有环形玉的出现,如良渚文化就有,我这里想强调的是玉璧文化在全球的出现必定有交流的存在,而且尤其在东周的流行肯定也有其特定的道理,这是应该联合加以考虑的。
  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受难时为了骗过宙斯,也是一个接受惩罚的约定,他让赫拉克勒斯永远戴着一个铁环,铁环上还带着一片高加索的岩石——也就是指环。指环作为一个有约束的诺言不仅在婚姻里被使用,而且在许多领域里被作为权力的象征使用,甚至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的西方,比如船长就戴指环,一旦需要把指环交出去就可以转交权力。伊朗古代的王权象征恰好也是一个圆环。可以怀疑这个带有约定和权力含义的圆环与“普罗米修斯”这一传说也有关。即便不能肯定哪个为最初的版本,但是如此多的“戒指”与环形权威象征物品的出现,都可以视为一种文化同源交流的结果。示巴女王与希腊神话基本同期在3000年前,都很古老,那么假如中国的西周开始接受这个传统是完全可以的。
  示巴最初为儿子取名为“Ibn al…Hakim”,意思是“智者之子”。有些人怀疑他就是那个建造空中花园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只是年代相差太远。埃塞俄比亚人认为他是“大卫二世”,并且就是开创了“埃塞俄比亚王国”的“孟那里克一世”(意思是“how handsome he is”)。还有一种说法是,自他之后“萨巴王国”继承人皆为男性,“萨巴王国”也就是“埃塞俄比亚王国”。
  22岁那年,在当时最著名的商人Tamrin的带领下,“智者之子”拜访了以色列的父亲。所罗门尽管妻妾成群后宫无数,却只有两个儿子(还有6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留在以色列为王,另外一个就是示巴所出的“孟那里克一世”了。
  河南西周时期的墓葬玉壁
  看挽留儿子留在身边无望,所罗门答应赠送任何礼品,不料对方提出了约柜的请求,所罗门则更愿意让他的所有贵族大臣献出他们的头生子跟随“孟那里克一世”去辅佐王政。一种说法是,那些大臣贵族的儿子们闻听此讯与家人抱头痛哭,由于愤恨这个让他们远离故土的决定,他们偷取了真正的约柜,或许这算是对他们的一点安慰。以色列神圣的约柜真的永远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据说埃塞俄比亚人保留着这个神圣约柜。
  示巴女王是萨巴王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将不厌其烦地一次再一次围绕“示巴女王”展开我们的话题。我也相信我们将从她那里取得更多的收获。
  读《所罗门:示巴女王之鹰》
  我看过英国人拉尔夫所有的汉译版书籍,他对我影响非常大。之前我可能接受或倾向于他的观点比较多,但从《所罗门:示巴女王之鹰》这本书开始我可能要进行更多质疑了。这不表示我要彻底否定他,质疑仅限这一本书。
  尽管这本书使我获益很多,正如大家所见本书中到处是有关他这本书的注解,但都是细碎的知识,他的主题却是我否定的。
  拉尔夫彻底忽视了传统对这一问题的表述,无论是《圣经》、《王者的荣耀》、还是《古兰经》或其他神话传说。要知道那些书以及传说并非来自同一国家同一民族,他们不具有篡改历史的共同动机,所以他的这一颠覆我认为是轻率的。
  他的结论是:“示巴女王”就是大卫的妻子“拔示巴”,而“拔示巴”其实本来还是他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圣经》中被儿子暗嫩强奸的那位,并且她先前已经许配给了儿子押沙龙为妻。由于暗嫩的强奸行为实际上是大卫所犯,所以等于大卫强奸了女儿,也等于大卫霸占了儿媳,所以这导致押沙龙不满而反叛,最后押沙龙被杀。这段家丑被《圣经》抄写者为掩盖事实而改写。接下来的推论更加离奇,这个“拔示巴”与父亲大卫生下所罗门,大卫死后,守寡的“拔示巴”又与儿子所罗门结婚,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孟那里克一世”,所罗门的另外一个儿子也是“拔示巴”所生。“拔示巴”有一个头衔是“处女女王”,或者“神妓”,他们的内涵可能是一致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孟那里克一世”(2)
这个故事没有说服力并非因为其中过分混乱的婚姻与性关系,这些在当时确实是可能发生的,不过一般母亲下嫁晚辈似乎应该非亲生的才可以,所罗门在拉氏的猜想里却迎娶了母亲。即便亲生母亲下嫁儿子我也可以接受,因为历史上确实有过类似的先例,但依然存在着其他疑虑。拉尔夫还仔细给出了拔示巴的年龄,这部分看起来也说得过去。
  拉尔夫认为这位古埃及贵族就是所罗门
  我主要不能接受这个推论的原因是,假如《圣经》书写人员改写了这些事实的话,那么周边那么多国家与地区一起为此改写似乎说不过去。“掩盖家丑说”没有根据。我认为《圣经》记录者没有必要更改这部分历史,因为大卫霸占“拔示巴”的过程在《圣经》中已经记述得很清楚,暗嫩强奸妹妹的乱伦也很清楚地记录在里面,假如为了掩盖何不掩盖得更彻底一些连这些内容都给销毁了呢?所以我认为那些记录者还是尽心地基本依照事实记录了历史。
  提醒这一点或许很重要,拉尔夫与我都不是基督教徒,但是拉尔夫或许由于生活在基督教社会中有许多不满,所以他对于《圣经》似乎有许多怨言。而我来自一个对于基督教并无多少了解的国度,对于《圣经》则有一种新奇的认同感。但我们俩共同的一个认识前提是:《圣经》记录了部分真实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前研究价值,应该想办法用世俗的历史语言重新破解这部存在着许多秘密的文本。
  我承认以色列在古代确实与埃及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没有到拉尔夫所称的地步:每个埃及法老都是以色列人。在这一点上没有他那么彻底。或许应该表述为我没有他那么大胆,尽管中国人已经视我为疯子。
  假如拉尔夫的结论是正确的,中国夏朝前后就应该直接使用古埃及象形文字,而不应该偏于腓尼基体系的文字,这个文字体系还发展成为后来以色列人使用过的阿拉伯文字。假如按照拉尔夫所说,亚伯拉罕是古埃及的法老,要知道夏甲本身就是个埃及人,并且她的儿媳也是埃及人,那么中国地区的埃及文化特色会特别重,重到直接使用古埃及文字的程度。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地区没有发现直接的古埃及文字,我们只看到了影响的痕迹,这个“痕迹”直接反映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地中海东岸或红海两岸——才是中国文明的直接来源,并且这两个地区当时都正流行腓尼基文字!所以我怀疑亚伯拉罕正如《圣经》里所写的是个重要的部落首领,活动在地中海东部地区与埃及之间,而不是埃及本身。所以亚伯拉罕不太可能是埃及法老。
  拉尔夫认为大卫以及所罗门都是埃及法老,而示巴女王为埃及女王或埃及公主。假如真相如此,中国地区内的同期文字依然应该是直接的埃及象形文字,但从我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却是“南阿”文字与中国甲骨文的对应。我的意思是,我的研究与拉尔夫的研究结果就示巴女王一节发生了严重冲突,不可能两个人都是正确的,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认为我的研究是正确的。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拉尔夫证据不足,他多数是依据零碎的片言只语的推测。而我给出的文字符号则是硬性的指标,如“南阿”与甲骨文的对比,连我自己都必须服从这一前提才可以继续。
  我认为《所罗门》这本书是他的主线问题大暴露。
  上面有关“拔示巴”与“示巴”的关系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推测,他在书中还推测过“示巴”的其他的可能身份。她还被叫做“南方女王”,当然他更知道她是也门与埃塞俄比亚地区的“处女女王”、“神之妻”、“神妓”。他还有一个推测是,示巴女王就是《圣经》中所罗门的正妻:“埃及公主”。“示巴”似乎可以出现于当时的红海两岸的任何地区,我在书中看到的最远的一个推测是,她来自南非。
  有关“处女女王”或者“神之妻”拉尔夫有些研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处女女王”或者“神之妻”都可能只是头衔,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能生育而真的永远是处女。他讲到,“圣母玛利亚”的“处女生子”其实是这一传统的延续,这说明玛利亚的地位也很高,并且很可能她本人就是一个“处女女王”。这个说法很有创意。考虑到耶稣属于以色列延续到最后最大的一个支系“犹太”,我认为这个可能与嫌疑不能排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夏与夏甲(1)
夏不是我关心的核心,所以被放在最后面,原因是夏的证据太少,过分朦胧,所以从商周与萨巴的联系或许能更容易看出一些端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