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锁定红海 >

第14部分

锁定红海-第14部分

小说: 锁定红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今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像从而不敢相信?对此我真的没有答案。但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神秘的示巴女王
一般认为示巴女王对所罗门那次著名的神秘访问发生在公元前950年,有人推测说那是一次带有重大政治目的的国际访问。《圣经》中的示巴女王更像是作为埃及女王出现的,最有可能是“上埃及”女王,即统治尼罗河上游地区的女王。萨巴王国当时是跨海大国,她的身份一会儿是红海东岸的女王,一会儿是红海西岸的女王,当然也涉嫌就是上埃及女王。一般认为萨巴王国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不过他们当然不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支政治势力,这个家族一直以某种方式存在着。
  《圣经·列王纪》 10:1 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跟随她到耶路撒冷的人甚多。又有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她来见了所罗门王,就把心里所有的对所罗门都说出来。所罗门王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示巴女王见所罗门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席上的珍馐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和酒政的衣服装饰,又见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或作他在耶和华殿里所献的燔祭〕,就诧异得神不守舍。对王说:“我在本国里所听见论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实在是真的。我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国位。因为他永远爱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义。”
  10:10 于是示巴女王将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
  10:11 希兰的船只从俄斐运了金子来,又从俄斐运了许多檀香木(或作乌木,下同)和宝石来。王用檀香木为耶和华殿和王宫作栏杆,又为歌唱的人作琴瑟。以后再没有这样的檀香木进国来,也没有人看见过,直到如今。
  10:13 示巴女王一切所要所求的、所罗门王都送给她。另外照自己的厚意馈送她。于是女王和她臣仆转回本国去了。
  这个著名的故事被中东的各种文本一再唱诵,几乎家喻户晓,《圣经》、《古兰经》都予以记录。我认为10:11句记录的时间依然与示巴女王有关,否则此句不应该出现在《示巴女王觐见所罗门》章节中,而其中的“俄斐”有推测就在下列地区,并且可见这个区域当在示巴女王的治下:阿拉伯半岛南部、非洲东北海岸、印度等。
  “俄斐”就是示巴女王的出生地,在埃塞俄比亚地区。萨巴王国的领土包括今天也门以及红海对面的埃塞俄比亚地区。
  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却说:“从所罗门三年一次的商船航线(10:22)看来,它该是在比阿拉伯海岸更远的地方”。但或许三年一次这个商船航线在远航的同时,也顺路到较近的顺路地区,而“俄斐”正是中间的一个顺路也是可能的。
  郑和到阿拉伯地区的时间来回是2~3年,所以我的推测是所罗门的船队目的地是东亚,而中国(“西伯”人所建立的“周”)或许就在示巴女王的统治之下。有人说,示巴女王到以色列国去是寻求政治支持的,一个以商业起家的国家需要在广大的地区获得世界超级大国的安全承诺(先不考虑这个国家是以色列还是埃及,总之在《圣经》描述中那是世界最大的帝国)。他们达成了协议,所罗门不仅馈赠给示巴女王犹太人的后代,还有另外的“厚意馈送她”,其他的政治外交肯定也获得了顺利解决。
  关于这段历史迷雾重重,所罗门的身份也是个谜。犹太后裔的英国人拉尔夫正在力图劝说我们相信:所罗门其实是古代“下埃及”的一位法老。假如真相如此,那么这两位国王发生在2950年前的交往难道是古代上、下埃及的联姻和亲?很明显当时的“下埃及”势力大过“上埃及”。但是有人说示巴并非主动来献身的,是所罗门用他那独特的智慧诱惑了尚是处女的示巴。
  从种种神话或宗教文本里可以看到当时的所罗门王国是第一强国。有人说示巴女王治下的王国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大国。很遗憾这些传说在今天都还无法得到真伪的验证。
  

示巴女王与“周”
“周”可能来自“Jew”。
  “周朝”到底是属于所罗门的王国还是属于萨巴王国,这也是个问题。或者“周朝”谁也不属于,它们之间只是一种密切的政治关系?
  示巴女王由于拜访所罗门而生下一个儿子。结局等于两国联姻,其后的萨巴国民中出现了所罗门的后代,许多萨巴贵族从此具有犹太人血统。今天在埃塞俄比亚地区都有这些犹太后裔存在。假如示巴女王的儿子登基接替了母亲的职位,则中国的周朝统治者的人种以及文化背景就比较清楚了。
  示巴女王 在阿拉伯世界人们称呼这位传奇女人为“碧勒姬斯”或“别尔基斯”。(Bilqis),并且示巴女王没有去拜见所罗门,而是相反所罗门主动南下拜访了示巴女王。在他们这里故事发生了改变。拉尔夫认为这个古埃及贵族妇女就是传说中的示巴女王。
  从强大的萨巴王国与所罗门的以色列国看,当时他们想联合控制一些远方的殖民地还是很容易做到的,一方有政治实力,一方有交通便利与经济实力。但到了公元前8世纪,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色列国被亚述征服,萨巴王国与其他三国在也门地区展开激战,持续多年,死伤与俘虏动辄以千计或数万计。中国人在同一时期的公元前8世纪发出“上天变乱”的哀叹。
  萨巴王国使一切平定下来获得初步的统一是在公元前540年。有人会推论说,萨巴王国假如真是周王朝的殖民统治者应该在这个时期到中国收回辖权。但我的看法是,经过中国的“春秋”战乱,中国的各诸侯已经羽毛丰满,不可能再重新回到“旧社会”,连近在眼前的周王朝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了,中东的故旧能算老几?另外,既然已经“礼崩乐坏”,“道德时代”终结,按照祖制办事当然不再可能了。作为加倍的反动,中国地区的贵族诸侯不仅不会继续听命于老东家,而且会故意堵塞一切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在这一点上他们应该意见一致:合力对外,反抗中东统治者,甚至故意毁坏以往的历史证据。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本土文明应该从东周算起,只有从这时起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独立。
  晚周至秦国时期,中国进入了外部闭塞、内部分化与发展的时代,西北的陆路通道可能断绝了,东南沿海的一切港口可能也被锁闭了。人类自由浪漫迁徙时代彻底结束。
  中国的再度开放是在汉代。经过几百年的封闭,在文字信息本来就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忘记了以往的历史,只留下了模糊的传说。汉代由于文字发达,所以我们能详细了解汉与西域的联系,陆路与海路在汉代同时打开。
  中国与中东之间的隔绝关系经过几个世纪的断裂之后又成为了白纸一张,一切都是崭新的描绘,瓜葛不再。“萨巴王国”已不能对中国构成任何威胁,这个神奇的“香料王国”在公元前2世纪正在迎接它末日的余辉,也门的新时代即将来临,中国的新文明已经开始。
  公元前115年,在经过多年的争斗之后,希木叶尔王国终于取代了萨巴王国。
  与中国的秦朝政治与文化大革命形成对应的是,阿拉伯半岛在公元7世纪由于###运动把以往的历史也全部灭绝。这样就在两头彻底抹去了曾经有过的历史痕迹,两次的“大革命”发生的时间不同,但是结果却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失忆了。
  但历史并非扫荡了一切遗留痕迹。比如“中国”这一词汇“Sina”,我推测“Sina”一词的基础是在“夏商周”时期奠定的,并且与那段复杂的历史有关。中国“夏商周”使用的语言都可以说与一种叫做Proto…Sinaitic的语言有密切联系,它是腓尼基文字以及“南阿文字”的上线。中国被称为“Sina”合情合理,很可能意味着中国早期与地中海东岸地区或腓尼基人或希伯来人有着神秘联系。它也可能是“Sinai”(西奈半岛)的异体,也就是说中国的一些祖先来自西奈半岛这里。那么,假如“秦”一词源自“Sinai”,则可说秦始皇与以色列或者中东可能有直接关系,“西奈”是以色列人的圣山,以其而立很有意义。“秦”(qin)的最初来源可能为“Sin”。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西王母”与“周穆王”(1)
中国周朝时期有一件事与两个人一直引起史学的争论。这就是“周穆王”西巡拜访“西王母”的事件。这个“西王母”会是声名显赫的示巴女王吗?
  “周穆王”之所以称为“穆”很可能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我还是想提请读者注意,从阿拉伯地区到中国转化的汉人除了许多人转姓“蒲”(取Abu)、“苏”、“李”、“安”等等,姓“穆”会更容易理解,因为在阿拉伯地区以“穆”打头的名字实在是太多了。另外,在也门某些古代国家首领就是“穆卡拉布”。“穆王”这一称呼就有双重的理由推论来自也门附近的“穆王”。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时期,此时为太平盛世、礼仪社会,距离“礼崩乐坏”还有相当长的时间。首先是国内的稳定给他的出访造成了合适的条件。然后是外部国际条件。当时所罗门王国(无论在埃及也好在迦南也罢)以及萨巴王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它的所属国首领到外面去做国际访问,安全应该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还会在沿途得到很好的招待。当今哪个小国愿意没事招惹美国呢?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列子·周穆王》(段二)“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贻后世。”
  《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国隆之葬,以诏后世。”
  关于周穆王西游昆仑,有人说此“昆仑”为中国新疆“昆仑”,那里在古代是有一些发达的古城,但是足够远到周穆王见西王母的“十九万(周)里”吗?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从南部阿拉伯半岛出发有一条文明传播道路是从印度河北上进入中国昆仑山的。或许这个地方有过很重要的中转,昆仑是萨巴王国的一个必须中转站。按照中国的说法,西王母就位于中国新疆的昆仑山附近。但是我认为这个地方不足以有个级别高到让中原穆王亲自探望女王的可能,因为这里距离人类的整个文明核心地区太远,穆王应该从这里沿印度河继续前进。我推测,故事中的“赤水”应该为“红海”,而“赤水之阳”恰好就是红海之东的也门。而“昆仑”也有可能是阿拉伯半岛某地。实际上“昆仑”在中国古代就代指过“阿拉伯”。比如“昆仑奴”就是指来自阿拉伯海附近的“黑奴”。或许正是有太多的阿拉伯海附近的黑奴沿上述路线而到达中国的昆仑山一带,所以中国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