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

第19部分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第19部分

小说: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对秦的仇恨,鼓动赵人响应陈涉,共同推翻暴秦。因为顺应了民心,武臣军在赵国发展顺利,不久就攻下了十余座城池,军队扩充到数万人。进而,武臣自称武信君,听从蒯通之计,对赵国地区的秦朝官吏施行怀柔招降的政策,尽可能和平接收秦王朝在赵国地区的政权组织。赵国的东部地区,很快被平定下来,旧赵国的首都邯郸也被武臣军占领。进入邯郸以后,周文军退出关中的消息传来,反秦战争长期化的苗头日渐明显。在张耳和陈馀的策动下,武臣在邯郸称赵王,任命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馀为大将军,赵国复国,建立起独立的政权。
  武臣赵国政权的建立,是在秦二世元年八月,以邯郸为首都,大致拥有赵国东部地区的邯郸、巨鹿两郡和燕国南部的广阳郡。武臣赵国政权建立以后,没有顺应张楚陈胜政权的要求,西向支援楚军攻秦,而是致力于巩固实力,扩大领土。九月,武臣分兵三路,派遣李良领军北向攻略恒山郡,张黡领军西向攻略上党郡,韩广领军北上攻略燕国地区。恒山郡和上党郡都是旧赵国的领土,李良和张黡进军的目的,在于恢复赵国旧地。武臣派遣韩广进入燕国地区的意图,是想趁机兼并燕国而扩张赵国的势力。
  燕国是战国世界的北极,以河北省北部为中心,东到辽东半岛,北到长城,西到张北地区,以秦帝国的政区而论,由西而东包括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个边郡和广阳一个内郡。战国七雄中、燕国力量弱小,又偏处东北一隅,在天下政局中影响最小。燕国的西部和南部被赵国包围,赵国成为燕国进出中原的屏障,国势的变动受赵国影响最大。秦征服赵国,举国动员,多年苦战不休,胜负交替反复,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方才完成。攻占赵国后,征服燕国几乎是摧枯拉朽。燕国无力以有组织的军事力量抗秦,被迫采取恐怖活动,太子丹折节求士,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演出一场慷慨悲歌的史剧,千百年来,为后人传颂不已。刺杀秦王的失败,引来秦国的加倍报复。秦军攻占燕国后,对燕国贵族实行严酷的惩处。西周邵公以来的燕国贵族,在强大秦军的残酷攻击之下,举国向东撤退,在辽东半岛做了最后的抵抗。亡国以后,燕国贵族或者被秦军诛杀,或者逃亡到朝鲜半岛,与旧土隔断了联系。秦末之乱,无处可逃、沦落民间备受苦辛的各国贵族纷纷而起,致力于复活故国王政,唯有燕国的旧贵族,他们已经在朝鲜半岛安居下来,不愿意再卷入中国的内乱,从而,在秦末之乱中完全见不到任何有记载的活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燕赵复国运动(2)
韩广是燕国人,出身于燕国地区的上谷郡,曾经做过秦上谷郡的卒史,也就是郡衙门的下级办事员。武臣派韩广攻略燕国地区,是想利用韩广燕国出身的背景,在反秦复国的号召下,争取燕国地区军民的归附。正如武臣政权的预想,韩广到了燕国,受到燕国军民的欢迎,进军顺利,迅速地占领了燕国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出乎武臣政权的预想之外,进入燕国地区的韩广,重演了武臣脱离张楚称王的故事,独立称王,恢复了燕国。韩广称燕王恢复燕国,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就在武臣称赵王复兴赵国仅仅一个月之后。独立后的燕国,开始在西面南面设防,抗拒赵国,致力于北向东向发展,力求恢复故土,大体沿袭战国以来燕国的传统,偏居一隅,力求自保。黄河以东以北的华北地区,再次形成秦与赵国和燕国对立的局面。
  

二辩士蒯通的登场(1)
蒯通是范阳人,如同张耳、陈馀一样,也是江湖上传奇性的英雄人物。他继承了战国游说之士的传统,精于审时度势,长于权变游说,呼风唤雨于秦末汉初。
  秦帝国的北部军,就是征伐匈奴、负责整个帝国北部边防的军队。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大将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匈奴在河套地区的肥美牧地,设置九原郡,移民屯田,连接秦国、赵国、燕国长城,修筑要塞直道,在上郡设置北部军总部,统一部署帝国的北部边防。秦帝国统一天下以后,秦军的战略主力有三支,其一为关中地区的京师军,其二为南越地区的南部军,再就是这支北部军了。北部军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负责帝国的北部边防,防备被击退到蒙古高原的匈奴骑兵卷土重来;二是作为首都地区的北部屏障,防止对关中地区的可能袭击。北部军的第一任统帅为大将蒙恬,监军是皇长子扶苏。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死于出巡途中,胡亥、赵高、李斯伪造诏书送抵上郡,扶苏和蒙恬先后自杀,北部军改由王离统领。
  王离,内史频阳县人(今陕西富平东北),祖父王翦、父亲王贲都是秦国的名将,统一天下的功臣。始皇帝统一天下,王翦领军灭亡赵国和燕国,王贲领军水淹大梁,灭亡魏国。王翦和王贲,又先后主持进攻楚国的战争。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统领六十万秦军,击败项羽的祖父项燕所统领的楚军,灭亡楚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贲与蒙恬领军攻灭齐国,完成统一。秦重军功阀阅,天下统一以后,王氏家族与蒙氏家族并列,成为秦王朝最为显赫的勋阀世家,一家三代封为列侯,世袭帝国最高的爵位。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天下,王翦为武城侯,王贲为通武侯,父子并为列侯随同,荣耀富贵至极。蒙恬###匈奴,统领北部军屯驻帝国北部边境,王离在蒙恬军中担任副将。王离继蒙恬出任北部军统帅后,他的两位副将,分别是苏角和涉间。
  二世元年九月,张楚周文军进入关中,秦王朝仓促应对,来不及征调帝国各地的军队。章邯以京师军为核心,将骊山陵的役夫刑徒编入军队,击败周文军,迫使周文退出函谷关,首都地区的危机得以一时解除,秦政府得到时间重整旗鼓。在这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秦帝国实行总动员,全面调整军事部署,周密地准备了对关东叛乱的反击。在这次全面的军事调整中,北部军的一部奉命由直道南下,进入关中增援章邯军,其主力部队受命在王离的统领下,东渡黄河,负责黄河以北地区,也就是旧赵国和燕国地区的平叛军事活动。
  二世元年十一月,章邯军出函谷关攻击周文军,沿三川山阳道开始对张楚军施行全面反攻。与此同时,王离军由上郡东渡黄河,进入太原郡。当时,赵军李良部队已经攻占了太原郡东部的恒山郡,正准备西向进攻太原郡;赵军张黡部队已经攻占了太原郡南部的上党郡,准备向西进攻河东郡。王离军进入太原郡后,迅速封锁了通往恒山郡的所有交通要道,使李良军无法西进。安定太原郡后,王离军进而增援河东郡秦军,北由太原,西出河东,夹击上党郡,赵军张黡部队军败,被迫退出上党郡,撤退到邯郸郡内。王离收复了上党郡后,兵分两路,一路进入河内郡,与已经被章邯军收复的三川郡隔黄河相呼应,由南路对赵国展开军事进攻,一路由井陉关方向东进,攻击恒山郡。
  武臣的赵国政权,是由武臣、邵骚、张耳、陈馀等人所统领的三千张楚军旧部创建的,他们都不是赵国人,却是政权和军队的核心。进入邯郸郡和巨鹿郡后,武臣军宣扬张楚反秦的大义,唤醒赵人对秦国的仇恨,得到了赵国民众的支持,攻下了十来座城邑,军队发展到数万人,大量加入到军队和政权中来的赵国人成为武臣赵国政权的外围基础。武臣军进入赵国地区的当初,依从张楚起兵以来的政策惯例,彻底摧毁当地的旧秦政权,对于旧秦郡县官僚,一概施行严厉的诛杀,其结果,引起赵国各地秦政权的恐惧,纷纷守城不降,顽强抵抗。然而,当武臣军进入燕国地区,抵达广阳郡范阳县(今河北易县东南)时,由于辩士蒯通的出现,改变了诛杀秦吏的政策,武臣政权和军队的构成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辩士蒯通的登场(2)
蒯通是范阳人,如同张耳、陈馀一样,也是江湖上传奇性的英雄人物,呼风唤雨于秦末汉初。蒯通继承了战国游说之士的传统,精于审时度势,长于权变游说。秦帝国时期,他同众多英雄豪杰一样,默默潜伏于乡里,读书著作,韬晦隐忍,密切关注天下形势。汉代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中有《蒯子》五篇,就是蒯通的大著,归类于纵横家书,与战国著名的游士苏秦、张仪的著作并列,都是考究外交谋略的论述,出使游说、权事制宜的言论。
  当武臣军抵达范阳时,蒯通自感出山的机会来临。他径直来到秦范阳县廷,求见县令徐公。见徐公后,蒯通自我介绍:“在下乃是范阳百姓蒯通。听说足下将不久于人世,特来凭吊。不过,也预料足下将因为蒯通而免于不幸,又特来祝贺。”徐公是明白人,闻言知道来者非常人,屏去左右,欠身施礼问道:“在下愚钝,望先生不吝赐教,凭吊的事,从何谈起?祝贺的话,又有何因由?”蒯通说:“秦法苛重,足下任范阳县令已经十年,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而慈父孝子没有手刃公腹,是因为畏惧秦法。当今天下大乱,秦法已废,百姓手刃公腹,为其亲人报仇,正好成就他们慈父孝子的名声。这就是在下所以前来凭吊公的因由。况且,如今武信君大军即将兵临城下。足下若为秦坚守范阳,范阳父老少年将杀足下以响应武信君。足下若信臣听臣,急遣在下为使者前往武信君处交涉,则可以因祸为福,转危为安,这就是在下所以前来祝贺的由来。”
  徐公同秦帝国所有的郡县主要官僚一样,不是本地人,受中央政府任命,由他郡他县到范阳作县令。多年以来,他乘秦军胜利的威势,严格遵照帝国的法令,冷酷地镇压一切违法不轨之徒,有效地统治着范阳地区,为帝国政权尽心竭力。然而,天下突然大乱生变,叛军兵临首都城下,朝廷陷于瘫痪,各地政府群龙无首,被迫人自为战。在这种形势下,在当地没有民意基础的徐公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民心思乱,兵力单薄,为秦坚守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开城投降,张楚军对秦吏诛杀无赦,也是死路一条。蒯通是明察的术士,他是看准了形势,有所备而来的。他的出现,对徐公而言,仿佛是一线光亮,指明了夹缝求生的活路。于是徐公起身再拜,施礼奉蒯通为上宾,一切听从蒯通的安排,准备车马行装,派遣蒯通作为自己的使者正式出使武臣军,交涉投降议和事项。
  蒯通面见武臣说:“将军入赵以来,奉行战胜然后略地、攻取然后下城的方针,在下以为过头了,非良策。如果将军愿意听从在下的策划,可以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武臣问:“此话怎么讲?”蒯通说:“将军兵临城下,范阳令徐公整顿士卒,以备守战。徐公其人,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想投降将军,又担心被将军诛杀,正彷徨于进退之间。另一方面,范阳城内的年少暴徒,闻风蠢蠢欲动,欲乘机起事杀徐公占领范阳,独立兴国,抗拒将军。度此局势,将军何不授在下以列侯之印,使在下持侯印封赏徐公,徐公受封赏开城归顺将军,年少暴徒也不敢轻举妄动。降下范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