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风云 >

第6部分

民国风云-第6部分

小说: 民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你并感不到色情的感觉,对弱者的同情,对命运的抗争更多一些——

  
  接下来,剩余的戏份,迅速的拍完了,剩下来就是给电影配音。在那时,有声电影还没有诞生,本来按照郑正秋的意思,这都算完成了,但习惯了看有声电影的张佑白怎末都不同意,于是,繁琐的录音过程开始了。它甚至比拍片更累人,你想,让口型和声音完全一致,全靠配音能不麻烦吗?

  
  经历千辛万苦,电影配音终于完成,《红磨坊》终于要杀青了。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电影制作完成
和煦的风吹着人的脸颊,上海的四月已经露出了温暖的气息。而此时,环龙路申报馆的门前,却人潮汹涌,各式各样的老式汽车,还有等待主人回去的黄包车,好不热闹。申报馆的三楼,也就是凤凰电影公司的办公的点,此时却静悄悄的。在三楼靠左的一间大房子里,屋门紧闭着,一张宽大的银幕在墙上挂着,此时放映机已经打开,电影开始了播放。

  
  张佑白坐在第一排,旁边是柳如梅、郑正秋和史量才,两个月的辛苦终于将影片制作完成,接下来就是小规模的试映和大规模的宣传。今天的试映,到场的都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些文人,像幻仙电影公司的张石川、中影的朱庆澜,电影评论家顾杰夫、徐立负,还有一些影戏院的老板,报刊的记者,借助史量才和郑正秋的人脉,今天来了有三十多人,把这间放映室做的满满的。

  
  随着电影的放映,张佑白的心跳也加快了起来,两个月的忙碌,成功与失败就在此一举。旁边的柳如梅更是不济,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张佑白微笑着看了她一下,紧紧握住了柳如梅已经出汗的小手,柳如梅的脸稍微红了一下,呼吸逐渐平稳了起来,抬起头,又把目光注视到电影上来。

  
  此时,电影开幕呈现出的是凤凰电影的特殊标志,烈火中一只火红的凤凰冉冉升起,取其意涅槃重生之意。随后,出现四个龙飞凤舞的槽子…凤凰电影。然后出现的导演、编剧、演员的名字。

  
  刚开始,下面的人还在小声交谈着,但是随着电影的开幕,再也没有人出声,因为电影里人物发出了声音,这在当时的上海可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时候就算是好莱坞也是默片的时代,所以《红磨坊》先声夺人,随着情节的发展,放映室再也听不到一点杂音,只有黑暗中一张张激动的眼睛。

  
  当看到姐姐为了救弟弟而去警察局长那里,那无助的凄美的眼睛,和肥胖的警察局长猥琐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青气壮的徐立负早已热血澎湃,双拳紧握,眼睛发红。而拍了电影多年的张石川,也早已放掉了轻视,专注的看了起来。

  
  当放到那前无古人的床戏的时候,影戏院的几个一脸富态的老板,更是看的瞠目结舌,随着衣服的撕扯声、呻吟声以及那裸露出来的大片白皙的肌肤,几个影戏院老板更是目光迷离,哈喇子都留了出来,还不知道。

  
  电影里姐姐因为弟弟的误解,流露出的极度悲伤的眼神,到最后刺死警察局长,在一曲悲哀的歌声中跳入黄浦江,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一刻时光好像静止了一般。朱庆澜老先生双肩耸动、双眼流出了泪水。

  
  随着电影的结束,先是一阵长久的寂寞,接着也不知是谁带头的,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整齐而激烈的掌声想了起来。热烈的掌声整整想了三分钟,放眼望去,都是一个个激动地脸。

  
  这一刻,张佑白知道这部电影成功了,想起来到民国的心酸与无助、彷徨与寂寞,张佑白也止不住的热泪盈眶。

  
  在掌声中,史量才走到前台,那副金丝眼镜掩藏不住那炯炯的眼神,“各位最贵的来宾,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欣赏咱们民国以来的首部有声电影,在这里,我要像张佑白先生致敬,是他拍摄了如此感人的电影,我想在做的来宾也有同样的感想。让我们欢迎今晚的英雄,从南洋归来的张佑白先生!”

  
  掌声在此想起来,张佑白微笑着走向前台,正容道“尊敬的给位来宾,感谢大家能够在白忙之中,来给我们这部电影捧场。在做的都是我的前辈,都是文化界的名人,能得到各位的认可,是我的荣幸。佑白自南洋归来,深知海外华人的艰辛,至今南洋各国,仍多排华分子,华人虽自强不息,却不时遭受洋人及土著欺凌,其中屈辱,泣血成书。

  
  佑白深知,海外华人要想扬眉吐气,母国必足够强大,如母国弱,海外虽大,则无华人立锥之地。

  
  佑白此次归国,怀揣一腔热血,愿以平生之力,献于祖国。佑白游历诸国,尝知教化之功用。而吾国五四风潮刚息,新文化运动正在蓬勃兴起,佑白适逢其会,愿以自己微薄之力,借电影之助力,传播我国文化,开启民族风气。”

  
  张佑白慷慨激昂的讲完后,台下又时一阵热列的掌声。朱庆澜老先生扶了一下手里的文明棍,激动的说道:“说实话,今天我来,主要是看在史量才先生的面子,但我现在要说,这次真是不枉此行。我从没看到过如此精彩的电影,我为上海的电影界有张佑白先生这样人才而骄傲。没说的,我们中影旗下的七家影戏院全力放映这部精彩之极的电影。”

  
  “我们影戏院,也要放映张先生的电影——”一看到中影唱了头彩,其他的影戏院老板也着急的喊了起来。

  
  张佑白知道,好戏已经开始了。

  
  “中国电影的新开端!”这是第二天《申报》的头条文章,“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像《红磨坊》一样拍的如此多彩绚烂。这部电影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部有声电影,虽然是拍后配音;第一部长篇故事片,虽然几年前,就已经有了《难夫难妻》、《新茶花》、《活无常》、《五福临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但没有一部像《红磨坊》一样影响深远,这部片子打破了以往的片长记录,片长达到八十分钟,是一部真正的情节完整的故事片;另外,还有第一次配有电影主题曲,使其和剧情相得益彰。第一次大规模的户外拍摄等等。这部电影有了太多的第一次,他为后面的电影树立了一个标杆,它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风尚。”——顾杰夫

  
  这则发表在申报上的文章,引起了所有媒体的注意,在民国那个娱乐缺乏的年代,张佑白这只不应出现的蝴蝶,终于挥起了他幼小的翅膀,上海的大报小报上纷纷发表所谓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对这部电影大书特书。不管评论的好坏,上海的市民的胃口已经被掉了起来,纷纷打听这部开创民国风气的电影什么时候公映。总之,这个温暖的四月最热的流行语是“嘿,你看了没?”

  
  张佑白相信,只要公映,这部电影一定会产生可观的利润。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和史量才、郑正秋可没闲着,不断的和各地影戏院老板商谈着影片放映的合同,而且谈判已经进入了尾声。

  
  四月二十八日,《红磨坊》上海、北平、武汉、广州、天津、西安、成都,七地首映。

  
  在报纸舆论的炒作声中,在万众的期待声中,《红磨坊》终于与世人见面。

第十一章 郊游春色
阁楼,落叶窗,清水砖墙,雕花的门楣,长长的石子,这就是张佑白新租的房子,一个带有小小院子的小阁楼。租金也从以前房子的三块大洋,变为现在的一百块,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随着电影的公映,张佑白再也不是无人理睬的无名小辈,交际应酬逐渐多了起来,于是在史量才的热情帮助下,在虹桥路找了这么一栋房子,房主是一个已经回国的法国外交官,因此道不比花许多冤枉钱再来装饰。柳家姐妹自然也搬了过来,叶飞鹏说什么也过来,张佑白暂时也没什么办法。

  
  此时已是六月的天气,艳阳早已习惯了高照,《红磨坊》也已经公映了一月有余,他创造的轰动效果,是民国的上海从来没有过的。上海滩的一百多家影戏院天天爆满,仅沪上一地,月度票房就已经突破了十四万,再加上北平、天津、广州、武汉等地,全国票房已经突破了六十万,按照四六分成的比列,凤凰电影公司从中可以静得二十四万元,出去两万元的前期拍摄成本,净利润达到二十二万,而且这还不包括海外的票房收入,张佑白在电影放映之初,就已经派人联系了海外各国电影商人,最终在东南亚和美国放映成功,按照二八分成协议,其利润也不会低于十万元,也就是说只凭此一部电影,凤凰电影公司就已经盈利三十万之巨,凭借百分之四十的股本,张佑白现在身价已经达到十二万之巨,也算是一小富翁。

  
  现在的柳如梅已经是上海滩的知名红星,但张佑白并不想柳如梅过于抛投露面,因此公司没事的时候,到常待在家中陪张佑白一起读书习字,倒也怡然自得。妹妹柳如霖则被张佑白送到圣约翰工学读书,越发有了新女性的气息,叶飞鹏则在公司里帮忙处理日常事物,张佑白也对他悉心指导,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叶飞鹏的上手,张佑白也越发轻松了起来。没事的时候,张佑白也经常带着柳氏姐妹在城内转转,美女相伴,流连忘返,好不自在。

  
  —————————————————————————————————————

  
  又是一个晴朗天气,天空瓦蓝瓦蓝,没有一丝云彩。虹桥路那石子铺就的宽阔路口,驶出一辆深黑色的汽车,车的后排坐着三个人,正是张佑白和柳家姐妹。原来,张佑白前一段时间忙于拍电影,忙的头晕脑胀,便提出郊游的建议,柳家姐妹自然欢呼雀跃,双手赞成。于是张佑白便借了史量才的专长,准备了一些出游用品,向外滩进发。

  
  民国时期的浦东外滩,远没有近日的繁华。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遮天蔽日,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密林,纵横交错的小溪,清澈见底的泉水,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的生活,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司机早已离去,张佑白站在小溪边上,遥遥望去,无边的绿色蔓延而去,直到天地的尽头,艳阳照耀下的水面,浮起一层水汽,几只鸟儿在自由自在的飞翔,在黄浦江的尽头,隐约能听到渔夫的歌声,几叶孤帆,隐约可见。

  
  在张佑白的旁边,婷婷站立的是两个面容清秀的姑娘,自然就是柳氏姐妹二人。柳如梅,面似银盆,凤目柳眉,皮肤白皙,高耸的鼻梁,更添了几分英气。柳如霖刚过了花季之年,身姿婀娜,体态风流,着白底红边的襦裙,齐耳的刘海后面簪着蝴蝶结,一双杏眼,更增了几分妩媚。

  
  望着风中张佑白那挺拔的身姿,柳如梅紧闭了樱唇,一幕幕往事在心头浮现。家乡的灾难,父母的去世,苏河北路小弄堂里的相遇,若没有他,自家姐妹不知要遭受何等凌辱,自从遇到他,那灰暗的人生才有了亮色,自己心中才起了波澜,也许,这就是自己等了一生的——

  
  柳如霖偷偷望了一下张佑白,心里不自主产生了一种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