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风云 >

第14部分

民国风云-第14部分

小说: 民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就是昔日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现在归国担任《新青年》编辑的陈望道先生——”话音未落,即被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打断。

  
  圆脸的李校长微笑着制止学生的骚动,接着介绍道:“陈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也是去年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先生返回祖国。那年6月,任教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语文课,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不久,即遭到迫害,被强扣上“非孝、废孔、共产、公妻”的罪名。反动当局责令校长经亨颐将他革职查办。此令受到一师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反动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了著名的浙江“一师风潮”。这一风潮得到全国声援,最终迫使反动当局收回成命。

  
  陈先生的傲骨精神,值得钦佩,正与我们学校自信、自强之精神相符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望道先生为我们做精彩的演讲!”

  
  话音刚落,如潮的掌声又响了起来——,这个年纪的青年正是崇拜偶像的时候,一切的激进思潮都备受欢迎,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式的人物,早已成为文学青年的偶像,所以陈望道的到来,同样备受欢迎。整个教室的气氛,似乎都因为这位年轻的先生而为之一振。

  
  等喧闹的气氛稍微平歇,陈望道扶了一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微笑着向着下面的同学点了下头,用一口流利的牛津英语开口道:“同学们,今天很荣幸来这里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我认为这话是至理明言。

  
  而作为圣约翰工学毕业生的你们,则承载着更大的期望。因为你们是这个社会的幸运儿,你们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就要承接更大的责任——”

  
  教室里的喧闹声早已无声无息,一向爱说爱笑的女孩子的脸上也充满了严肃的表情,一双双大大的眼睛专注的注视着陈望道激昂的身影。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们或为人父为人母,或者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只要有一个宗旨缠绕在心中,无愧于天地即可,那就是自强自立,为国为民进一点力——”

  
  陈望道先生的声音还在教室的上空,不断回响着,柳如霖却走了神,好像在黑夜里,前方有一盏灯塔,这一段时间的烦恼好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柳如霖长长的吁了口气,瓜子脸上现出娇俏的笑容:

  
  “对,出国留学,也许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作出决定的柳如霖,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望着讲台上的身影,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张佑白那白色的身影,那英俊的剑眉、似笑非笑的嘴唇,总能引起少女的遐思,那是少女心头永远的思念。

  
  忘不了民国九年的冬天,忘不了苏河南路窄窄的里弄,忘不了那个身形廋弱,却敢于挺身而出的男人,也许在那一刻,爱,已经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正恍惚间,下课铃声又响了起来,柳如霖合起讲义,缓步朝外走去——

  
  这十八岁梦幻般的年华,在春风的照拂下,越发显得沉醉般的动人,也许前方会有磨难,但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一个春天——

  
  馨香、绚丽、美的令人陶醉的春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二章 伤别离
穿过虹桥西路,车子就拐入了那片着名的石库门区,这里也是当时上海有名的中产阶级聚集地。往车窗外望去,沿街一色的矮矮的青石砌就的外墙,强后,就是栋栋小巧玲珑的两层小洋房。

  
  褐色的屋顶,在簇簇茂密的梧桐树叶中,时隐时现。

  
  沿街的人家,大门上黄铜信箱和突起的把手,在月色中烁烁闪光。那些垂着百叶窗的窗户后,透出一格一格淡紫色的光芒。

  
  随风飘来一缕缕钢琴声,带要细细的辨别一下,却又遁去的无影无踪--------

  
  这一切,都似地柳如霖为之着迷,家里面宁静而温馨,空气中似乎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幸福与甜蜜。

  
  “我不能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柳如霖将身子往后面的椅背上靠了靠,在心理面默默的念叨的。

  
  这样的如诗般的花园,美丽的楼房,黄浦江上的海浪,外滩上的风光,都令柳如霖为之沉醉。但在内心深处,似乎有一种声音在默念着:“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自己应该独立,应该为最爱的姐姐,挚爱的恋人做些什么?自己怎么能和姐姐争同一个男人呢?柳如霖在心理面酸楚的想着。

  
  “如霖小姐回来了,累了吧?赶快歇息一下----“家里的佣人吴妈体贴的问候着。

  
  张佑白虽然现在也算是身价不菲了,但对衣食住行并不怎么讲究,因此还是住着那套普通的石库门房子,家里面也只是几个佣人。吴妈一家三口,老头子看门房,吴妈和一个十七八岁的乡下女孩负责家里的衣食卫生,老头子看门房,家里刚满十七岁的半大小子,十分的聪明伶俐,平常在家里面打杂,张佑白没事的时候,也经常悉心调教他,毕竟对于张佑白来说,熟悉并且衬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柳如霖缓步上得楼来,在拐角处,正好遇到柳如梅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柳如霖,高兴的说道:“如霖,赶快进屋梳洗一下,今天我亲自下厨,为你做些好吃的----”

  
  “姐姐,等一下,我有些事想和你说----”,柳如霖脸上努力作出个无所谓的笑容,但却遮不住眉宇间的丝丝忧愁。

  
  对于自己的妹妹,柳如梅还是了解的,聪敏而美丽,张佑白也时常说她有灵气。外表上看起来随和,但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执拗的很。

  
  两人默默的对视了一下,柳如梅伸出手来,轻轻抚平柳如霖还有的散乱的头发,亲切的说道:

  
  “好了妹子,不管你做什么,姐姐都永远疼你爱你,现在先好好梳洗一下,等下把所有的烦心事,都告诉姐姐,好吗?”

  
  柳如霖重重的点了点头,推开门走了进去—

  
  -------------------------------------------------------------------------------------------------------------

  
  今天晚上张公馆的气氛有些压抑,饭桌上一片沉寂。

  
  柳如霖柳眉轻蹙,薄薄的嘴唇紧紧的咬着,泪花在眼睛里打着圈,好似随时会掉下来。往事一幕幕的浮上心头。可曾记得儿时无忧无虑的童年,冬日里,母亲在等下缝补棉衣,父亲则教姐妹两人背诵唐诗------

  
  可曾记得初来上海的艰苦岁月,事态的炎凉、生活的艰险,一度让柳如霖对人生失去了渴望------------

  
  可曾记得这一年来的欢快时光,郊游时的荒唐,学校里的自由奔放,一切的一切,就像在梦里面一样--------

  
  柳如梅就坐在柳如霖旁边,劝说的话也不知说了多少遍,眼圈也早已哭得发红。这别离之痛,其实最伤心的莫过于姐姐柳如梅。对于妹妹柳如霖,柳如梅一直都是关怀备至,只有这样,柳如梅才觉得对得起逝去的父母。

  
  事已至此,张佑白知道劝说也没有用。再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劝说,难道说我对你们姐妹俩都充满渴望,想起那次荒唐的经历,张佑白内心深处总有一丝愧疚。

  
  苦笑一下,张佑白迈步走到两姐妹身边,张目眺望,望着窗外的落日的余光,隔着千座山,洒下人间万道金光,这壮丽的景象使得张佑白的内心也平静了起来。

  
  张佑白单膝着地,把三人的手叠在一起,淡淡的说道:“如梅、如霖,只是短暂的别离而已,何必要如此的失落。如霖这次出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夕阳落日,只是为了明日的绚烂;花儿枯萎,只是为了明年的姹紫嫣红。我相信,如霖的这次出国留学,以后会由一个更好的前程,我们应该祝福她才对。”

  
  柳如梅的凤眼微张,任掩不住满眼的忧伤,喃喃的说道:“我何尝不知道如霖出国留学是好事,可一想到不知分别多久,心里止不住的难受。”

  
  张佑白微笑着说道:“如梅,这个你不用担心,三年一毕业,如霖就会回来。再说这次如霖读书的大学,是国际知名的哈弗大学查理先生已经帮忙打理好一切,所以如霖读书,也会进行的顺顺利利。”

  
  还有一层意思,张佑白没有说。其实查理先生这次归国,也是受张佑白的委托,帮忙寻找那些滞留美国的华人英才。张佑白这一年多的最大感受,就是人手不够用。

  
  柳如梅和柳如霖终于停止了哭泣,彼此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黄浦江上,太古好轮船上,汽笛已经鸣了五下,乘客们纷纷上船。码头上,柳如梅和张佑白正在和柳如霖打招呼,查理先生则提着衣箱,微笑着看着大家。

  
  江风习习,海浪被一簇簇掀起,越级越大,好像大海在咆哮-------------

  
  轮船的鸣笛声越来越远,太古号轮船变得像一个黑的,渐渐模糊起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为见长江点激流,说得不正是眼前的场景吗?

  
  一阵风沙吹来,模糊了张佑白的视线,这一刻,天空好像变得瓦蓝瓦蓝的---------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庙会风波
“栀子花、白兰花要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街道旁,“刀剪行”、“筷箸”、“布庄”等幌子林立……

  
  人潮中穿着传统服装的卖花姑娘、卖报童、卖五香豆、卖棉花糖等的人流如梭。

  
  凡是上海人都知道,每月最热闹的时节,莫过于农历二十一的城隍庙会。

  
  张佑白打量着来往的人群,想起前世父母带自己逛###的情景,都是一样的热闹,只是双亲已不在身边。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叶飞鹏跟在后面,止不住的抱怨道:“我说佑白,咱们大老爷们,逛哪门子的庙会啊?我看没事没事,赶快回吧——”

  
  “你不是心忧国事吗?城隍庙会不正是一个了解民生的好去处,我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张佑白哈哈大笑着说道。

  
  “在说,等下,我还想给如梅他们捎些东西回去,你不会不赞成吧?”

  
  论斗嘴,叶飞鹏还是有自知之明地,因此,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是,两人越发的靠近了庙会的中心,前面就是城隍庙的正门广场。

  
  二人说笑着,又往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