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11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1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速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80年代初,日本金融体制还是一个封闭的和充满限制的体系,众多的法律和政策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和国外金融市场分割开来,限制日本资金流向海外,限制民间的国际金融交易等等。
如果不拆除这些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篱笆,美国再高的利率、再强的美元也跟日本投资者无关,因为政策和法规不允许日本人进行海外证券投资。
美国财政部和华尔街的金融高手给里根政府出的建议是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开始于70年代中期,但速度非常缓慢。迫于美国的压力,到1980年,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开始加快,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老的《外汇法》制订于日本国际收支持续赤字的50年代,对外汇实行配额制度,政府对外汇使用实施非常严格的管制。修改后的新《外汇法》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原则上允许进行自由外汇交易。修改后的《外汇法》使日本资金可以合法地投资海外。
但美国认为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步伐太慢了,为了加速日本金融国际化,1983年秋天,里根总统亲自出马,带了一批金融专家来到日本,催促日本政府加紧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与里根总统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据中曾根多次对外吹嘘说:他和里根是互称“罗、康”的亲密朋友。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美国的金融改革建议,专门设立了一个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作为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财政部之间进行谈判的机构。双方在进行多次协商讨论后,很快就有了实质性进展。在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关于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报告,该报告提出放宽或废除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允许日元自由兑换,允许企业和投资者自由地进行外汇期货交易,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日本,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等等。该份报告的出台速度如此之快,出乎了许多日本专家的意料,从以往经验来看,该报告的许多内容和措施不经过二三年的广泛讨论和审议是很难出台的。并且,该报告的建议和措施被很快实施,非常顺利地为金融界和市场有关方面接受。
由于日本自1980年以来快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使得拥有大量资金的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才有机会投资美国证券市场。 
                  
 广场协议(Plaza Acco…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以下先看看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 )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参见图3…1。
图3…1美元兑日元历史走势图(1984年—1996年2月)
资料来源:美国全球金融数据公司 
                  
 日本美元资产的汇率损失
 从1980年开始,日本对外资本投资急剧增加,根据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1980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196亿美元,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为214亿美元。到1985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为440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增长;对外长期证券投资额猛增到1457亿美元,与1980年相比,增幅高达。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总额为1298亿美元,比1980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这些数据表明,从1980年以来,日本确实通过对外贸易赚了许多钱,但赚到的这些钱大部分又投资到了海外,并且主要投资在证券市场。其中,对外长期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长期国债上。
1981年—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同时,日本企业在这期间已将这些钱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
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已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随着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和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大幅度贬值。假设某日本投资者在80年代初刚涉足美国国债市场时,购买了美国长期国债,且一直长期持有,那么到了1995年4月日元升值高峰期时,损失已高达70%。
在1985年9月—1987年底这段时间里,美元兑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兑121日元,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这也就是说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资产贬值了50%。
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在1986年—1995年期间,“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万亿日元。包括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许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日本的出口企业也在美元升值时代将自己在出口中赚得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样损失巨大。
难怪许多日本人在反思这段历史时期时,认为美元的暴跌就是冲着日本积累起来的巨额美元而来。 
                  
 “国际政策协调”与日本继续购买…
 1985年“广场协议”后,因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日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巨额的汇兑亏损,这使美国充满危机感。如果日本投资者信心动摇,为减少亏损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这将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首先是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全线崩溃,进而导致美国股市的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为规避风险也将撤离美国。没有持续的海外资本流入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难以维持。由于国债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的国债也难以发行出去,财政赤字问题便无法解决。
为了使国际资本能继续流入美国,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提出了“国际政策协调”建议,该建议要求维护美国、日本与联邦德国之间的利率差,使美国的利率始终高于日本和德国的利率。如果美国下调利率,日本与德国也必须下调利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国之间的利率差不变。美国相对高水平的利率使得美国国债依然具有投资价值。
从当时美国的情况来看,投资美国的风险很大,如经常项目持续多年巨额赤字、对外净债务增加、美元贬值等,投资者简直找不到投资美国的理由。因此,通过“国际政策协调”以维持美国利率的相对高水平是美国吸引海外资本流入的主要办法。
在1985年随后的几年里,日本按照美国的“国际协调”要求,使美日之间的长期利率差始终保持在3%以上,这导致美国与日本的国债收益率相差较大,与日本国债收益率相比,美国长期国债的高收益率强烈吸引了日本投资者。
1986年2月,美国决定下调官方利率,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减轻与美国利益关系密切的南美巨额债务国的债务,其二是为了刺激不景气的经济。在降息之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先与日本、联邦德国进行协商,希望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日本银行同时降息。沃尔克的理由很简单:三国同时降息才能维持美元的稳定。因为美国降息而日本和联邦德国维持利率不变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将损害这两国在美国的利益。
由于日本拥有巨额的美元资产,最害怕美元贬值,所以日本总是忠实地按照美国的要求来做,日本官方利率如同美国利率的影子,美国降息,日本也降息。
美国通过高利率与强势美元的策略引诱日本资本大规模投资美国国债,从而使日本拥有高额美元资产。完成这一步之后,美国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被迫主动保卫美元。 
                  
 日本必须全力支撑美元
 按理来说,支撑美元的任务是美国人的事情。但由于日本已拥有庞大的美元资产,那么稳定美元价值就是保护了日本拥有的美元资产。
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日本的困境:日本是美国国债市场的超级购买者,如果日本抛售美国国债,将引起国债市场恐慌性下跌,国债价格下跌将导致日本所持国债增加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