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扬州八怪传奇(上卷) >

第45部分

扬州八怪传奇(上卷)-第45部分

小说: 扬州八怪传奇(上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禧惊诧不已,道:“哦?地方官府这般权臣跋扈,以势欺人?”

  李禅知晓允禧的单纯,不便多说,“亲王此次南下,或许能耳闻目睹一些宫外社稷的现状,见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这时,御前内侍安宁来到书房门前告之:“亲王,皇上驾到。”

  乾隆与允禧自小一块长大,对允禧的人品了如指掌,但痴恋琴棋书画到了自闭的程度,乃至与人交往不分内外,不分场合,常作出有失皇家人身份体面的事,这些乾隆都不计较,睁个眼闭个眼没说什么。但豪饮狂舞失态,与郑板桥这样的布衣称兄道弟,未免太失体统,代理凌枢南下,南方文人甚多,高兴了就“哥”啊“弟”的闹起来,传出去岂不让人贻笑大方?尽管允禧选友有章有法,但乾隆的担忧不问这些,由此也足见乾隆对允禧的私情非同寻常。前往十四贝勒府的乾隆途径允禧府,想起允禧明日要动身南下,顺便下驾去交代一番。

  乾隆走进屋子巡看了一番,允禧伺候乾隆在书案前的椅子上落了座。

  “皇上,臣明日启程,前往江南接替凌枢大人。皇上有何教喻?”允禧禀道。

  乾隆笑了一下道:“让王爷亲自督察打点,朕心里踏实。是不是?”

  允禧是个忠厚仁慈的人,不会花言巧语,实打实地说:“蒙皇上信赖。允禧绝不会有辱皇上厚爱。”

  乾隆知晓允禧其人其德,但为了他与郑板桥的事又不得不插手告诫,见了允禧的人,一肚子的火没了,剩下的就是打暗语式的敲打了:“你是个……你让朕如何说你呢?”

  允禧虽是个仁慈之辈,他人的话音他还是会辨的:“皇上今日驾到,有什么话要叮咛允禧的,允禧定当铭记。”

  乾隆大笑了起来:“没什么叮咛的。只是告诫王爷,在宫外结交文友,勿要忘了自己的王爷身份。”

  “允禧谨记,皇上。”允禧应道。

  乾隆婉转地说:“听说你昨日让李禅邀了一些文友上门,有这回事吗?”

  “皇上您是怎么知道的?”允禧惊诧地问。

  “朕想知道不就知道了吗?”乾隆戏谑地笑了。“那个扬州的郑板桥还在你这儿写了一首狂词。”

  允禧失色地:“皇上您连这个都知道?”

  “你知道这个郑板桥人家给了他什么雅号?”乾隆道。

  允禧急急地问道:“什么雅号?”

  乾隆瞥了他一眼:“清傲狂生。”

  允禧心想这正是板桥人品节操的个性所在,何足为奇?嘴上却应承乾隆道:“为臣与其交往,也有这个感觉,并没有什么错啊?”

  乾隆棉里藏针地点到为止:“朕的意思,你与这样的平民交往,朕不干涉,只是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来就是了。”

  允禧听出话意,谨慎地回道:“臣明白。”

  乾隆语气加重了一些:“朕闻,你与这个郑板桥称兄道弟,可有此事?”

  “皇上,这是谁?狗嘴里吐不出好东西?!”允禧是个老实人,可绵羊上火比虎凶啊,“我与他有何冤仇,这般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

  乾隆让了一着,掩饰地笑了起来,站起随意地走动着:“发这么大的火干什么?有,文友之间不足为奇;没有,君臣有别,也是当然。朕还是一句老话,注意你的皇家身份就是了。尤其这次到了南方。”乾隆的话尾减弱了锋芒。

  3

  板桥恍恍悠悠来到琉璃厂文化街,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一个逛街的闲书生,岂不知板桥是来选择字画店来出售他的字画的,他要回家得筹措盘缠啊。殊不知,允禧私下已经给他预备好了这些,板桥不知道。开口找文友们借,不是他板桥的个性。于是他携上两幅急就章的字画来到琉璃厂文化街。

  逛琉璃厂街板桥驾轻就熟,他穿过街衢两旁的摊铺,来到“雅墨堂”的字画店门口,想起当时哥几个在此摆地摊大闹京都的情景,他微微地笑了,今非昔比,板桥的腰板似乎硬朗的多,自我感觉到位,“啪”一下打开了手中的檀骨扇进了店堂。

  老板哈敏是个看上去精明干练的年青人,他年纪二十七、八岁,清瘦高挑。他是哈川的大公子,哈川与板桥他们那一场角斗,伤神失元,一病不起至今还躺在病榻上,店堂里的生意只好交给哈敏。

  哈敏一眼见得板桥非俗流之辈,收住了与别人招揽生意的那种大咧咧的口气,改换成沉稳的语气问道:“先生,雅顾本堂,多请点教。”

  板桥作了个揖示礼,便在一幅标为李禅的画作《松腾图》前立住了。

  哈敏一面喊着:“上茶”一面来到板桥的身边,热情地说道,“这是当朝宫廷御画师李禅大人的墨宝,您看这气势,再看这用墨,豪放洒脱……”

  板桥看了他一眼,哈敏识趣地:“我不说了,我不说了,先生您自己尽意就是了……”看来他比老哈川会做人。

  旁边上来一个端着茶水的小伙计:“老板,茶来了。”

  哈敏礼道:“先生,请用茶,您再慢慢看过,如何?”

  “谢了。”板桥客气地说道,“老板,您的这幅字画是从哪弄来的?”

  哈敏找到了话题,脸上顿时漾出了得意的神色:“先生眼力过人,也看出这是一幅精品了。说起这幅画得说个故事,宫里的一个小太监,家里老母生病缺钱花,从宫里偷出了这幅画子,我看他可怜,就买下了……”

  “哦?”板桥笑了,“可惜,这画子是赝品。”

  板桥猛丁一棍子,将哈敏打了个分不清东南西北,“你说的?这是您说的?”

  板桥不容置疑地:“没错。让我说给你听。李禅的用笔点染随意,横涂竖抹,却不失整体感与层次感。而你的这幅呢,用笔拘泥,看似洒脱,实质缺之意趣,这儿,还有这儿,层次呢?李禅的画不拘法度中自有他独到的凌然之气,不拘形似中淋漓放笔,乃大家是也。”

  “先生高见!”哈敏由衷地说道,愧然之色油然而生,“实话实说,此画确实是赝品,我挂出半月了,没人看出来,还有出价不匪的我都没舍得出手。今日让先生看出来,点化精到,让小生折服不已,请先生领受小生一拜!”

  板桥慌忙拉起了跪下的哈敏:“啊呀呀,为何如此,为何如此啊?”

  “请问先生高姓大名?”哈敏问道。

  “姓郑名燮。”板桥应道,“我非本地人,为了筹措盘缠,携了字画来琉璃街……”

  “先生的字画能让小生一饱眼福吗?”哈敏恭敬地说。

  板桥掏出了字画,瞄了哈敏一眼说:“请老板看看,能卖出多少银两来。”

  哈敏接过展看,一见画上的“扬州郑板桥”的印矜,抬头惊诧地望着板桥,半晌噤声问道:“你就是郑板桥?”

  “是啊,刚才我不是说过我叫郑燮了吗?”板桥点头说道:“老板何以知道郑板桥而不知郑燮?”

  板桥“郑燮”的大名不常用,更何况南人字画北国没地势。也难怪哈敏不知晓。

  “我听家父说过,您在碧云寺给慎亲王画过九九八十一张清竹图。”哈敏肃然起敬。

  “是的。”板桥想起初次来琉璃厂街,戏弄“雅墨堂”老板哈川的事,“哈川是先生的……”

  “我的家父。”哈敏说。

  一听这话,板桥抱起字画就要走。

  “先生请留步!”哈敏上前一步拦住了板桥:“先生莫非戏弄过家父,今日尚有愧意?”

  板桥经这么一激,反倒不走了:“此话差矣,当初哈大老板败场,咎由自取,板桥愧意何从而来?”

  “我非有它意,请先生切切不要误解。”哈敏堆上了笑脸道:“结识先生是我哈家的缘份。学生纳闷的是皇上把先生押到京城又把你放了。”

  “是的。皇上看见我长的不象坏人,开了恩。”板桥调侃地说。

  “哎呀,先生真是福运之星!”哈敏的商人意识活跃起来,勾首施以大礼道:“先生的字画我收了,你说要多少银两吧?”

  板桥笑着指着墙上的伪图道:“一张换下你的这张赝品《松藤图》,毁了它,我不愿看到李禅的大名在外面被糟蹋了……”

  “先生您接着说。”哈敏爽快地说。

  板桥道:“剩下的这张,行情该多少就多少。”

  哈敏敬服地睁大眼睛:“先生大度,就象您的字画,节操品行都是没话说的。实话跟您说了,先生的字画无疑是抢手货,找都找不来的。赝品现在我就毁掉它,先生放心。这两幅清竹图,我以一百两一幅买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是我随意之作,值不得,值不得。”板桥连连说道。

  哈敏真诚地说道:“先生,您就不要谦让了。意思我说过,小生是作生意的,你说我会吃亏吗?我只会赚你的,不会亏本的啊!”

  “那……”板桥歉意地礼道,“板桥在此愧领谢过了。”

  允禧与李禅在书院的凉亭里细口品茗,等候板桥的间空李禅忧郁地说起皇上刚才的警示:

  “皇上今日的脾气有点不大对头……”

  凉亭对过的水榭中,一个如花似玉的歌伎弹奏着悠扬轻曼的琵琶曲。

  允禧的心境没那么坏,他不把和板桥兄弟相称看作多严重的大不韪,皇上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人一个为人准则,井水不犯河水:“李大人,别担心,没事,我允禧不是结党营私,拉拢帮派,心底无私坦荡荡。再说了自从审过扬州砚石案之后,皇上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训我这点小事他过后就忘了。”

  允禧呷了一口茶,谈兴不减:“皇上昨天又发了一道御旨到全国各地,指令各道、省按察使重点清查行贿受贿案。你想想,先帝走了没多久,大员官吏没动过他们,有些已经很张狂,划地为牢,背公结党,纳贿营私,士风日坏。失传五百年的珍品国宝都敢送,也敢接,这东西是大了,没法子藏起来,要不然,会送到紫禁城来?闻所未闻的事太多了,我是昨天才听说到一点皮毛的。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李禅疑惑不解地探询道:“我就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不拿砚石案来开刀,彻底罢黜凌枢?”

  “这你就不懂了。”允禧分析道,“还记得吗,皇上亲政之初,曾经立过誓,要待大臣属下如家人,更何况凌枢特殊的身份,他能失信能在他头上开刀吗?”

  “孔子有言,治国之道,姑息并非仁德啊。伤点皮毛,不就是姑息养奸吗?”李禅钻了牛角尖。

  “当然,皇上仁德是有限度的。”允禧道,“他没收了凌枢的全部非法财产,又下旨在全国整肃吏风,等于做给这些朝臣们看的。板桥的词为什么在王公大臣中有争议?皇上他清楚,依他以往的做法,我看板桥的小命也就不在了。当然,皇上钟爱板桥的字画也是个中缘由之一。”

  “亲王说得极是。”李禅掉回话头说。

  正说着,家奴来报:“王爷,扬州的郑板桥、福建的李方膺来了。”

  “快快请进。”

  见到郑板桥与李方膺,允禧好生嗔怪:“板桥你到哪去了,等你等到现在。”

  “我去筹措了一点盘缠。刚刚要来,方膺兄找到我,所以晚来了。”

  “你说什么,筹措盘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