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前清秘史(下部) >

第19部分

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前清秘史(下部)-第19部分

小说: 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前清秘史(下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这段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庄妃在三官庙中前后逗留了几天几夜,方才说服洪承畴投降,而有人认为庄妃是在一天一夜之间解决了问题。持上述看法的,不乏国内外重量级史学著作。还有人根本就不承认有这回事儿,措辞颇为激烈地认为此说荒诞不经。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段故事中出现的庄妃——孝庄皇太后,足够聪明机智,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应该算是没有辱没这位女士的智商。生活在三百多年之后的中国人,是否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似乎也还值得商量。在有更坚强的证据出现之前,姑且存疑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孝庄:魅力与心机(4)
在对待两性关系上,世界上并没有特别多的民族像中国当代文人这样假模假式而又心理阴暗。在实行嫂婚制的民族中,一位女性嫁给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甚至祖孙几代人,或者不同辈分的几位女性嫁给同一位男子的情形十分常见。距此三四十年前,在与女真习俗极为相近的蒙古部族中,著名的三娘子曾经嫁给过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四代部落酋长,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当地蒙、汉两族的友好和睦关系,成为世世代代受到赞美与怀念的伟大女性,以至于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说之中,受到崇高的尊敬与爱戴。
  女真部族中大名鼎鼎的温姐,名气一度可能比东哥还大。她就曾经嫁给过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两代海西女真哈达部落的首领。这位温姐与皇太极的关系很近,是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格格的亲姑姑,他们差不多可以算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当时,并没有什么人一定以为这是件多么不得了的事情,从而,需要假模假式地予以遮掩。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是明清之后,头脑与心灵被孔孟之道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完全无法想像的。
  文化习俗的不同,常常导致对同一件事情截然相反的评价。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汉族民众,作出了全面接受儒家教义的选择,因此,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百般掩饰讳莫如深,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若以今天的眼光回望过去,就会发现,正是那些汉族文人士大夫们,他们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褒贬别人,一旦涉及到两性话题,便立即如鲁迅先生所言,具有了格外敏锐、格外出色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却还要满嘴的冠冕堂皇。
  与睿亲王多尔衮的关系,是这位庄妃——孝庄皇太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与发生在这位女性身上的所有故事大同小异的是,她与多尔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结局怎么样等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至少在史书记载上看,在她嫁到后金汗国之前,她和多尔衮之间恐怕是没有机会在一起青梅竹马的。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十三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十四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兄弟叔嫂、两个家庭之间有过交往应该是可以想见并十分正常的。至于这种交往怎样展开,达到了什么程度,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考证工作。因为,这两个年轻人当时太无足轻重,史书上全无记载。但是,诚如我们所知,青年男女相互之间要建立起深切的好感乃至产生某种情愫,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特别长久的时间。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彼此之间建立起来了很深的默契。
  在满清王公贝勒中,多尔衮可能是除皇太极之外,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个人,他对汉文化的了解大约在众多王爷中也是最深的。以他的聪明机警,当庄妃——孝庄皇太后散布出福临降生前后的神话时,他可能在第一时间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女人想干什么。从而,在与豪格的尖锐对峙中,退而求其次,作出了推举福临的选择。
  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就变得高度困难。这一点,从多尔衮母亲的遭遇中可以窥见一斑。她为代善送过几次饭,她的侍女经常去代善家,她本人深夜出宫两三次便受到控告,成为严重的罪名,可见后金汗国汗王宫中的男女之大防不可谓不严密。同样,皇太极继位之前,多尔衮的母亲被以努尔哈赤遗命为由殉死,在此期间,庄妃是否能够给予同年、并且已经结婚的多尔衮多方安慰,是一个很成疑问的话题。
  

孝庄:魅力与心机(5)
因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去世,十七年时间里,他们之间应该很难有私下交往的机会和可能。帝王之家历来如此,大约是不必怀疑的。他们之间即便能够见面,想必也都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时间短暂而且正式。除非还有一种极端隐秘的方式。
  有一种看法认为,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即多尔衮推举福临的前一天深夜,多尔衮曾经到过皇宫内院,和当时皇太极的哲哲皇后与庄妃有过密谈,从而确定了推举福临为帝的思路。这种说法被许多人认可,其实,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我们知道,按照大清制度,皇家的警卫工作一直由两黄旗担任。两黄旗直属皇帝所有,实力与地位都是最强有力的,他们的自我感觉自然也会与众不同。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嫌隙很深。这种失和状态最早可能是从皇太极继位之后开始的。当时,皇太极以黄色应该由汗王拥有为由,将自己所有的两白旗旗色与两黄旗旗色予以交换。从此,皇太极的直属部队两白旗变为新的两黄旗,老的两黄旗则成了如今的两白旗。双方心中也就有了芥蒂。
  皇太极死时,与两白旗素有嫌隙的两黄旗精兵统领图尔格,为此专门调动三个牛录的兵力加强皇宫的戒备,潜台词其实就是针对两白旗的。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他是否可能在如此敏感的情势下,深夜通过两黄旗的严密守卫进入到皇宫内院去,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到过沈阳故宫的人应该知道,要想不被人发现地进入哲哲皇后的正宫居室或者庄妃的永福宫,不能说没有可能,却也是极度困难。当年,多尔衮的母亲深夜出宫两三次便被人举报,那时,后金汗王宫可能还没有皇太极生前的崇德五宫设计得那么严密。更何况是在此时此刻这种高度敏感时期呢。
  沈阳皇宫中,皇后和其他四位最重要妃嫔的五个宫室全部在一个院子里,就是著名的“崇德五宫”。那里,其实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四合院,一套正房,加上东西各两套的四套厢房,住着这五位主子。透过窗子,其他房间的人员往来可以一目了然。北京故宫的情形与沈阳故宫截然不同。原因是,这北京的皇宫里,谱摆得太大,稍微重要一点的妃嫔宫室都是独立的院落,各成单元。关上门,可以把自己相对地藏起来,不像沈阳皇宫里那么没遮没挡。当时,庄妃与多尔衮之间如果有过信息交换的话,也很有可能是极度隐秘,或者是通过庄妃——孝庄皇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进行的。而哲哲皇后——庄妃的亲姑姑曾经生育过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她对于自己这个侄女想要做的事情,大约是心知肚明,并且乐见其成。对于多尔衮推举福临继位,她应该和自己的侄女一样,也是心怀深切感激的。
  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反倒有可能经常和此时已经成为两位太后之一的孝庄见面了。他以小皇帝福临名义发布的那些文告与命令,应该得到过这两位太后的鼎力支持。
  到北京以后,情形又截然不同。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不需要遮挡。进入北京后,他曾经住在皇宫大内的武英殿里。福临们来后,他住进了自己的王府,据说这王府的辉煌壮丽在当时不亚于皇宫。他到皇宫内院来时,可能有很多禁忌,但这些禁忌对于他来说,都是理论上的。蜘蛛网可以网住昆虫,飞鸟却一冲而过。那些皇家制度是他同意制定的,他是批准这些制度的人,没有人能够用制度来对付他和像他这样的人。是的,没有人。在那时的中国,他名义上是摄政王,实际上,以他的功业、威望、权势,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他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他行使的根本就是皇帝的权力。
  此后,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之间,可能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这个时期,是从多尔衮定鼎中原后,迎接小皇帝福临与孝庄皇太后们迁都北京开始的。
  这种情形,很像那些在远方厮杀征战后满载而归的勇士们,在他们妻子或者情人怀抱中所感受到的温柔与多情。多尔衮奉献到孝庄皇太后面前的,是那伟大的、女真人一代代梦想的、寥廓无际的万里锦绣江山。孝庄皇太后母子坐在沈阳的皇宫里,居然摇身一变就成了这片大地至高无上的主人!“My God!”——我的上帝!世界上,有几个英雄,能够为女人做到这一点?
  

孝庄:魅力与心机(6)
史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按照礼部早已经安排好的时间表,皇帝和太后一行应该在顺治元年九月十七日到达北京。在通州只是迎入行殿短暂停留一下,更衣——皇帝大小便的委婉说法,然后,便前往北京。但实际上,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百官迎接至通州城外五里处,进入行殿,百官叩拜如仪后退出,摄政王留下与皇帝、皇太后叙话。不久,百官接到命令,皇帝一行旅途劳顿,决定当夜驻跸通州,次日一早起驾进京(《清世祖实录》卷八)。有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在这一天,时年三十二岁的孝庄皇太后,开始以自己的满腔柔情来回报同样是三十二岁的大英雄多尔衮。
  顺治元年十月一日,第二次登基的福临册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年初,加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十一月尊为“皇父摄政王”。这种层层升级的尊崇,必定与多尔衮威权日重有关,也无法排除他与孝庄皇太后之间感情不断升温的可能。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之后,大清藩属国朝鲜国王看着大清咨文,发问道:“皇父摄政王是什么意思?”他的臣子回答说:“我专门问过大清使臣。他回答说:就是去掉叔字,朝贺时的各种礼节与皇帝一样。”朝鲜国王说:“那就是说有两个皇帝了。”(《李朝实录》,仁祖二十年乙丑。)
  到了这一步,除了皇帝的名位,能够给多尔衮的已经全部都给了他。应该说,在那个时代,孝庄皇太后对于多尔衮的报答也算是至矣尽矣。其意味深长的潜台词是,向全国臣民公开确认了自己与多尔衮的夫妻关系,也就此界定了多尔衮与皇帝的父子关系。在漫长的帝国历史上,围绕皇位的争斗千奇百怪、血雨腥风,唯独还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故事。不管多尔衮怎么想,也不管阿济格、多铎如何不甘心,如何希望多尔衮拿下皇位,这条底线划出来之后,跨过它,就意味着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意味着不可能不留下骂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