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留学生 >

第40部分

大清留学生-第40部分

小说: 大清留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你不要怪我,那天我收拾你们房间的时候看见那张写着小诗的纸就摊开在桌子上。很抱歉我看了它。我看到了詹的翻译,他帮你署上了名字,全文虽然有两个错误,但那真是一首很好的诗歌,我相信你对国家的热爱能打动任何人。”

    杨彦昌和詹天佑听到这番话;都不由红了红脸,只是为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才会知道。只听诺索布夫人继续说道:“刚好你的生rì就要到了,我就想给你一份惊喜。我让路德把它送到哈特福德的报社去,我相信你的才华他们一定会看见的!杨,恭喜你,当然,我也希望你能原谅我在不经你允许的情况下这样做。”

    诺索布夫人慈祥的看着他,眼神就好似看着自己的孩子,“杨,我真的为你骄傲。”

    “谢谢,谢谢您。亲爱的诺索布夫人,我相信这一定是最好的礼物。”

    今天刚刚15岁的杨彦昌的身高已经一米六多了和诺索布夫人差不多,他主动抱住了玛莎,“谢谢你,谢谢你。”

    “杨!这可是你第一次主动拥抱别人,我是不是应该感到很荣幸?”诺索布夫人笑着说道。

    “当然,我也想是这样的。”

    “杨,我相信等你回国的时候,你的国家一定会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第十七节 毕业和升学
    在接下来的rì子里,威廉·斯特恩带着家人来拜访了诺索布一家,顺便还带来了据说在华尔街给金融大亨们服务过的律师约翰逊·扬森,在他的帮助下杨彦昌的股权声明还有专利的申请都办得妥妥的。

    而老惠特利也把巴拉斯的新剧本给他寄了过去,名字就叫做《议员办公室》,好吧,看这名字你都能猜到是什么题材了!而且巴拉斯的创作速度果然不满,不到一个月就拿出了剧本。杨彦昌看过剧本,提了几分意见就发回去了,如果没有意外;不久便可以排练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四月份不知不觉的就来了。

    午前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大地暖烘烘的,chūnrì里的一切都有了生机。杨彦昌的衣服整整齐齐,他穿的是长衫,因为今天他又要去肄业局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并不是肄业局规定的rì子。

    詹天佑他们都已经上学去了,老祖母坐在屋后的摇椅上晒太阳。

    屋子里,他坐在沙发上,顺着眼神看去,在诺索布家的客厅的东北角那有一架钢琴。路德·诺索布是一个很高雅的人,他会七种语言,最喜欢的是音乐,是钢琴。

    “怎么,你不是不喜欢音乐吗?除了应付考试的时候你唱过两首歌儿,而且我还没见你怎么用过乐器。”路德一边系着领带一边说道,今天学校的事情他已经托付给了自己的妻子。

    “没什么,诺索布先生,只是我想送你一件礼物。”杨彦昌站起来走向那架钢琴。

    “哦?是什么?”路德好奇的看着杨彦昌把钢琴琴盖打开,只见他放上了自己的手,“do,re,mi,fa,so,la,si,do”简单的试音之后,顷刻间优美的旋律就从琴键之间流淌出来。

    “Shouldauldacquaintancebeforgot,Andneverbroughttomind…”

    路德轻轻和着这曲子也唱起来,友谊天长地久,这就是杨彦昌的礼物。

    …

    “喔,路德,亲爱的,你又再弹钢琴了吗?真好听。”老祖母颤颤巍巍的走进屋子,进了门才发现竟然是杨彦昌。“哦,天呐。”

    “杨,你什么时候学会钢琴的?非常熟练。”路德拍着手说道,“妈妈,是杨在弹琴,我还一直以为他不喜欢音乐呢?”

    一曲结束,杨彦昌走到他们面前,笑了笑,“本来我是不喜欢音乐的!但是,诺索布先生,你真的是个很好的老师,是您让我对音乐充满了热爱,每一次您讲课的时候我都有偷偷的听过,我还有过练习。是您改变了我,还记得您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这首苏格兰民歌吗?我很喜欢,我不会忘了你们的。”他的笑容很灿烂,没有人看得出嘴角的那抹苦涩,他想起了上辈子自己曾经为了梦想参加的音乐辅导班钢琴,口琴,还有吉他。

    对了,吉他,那把已经被他废弃许久的吉他,沾满灰尘的吉他,载满了浪漫的吉他,为什么我不再喜欢音乐了呢?

    “杨,不要这样。你还会回来的,今天可不是我们告别的rì子。”老祖母把他抱在怀里,亲吻他的脸颊。

    “是啊,如果抓紧时间晚些时候我们就能回来,玛莎做的晚餐我们还可以吃到。”诺索布笑着说,“还有,我说教室里那架旧钢琴怎么时不时校不准音,准是你在悄悄练习。”路德好似发现什么秘密一样。

    杨彦昌本来酝酿的感情一下子都没了,囧,“我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自信?那分明是他们打打闹闹的时候碰到钢琴才造成的好不好?而且那也很破旧了,音sè不准很正常。”

    “好了,好了,快走吧,我们争取晚饭前就回来。妈妈,这个发现你先别给他们说,晚上让杨也给他们个惊喜。”说着话,路德就拉着杨彦昌走出了房子。

    他们的目的地在哈特福德,他们的任务是把第一个幼童成功考上高中的喜讯告诉大家。

    一八七四年四月初,因为新英格兰大部分高中的暑季学期在一个月后就要开始,海滨男生学校和其他初级学校一样为一些需要升学的孩子进行了年度毕业考试。在通过了数学,文学,几何,英语,拉丁文,希腊文等等的重重考验之后,杨彦昌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正式被位于纽黑文的山房高级中学(HillhouseHighSchool)录取,而山房中学也是诺索布太太曾经任教的学校。

    任何人都相信杨彦昌这次超过第二名数十分的辉煌战绩,一定会震动整个新英格兰,要知道如果不是在几门语言课上的失分,满分考卷也不是神话。没有人知道,这是一具身体里两个灵魂的共同努力。

    山房高中特别班在下个月的六号也将迎来一部分新的学生,他们都是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他很清楚,在西海文自己生活的rì子已经没有多久了。

    …

    一八七四年四月十rì,中午,哈特福德。

    杨彦昌他们到达森孟纳街的时候被告知容闳并不在肄业局,他去督造新的肄业局大楼了,于是杨彦昌又跟着诺索布租了新的马车赶往克林街。(CollinsStreet)

    终于,他们得以见着容闳。

    新的肄业局大楼占地宽广,杨彦昌远远就看到大楼的第一层已经有些摸样了。刚下马车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容闳说话的声音。

    “戈登儿先生,这座大楼还要多长时间?”

    “快了,还有几个月就好,最晚明年chūn天你们就可以住进去了。”一个满脸大胡子,有些秃顶的男子回答道。他就是戈登儿,哈特福德有名的建筑师。

    “闳,不要着急,只有最认真的工作才能保证房子的质量!”这声音很熟悉,是推切尔牧师,杨彦昌知道约瑟夫的教堂就在这附近,当初容闳提议在这修建肄业局可不是随随便便下的决心。

    “大叔,我来了。”杨彦昌扔下还在掏钱的诺索布就跑过去了。

    容闳看着他很惊讶,“你怎么来了?”忽然他反应过来,“这么说,你考上了?”

    无头无尾的话杨彦昌却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嗯,当然,你不看看我是谁?”他臭屁的说道。

    “好样的!好样的!约瑟夫,他们终于开始上高中了,我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容闳对着推切尔兴奋的说道,又回过头:“你可是第一个啊,下一步就是上大学了,你想好去哪了吗?”

    “嗯,想好了。诺索布太太推荐我去耶鲁,耶鲁的理工学院。哈哈,将来我们会成为校友的。”杨彦昌开心的说道。“耶鲁啊,那可是前辈子削减脑壳也进不去的学校。”

    “那个,那个,闳还有杨,你们谈论的应该是高中吧?大学还早着呢!”推切尔扶扶眼镜,犀利的指出了现状,路德·诺索布在一旁听到这话,很斯文的翘起了嘴角。

    “呃…”两个人互相看看忽然齐齐大笑起来。
第十八节 谈
    杨彦昌这次除了给肄业局一个惊喜之外,容闳也给了他一份更大的惊喜:从今以后,留美幼童可以三个月再到肄业局一次了,当然,每次所呆的时间也得延长到15天!除此之外他从此也可以告别剃光半个脑袋的奇怪发型,当然,这也有着限制,辫子不能剪!

    原来当年陈兰彬还在的时候,容闳就开始暗暗琢磨着怎么让这些孩子更加“现代化”“文明化”了,他不希望一些奇怪的风俗破坏这些孩子融入美国的机会。可惜努力了差不多一年才打动了陈兰彬,终于批准幼童在外可以穿改良的中式服装,从此杨彦昌他们才算脱离了被不知所谓的外国佬称呼“小姑娘”的尴尬局面。

    而现在呢?陈兰彬去了古巴,眼看他前脚刚走,容闳后脚就在往国内送幼童家信的里塞了一张公函送到天津,陈情诉理,总算得到李鸿章的回信。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容闳眼里却只有个简简单单的“准”字!

    如此,让杨彦昌纠结了几年的问题才算初步解决,不过他也知道等到回国的时候自己前额那片还得剃光光。

    还没有到晚上七点,马车外夜幕已经降了下来,天sè昏昏暗暗马车里两个人已经饥肠辘辘,诺索布把怀表拿出来看了又看,可惜,离家还有一段距离。

    “杨,真是抱歉,要不是我坚持你也不会饿肚子。”诺索布先生怀着歉意说道。“我想你明白,我只是想…”

    “想让我们再一起吃饭的机会多一些!我懂的,诺索布先生。”杨彦昌插嘴道,“那也是我想做的。”

    路德并不生气,他欣慰的笑了,“还记的当初你和詹刚来到我家的时候,你们的辫子乌黑发亮几乎能触到地板,脚上穿着白sè厚底的黑布鞋,我甚至分不清你们的xìng别和年龄,你们那样的弱小,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森林中初生的幼兽,那时候我就在想应该把你们赶紧送回母亲的怀抱去,但是现在一眨眼,你已经该读中学了。”

    杨彦昌在他的眼里好似看到了一年多前自己穿着蓝sè官服,带着瓜皮小帽的样子。“谢谢你,诺索布先生,没有你们一家人我不会这么快适应美国的生活。”这句话他说的很诚恳,如果说当初刚刚穿越自己能够适应晚清生活是因为杨彦昌本身记忆的话,那么来到十九世纪的美国,来自诺索布家的帮助和关怀就给了他同等重要的作用。

    “要是你不在意刚刚来的那段时间发生在餐桌上的事情,我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感谢!呵呵。”诺索布耸耸肩,轻笑起来。

    “哈哈,我想要在意的话也应该是詹才对。诺索布先生。”杨彦昌调皮的眨眨眼睛。“话说回来,无法叫出英文名字的菜就不能吃,这个主意可真差劲。”

    “唔,但也很有效啊,你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记下了所有见过的菜sè,而詹可是吃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