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枪杆子1949 >

第65部分

枪杆子1949-第65部分

小说: 枪杆子19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巧了,119师师长拟提军参谋长,他就急不可耐地赶来了。
更巧的是,上任两天就赶上这样一场大仗、硬仗、胜仗。
战后,119师和135师同被四野通电表彰。

徐国夫边向军、兵团、总部报告敌情,边部署兵力迎接这场恶战。
也不用看地图了,站在房东家北山坡上,周围山头、高地一目了然。
356团抢占腊冲山、毛草岭等制高点,357团扼守兴龙山、松山亭等高地,炮兵营在杨家桥西侧占领发射阵地。355团是主力,最能打,留作预备队。7军是条疯狗,又被断了退路,肯定狗急跳墙,关键时刻再把355团这只老虎放出去。
一些119师的老人说,遭遇战要的就是个“快”字,谁先展开,抢得先机,占据有利地势,谁就主动。就像两个枪手打个照面,谁出手快,谁就是东家。徐国夫这人胆大心细,眼明手快,这一手是很厉害的。那一仗打得那么好,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当时却有人持异议。
部署停当,新老师长和政委、参谋长、主任开个碰头会,有人说应该主动出击,不能守在这里被动挨打。
徐国夫说不行,敌众我寡,主动出击可能把敌人轰跑了,更可能动摇防线把敌人放跑了。我们现在就是要死钉在这里,坚决堵住敌人,等主力赶到围歼敌人。
政委、参谋长和主任都赞同他的意见,认为这样符合总部的意图,也是眼下唯一正确的打法。
有老人感叹:跟上个能打仗、会打仗的将军,是战争年代最大的幸事了。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军

10月1日,宝庆方面吃紧,白崇禧命令7军副军长凌云上率171师513团,紧急车运宝庆佯动。下车后手脚不闲,用粉笔在市区及城郊到处书写7军宿营地点,把各师团的番号都写遍了,还有什么“先捉林彪,后捉刘伯承”、“林彪匪,不中用,不敢和钢军碰一碰”、“钢军硬,八路不敢和我碰一碰”的标语,连逃跑时还自欺欺人地在墙上写上“七军快追击!七政宣”。
青树坪一役后,国民党大吹大擂,桂系还散布什么共军一听到“丢你老姆”的广西话就往回跑,听到7军更是望风而逃。不管这个7军自我感觉好到什么程度,捉襟见肘的“小诸葛”,也只能乞灵于这种小把戏来迟滞共军的脚步了。而当四野大军进入广西,广西兵一听到东北人的“妈个巴子”就腿肚子抽筋,倒是实实在在的。
据说,傅作义得知东北野战军进关的情报后,开头还不大相信。部下继续侦察,确认没错的证据,不光是这支部队大都带着狗皮帽子,还有东北人的那句骂人话“妈个巴子”。
不过,比起国民党及桂系其他部队,这个7军也确非等闲之辈。

参加北伐的8个军中,最能打的为广东的4军和广西的7军,而广东钱厚,4军装备最好,7军就差多了。这就愈发突出了7军的特色,勇猛,强悍,敢拼刺刀,能打硬仗。
贺胜桥之战,为进军两湖期间最激烈的一战。战前,北伐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赶赴前线指挥,7军弹药匾乏,一些人就想走走老参谋长的后门。白崇禧厉声道:我没有弹药,只有刺刀!打败敌人,敌人的装备就是我们的补给。
双方动用的都是精锐之师,枪打炮轰得尸山血河。吴佩孚亲率大刀队督战,将退却的旅长、团长砍头示众。而4军、7军前仆后继,有进无退,踏着尸体冲锋,终将直军击退。
从此,就有“铁4军”、“钢7军”的美誉。
广西省穷兵也穷。新桂系士兵每月伙食费和零花钱,只有6元6角毫洋,军官不分等级都是13元2角,即一官顶两兵。北伐时,桂军自备粮草,待遇在8个军中是最低的。穷,待遇低,就难免被人看低,那就在战场上打出高低,同时也易使人抱团,还能生出许多强悍。更由于桂系上层团结,没有那种司空见惯的争权夺势的内耗,在国民党阵营中就显得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再加上“小诸葛”调教有方,在一种地方主义的抱团和不无野性的强悍中,就又多了几分机敏和灵气。
像傅作义使用35军一样,自到衡阳后,白崇禧就将7军作为总预备队,配备百余辆卡车在衡宝公路上机动,哪里急需就向哪里重拳出击。
48军是1932年成立的,历史没有7军久,名气没有7军响,但也打过许多硬仗,基本都是美械装备。白崇禧还当过军长,得过“小诸葛”真传,是仅次于7军的二号精锐、主力。
从湖北到湖南,白崇禧都让非桂系或桂系其他部队掩护撤退,而把7军和48军小心翼翼地抓在手里。他知道这两个军对他愈味着什么。他敢同蒋介石分庭抗礼,跟共产党叫板,主要就是凭的这两张牌。特别是7军,那就是他的眼珠子、心尖子、命根子。桂系靠7军起家,又一次次靠7军起死回生,卷土重来。无论到了什么境地,只要7军在,桂系就不会垮,他白崇禧就能“阀”下去。
但是,眼下身后的钉子拔不掉,正面的林彪大军又猛扑上来,桂系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就不能不动用他的王牌名牌命根子,让他们拼死顶住了。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卷刃了。

“7师(118师)打,8师(119师)看,9师(120师)围着山头转。”这是四保临江期间3纵(40军)的一句顺口溜,意思是7师是主力,攻坚打硬仗当主角,8师、9师不是主力,只能打援、警戒当个配角了。
38军、39军、40军、41军、43军,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军。战场上,主力当然有主力的位置和任务,从辽沈到平津都是如此。只是主力中也有主力与非主力,119师只能算是后者。而作为二等主力军的45军的135师,与头等主力师的距离似乎就更远些。可一旦与白崇禧的“钢军”交起手来,谁到底什么成色就立见分晓了。
一些老人说,那时候还什么头等、二等、主力、非主力呀,有意无意地让谁逮着机会碰上7军,谁就杀出威风了。

6日晚,演陂桥7军军部,参谋长邓达之接到白崇禧打来的电话。
白崇禧说:长官部和3兵团部今晚撤出衡阳,乘火车回广西。7军率171师、172师,并指挥48军138师、176师为后卫,在原地掩护长官部及3兵团部撤退。任务完毕后,明晨9时左右方可撤退。这个任务很艰巨,撤退时不论任何牺牲都不要停留,纵然后尾部队有的撤不出来,也就算了。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白崇禧这回算是咬牙狠心了。7日9时,军长李本一亲率172师、138师及军直属队为右纵队,自演破桥以南沿衡宝公路南侧山区,经黄土铺向武冈前进;副军长凌云上率171师、176师为左纵队,从金兰寺南侧经大云山奔武冈,与军主力会合后,再退广西。
沿途都是山路,凹凸崎呕,加上阴雨绵绵,非常难走,却都是桂系将领们非常熟悉的。
白崇禧是7日上午乘飞机回桂林的,可机翼下崇山峻岭中一条条人踩马踏得血样的山路,几乎无不嵌着他的足迹。
回家的感觉真好,可这只能是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感觉,只能是桂系问鼎中原、打到山海关前,那种风光无限的时日,回乡探家时才会有的感觉。作为一支部队回到广西,那都是在外面支撑不住了,被人家赶回来的,有的只是沮丧、痛苦和一步三回头,一定要有重新打回去的不服输的劲头。


自新桂系崛起后,20多年间,强悍的桂军一次次打出广西,又一次次地退回老窝,舔好伤口,再一次次地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但这次没有下一次了,因为已经回不去老窝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作为释俘,仍然可以回家。而此刻作为一支正在山路上行进的部队,这黄土铺、杨家桥一带的山野,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了。

蒋介石调去东北的大都是精锐部队,其中还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和新6军。这两个王牌、主力也果真有上佳表现,特别是那个号称“虎师”的新6 军新22师,能打能溜。林彪几次调集主力想围歼它,都未得手。结果辽西会战打乱仗,这个纵队打一下,那个纵队打一下,新6军连同那个“虎师”就稀里哗啦了。弄得大家都觉得没过瘾、不解气:“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专打新6军”——这个新6军到底算是谁打掉的呀?
那个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l军,也是在辽西被歼灭的,也是没有什么作为就寿终正寝了。
傅作义的那个命根子35军,被毛泽东从北平调去张家口转了大半个来回,就在新保安找到了自己的“风水宝地”。
比之新1军、新6军和35军,白崇禧的这4个精锐师还是有点作为的,起码多少算是掩护了长官部和3兵团部撤退广西。那死相也和35军不一样,是被一段一段吃掉的。
各有各的死法。

衡宝战役,歼敌4。7万人,其中生俘3。8万人(将官17人)。
衡宝战役的意义,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敌人,而在于解放战争中从未遭受重创的桂系,被打掉7军、48军的4个精锐师,被彻底打垮士气。
正如凌云上所云:“这两个军被消灭后,白崇禧逃桂的残部虽号称30万,均闻风丧胆,一与解放军接触,即土崩瓦解。所以解放军人桂后,如秋风扫落叶般,在很短时间内便将白的部队全数消灭,新桂系随之完蛋。”

四、饿虎扑食——“东北虎”之十三

韦统泰老人说:
9日拂晓,135师进到鹿门前西北官家嘴一带占领阵地,我们团在泉碧岭。中午时分,让我到师部开会,丁盛师长传达总部指示,说敌人正向鹿门前一带撤退,让我们选择有利地势,坚决堵住敌人。当即决定404团在界岭、鹿门前阻击敌人,让我们405团到黄土铺构筑第二道防线。
下午3时,我和政委、副团长带营以上干部,到沙木冲牛形山上看地形。刚到半山腰,就见从鹿门前到双合亭10多里山路上,全是敌人,正在行进中。直线距离不超过4里,阴天,能见度不大好,2O倍望远镜里,清一色大裤权子,都是美式武器。
当时就想到是7军,却没想到是军部。
那时我参军7年了,大小仗也算身经百战了,可这样好的歼敌机会,这辈子能碰上几回呀!
当即决定突袭、急袭。
请示师里来不及了,就边行动边报告。左侧404团已经开始运动了,怕他们没发现敌情,也同时派人赶去联络。
地形很不利。敌人是在从界岭到白帝寺的路上行军,那路在一溜坡梁上,居高临下,杂树丛生。坡下有条河,20多米宽,深处没胸及脖。河边一片开阔地,都是稻田,待割的晚稻一片金黄,300米宽窄无遮无拦。
我再三强调,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那片开阔地,无论敌人火力多猛,拼刺刀前不能停步。现在要突出的是“三猛战术”中的猛打、猛冲,要不顾一切冲上去,把敌人拦腰斩断,截成几段。你若犹豫、停留、卧倒,就再难抬头了,那样伤亡更大,敌人就跑了。


参谋长张维带3营,副团长韩怀智带2营,我和政委荆健带l营。部队全放出去,不留预备队。程咬金是三斧子,我们是一下子就必须把敌人冲乱、打垮,一斧子就让他没咒念。
左侧有404团,没顾虑。不大放心的是右侧,敌人过去至少一个团。我把手里仅有的一个特务连鳌卫排,交给侦察股长刘树珍,让他跟定敌前卫团,打兜屁股枪。敌如回援,就占领阵地,没有命令,打剩一个人也不准撤退。
部队一律轻装,跑步前进,边跑边下达任务、动员、展开。冲锋号一响,在10里左右的宽大正面上,9个连就像9股旋风卷了出去。
敌人动作挺快,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