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

第5部分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5部分

小说: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观地说,韦昌辉也算是一条有勇气有见地的好汉子,毁家纾难,于拜上帝教贡献极大,清廷无道,汉人中的豪杰,无不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又何须分贫民地主?韦昌辉加入拜上帝教,系冯云山的拉拢。自韦昌辉加入拜上帝教后,他家就成了拜上帝教的基地,洪秀全、冯云山等人都长期住在韦昌辉家中。韦昌辉识文断句,在拜上帝教的传播和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又尽出家资用于购置武装,极大扩充了拜上帝教的军事力量。韦昌辉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出尽风头,以至于清廷在相当长时间内认为太平军的最高领袖是韦昌辉。咸丰帝曾问钦差大臣赛尚阿:“太平王……究系何头目?是否即系韦正?”赛尚阿的回复则是太平天国首领“究系韦政(正)系洪秀泉(全),供词往往不一。缘此会匪本由洪秀泉、冯云山煽惑,韦政倾家起衅,始推韦政为首,后仍推洪秀泉为首”(这番君臣奏对可见《东华录》咸丰卷)。据被俘的洪大全自述,韦昌辉是诸王中最能打仗的一个:“韦正督军打仗,最能谷战,是他最勇。常说他带一千人,就有一万官兵也不怕”。洪大全虽然是个吹牛大王,但他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教中兄弟的意见,洪大全于诸王中,也就看得上韦昌辉一人。
  

多子多福皇上帝(2)
石达开,广西贵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是比较富裕的客家人,石达开“自幼读书未成,耕种为业”,父母早亡,无人管束,于是倾其家产,结交江湖豪侠、流亡大盗。石达开机变无双,见解不凡,又热心兵事,唯性格稍嫌阴柔,做事又过分取巧。他抱负极大,早萌反清之志,洪秀全闻石达开盛名,和冯云山着意接纳,与石达开结拜为兄弟,自是石达开尽出家产,同谋反清。石达开在客家人中素有威名,组织众多客家人,修建碉堡,铸造大炮,与团练为敌,战斗中积累丰富的军事经验。
  清代民间传说里,石达开又是一个武林高手。据《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道光年间,石达开游于衡阳,以拳术教授弟子数百人。石达开的拳法,击敌人上三路的称为弓箭装,打下三路的称为悬狮装,九面应敌。又有一路神奇的步法叫连环鸳鸯步,少林武当两派皆无。石达开与人争斗,能一拳击碎石碑。
  在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中,石达开算是最才兼文武的一人(虽然打仗不及杨、韦,理政不及云山),石达开又擅作诗,诗文均远胜以魏武帝自况的洪秀全。梁启超称石达开“诗文不愧一代作者”,是十分中肯的评价,试录几首石达开诗,慷慨悲凉,大有古风:
  “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桂蕊趁秋风。
  少年落拓云中鹤,陈迹飘零雪里鸿。
  声价敢云空翼北,文章今已遍江东。
  儒林异代应知我,只合名山一卷终。”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早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河山增历数,到头功业属英豪。
  每看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
  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除了拜上帝教的领导人以外,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中,还有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叫洪大全。洪大全不奉拜上帝教,是广西天地会头目,参加太平天国的反清事业,大致属于加盟而非投靠。替曾国藩搜集情报的张德坚将其在首义诸王中排名第七,在石达开之下秦日纲之上,洪大全却自称和洪秀全平起平坐,而更有罗尔纲、郦纯等先生竭力证明史无洪大全其人。由于太平天国文献无处提到洪大全,罗尔纲先生力证洪大全只是丁守存等人捏造。随着对清朝官方档案研究的深入,除部分老先生坚持罗尔纲的考证,声称清朝官方档案是造假的外,洪大全的存在逐渐为史学界接受。仍然纠缠不清的是,洪大全在太平天国早期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按洪大全叙述,太平天国基本上是他一手策划起来的。洪大全自称“自幼读书作文,屡次应试,考官不识我文字,屈我的才,就当和尚。还俗后,又考过一次,仍未取进,我心中愤恨,遂饱看兵书,欲图大事。天下地图,都在我掌中”,“古来战阵兵法,也都留心”,“三代以下,唯佩服诸葛孔明”,“得天下如反掌”。洪大全称洪秀全奉他为先生,如刘备侍奉诸葛孔明,太平军一切行军打仗之法,都是他所传授。洪秀全封他为天德军师,又称他天德王,和洪秀全的太平王平齐,皆称万岁,但他不以王位自居,许上下以先生称呼。洪大全还称,他只奉洪秀全为兄,其余诸王,他都直呼其名,视为庸儿。
  如果洪大全所叙述为实,太平天国早期的历史就要被颠覆了,所以捧洪秀全者力证洪大全史无其人,骂洪秀全者力捧洪大全为被洪秀全抹杀的惊世奇才。笔者认为,两者皆失之偏颇。洪大全为天地会头目,与拜上帝教为两个系统,拜上帝教早期文书均宗教纲领,不提洪大全其人在情理之中,仅以此将洪大全证伪,理由并不十分充分,如某些人戏言,如按此种考据法,靠一些文书的蛛丝马迹证伪洪大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证伪洪秀全。但洪大全在太平天国早期发挥的作用,应该没有他所吹嘘的那么大,这个无须从史料寻求证明,可从情理推测得之。洪大全说,杨秀清等人均为不知军事,全靠他从旁指挥的庸儿,可是洪大全死后,杨秀清统率的太平天国蒸蒸日上,其势如燎原之天火,洪大全自吹才堪比孔明,又主持军政,太平军在永安却始终打不开局面,最后洪大全自己都被俘虏,可知洪大全自述,吹嘘之处甚多。
  

多子多福皇上帝(3)
洪大全自称在太平天国地位堪比洪秀全,同称万岁,被俘时却身着囚衣,据说为杨秀清所囚。其位隆于杨秀清,其才更远胜之,岂得为杨秀清所囚?和廖化囚孔明一般,同属无稽之谈,洪大全绝对是一吹牛大王!洪大全在其自述中,直刺洪杨之短,鞭辟入里,洪大全自述其改良太平军的办法,如放弃妖妄的所谓法术,尊奉孔子,对清军采取统战策略而非格杀勿论,兵行仁义,缓称王侯等,都显出很高的见识。笔者据此推测,洪大全实为一天地会领袖,才识有过人处,投靠洪秀全,因不是拜上帝教教徒,洪秀全仅给一虚尊的地位,并未委以实权。因其人好吹牛皮,被俘后在其自述中大吹法螺,以发泄对洪秀全不识其才的愤恨。因此张德坚排其名在石达开之下,应是公允持平之论。
  关于洪大全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所起作用,以范文澜先生的记述最为准确,抄录其下:
  拜上帝教“是新起的,一个地区的团体,群众基础远不及天地会”,“大全以天地会大首领军师专家资格前来合作,上帝会推尊他为天德皇帝的代表,天德军师,居于仅次洪秀全的地位,是有政治意义的适宜处置”,洪大全“对天地会用万大洪姓名”,“对上帝会用洪大全姓名表示于洪秀全有兄弟对等的关系”,“便于团结天地会”。
  范文澜先生认为拜上帝教对天地会进行统战,故尊洪大全为天德王,实际并未委以实权,是为至论。但范文澜先生说进南京后,洪秀全追封洪大全为“愍王”,并未注明出处,不知从何得知,如证据确凿,则足以驳倒罗尔纲洪大全不存在一说。
  冯云山从监狱回来后,拜上帝教高层也深知与当地土著团练势成水火,又惊动了官府注意,起义已迫在眉睫,开始暗作准备。除了洪、杨、冯、萧、韦、石和秦日纲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洪秀全等准备要反清立国了,“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各不知,其各因食而随”(《李秀成自述》)。为了最大规模地扩充教众,洪秀全宣称即将降下瘟疫,唯有信教者可得救。“洪秀全伪撰妖书,诡云:神授谓将有大灾,惟拜上帝可避”(《平桂纪略》)。杨秀清亦假借天父下凡,说:“我将遣大灾降世,过了八月后,有田无人耕,有屋无人住。凡坚信的将得救,你们都到我这里来”(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结果广西果有几个州县发生瘟疫,人们盛传入拜上帝会的可以免疫,纷纷入伙拜上帝教。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之柱李秀成一家,就是因害怕瘟疫,又饥困乏食而入教。于是拜上帝教的基地,以桂平县平在山为中心,西到贵县,东到藤县、平南,北到象州、武宣,南到郁林、陆川、博白以至广东信宜,拥众数万,势力空前。冯云山根据中国传统,编造了一首童谶:“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为洪秀全做皇帝造势,一时广西风传洪秀全是太平天子,乃朱元璋转世,要再复汉人江山。洪秀全也作诗一首,自比朱洪武汉刘邦:
  “近世烟分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其中“明主敲诗曾咏菊”指朱元璋咏其志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一发时都吓煞,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汉皇置酒尚歌风”则指刘邦著名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人如其诗,三个出身布衣的草莽英雄,其境界高下之别,可从三首诗看出来。
  拜上帝教徒胡以晃家为当地巨富,拜上帝教以胡、韦家产开炉炼铁,打造兵器,囤积粮草,蓄养马匹,准备起事。洪秀全命令凌十八、石达开、胡以晃分赴各地,集结教徒,编练成军。杨秀清深知集中兵力和严格训练的重要性,下令各地教徒,赶赴金田整编,设立金田团营。为使教徒死心塌地无所退路地与清廷为敌,拜上帝教高层统一研究后决定让所有教徒将田产全部变卖,房屋烧毁,到各处基地集结。据谢炳《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冯云山根据《周礼》司马法制定太平军目,以部勒教众,使得部队进退分合,井井有条。他又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参以古兵法训练部队安营扎寨进退战斗之法,“其营皆散处,战亦散布”(《钦定剿平粤匪方略》)。通常历史上农民起义,队伍携老扶幼,训练不精,人数众多而战斗力低下。杨秀清是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注重精兵战略的第一人,其练兵治戎之术,不下于湘军统帅曾胡江左诸人。虽然此时拜上帝教人数不多,杨秀清仍对教众进行严格挑选,择其壮且勇者设营编练教导,妇女儿童则另设营伍,不使其战斗,务使兵精能战,决不滥竽充数。杨秀清以铁腕治军,军法极严,金田团营号令森严,坚重如铁,誓死听从杨秀清指挥,犹如身使臂,臂运指。杨秀清所练精兵,行军时“初则寂无人声,既而少出,又继而大至”,“进退分合有步伍,且看清一步,方走进一步”(姚莹《中复堂遗稿》卷五),比之清廷久战老卒,毫不逊色。金田团营除了讲求纪律外,也极重视武艺的熟练和兵种的配合,杨秀清根据教徒中原清军退伍老兵所描述的战场经验,创立长短兵器,壕沟土墙相互配合战斗的阵法,又尽力完善装备。故金田团营——杨秀清带出的老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