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

第13部分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13部分

小说: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通敌的证人张沛泽在吸食鸦片,因畏惧张炳垣告密而反诬他通敌。和石达开、李秀成放纵士兵吸食鸦片不一样,杨秀清对部下吸食鸦片处罚极严,于是在对张炳垣的指控得到证实之前,证人张沛泽等已被全部处死。韦昌辉接手此案,用了些花招套出了张炳垣的阴谋,这时他又供称有三十四名高级将领与其合谋,刺杀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中计,将这些无辜的将领一概处以极刑。张炳垣被处决前在刑场上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无情地嘲弄了杨秀清的智力,在大笑中下去会见他所忠于的阎罗妖道光皇帝去了。
  洪秀全又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上下尊卑关系,“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个举措遭到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所有历史学家一致的讥讽。《太平礼制》规定了各级诸王、将领、士兵各自的服饰、称呼、朝仪上的级别,等级森严,琐碎龌龊。仅举三例(详细的见附录):关于服饰,由于洪秀全极“脱俗”的品味,规定“红黄二色,为天朝贵重之物”,只有官员可“遵官职制造穿着,无官之人,仅准红色包头,其汗袍、蚊帐、足裘尤不准用”“以判崇卑”,如有不遵定制,即“斩首不留”。关于仪卫舆马,规定官员都坐轿,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东王轿夫四十八人,最下至两司马还有轿夫四人。东王仪仗多至千数百人,有开路龙灯等器物。关于称呼,《太平礼制》规定务种等级的称呼:“王长女臣下称呼长天金,第二女臣下称呼二天金”;“丞相子至军帅子皆称公子。但同称公子亦有些别,如丞相子称丞公子,检点子称检公子”;“丞相女至军帅女皆称玉”,“军帅女至两司马女皆称雪”(具体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一)。洪秀全的想象力有限,编造的名目极其可笑,以至于对太平天国起义赞誉有加的罗尔纲先生也骂其琐碎龌龊,称开路龙灯等为无聊器物,“很像乡村里迎神赛会”。
  杨秀清、萧朝贵联衔发布冯云山主笔的三篇讨清朝的檄文,其中《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影响最为广大。《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写作上很有些特点,其一,是突出民族革命的特色,着重强调满汉之别。强调满清是异族统治,荼毒中华数百年,要唤醒汉族的民族意识,起来搞民族革命,夺回自己的基业,“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国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其二,淡化拜上帝教的色彩。虽然檄文例行公事地宣讲了拜上帝可得救等宗教理论,但檄文的主体,主要在强调满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檄文回避了拜上帝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敌对关系,尖锐了汉族和满族的对立,而太平天国则以汉族的正统,汉人的解放者自居;其三,因太平天国所争取的对象是缺乏文化的农民,檄文并不深入宣扬传统政治理论中的正统之争、夷夏之别,放弃了空洞的“反清复汉”口号,只谈满族对汉族的掠夺和欺凌,尤其强调了旗人奸污了大量的汉族美女,“鞑子一人管十家,淫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言又恸心,谈之污舌,是尽中国之女子而玷辱之也”,这比夷夏之别更容易激起粗鄙汉子的反感,宣传手段高明到了极点(如周星驰电影《鹿鼎记》,陈近南发展韦小宝反清时说,反清复明跟阿弥陀佛一样只是个口诀,重要的是满清抢走我们的银子跟女人);其四,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谩骂,同样“复汉衣冠”,冯云山写得十分有趣,“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檄文对满族的祖宗进行了极其刻毒的辱骂,“细查满鞑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产妖人”,诅咒到了极点。中国自古檄文,虽时有人身攻击,却均出斯文人之手,最歹毒莫过骆宾王,也只骂到“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冯云山如此粗鲁的中伤,咸丰看了不气得五内俱摧才怪。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永安建制(3)
发布檄文之后,洪秀全犒赏三军,再次提及“小天堂”。规定每次战斗后,各两司马立即记录管辖士兵的战功和罪过,层层上报,经丞相转达军帅存档,到了“小天堂”后根据记录以定官职高低,“小功有小赏,大功有大封,各宜努力自爱”。依据杀敌立功确定将来在“小天堂”的官职,这使得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以争取在未来政权中的优厚待遇。应该承认,太平天国前期的赏罚是分明的,李秀成、陈玉成等都从普通士兵因战功层层提拔成为统兵大将,其中陈玉成因为战功卓著二十出头就成为全军统帅。太平天国的军功赏赐,远比清朝优厚。后洪秀全又再度颁旨,宣布所有的爵位世袭,这使得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再无后顾之忧(纵然战死,子弟也能因其战功承袭其爵)。
  洪秀全在永安所建制度,虽然某些政策不甚合理,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隐患,但就其短时间来说,军心士气大振,政权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补遗 湘军祖师江忠源(1)
清廷上层大员糜烂庸俗不堪,中下层官员和在野士人却生气勃勃。
  清朝八旗贵胄粗鄙无文,自康熙年起,连弓马骑射的祖传本领都丢掉了,成为十足的寄生虫。汉族官僚素遭排挤,在朝中待得战战兢兢,汉人勤勉做官,还不如把满人的马屁给拍舒服了,一时朝中汉员无人有心钻研政务。北京的官场成为士人的大酱缸,多好的读书人跳进去,最后都给染得乌黑了出来。清代官场文人的空谈和鄙陋,在清人的笔记里多有揭露,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一鬼嘲弄文人:
  鬼:“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灿若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次者数尺,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户,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
  学究:“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
  鬼嗫嚅良久曰:“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士林无耻,纲常败坏。然而,就像免疫力会在肌体溃烂后启动一样,儒教传统的中国社会的自我救亡机制开始运转,一个叫经世派的理学派别崛起。经世派最早可以上溯到乾隆年间提倡笃实学风、经世关怀的名臣翁方纲,到白莲教反叛时期开始形成:“内患使少数清醒的士人在震惊之余重新关心起具体的行政问题。在龚景瀚和严如■等镇压会党叛乱的人身上可以看到早期经世派的努力;在道光朝以后,经世派掀起了日益扩大的有意于行政管理技术的浪潮”(《剑桥中国晚清史》)。按西方汉学家的理论,对实际事务的再度关心部分要归因于嘉庆帝:他对士人的压制不如他的父亲乾隆,这使杰出之士能在政府事务中发挥更大的首创精神。经世派历数十年的发展,经曾国藩的老师唐鉴、名臣林则徐等人的提倡,开始有了成果。经世派士人以文公朱熹的理学为学问根基,讲究“内圣外王”,既要用理学来指导完成自身的修养,又要注重“事功”,学养要从内而外,逐渐从修身养性转到经世济用的有用学问,从历史的典籍尤其像《唐六典》、《明会典》、《三通》这样关于政治刑律、典章制度沿革的著作中寻找治国理政,练兵抚民,乃至水利、漕运、盐政、田赋等行政技术的教训,然后推广到实践中,不做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经世派的理想是经世济用,行政理论的实践是少不了的。在北京上流官场,常年忙于官场应对,士人没有时间接触实际的政务,经世派在北京上层官场中无所作为,反倒在中下层官员和散布民间的士人中结出硕果。这些社会地位较低的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动荡的前沿,熟悉社会和民情,在艰难的时世中历练。满清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最有本事的将领没有出现在那些威风凛凛的巡抚、将军里,而是集中在七品知县这个阶层。太平军在各处推进,受到的最大抵抗,来自于那些只有数千团练在握的知县如温绍原、周仁法们。
  经世派在湖南的势力最为雄大,经世派书生曾国藩、罗泽南、胡林翼、左宗棠等投笔从戎,率湘军转战全国,镇压了被周天爵认为举世大帅无可与敌的太平天国,地处偏远、物产贫瘠的湖南省,一跃成为中国政治中心,王■运说:“湖南自郡县以来,曾未尝先天下。至其材赋,全盛时才敌苏、松一大县……湘军则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自书以来,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无他故,专灭洪寇之功耳”(《湘军志·湖南防守篇第一》)。最早书生从军,率领湘省子弟出省作战,被王■运尊为湘军祖师爷的,正是人称“岷帅”的江忠源。
  江忠源,字岷樵,谥忠烈,湖南新宁县金石镇杨溪人,道光十七年举人。江忠源少年时是新宁县著名的无赖子弟,好饮酒、赌博、交游,时常把裤子衣服都赌输掉。中了秀才后仍不受礼法束缚,纠集乡中子弟作狭斜之游,一时礼法之士皆远之。江忠源虽染上不少轻浮子弟的脾性,学问见识却冠绝当世。他曾到京师拜谒同乡曾国藩,曾国藩初不想接见,对门房说:“此新宁秀才江岷樵,素无赖,善辞遣之。”曾国藩的门房是个直性子,把曾国藩的话原原本本对江忠源说了。江忠源道:“事诚有之,虽然,天下岂有拒人改过曾国藩邪?”曾国藩大惊,令门房引入,江忠源侃侃而谈天下事,声震屋宇,手指擘画,衣袖竟将茶杯拂倒,犹谈笑自如,似乎没看见掉在地上的杯子。其时天下承平日久,江忠源却告曾国藩天下不久将有大乱,士人当早做战乱之备。曾奇其才,为其相面后说:“吾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啁啾漫记》)。曾国藩相人之术精湛,竟道破江忠源一生行状。
   。 想看书来

补遗 湘军祖师江忠源(2)
新宁县处湘桂交界,民风剽悍,械斗成风,新宁汉子至今武勇冠绝湖南。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时有冲突,汉族内部又经常发生土著和移民以村落为规模的械斗,白莲教、三合会势力也十分活跃,民变时有发生。到江忠源的时代,村民械斗已成家常便饭,任意在新宁农村挑选一个壮汉,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精悍老兵。江家是新宁大族,自然处于斗争的最前线,故江氏兄弟虽是读书人,却个个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道光十六年(1836年),瑶民蓝正樽发动起义,波及新宁、武岗等地区。这时候江忠源还是未中举的秀才,没有机会发挥,但蓝正樽引发的骚乱和破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过后,新宁蓝正樽余党蠢蠢欲动,赋闲在家的江忠源注意到了这一股汹涌的暗流,他极度轻视清朝政府军的战斗力,于是暗地里以兵法部勒乡中子弟,为即将到来的###作准备。道光二十七年,雷再浩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