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朝的月亮照到了什么? >

第6部分

秦朝的月亮照到了什么?-第6部分

小说: 秦朝的月亮照到了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耳第二次跑了。

  什么是人性?这就是。面临危险,舍生取义,杀身成人,这些,对张耳不起作用,所以他活得很久,而且能和刘季一起共享富贵。因为刘季不会怀疑张耳,他或许有智慧或野心,但是没有那样的胆气。

  这一次,两个人的境遇再一次的一致,都是被追杀,但是秦政府给出的价格不一样。张耳的头价格比陈余的贵一倍。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秦政府的人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张耳确实比陈余更值钱。

  有了上次的经验,张耳就知道怎么办了。再一次的改名换姓。

  秦帝国其实对户籍管理的很严,五户人家就要成一小组,这是后来。魏国的灭亡,给了张耳、陈余改名换姓的机会。魏国变成了秦帝国的郡,魏国的政府文件都毁了,谁还能认识谁呢?那个时代没有报纸,所以虽是名士,也不过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张耳和陈余,就是秦帝国的政府眼皮底下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下都是无比郁闷,想着何日能东山再起。

  秦国的小公务员,不管这个。有一次,陈余脾气来了,大约看到自己如此,心里不爽,得罪了小公务员。小公务员直接对他用刑。陈余不吃硬的,心想,怕你不成?于是要动手收拾这个不开眼的小公务员。他忘记了,这是眼前亏,吃了白吃。

  张耳赶快对他使眼色,让他忍着。等小公务员走了,张耳把挨了打的陈余带到桑树下,对着这个年青人,语重心长的说:“我以前怎么和你说的?今天受这点气就准备杀了这个人?”

  疼痛,让陈余清醒过来,认同了张耳的话,心想如果不是张耳提醒自己,也许,现在脑袋都没了。名士,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需要血的教训。

  这个不知道名字的秦国小公务员,给陈余上了很现实的一课,让他认清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匿名的逃犯。所谓的昔日名气带给他的是危险。

  此一时,彼一时! 人,要想生存,能活下来,必须认清现实。

  这,第一次证明了张耳的脑袋确实比陈余的值钱!

  在张耳这里对陈余进行教诲的时候,秦始皇正在发愁。六国的后人不除,秦帝国的皇帝是睡不好觉的。于是,对于始终没有消息的张耳和陈余,秦帝国的诏书下来了,一千五百金!清楚的说明秦帝国的皇帝对于未来前景的不安,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宝座之下熊熊的烈火。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张耳和陈余开始每天拿着秦国的诏书,四处缉拿自己。

  就这样,两个人在刀尖上过着貌似平静的日子,一天天的等待着。终于,等到了机会。

  陈胜起义了!

(22)刎颈之交的脆弱
陈胜,就象一根火柴,对着一个礼花的芯,轻轻一点,片刻之后,轰然炸开,满天都是闪烁的七彩火星。原来那些每天沉默着面对日渐增多的徭役,面对酷吏而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人们,那些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生活的黔首们,忽然变得勇敢起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开始将自己曾经失去的所有东西一一拿回来,并且以秦帝国当初给予他们所采用的方式相差无几。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句话,用来形容公元前210年的秦帝国,并不为过。

  秦国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官吏开始害怕了。县里的人,杀了县令,郡里的人,杀了郡守。刘季、项梁、田儋都是这样开始的。

  陈胜,其实最开始杀的,不过是两个校尉。

  张耳和陈余,选择了不太一样的方式。他们虽然是逃犯,是和秦国政府直接对立的人,但是很奇怪,他们没有象别人一样,直接把县令大人杀了自立为王,甚至还有那个欺侮陈余的小官吏。

  他们在陈县,还在等待着。等着别人找上门来。这两个人比较喜欢别人来找自己,不喜欢主动。就象娶老婆一样,都是别人上门来找他们。

  陈胜来了。从蕲县到陈县,陈胜的军队已经发展到了几万人。这是个不算少的数目。张耳、陈余终于一起来找陈胜了。

  陈胜和周围的人听说过这两个人,大约是从秦帝国的通辑令上听说的,据说这两个人很贤。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陈胜是明白的。所以,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他还是很高兴的欢迎了这两个秦帝国重金悬赏的逃犯。

  这个时候,陈胜对这两个人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们是贤士,但是过后不久,陈胜就开始后悔了。

  事情的起因是关于称王的问题。陈胜是个种田的人,他起义,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怎么都是死,起义了还能活。起义的最初,他并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规模。

  他周围的人不一样,到了陈县以后,有人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拿长枪,带领士兵来诛杀残暴的秦国,重新立了楚国的社稷,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这种功德应该称王。而且您要监督管理天下的众将,不称王不行啊。我们大家希望将军您能当楚王。”

  大家这么说,有部分是为了陈胜考虑,有部分是为了自己考虑。陈胜不称王,他扶立别人为王,那么手下人可能什么都没有,还是陈胜手下的将,如果陈胜称王,那么好了,陈胜就有权力封这些人为王。

  面对这样的建议,陈胜心里痒痒了,但是他不确定这样是否是正确的。这说明他还没有完全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于是,他想起了两位贤士。

  张耳和陈余的回答注定是要让他失望的。

  陈胜的主张: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他挑战的实际上是整个诸侯和士大夫层。如果不是因为面对秦国这个共同的敌人,陈胜和这两位贤人,也一定是处在对立的立场之上,所以,他注定得不到自己心中暗自希望的答案。

  这两位大贤又怎么说的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3)刎颈之交的脆弱
张耳和陈余,其实对陈胜周围人提出的意见,就是不想听,也会传到耳朵里。但是两个人初来乍到,对于别人的家务事,不方便说什么。现在,面对陈胜的咨询,心里想: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开始宣传自己的所谓贤人理论,说:“现在秦的作为太没有道理了,毁坏别人的国家,灭了别人的社稷,杀光了别人后代,消耗百姓的力量,占尽百姓的财产。将军有胆气,出生入死,不顾个人安危,为天下人除掉残暴的秦国。现在您到了陈县,要称王,会让天下人觉得您起义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希望将军您先别着急称王呢,赶快带兵往西,派人去立六国的后人,自己先多树立起同党,为秦国多增加敌人。这样敌人多了,秦国的力量就分散了,你也好多招兵买马。这样才能使周围的六国军队之间不要打战,县里不需要守城的人,诛灭残暴的秦国,占领咸阳来领导各位诸侯。诸侯本来灭亡了,现在又有机会能立,这是以德让他们服从您,这样,您的帝业就可以成就了。现在,如果只是您称王,恐怕天下就乱了。”

  这番话告诉了陈胜三件事:

  第一, 过去做得很好。您已经是领袖了。这话是陈胜爱听的,而且也确实如此。

  第二, 现在称王,不是不可以,是有危害,不是时候。从这个,陈胜开始不爱听了。

  第三, 您要想称王,在未来需要做什么。不过,陈胜已经听不进去了。

  陈胜的反应是什么?半天没说话,然后说考虑考虑。在过了几天以后,陈胜的考虑结果出来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称王,国号张楚。陈胜是楚国人,意思是张大楚国。但是这个时候给自己叫什么国号都已经没有意义。

  张耳、陈余所讲的道理,陈胜不明白吗?不是。

  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称王?

  理由:缺乏等待的耐心。

  足够的耐心也是一种美德,对于成功而言则是一种力量。有些事,必须等待时机成熟。陈胜,对于富贵,有着太深的期望。他起于耕佣,从一无所有的种田人,变成了几万人的起义领袖,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过程,很短!从蕲县起义到遇到张耳、陈余,不过一月而已!时间太短。

  人的心理,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渡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面对这个全新的状态,显然,种地的陈胜还不知道如何处理。

  他知道应该问一下贤士,但是他本人缺乏判断的能力。过去的种田的经验没在给他学习的机会,所以即便面前有再好的方案,对他而言也不存在任何意义。

  张耳和陈余,他们是熟悉诸侯贵族的生活,他们知道管理一个国家的基本原则,虽然和现在的萧何、后来的张良之间相比,就水平而言,还相差太远。

  后来,有一个人记住了这样教训:在明朝朱元璋起义的最初,旗下有一叫朱升的谋士,给朱元璋提了九个字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很认真的接受了,他成了明太祖。 txt小说上传分享

(24)刎颈之交的脆弱
张耳和陈余,此时对这个一意孤行的陈胜还是真心以待,没存留一点私心,完全是为了陈胜考虑的未来考虑,不是仅仅当个诸侯,而是成就帝业。

  这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也是多少男人的梦想。

  所有起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统一天下的那个唯一男人,都希望看到别人对自己臣服的样子。当诸侯,是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迫不得已的选择。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候会有永不停息的战争?理由很简单,天子的宝座只有一个。

  面对这样的良策,陈胜内心很不高兴,而且表现出来了。这不是他希望听到的话。

  称王,是他的梦想!

  帝业?离他太遥远了!

  张耳和陈余的第一次建议,就这样不了了之,只有一个后果,让原本就不太信任他们的陈胜,开始对他们更加不信任。

  张耳和陈余也很失望。他们商量了一下,开始为后路着想。

  陈余于是又对陈王说:“大王,你还没有收复河北呢。我以前去过赵地,知道那里的豪杰和地形,愿意请求您给我一支兵马去占领赵地。”

  这个“大王”是发自内心的吗?

  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这个称呼让陈胜很受用。

  于是,陈胜同意了。

  但是带兵的人不是提出建议的陈余,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武臣,也是陈人。武臣的当选,只有一个原因:和陈胜的关系很好。

  西征赵国的命令出来了,武臣是将军,邵骚是护军。提出意见的张耳和陈余是什么?左右校尉。

  四个各怀心事的人,带着三千人向北出发了。

  目标,赵地!

  陈胜对于武臣,很放心!事实证明,他再一次错了!

(25)刎颈之交的脆弱
张楚王,这个新的位置,对陈胜而言,操纵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他自己并不觉得,富贵已至,他快乐着,忽视了手下的那些人注视他的眼睛,也忘记了应该也多看看他们那些曾经充满了希望的脸。

  武臣带着这支队伍,暂时离开了这是非之地,但却没有离开是非。是非是跟随着人走的。哪里有人,哪里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