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迷踪之国 >

第125部分

迷踪之国-第125部分

小说: 迷踪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没有道理,你们先让‘二学生’把话说完。”
  “二学生”得到高思扬的指示,继续告诉众人所谓“化学通讯”是以气味为信号,通过空气来传导接收,就像蚂蚁用触角相互交流,这种集群行动的“鬼步蜘蛛”生有味囊,可以通过自身分泌气味进行联络,对其它生物的气味也一定非常敏感,所以才能够适应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除非咱们可以在一瞬间逃出几公里,否则永远别想摆脱追击。当然我说的几公里只是推测,至于这种气味感应的范围究竟有多远就很难讲了,直径或许是一两公里,或许还会更远。不过以咱们的移动速度来看,无论这段距离有多长,在理论上都不可能将“鬼步蜘蛛”甩掉,待到火把用尽,咱们的末日也就到了。
  胜香邻问道:“有没有法子消除或伪装气味?”
  二学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昆虫的感应比人类灵敏百倍千倍,怎样也是逃不掉的。”
  司马灰刚才察看过树窟里的玉俑,寻思“二学生”所言不假,楚人留在阴峪海下的“玉俑”,完全与地图中标注的路线对应,这些鸟首人身的镇鬼“玉俑”,除了某种今人难以理解的神秘意义之外,“玉俑”内部中空,还可以悉置药石驱退“鬼步蜘蛛”,使这条秘径不遭物害。但过了两千多年,药石的气息早已消散,玉俑也沦为了旋龙栖身的洞穴。树窟的纵深不过几十米,穿过去之后仍然无法摆脱“鬼步蜘蛛”的围捕,附近难以逾越的沼泽对它们来说也不是障碍,五个人携带的枪支弹药和火把数量有限,总有用完的时候。
  这时罗大舌头看到身后燃烧的松油逐渐暗淡下来,提醒司马灰得赶紧挪个地方了。
  胜香邻举着火把望前边照了照,惊见树洞尽头也有快速爬动的黑影,只是畏惧火光不敢欺近。
  众人知道一旦离开树洞里的狭窄空间,就将再次被“鬼步蜘蛛”合围,也不能指望火把一直有效,等它们习惯了火光,随时都会扑上来把人撕成碎片,眼下唯一能想到的途径只有上到古树顶端。
  司马灰摸得头顶有水滴落,于是率领其余四人,相继从树身躯干内部裂开的缝隙往上攀爬,这些参天古木高近百米,冠盖压覆重迭,层层交织如网,落差起伏巨大,最细的枝杈也有几十厘米,大多粗如梁柱,表面生满了苔藓和木菌,走在上面只觉脚下枯木发颤,一步一滑,险象迭出,高处有从洞顶渗落的地下水,使湿气更重,火光也变得微弱,往下看黑咕隆咚,林雾滚滚。
  司马灰虽艺高胆大,到此也觉头晕目眩,知道掉下去就没个好,那古树苍郁,偃盖虬结,菌苔生长得深密繁厚,险要胜过蚕丛鸟道,只有大致方向,没有明确路标,不用猎刀劈斩几乎寸步难行,使顺着树干爬上来的“鬼步蜘蛛”无法轻易接近,全都倒悬在树枝底层紧随不舍。
  众人慌不择路,又涉险而行举步艰难,还要不时提防从空隙里钻过来的“鬼步蜘蛛”,而塔宁夫探险队绘制的地图,是以从地底穿越阴峪海的路线为主体,阴峪海下的这座古岛,从神农架群地层从深海崛起前就已存在,当时此地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茂密,生长着许多古代生物,亿万年来几经浮沉,地形却始终保持着原貌,但是地图路线以外的大部分区域,由古至今从未经任何勘测,所以谁都预计不出下一步会碰到什么。
  此提心吊胆地在高处穿行,对体力消耗极大,不多时都已感觉腿软脚麻,渐渐难以支撑,被迫停下来喘歇。
  司马灰举着火把在前探路,看这古树冠偃盖低垂,周围林枝纵横,藤蔓交错,遍布奇形怪状的木菌,深处阴沉沉的迷雾缭绕,底下不知是什么东西的腐烂气息直撞人脑,料来不是善处,岂敢冒险停留?就让众人咬牙坚持,等找到稳妥之处再做道理。
  司马灰又看“二学生”累得实在不像样了,走在木枝上摇摇晃晃,便在树隙间挪动身体过去接应。
  “二学生”等司马灰走到近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我……我知道……潘多拉的盒子里有什么了!”
  第三卷 潘多拉的盒子 第八话 北纬30度地带
  司马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奇怪地打量了一眼二学生,那“潘多拉的盒子”源于古希腊神话,大意是指“人类抑制不住好奇心,打开了天神留下的盒子,从中释放出了无边的邪恶”,因此它在西方喻示着带有诅咒的秘密,作为地图中标注的记号,则只是塔宁夫探险队给目标设置的一个代称。
  对司马灰来讲,“潘多拉的盒子”除了是阴峪海原始森林下的洞穴,还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幽王锁鬼的背阴山,另外根据山海图中的记载,这个地底洞穴中还有某种更加惊人的秘密,找到它就相当于揭开了谜底,所以在这层意义上,“潘多拉盒子”暗含的隐喻,倒是非常符合司马灰等人的行动,可二学生不过是在神农架林场插队的知青,又怎会知道“潘多拉的盒子”里有什么东西?
  二学生显得有点激动,他喘着粗气告诉司马灰等人:“潘多拉盒子一定与北纬30度之谜有关……”他以前在图书馆看过几本地理方面的书,“北纬30度地带”被称作世界上最神秘的轨迹,环绕“北纬30度上下各5度”的范围内怪异迭出,存在着许多地质地貌奇观——从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有死亡旋涡之称的百慕大三角,还有神农架和黑竹沟,该纬度不仅是地震最频繁最集中的区域,也是飞机舰船失踪最多的区域,此外还有众多扑朔迷离的古迹,这些怪事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似乎在这条纬度中,隐藏着一种神秘强大而又看不见的力量,世上有那么多神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彻底解答“北纬30度之谜”,虽然提出了无数种假设,但假设并不等于真相。
  二学生跟着司马灰一路走来,深感所见所遇皆是平生未有之奇,这条谜一般的纬度怪异虽多,但从未涉及神农架的地下洞穴,所以这里是北纬30度线上失落的地带,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认为司马灰等人是来神农架探寻“北纬30度”的一系列未解之谜,倘若果真如此,发现者必定会青史留名、显祖扬宗,那就算粉身碎骨也值了,与其默默无闻地在林场里砍一辈子木头,他宁愿选择前者,铁了心要跟着司马灰去做大事,百死不回。
  胜香邻感觉二学生所言有些道理,大神农架毕竟处于变怪多发的“北纬30度线”,这里各种可知和不可知的因素很多,应当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司马灰当初在缅甸之时,也曾听电台里播过一条消息:“根据美国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穿越北纬30度线的美军潜艇,每五艘就有一艘由于非战斗因素失踪,具体原因不明,也没有任何一个生还者可以向世人讲述他们的遭遇。”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数据和传闻还有很多,不过“北纬30度”范围太大了,现在还无法预知会在“潘多拉的盒子”里发现什么。
  他让二学生不要胡乱猜测,赶紧跟着队伍往前走,此时此刻成功生存下去才是首要任务,人都吹灯拔蜡了,青史留名又顶个鸟用?正说话间,树隙深处忽然亮起一片刺目的白光,那是个奇异而又极其明亮的光团。
  司马灰不知是哪里来的光芒,但阴森惨白不像灯火,立刻按低身边的二学生,同时提醒罗大舌头等人注意。
  众人见情况有异,各自举枪待敌,可还没来得及瞄准,那鬼火般飘忽不定的光团就到了面前,光雾中是种很原始的有翅飞虫,生得近似蜻蜓,身体纤细近乎透明,前翅大后翅小,拖着三条丝状尾须,从顶端的复眼到尾须足有半尺多长,无声无息地从司马灰等人身边掠过。
  这时周围又有不计其数的光雾亮起,往来穿梭于树隙之间,全都精灵般寂静无声,众人从未看过这么大的古代蜻蜓,而且数量奇多,不由得屏声息气,凝神注视,手指搭在枪机上不敢放松。
  司马灰观察了片刻说:“不用担心,这是发光的原始树生蜉蝣,此物不饮不食,朝生暮死。”
  高思扬有些不解,问道:“朝生暮死……那是什么意思?”
  司马灰说:“世上有五虫,分别是‘蠃,鳞,毛,羽,昆’,蜉蝣为昆中最古之物,由生到死也不过几个小时,根本不知道天地间还有昼夜季节变化,也用不着摄取能量维生。有道是‘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不知蜉蝣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里,会有什么追求?”
  高思扬听得此言,心底莫名感到一阵怅然,望着黑暗中时隐时现的光雾若有所失。
  司马灰说:“别替蜉蝣难过了,咱要是想比它们活得时间长,就得尽快穿过这片史前植物群落。”说罢便要拨藤寻路。
  高思扬叫住司马灰说:“我看香邻身体单薄,气色显得不大好,二学生先前也受过伤,还不知有没有涉及脏腑,他又背着火把弹药,已坚持在这么险恶艰难的地方攀行了许久,精神体力都到了极限,此处不比平地,再不缓口气非出事不可,况且这里植冠茂密,鬼步蜘蛛钻不进来,正可容人栖身,能不能让大伙停下来歇一会儿?”
  司马灰说:“不行,蜉蝣是速死之物,见者不祥,返回地图中标注的路线之前谁也不能停留。”
  罗大舌头也觉得这地方阴气太重,千万不能多呆,在缅甸、柬埔寨等地有蜉蝣聚集的地方,多是深湖大泽,常有怪蟒长蛇出没,水里甚至会有暹罗巨鲤,那巨鲤往往重达四五百斤,据说能一口吞下七八岁的小孩,可水下哪有那么多东西让暹罗巨鲤来吃?它还不就是以数以万计的蜉蝣为生,所以才长成如此庞然巨物,这树蜉虽不生在水域,但个头却要大得多了,难说这地底下有没有专吃它们的东西。
  高思扬并不认同征兆之类的迷信言论,她也清楚罗大舌头向来跟司马灰一个鼻孔出气,专出坏主意,口中所言多是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根本不能让人信服,但高思扬孤掌难鸣,也只得跟着司马灰等人继续往林木深密处行进。
  此刻已有成百上千的蜉蝣,在众人置身的树隙间盘旋,不时有发光体由明变暗,死蜉蝣纷纷掉落在枯枝败叶上,很快铺满了一层。
  司马灰见了蜉蝣便有不祥之感,他让胜香邻用罗盘校正了方位,举着火把往前探路。
  高思扬见周围的蜉蝣并不构成威胁,不明白司马灰为什么会如此紧张。
  胜香邻对她说:“刚才司马灰和罗大舌头所言不错,原始蜉蝣朝生暮死,处于生物链最底层,天知道它们留下的死体会引来什么。”
  高思扬领悟过来,心道原来如此,这时忽觉脚下一阵颤动,朽木上覆盖着厚厚的菌苔,极是湿滑,她立足不住,想要拽住旁边的枯藤稳住重心,谁知那藤条将断未断,被高思扬一拽之下立时脱落。
  胜香邻见状急忙伸手援助,虽然反应迅速,可气力终究不足,不仅没拉住高思扬,反被下坠之势带动,也跟着坠向了树隙深处。
  司马灰和罗大头同叫一声:“不好!”赶紧俯身向下张望,借着蜉蝣发出的光雾,能看到高思扬和胜香邻撞折了两层枯枝,掉下去有十多米深,被几条交织纠缠的枯藤托在半空,好在苍苔深厚,才没有伤筋断骨,但两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嗵嗵嗵”狂跳不止,想要挣扎着起身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