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她来自碧波深处 >

第8部分

她来自碧波深处-第8部分

小说: 她来自碧波深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游泳厉害!”明月大声说。在她眼里,姐姐是最棒的。
“以后明月会比姐姐更厉害。”孟英捏一捏妹妹鼻尖,“走,我们去看阿爸搭台子去。”
海边早有不少孩子围着祭祀台跑来跑去,偷偷摸摸地想碰一碰扎好的纸船。
村长在一旁看见了,照例会得呼喝两声“再皮就叫你阿爸把你领回家去关起来打”、“谁碰一碰晚上就不给饭吃”,以期把顽皮的孩子吓跑。
奈何威慑力有限,孩子们呼啦一下散开,过不一会儿就又跑过来,东摸西看。
孟英牵着明月,找到阿爸孟海。
正在往祭祀台前搭遮阳棚子的孟海看见两个女儿,咧嘴笑起来,放下手头家什,迎上去一把抱起明月,垂头问大女儿,“家里都忙完了?想到来看阿爸了?”
明月将一路捏在手心里的桃花馍递到阿爸嘴边,“我包的,阿爸吃!”
“唔唔……”孟海将女儿递过来的,奇形怪状的桃花馍一口吞下,细细嚼了咽下肚去,对上明月期待的眼神,笑着亲亲她的小手,“明月包的桃花馍特别好吃!”
一旁有赤膊大汉看了,长叹:“阿海,还是你家女儿贴心。我家那两个小子哪里想得到给我送点心吃?放假就在家里疯玩,一点忙都帮不上哟。”
“我们家小子也一天到晚不知道跑去哪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人。”
一时间各家阿爸的长吁短叹声此起彼伏。
孟海低头朝大女儿霎眼睛,再看看沙滩周围一地的工具竹竿木头楔子,遂道:“走,阿爸送你和明月回去,快晌午了,等一下还要进祠堂祭祖。”

孟海送两个女儿回到家里,吃过午饭,便换上干净衣裤,携母亲妻女到村中祠堂前头。
闽州风俗,中元节后晌开祠堂祭祖,族中男丁可以入祠堂祭拜先祖,女眷如果不是于孟氏一族有大功的女子,就只能在院子里,向着祠堂里三跪九叩。这么多年来也只有下海采珠,靠一己之力替全村人缴齐了珠子的一位孟氏女进过祠堂而已。
明月头两年年纪小,记不得那么多,如今记事了,便对让老阿嬷们齐齐站在后晌的日头下枯等万分不解。
“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去?”明月扯扯姐姐的衣袖问。
孟英望着前面头发花白却还在烈日下站得直直的阿嬷,轻轻对妹妹说:“因为我们没有地位。”
地位?明月蹙眉,地位是什么?
孟英苦笑,她不知道怎样向三岁的妹妹解释,在他们这样的渔村里,虽然女子撑起半边天,有时候承担的劳动量甚至比男人还重,但是在祠堂跟前,永远只有孟姓男子可以挺胸抬头地跨过那道千年古杉筑成门槛,拜祭先祖。
而她们,即使为家庭付出一切,对古老的家族而言,也始终是“外人”。
站在不远处的阿雄阿妈听见两姐妹的对话,咯咯咯笑起来,“明月,等你姐姐以后拿了冠军,说不定就能进祠堂了,哦呵呵……”
阿妈听得皱眉,“阿雄阿妈,小孩子不懂事,问问罢了。”
阿雄阿妈一挺胸膛,“我们阿雄以后得了冠军,要把奖牌拿进去告慰祖先,你们家阿英多赢几个奖牌,也可以进去了罢?”
阿妈不欲同阿雄阿妈多说什么,便悄悄向大女儿使眼色,又问明月,“累不累?再等一会就好。”
明月摇摇头,她不喜欢阿雄阿妈的口气,一副只阿雄有出息,姐姐孟英再努力也赶不上阿雄的口吻。
孟英牵住妹妹的手微微紧一紧,偷偷从口袋里拿出一颗水果糖来,剥掉外头的橙色玻璃糖纸,将橘子味儿的硬糖塞进明月的小嘴里。
一颗甜香甜香的水果糖果然即刻分散了明月的注意力,她努力地将糖块含在嘴里,竭力不让酸甜味道刺激得大量分泌的口水滴出来,全然没有心思再去理会阿雄阿妈的含沙射影冷嘲热讽。
阿妈暗暗松一口气。她和阿海都不是爱逞强拔尖的性格,从来与人平和,素无龃龉,可是自从大女儿阿英被选中进了市里的少体校,一同被选拔去的阿雄阿妈就隐隐同他们家较起劲来,言语之中总不无贬抑意味。
她无意同阿雄阿妈一争口舌高下,可是却不想让两个女儿平白受人贬低。
总算阿英懂事,哄得明月转开注意,否则她只怕自己忍不住要同阿雄阿妈当场争起来。
阿雄阿妈见无人她话茬,便有些惺惺的,挺直了脊背,不睬她们。
祠堂祭祖结束,男丁们从祠堂里出来,孟海在人群里找到妻女,一家人慢慢自人潮里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渐渐路上只得他们一家人的时候,孟海伸手摸摸孟英头顶,语带骄傲,“今天族长在祠堂里提起我们家阿英了,说阿英有出息,被选进城里读书,以后指不定能参加国家队,为国争光,为整个孟家村争光。”
孟英浅浅地笑。她知道这还不够,她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获得更高成就,才对得起阿爸的这份骄傲,阿妈的这份维护。
一旁的阿嬷却不以为然,为国争光也好,为孟家村争光也罢,不过都是虚名,读书才最要紧,空有一身泅水的本事,也是枉然。
女孩子至要紧是嫁个真心待她的男人,安顺平和地过一辈子。
只是这话如今她不会讲,总要等到适当的时候,说给阿英听。
最后如何选择,还要看阿英自己的。

傍晚时分,霞光万里,整座孟家村都笼罩在一片如梦似欢的橘红色夕阳里。
海面波光粼粼,浪涛轻轻拍打海边的岩石,喷溅的泡沫也仿佛是妃色的珍珠,翻起又落下,留下被海浪冲刷了千百万年的岩石,兀自岿然屹立。
上午搭好的祭祀台已经被布置一新,扎上彩纸红绸,由村长主持仪式,村中老耆宣布中元节祭海仪式开始。
只听一声锣响,一艘真船大小的纸船由村长带头缓缓推到海滩祭祀台边,请族长上前来,揭开覆在船头的大红绸布,露出绘在船头两侧的眼睛图案来。随后请了溺海亲长的牌位上船,又摆上水果糕点等各色供品,燃起香烛,在鞭炮齐鸣声中,众人合力将大纸船推下海滩,送到海面上去。
祭祀台对面的长棚里早已经放好了桌子,摆满各家各户做的柳叶饺、桃花馍同各色咸鱼肉干,一应果品,全村人一边看着纸船随风逐浪渐渐远去,一边吃东西,谈天说地。
祭祀台上则有老人家往下撒桃花馍和糖果,小孩子们一拥而上,抢着去接撒下来的桃花馍,谁运气好接到里头藏了一枚铜钱的桃花馍,不但有消灾抵祸的寓意,还预示着将来能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孟英虚岁已经十岁,已不再热衷于混在孩子堆里接桃花馍,只是站在一边,注意着妹妹明月,免得人多拥挤,把明月撞倒了。
明月混在一群孩子中间,快活得不得了,咯咯笑着东奔西跑,试图接住每一个落在她伸手可及范围内的桃花馍,接到了也不急着咬开来看有没有铜钱,而是一把塞进胸前挂着的,阿嬷给她做的小香袋里。
等小香袋装得差不多满,明月也已经累的跑不动,迈着两条小腿走到姐姐孟英跟前,举一举香袋,“姐姐你看,我接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吃!”
看着妹妹殷殷的眼神,孟英点点头,“好,我们一起吃。”
两姐妹就在沙滩边找了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就着烛火和渐渐升起的月光,你一只我一只,吃起了桃花馍。
这时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子走过来,“阿英,怎么不过去玩?”
开口说话的是和孟英一起去少体校读书的孟雄。
孟雄比孟英大一岁,身量已经长开了,肩背宽厚,手脚修长,一身因运动而来的橄榄色皮肤,硬撅撅的头发,一双眼紧紧注视着孟英。
“我陪明月坐一会儿。”孟英扬一扬手里的桃花馍,“她接了不少桃花馍,我们还没吃完。”
桃花馍如果吃不完丢掉,那是要把福气也给丢掉的。
另一个同来的男孩年纪比孟雄小一点,是他弟弟,见哥哥和孟英说话,明月年纪小,只顾自己吃东西,没有人理睬他,便气鼓鼓地立在一旁踢沙子。
明月见状,将自己手里的一个桃花馍掰成两半,一半递给小男孩,一半打算自己吃。“喏,给你吃!”
在银白的月光与火红的烛光中,明月手上那半个桃花馍里,露出一角古铜色来。
还没等明月反应过来,孟雄弟弟已经一把抢过明月手里的半个馍,高声喊起来:“铜钱!”
孟雄看见了,忙喝道:“阿伟,把馍还给明月!”
“不还!”孟伟攥紧了那半个馍,“是我先看见的!”
“可馍是明月的。”孟雄觑一眼微微抿着嘴唇站起身来的孟英,推了弟弟一把,“快把馍还给明月,听见了没有?!”
孟伟觉得委屈,明明是他先看见铜钱的,凭什么要还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奶娃?见哥哥不但不维护他,甚至还在外人面前推他,孟伟一气之下,一扬手将包着铜钱的半个桃花馍远远地大力掷进大海里去。
“想要就自己去捡好了!”
“孟伟!”孟雄在喜欢的女孩子跟前被弟弟落了面子,一气之下一把将孟伟推倒在沙滩上,转头想对孟英说对不起。
却只见月色下头,孟英与明月,如同两道风一般的背影,一前一后跑向海边,然后两姐妹先后跃进大海中。
 

作者有话要说:票啊,评论啊,都到这里来~~~~




9

9、第8章 天分初试 。。。 
 
 
长棚那边的大人听见响动,赶过来的时候,只看见孟伟躺在沙滩上,一手揪着孟雄的裤脚管,嚎哭打滚,嘴里不停喊着:“阿妈,阿雄欺负我!阿雄欺负我!”
孟雄挣不脱撒泼打滚的弟弟,焦灼不安地凝望大海。
消息七嘴八舌传回祭祀台那边,阿雄阿妈听人说儿子让人欺负了,这还了得?!扔下手里的一把花生,就往海边跑。等跑到海滩上,看到小儿子在沙滩上满地打滚,村人只顾围观,并无人上前劝阻,胸中一口恶气陡生,一把分开人群,抢到小儿子身边,把儿子抱在怀里,“阿伟啊!告诉阿妈啊,是哪家有人生没人养的欺负你啊?!阿妈替你教训他!”
“阿雄欺负我!阿雄推我!”孟伟在阿妈怀里仍不停挣扎,扯着嗓子干嚎。
围观的村民们“轰”一声笑起来。
阿雄阿妈先是一愣,随即回味过来,她适才一时气恼,顺嘴说欺负儿子的人是有人生没人养的,到头来竟是说到自己身上了。不由得恼羞成怒,一把将在怀里耍赖的小儿子掼在沙滩上,“嚎什么嚎?你哥哥说你两句有什么?”
又朝着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的孟雄吼道:“阿伟还小,有什么不能好好和他说?”
孟雄微微侧首,指一指大海,“他把明月接到的铜钱扔到海里去了,阿英和明月都跳下去找。如果阿英和明月出了事,打死他都不为过……”
“什么?!”人群发出惊呼,有几个男人已经开始脱去外衣,奔向海中。
另有人跑去找孟海报信。
阿雄阿妈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来回看了看大儿子和小儿子,“阿伟,你告诉阿妈,阿雄说的是不是真的?”
孟伟这时也觉得事态严重,嗫嚅半晌,“……是……是我先看到铜钱的……”
阿雄阿妈一巴掌刮在小儿子头顶,“是不是你先看到的,都不作兴把福钱往海里扔!”
孟海得到消息和阿妈一起跑过来,看见这一幕,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惟有叮嘱妻子,“我这就下海去找,你去寻干毛巾来。”
农历七月的晚上,虽然气温不低,可是从海里出来,身上湿漉漉的,如果不立刻披上干的衣物,海边的夜风一打,即使是身强力壮的大人,也难免要大病一场。何况是两个孩子?
阿妈应了一声,人群里即刻已有人脱□上的土布罩袍递过来。阿妈感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