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门锦商 >

第57部分

农门锦商-第57部分

小说: 农门锦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松劲道:“我听说,你们还同时供应另两家酒楼?”

阿旺道:“是,这两家酒楼都在镇上,供货量不大。再供应三家酒楼的采买,也不成问题。而且我们向您保证,绝不会因为量大就以次充好,我们温家菜蔬出品,讲的是信用和信誉,价钱公道,童叟无欺,保质保量。”

钱松劲不语,似在思考,这瓜菜从生长到成熟需要时间和过程,像那金瓜,就不可能三五天能熟一只了摘,一般的青菜摘了茬,等它再重新长好也还需要好几天,而温家的菜园很大,是他所见过最大规模的,却也无法能同时供应五家酒楼吧?

阿旺心里有点急,好儿投给他一个毋躁的眼神,对钱松劲道:“钱老板,您是对我们家的菜园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吗?如果您实在不放心,那就在合约里加上一条,若温家提供不上所需货量,就进行相应的赔偿。钱老板,您看如何呢?”

钱松劲诧异地看向好儿,这小女娃也忒自信了。温氏淡笑开口道:“钱老板,我儿子、小闺女可不是夸海口,您别看我家的菜园子不够大,我们是有信心去做到,才敢跟您说这个话。”

钱松劲看向钱掌柜,后者微微笑道:“我跟温家接触这么久,他们的确从不说大话。”

“好,那就在后面加上一条。”钱松劲是相信钱掌柜的,当即拍板,和温家签订下合约。并言明五天后,过来拉四百斤的菜蔬,并细说各式菜蔬的数量。

送走两人,一家围坐在堂屋里商议。好儿让家人都安心,她会跟老婆婆请求相助的。夜晚大家都入睡了,好儿悄然进空间去,又开始点种一些菜籽。之后,她到小书店翻阅关于大棚菜蔬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将重点用笔记在一张纸上,方便给温氏等人看。

五天后的清晨,钱松劲带了六个人,驾两辆马车过来,将六人介绍给温家认识。

“以后,易安县的旺角采买,就由廖管事负责,江东县的旺角采买,都由徐大管事负责。”

温氏请钱松劲等人进屋喝杯热茶略坐,之后一行人去菜园,钱松劲等人看见已摘好摆在地头的各类菜蔬,大为惊诧,随即谢过温家的贴心举动,这样一来,他们可就省下不少时间。

给装菜的箩筐先过秤后,钱松劲也亲自动手,和两位管事及其他伙计一起,把菜蔬分门别类装筐,过秤,双方各出一人,分别在两张采购清单上填写上具体日期、采购何种菜蔬分别是多少斤,每种批发单价多少,合计又是多少,很是详细。记录完毕,两张清单核对无误,分别签上各自姓名,各留一份。

温家的菜蔬不夹带杂草,就是沾的泥巴也极微少,翠绿油亮的菜蔬,隐隐散发一股清香,吸之神清气爽的感觉。钱松劲心里暗暗称奇。

过了两天,贵顺酒楼捎话来说过两日采购三百五十斤菜蔬,不久云客来也来话说要两百斤菜蔬。这两家的菜蔬,俱是由温家采摘装车运去铺子,再由对方驾车来搬运走。

闲言碎语依然,更甚者竟传出万永林明面上是去温家帮工,实则半夜私会温氏,更讽刺嘲笑万永林是享齐人之艳福,林大梅为钱忍气吞声,温氏不知羞耻堪比青楼女云云。

林大梅气归气,但因为之前有婆婆给打了几次预防针,心理建设得到加强,夫妇俩只当没听见,亦特意去安慰温氏,不要理会那些疯言疯语。温氏淡淡一笑,清者自清,她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

好儿家的二菜园,一共是五亩地,空出一亩五分地给种果树,之前借用常家的牛和犁杖,翻出一垄垄的菜地,只种了小部分,如今签下旺角酒楼这个大客户,需求量非常大,温氏就带着儿女们,又种上一部分菜地,主要是种白萝卜、大白菜、胡萝卜、菠菜、花菜、竹筒青、生菜、韭菜、香菜、芹菜、蒜、姜,以及土豆。那大棚围起来的六垄菜地,分别种了茄子、黄瓜、油麦菜、四季豆、扁豆、石瓜、冬瓜。

温氏很担心,这些瓜菜中,有好些是过了最佳播种时间,有的则是反季节,这都十月底十一月来了,能种得出来吗?好儿一脸笃定地说能种出来,偶尔下点小雪不要紧,只要不来雨夹雪或大雪,气温能在六七度以上,大棚菜和那些晚种的,都能种成收获。

话虽这样说,好儿心里是相当忐忑的,她活了两世,第一次搞农业种植,就算有那书在手,她仍有种门外汉的感觉。何况这是在古代,这种简陋的大棚,能否抵御大雪那样的寒冻天,她心里其实根本没底。

旺角酒楼的需求量确实大,除了第一次拉的四百斤,后来的每次货量都在八九百斤,一个月下来,光是旺角三家酒楼的需求量就有近五千斤。再加上贵顺酒楼每月一千来斤,云客来每月的将近七百斤,蔬菜超市一个月售出的两千来斤。

好儿将总数统计了一下,一个月下来,她家的两个菜园子售出将近九千斤的菜蔬。这个数字,意味着财源滚滚,大大鼓舞激动了一家人的心,照这势头发展下去,他们家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滋润自在。这还没算上明家书局和红莲绣坊那边的合作收入呢。

进入十一月,天气突然间就速冷下来,穿夹袄不抵冷,得穿上棉袄棉裤,厚厚的袜子,温氏纳的鞋底厚实软和,派上了用场。一家人就想起去年这时的光景,都有种恍然昨天发生的感慨。

76大棚试验

因为这大棚种植,一家人比以往都要忙碌,阿旺和小树继续帮温氏喂猪喂鸡喂骡马,还有捡拾柴火,好儿主要看顾六个大棚菜地,因是做试验时期,半点马虎不得,好儿将每天察看的情况变化都记录下来。

大棚都搭上了油布,并将四面都围遮住,早晨和夜晚钻进去,里面颇是暖和。白天里,油布和稻草都要拿开,让菜地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夜晚,要盖上油布,铺上稻草进行保暖。遇上雨天或下雪天,油布稻草就不能拿开。

为防止里面潮湿过重,作物易生病,还得搬个小火盆进去烧炭,提升温度又可驱潮。为这个,温氏极是用心,有时候半夜都爬起来去查看。

不管多冷都必须保持通风换气,不让棚内累积有毒气体,可又不能把油布拿掉,怎么办呢?好儿想到了那些薄薄的透气的纱幔。这纱幔价格可不便宜,乡下人家除了地主家,是舍不得买也买不起用的。

镇上有三家布庄,其中两家有卖纱幔,好儿找钱掌柜,把要大量买纱幔的事说了,问钱掌柜可认识布庄的老板,想通过熟人拿一个优惠些的批发价格。钱掌柜当即就说跟其中一家布庄的掌柜熟识,领好儿母女前去购买纱幔。那家掌柜见是熟人介绍来,又买得多,果然给了一个很优惠的批价,并按照好儿说的规格给裁剪好,还好意说可以送货上门。温氏婉谢过,说自己有骡车运载。

回去后,先把大棚各处的尖突给用稻草遮住,再把纱幔一块块罩上去,往棚内一钻一站,棚内的明亮度和透气度提高了,能遮挡绝大部分的寒风,却抵挡不了低下的气温。

不过,一家人都觉得很不错了,逢下雨天和下雪天,油布和稻草遮挡在纱幔外,只在出入口留一条缝儿透气,逢阴天晴天,就拿开油布和稻草,透过纱幔菜地可以接受阳光与外界空气交换。

菜地的土在种植之前,都施过一次粪肥,等气味消除后,才点种各类菜蔬瓜苗。之后,好儿用空间的湖水,有规律地浇水,无需再继续施人肥。

这个秘密,温氏、阿旺及小树如今都知道,也等同于是一家人的共同秘密。万永林虽然每天天不亮过来帮忙摘菜搬运,但对此毫不知情,他和常四叔等人一样,都认为温家的菜种得好,是因为温氏本身就是种菜一把好手,能侍弄得这么好,必定有人家的秘方不可外传。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那些没有围大棚的菜地,温氏也唯恐怕冻坏了,用短短的竹棍木条树杈等,在每块菜地边角及中央插上,再花五十文钱,从常家买半车稻草回来,一家齐动手,编成稻草被和稻草扇,在夜间把菜地都铺盖上御寒,白天里再拿开。

十一月下旬,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不大,还没铺全地面,阳光一出来就融化了。大棚菜地都是选择向阳,地势略高,排水很好,雨天的雨水,雪融化变成的水,都能极快地排流出去。这一场小雪后,一直到十二月,期间断续下了几场细雪,没刮过狂风。

老天如此给面子,大棚内的菜蔬也很争气,长势喜人。一家人看着都很欣慰。好儿忍不住地想,该不会是老天觉得有愧于自己,所以特别照顾?

至今为止,她都还有些迷糊这莫名的穿越重生,她体检很健康,没任何的毛病,可她午睡醒来,就变成了一个苦逼的小奶娃儿,从新成长…

甩甩小脑袋,好儿将过去甩到云霄之外去,穿越重生了也不错,最苦的时期已经捱过去,她如今享受着母爱哥宠的幸福快乐,日子就像倒吃甘蔗,越过越甜。

进入十二月,下了一场大雪,天未亮起来看见地上白花花的雪,墙上积的雪,一家子立即想到了菜园。匆匆穿戴洗漱完毕,都往菜园里跑。

稻草被和稻草扇上,落了一层白白的雪,斜体型的大棚,成了一座座白色的小屋,有些地方出现了往下或往里凹的弯度。一家人沿着菜地过道走过去,留下一串清晰的鞋印子。

“阿旺,去把扫帚和扁担都拿来。”温氏说道。阿旺应声跑出菜园,不一会,就两手拿了三只扫帚、两根扁担回来。温氏和阿旺先用扁担将比较厚的积雪轻轻往下摞,雪落到菜地过道上,小树跟好儿就用扫帚将积雪扫向过道一端。

之后,温氏、阿旺再用扫帚小心地扫去大棚上残余的雪,又将稻草被、扇上的雪抖掉,拿来铁铲和箩筐,把这些积雪铲进筐,扛出去院门外倒掉。忙完这些,一个个都身子暖和起来。看看尚好的大棚,大家都心里松了口气。

好儿钻进大棚里,感受了下温度,比外面暖和,但仍是冷。抬头望望天,直觉晚些该会出太阳,便将出入口留了条缝,等太阳出来后,再过来掀开油布和稻草通风换气。

返回前院,温氏去准备早饭,阿旺烧火。好儿和小树坐在旁边,一家人闲聊着话儿,气氛温馨融洽。

“希望不要再下这么大的雪了。”小树支着下巴说道。

六垄菜地,这些日子他们一家悉心照料着,要是再下几场这样的大雪,大棚非倒塌不可,那些菜可就被毁了,那得多让人心痛啊。

温氏笑道:“老天的脾性,谁也捉摸不了,这在江北,下三五场这样的大雪,那是瑞雪兆丰年。”

阿旺好奇道:“江北那边,冷到什么程度?”

温氏道:“江北那边,也跟江南这边一样,有的地方特别冷,那头发刚洗过,一走出屋外,立马就能给你冻成木棍。那水往地上一泼,眨眼就能变成冰块。有钱人家,屋里都烧地龙,热炕。一般的百姓人家,地龙用不起,热炕暖不到天亮就冷了。”

停顿了一会,温氏似是陷入回忆,声音低下来,“穷苦人家,热炕都烧不起,有的人,实在抵不住困意,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了。有的人,是活活被饿死…我小的时候,这样的事情特别多。后来,据说换了个皇帝,赋税便减轻了些,还鼓励开垦荒山荒地,增产粮食。慢慢地,这样的事情就少了。”

厨房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灶火亮堂着大家的脸庞,柴火在灶肚里时不时噼啪作响。

好儿想起了初到彭城,走过的那片贫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