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赝品 >

第178部分

赝品-第178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妨说出来听听?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在旁边鼓励道。

骆冰儿走上前,搬运一块儿已经排好的铅字活版,让我看了看,然后说道,“大人请看,这是印制之前的活版,”然后又搬过来一块儿,“这是印制了大约两百张之后的活版。”

我将两块活版排到一起,仔细一看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骆冰儿将活字排好版以后,是用铁盒子来盛放,里面以融化的松香填注,待到冷却后便可将里面的活字位置固定,然后便可以搭载到骆冰儿制造的印刷机器上开工,等到使用完毕后,将铁盒子放到温火上加热,便可以取下活字,重新利用。然而这种方法制作的活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由于撞击力的影响,松香渐渐地出现裂隙,上面的活字就有些松动,甚至会出现掉字的现象,导致活版无法接着使用。

最近以来,正是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骆冰儿。

“原来是这个问题啊——”我看了以后直拍自己的脑袋,呵呵笑道,“怪我,怪我!忽略了这个细节问题了,真是不好意思。”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不过骆冰儿虽然聪明,可是有时候却也钻了牛角尖,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方法了。

我现场找了一张放在旁边的印刷纸来,然后用毛笔在上面给骆冰儿画了个排字盘的结构示意图,然后拿给她来看。

“这个盒子中的细线是用来做什么的?”骆冰儿看了图纸之后,皱着眉头问道。

“那是铁条,用来固定一排排的活字。”我随手取了一个活字放在手中,用刀子在其两侧该了两道凹槽,然后对骆冰儿解释道,“就像是这样,两根铁条可以固定一排活字。以此类推,只要活字上的凹槽调整合适,整页的活字可以固定得非常牢固而且平稳,再也不必担心会出现方才你所担心的那种情况了。”

“原来如此!”骆冰儿看了之后恍然大悟,顿时高兴地说道,“大人真是聪明过人,一句话就解决了小女子多日的难题!”

我正色道,“其时最聪明的人还是你,居然能够设计出如此精巧的机器来,实在令人佩服得很,让你做这些事情,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骆冰儿被我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来对我说道,“小女子自幼喜欢研究机关之道,这些东西,比起古人的设计,实在算不得什么了,所说以前公输般曾经做出可以为客人端茶递水的木头人和能够在天空飞翔的竹鸟呢——”

我点了点头道,“传说虽然未必可信,古人的精研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况且机关人与机关鸟迟早是会做出来的,甚至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好!”想到了这些东西,又勾起了我的沉思,不由得默然良久。

“大人——”见我站在那里一声不吭,骆冰儿低声提醒了一下。

“嗯——没事儿——”我猛然惊醒,见到众人都在关注我,于是笑了笑道,“本官方才在考虑一件事情,一时走神而已。”

众人听了后顿时释然,走神的状况,谁都会遇到的。

我想了一下后,对骆冰儿说道,“方才我在考虑,利用骡马来拉动印刷机械固然方便,其速度却不均匀,不如考虑一下,利用其他的方式来替代骡马作为动力,比如说,我们绥德城靠近无定河,完全可以像水车那样,使用流水的力量来驱动印刷机嘛!”

骆冰儿仔细起了一下,觉得果然如此,便微笑着回答道,“大人所言不差,利用流水之力果然更容易一些,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略作修改便可完成,三天之后,定然可以做出来。”

“本官自然相信骆小姐的能力,你只管放手去做就是,我已经特意拨出来十万两白银供你研究之用,若是不够,直接来找我即可,此间的事情,一切都有托于骆小姐了。”我表明了对骆冰儿的全力支持,命人将银票交给了骆冰儿。

离开骆冰儿的院子之后,我深深感到上天对我的眷顾,更感到自己应当做出一番事业来,才不负这种种神异。

果然,三天之后,骆冰儿差人送来了水力印刷机建成的消息,而我,也送去了我的贺礼,经过我筛选后的一套从儿童启蒙到少年进学青年科考的全套教材,包括了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孙子兵法,武经辑要等书籍。

“大人是要将这些书籍全数付梓?”骆冰儿看到这么多的书籍,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微微颔首,眼中尽是嘉许之色。

骆冰儿看了看书籍的数量,然后问道,“不知道大人计划刊印多少部?”

“自然那是越多越好,可惜限于条件,只有先印上一千套了。却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印好?”我提出了要求,用征询的目光看着骆冰儿。

骆冰儿屈指算了一下,然后回答道,“现在我们已经制作了十套活字,下面有纯熟的工匠三十人可以排版,如果抓紧时间的话,眼下的这些书籍,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不过就要大人派些人手来帮助一下,做一下粗浅的整理纸张的事情就行。”

“没有问题!”我马上一口答应下来,并且说道,“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而且是随叫随到!”

“还有一个——”骆冰儿提议道,“我建议大人一次性刊印两千套比较好些,印制的时间内恰好可以完成一次排版,比较不浪费版面和人工。同时请大人允许多制作一些活字,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同时刊印更多的书籍,以我们的速度和质量,大宋的任何书坊都比不上的。”

我马上同意了骆冰儿的建议,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希望道,“那是自然,一切按照你的想法来做就好!如果可以的千言万语,我计划制作一百套活字,在西北建立一家大型的书场,不但要大量印制前贤的书籍,还要印制时下流行的诗词歌赋,时政策论,以达到整个天下都有我们印制的书籍流行的目标。”

“教化为先,大人的举动利国利民。”骆冰儿看着我的目光格外有神采。

笑了笑后,我却没有同她分辨什么,随着她一同去观看印刷机的整个构造情况。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如何不明白舆论的重要性?以大量廉价甚至是半赠送的启蒙书籍来显示自己的仁义道德,从而在中下层民众的心目中树立自己的高大英雄形象,再用符合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书籍来为自己的各种行动造势,争取舆论上的制高点,以获得民间舆论的支持,这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作为先期的调入,一百套活字至少要花费四万两白银,从这个规模上来看,的确没有多少人肯花这么大的资金来同我们相抗衡,确切的说,是没有人从中发现这个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山河社稷。

我正是看准了宋初的皇帝们对于舆论放得比较开的空子,准备一举将整个出版市场拿下,从而达到控制话语权的目的,只要处置得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地对大宋进行渗透,相信不久之后,全国上下所用的启蒙书籍都将是我们所印制的,而随之到来的,也必然是按照我的意识形态所流通起来的舆论宣传。

古时候的书籍数量,可以用可怜这两个字来形容,尤其是经历了唐末的战乱之后,民生凋敝,无以聊生,北方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文化设施尽数付之一炬,书籍也荡然无存,民间的识字启蒙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在地上划沙为文,书籍,是多少人所渴求的。

大宋建国以后,虽然情况好了许多,可是毕竟雕版印刷的书籍造价贵了许多,大部分的人是消费不起的,一部经书,往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部论语,也要雕工花费几年的时间来完成,论起人工,论起雕版的保存和维护,再论起纸张的消耗,确实是一字千金啊!一部四书五经的完整本,算下来总得花费数十两白银,顶得上小户人家几年的收入了!

我加大了投资力度,在绥德城东部的临近无定河边的一处高地上建起了大宋第一座大型水力印刷厂,占地超过了三百亩地,周围以高墙环绕,四周建设有高高的了望塔,可以驻扎少量的军队,通过埋在地下暗河的水流来驱动连接着水力印刷机的传动装置,使外人难以猜透其中的奥秘。

整个工厂就是一个巨大的流水线,包括了运纸,裁剪,排版,校对,印刷,整理,装订,包装及外运等多个分工项目,使得人力物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雇用了超过上千人的贫民来拉动全城的消费。

有钱好办事,我向骆冰儿要求印制的全套书籍宣布完工之时,也就是新的工厂落成机器高度成功之日,可谓是双喜临门,令我喜不自胜。

“请大人为印刷工厂命名!”被我任命为印刷厂全权负责人的骆冰儿在开业之际,向我讨要墨宝,准备制作成匾额,挂在印刷厂的大门之上。

我兴致勃勃地挥毫在纸上题下了“翰墨凝香”四个大字,然后对骆冰儿说道,“我们出品的书籍,一律在封底上印上这四个字吧!另外,一定要留下我们工厂的详细联系方式,并写上可以代为印刷书籍文集诗集等等,什么量大从优,百部起印等等都给我写上去!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在西北有我们这么一家规模空前质量最佳的印刷厂!”

骆冰儿有些发呆地看着意兴盎然的我在那里挥动手臂向她演说,在她看来,我们这家印刷厂的确有着先天的优势,可是,真的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就是大宋唯一的文坛神话么?她的心里面不是那么确定。

“看着吧——”我非常认真地对骆冰儿断言道,“太阳照过的地方,都将会有我们印制的书籍!”

半个月后,西北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了我们第一批大规模印制的书籍,就是那套从儿童启蒙到少年进学青年科考的全套教材。其中一千套是以每套十两纹银低价出售,另一千套,则是免费赠送到了各地的书塾中。

 第三章 喜出望外

也许是因为我在西北赠书的活动声势搞得太大了一些,波及的范围太广了一些,惠及的人数太多了一些,结果连远在京师的太宗皇帝也风闻了此事,当然他并不可能了解我大肆置办印刷厂的最终目的,只是单纯的以为我就是为了解决西北民众的识字问题。//  

“刊印书籍,教化民众,这是义举啊!”太宗皇帝在上早朝的时候,跟几位大臣们谈及此事,脸上尽是欢愉之色。

与杨家关系良好的几位重臣都纷纷赞扬,说皇帝有识人之明。

王钦若在一旁听了,心中有些不太高兴,与身旁的丁谓对视了一眼,丁谓马上会意地走上前去,对着皇帝行了礼,然后给各位宰辅逐一行了礼,这才抑扬顿挫地说了起来,“陛下,各位大人,下官有句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王钦若和丁谓都是韩王府中提拨起来的新宠,才学倒是很有一些,就是为人气度狭小,嫉贤妒能,专善结党营私打压同僚,仗着有韩王赵恒给撑腰,在朝中每每向太宗皇帝献媚取宠,因此官职上升得很快,此时见到别人建功立业,他们的心中就有些不爽快了。

丁谓此人,机敏有智谋,狡猾过人,善于揣摩人意,通晓诗、画、棋、音律,才学为太宗皇帝所喜爱,因此进士及第之后就被太宗皇帝任命为铙州通判,很快便提升到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

“哦?”太宗皇帝一愣,看了看丁谓道,“谓之有何话说,尽管道来?”

丁谓又拜了一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