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职场达人志 >

第13部分

职场达人志-第13部分

小说: 职场达人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支为3万,存2万,所以总收入必须达到5万,业务提成比例是10%,可以推算出他第一年需要完成的业务量是50万,新入行的销售员平均一个合同能签一万的金额,那么今年他最少得签50个合同。根据二八定律,要签50个合同,得有250个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做支撑。而要得到250个有意向的客户,则需要拜访1250个客户。所以,如果按一年250天工作日算,他得每天最少拜访5个客户。
  我跟他讲,对于新手来讲,不能指望一下拿到大合同,一下解决问题,那是渴望暴富的心态,是最有害的。对于新人来说,能不能赚到钱,或者说目标能不能实现,完全与拜访客户的数量成正比。等积累了足够的量,自然会有质变发生。如果第一年他能顺利完成目标,第二年、第三年的目标虽然高些,完成起来反而更容易。因为客户群在不断积累扩大,同时他的业务素质全面提升,从客户那里拿到的订单平均金额也会提高。我让他在床头摆上父母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照片,再贴一张大纸,画一个房子,把房子画上100个格子,每存1千块,就用彩笔填满一个格子,整个房子变成彩色的时候,他的目标就实现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买到了他的房子。成功的过程当然是艰苦的,在这过程中,每周都要做检查,如果本周的业务量不够,下周就加大拜访客户的数量。如果本周业务量超标,下周仍按平均数量去拜访。新人做销售很难,他有过动摇,想放弃。但每当他回家看到床头那么父母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照片,回忆父母的养育之恩,幻想父母走进新房时的幸福表情,泪水就会模糊双眼,立即动力无穷。而那张画着房子的梦想板,当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变成彩色时,也让他在努力的过程中非常有成就感,从而保持了激情和动力。
  所以,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一定不要忘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它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能让目标与你的人生意义相联系,你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就会产生一种无论如何非做不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动力。如果你的使命感足够强烈,会让你每天都充满力量和斗志。然后,要把目标和进展都视觉化,最好让自己每天都看得到进步,就会倍添激励。
  最后,再次提醒,不要把钱作为目标,那样没有持续的激励意义;要问自己这个钱用来做什么,以清晰你的价值观和真正的目标。另外,在围绕目标制订计划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不能照搬他人,或者寄希望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不同的人,即使是相同的目标,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实现路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点(1)
第一个特点:持续努力
  设定目标其实并不太难,特别是如果我们设立的是1~3年的短期目标,可是要贯彻执行下去却很不容易。一个人职业上的成功,30%靠规划,20%靠运气,50%靠持续努力;不同的人比例或有不同,但持续努力肯定会占到最大的比例。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理想,往往不是职业规划出了问题,而是持续努力不足。“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在遇到挫折时很多人就忘记了。
  比如学习英语,无数人在开始阶段都是热情高涨,磨刀霍霍;两三个月后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至多半年就中途而废,无疾而终。英语水平在小有提升后,不到半年又回到原点,然后等到某年某月受到什么刺激或者突然发愿,又重新再走一遍相同的循环。如此十几年过去了,英语还是不过关,然后还很委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学英语,什么长进也没有。”或者是找些缺乏天赋、缺乏语言环境之类的借口。
  也有不少人说:我持续努力了,我一直在做呢,但真的没什么成效。据我观察,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够勤奋,努力了,但量不够,达不到质变的临界点;二是方法不对。这里,我们且谈前者,因为这是更普遍的现象。
  仍以学英语为例,李嘉诚14岁就辍学打工,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讲英语,发音语调和用词都很到位,一听便知是下过扎实工夫的。他对记者说:“一句话,是我肯学。”当年,他一边当推销员,一边上夜校学英文。他用报纸练字,一边写满了,又翻过另一边再写,直到整张纸写得皱皱烂烂为止。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休息,独自跑到屋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亮,他又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在朗读,就是在背诵英文。即便在茶楼打工、中南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李嘉诚仍从不间断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功夫不负苦心人,李嘉诚凭着刻苦学习,几年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就是到了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节目,温习英语。”
  一位英语培训老师说:来培训英语的人,一个学期下来,能坚持到底的,只有十之二三。看看李嘉诚学英语,我们就知道自己够不够勤奋了。
  有一次我批评一个下属,说他工作虽然称职,但是几年了长进不大,不够勤奋。他有点委屈,说:“我每天上班都很忙啊,什么工作都认真在做啊,也都完成任务了啊,怎么不够勤奋呢?”我说:“你只是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内容,不出错,不出色,怎么能叫勤奋呢?就好比一个人说‘我观察力强,你让我看什么,我拿眼睛扫一圈就看到了’,但如果真正观察力强,又何须别人让他看什么他才看得到呢?”
  我问他:“你回家之后,还会不会思考工作?会不会把工作中的困惑与心得写成工作笔记?会不会看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书籍?会不会上网下载培训讲座来听?”他摇头:“不会。”我问他:“那今天你回家后能不能抽出一两个小时来思考工作,或者看书,或者来听培训呢?”他说:“可以吧。”我问他:“那你能不能一周五天,每天如此呢?”他立刻摇头:“不行,肯定做不。”
  我说:“所以,你不够勤奋。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那么回家就可以休息了。但如果你想要出人头地,你一定就得牺牲休息时间。西方有句话,人与人的差别,是在上班8小时之外。”接着我对他讲了唐骏刚进微软公司时的故事。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点(2)
唐骏在自传中说:“我进入微软时,只是一个写源代码编软件的普通工程师。当年和我一起进微软的人都比我优秀得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22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天才。在微软,这样的优秀之才比比皆是。我所在的Windows开发部门有3000多名员工,每个人都是很厉害的技术高手,程序无不写得漂亮异常。我没一样比得过他们,语言能力不如他们,沟通能力不如他们,写程序就更不用说。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机会所在。我甚至想,自己是不是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想体验一下大公司,我完全可以来这里参观一下就可以,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呢?我对Windows了解甚少,别人却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一个新手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呢?
  看到和微软其他员工的差距,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一直就是从逆境中走过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认为自己在公司排名倒数第一,事实上我也就是倒数第一。如何脱颖而出?我告诉自己只有勤奋这一条路。要获得职场竞争中的成功,一定要靠勤奋。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每天我比你多工作20%,也许就意味着我成功的概率多了50%。
  我的住处是人力资源部安排的,在公司附近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可以免费住三个月。我在住处待的时间很少。每天下班后,我都留在办公室里看书,周末也是如此。有关Windows研发的书太复杂,看不懂还是硬着头皮看。头几个月,我完全没有所谓的休息时间,一直在拼命学,希望慢慢地跟上同事们的节奏。那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要掉队,还根本没有想过超过别人。我经常请别人对我写的源代码提一些修改意见,每个同事都很乐意帮助我。5个月之后,我渐渐缩小了和同事的差距,也有些余力了。我开始考虑,能否获得属于我自己的机会。”
  这种勤奋的习惯,一直贯穿他的职业生涯。唐骏说:“无论是在上海微软,还是在微软中国公司,平均起来计算,我一定是那个早上去得最早、晚上走得最晚的人。如果某天因为堵车上班迟到,我会有非常强烈的负罪感。离开微软公司的时候,我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在信中,我说:在微软的10年生涯里,我非常努力、非常勤奋,也许我不能说我是过去10年微软5万名员工中最勤奋的人,但是我敢说微软公司没有一位员工可以站出来声称他比我更加勤奋。”
  有人说:“你是不是太夸张了,那些成就比我大1000倍的人,难道就比我勤奋1000倍吗?”我说:“他们的成就比你大1000倍,是因为成功的乘数效应,但他们的勤奋,最少也是你的10倍。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人,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勤奋就是你唯一可控的成功必要因素,不勤奋,能行吗?”
  级别越高,就越勤奋,这是职场的普遍现象。或许有的高层管理者表现得很悠闲,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但管理者是“劳心者”,他的脑子一定是一刻不停都在转动的。而很多职业生涯停滞的人,首先停滞的,就是脑子,不再思考,也就不再成长。不要说回家后,就是上班的时候,也是如此。工作平平,无人赏识,久了,心也停滞了,死在一个职位上,动也不动。
  剩者为王的年代
  中国人喜欢走捷径,喜欢钻空子,连修行佛法,都能找出简单的法子。一千多年前,禅宗曾有“顿悟”与“渐悟”之争,最后,由于慧能的“顿悟”说更切合普通人的心理需求,成为主流门派,一千多年来对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一般人都视“顿悟”为更高明的法门,追求这种境界。不但文学作品描写所谓刹那间大彻大悟的情节比比皆是,就连不少策划公司,也以帮助客户实现“从99度到100度的飞跃”为卖点。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点(3)
但现代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任何顿悟必须以有明确的思考问题为大前提,同时,顿悟要求对此问题经过长期、认真甚至艰苦的思考。
  也就是说,没有“渐悟”,就没有“顿悟”。如果不是持续加热,水根本就烧不到99度,又何来最后那“从99度到100度的飞跃”呢?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持续行动,就没有足够的量,就一定不会有最后那一度的飞跃。
  如果把职场比作一口大锅,我们就是锅里的水。那最后一度的飞跃当然是无比愉快的,但之前从0度到99度的漫长烧煮煎熬,却是这一切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自信、坚定、忍耐等等,必须培养出来,才能扎根在你身上成为人格特质。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就算你机缘巧合成功了,也只是一时成功,不一定哪天就可能从成功的宝座上滑下来。
  正是在这个从0度到99度的烧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