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 >

第11部分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第11部分

小说: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ず迷倌霉淳透昧恕!
  我认识一位律师,他总会请几个法律系的学生来打工当助理,协助他处理研究案例或是搜集相关资料。有一次我看到他事务所有个新来的工读生,笑容甜美又很勤奋的模样,大家都叫她小林志玲,整个办公室因为她感觉更有朝气了。
  几个月之后,我再去找那位朋友时,“甜美”工读生却已经不在了。我很纳闷地问他,工读生怎么不做了?我朋友说:“她很勤劳,也很认真,不过,我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啊!每次跟她说一,她就真的只做一,然后睁着大眼睛,等着我再给她下指令。”
  这就是菜鸟和呆鸟的差距。当你只是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完,就认为这样是尽责了,那么你就是把自己当做“人力”在使用,也就是随时可以被取代的。如果,上司交代给你的工作,你完成之后还可以举一反三,多想一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你就是可以栽培的“人才”,公司也不会轻易拋弃你。
  上司也有很多工作要做,繁忙得很,不可能什么事都详详细细地做出指示。在公司,由于上司忙而忘了详细指示工作的时候,接受指示、命令的部下脑筋应该灵活一点,想得周全一点,问上司一些有建设性或举一反三的问题。
  向上司问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可以使自己更有效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有些人其实不是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是不具有这样的“态度”。
  在工作上如果凡事都觉得做到六十分就好了,自然就不会想把事情做到一百分。如果你是上司,你会喜欢这样的下属吗?我看讨厌都来不及了,没有人会喜欢消极又散漫的员工的。
  这就像有个老笑话,说某个男生和女朋友相约到山上看夜景。
  在观赏夜景的浪漫气氛中,女孩子轻轻说了一句:
  “好冷喔!”
  这时男生笑笑的回答她:
  “对啊!幸好我带了外套,不然感冒了可就不好了!”
  大多数人听到这笑话都会骂句:“真是个白痴!”或是“真的有人这么呆吗?”如果你看了也会笑,那表示你懂得什么叫做多想一步,那么,为什么在工作上就不能多想一步?
  天择黑匣子
  钓鱼
  有几个海钓者在海岸边的岩石上钓鱼,旁边围着一群欣赏钓鱼英姿的游客。这时,一名钓者扬起竿子,把一条两尺长的大鱼拖出海平面,围观的人都兴奋地响起一阵惊呼。只见这名钓者冷静地解下大鱼嘴里的钓钩,又把鱼给放回海里。
  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说这个钓者的企图心很强,两尺的鱼不放在眼里,他一定非得要钓到最大的鱼才肯罢手。
  钓者的渔竿一扬,这次又钓起了一条一尺长的鱼,他仍是看都不看就又扔回海里。
  第三次,钓者又钓起了一条鱼,这次的鱼很明显比前面两条都小得多,不到一尺。当大家都以为这条小鱼也会被放回海里时,钓者却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自己的鱼篓里。
  围观的人都百思不解,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问了:“别人钓鱼都是要大的,可是你为什么都放掉大鱼而留下小鱼呢?”
  钓者愣了一下,老实地回答:“喔!那是因为我家最大的盘子只能放得下一尺以内的鱼,太大的鱼带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人要是呆,脑子不转弯,给他再好的机会也会白白流失。
  

天择律32 为自己准备一本“犯错笔记本”
别以为成功的人就是那些不失败的人,每一个人都是在经历种种失败之后得以成长。
  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不再重蹈覆辙。因此,如果能够把自己被批评或是曾经犯过的错误都记录下来,对于日后工作的改善绝对有很大帮助。
  我有个朋友,刚进一家新公司,一天到晚出错。上司跟他说哪边做错了,他听了就改,改了又忘;每次部门会议,他永远都是被“钉”得最惨的那一个。某天他一脸沮丧地问我:“我就是记性差,脑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你说我到底怎么办啊?”
  我教他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办法。我要他去买一本小笔记本,小到能够随身携带,把每次犯的错误、失败的原因都记在这本“犯错笔记本”上。不论是纯业务上的错误,他不小心的笔误、口误,甚至是说错话得罪了哪个同事,统统都记下来。
  一个月后,我接到他的电话,他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这个月绩效考核,我不是最后一名了耶!”
  由于经常反省那些纪录,以往的经历成为对自己的训诫和激励,使错误成为前车之鉴,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很做作,那些错误自己知道就好了,何必还要特地记录下来,尤其是连人际关系上的问题都要一一写下来,这不是很可笑吗?
  说句老实话,有这种想法的人,我认为是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就像我们如果有天突然翻到自己十年前的日记,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看到,还是会窘得不得了,会为了自己过去的幼稚想法而感到莫名的羞耻。不过,如果你时常反复翻阅这些过往,慢慢地,你感觉到的就不是羞耻,而是检讨与反省。
  借由这样的方式,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成长了,或是在哪方面仍然和过去一样,甚至是“原来我以前就犯过这样的错了”。毕竟人的记忆是相当不可靠的,有时候你可能连你早餐吃些什么都记不起来,更何况是只发生过一次的错误。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谚语:“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便等于没有发生。”很多人往往因为某个错误只发生过一次,很快就拋到太平洋去了。相反地,你如果能够借着文字记录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有事没事就拿起来翻一下,不断地提醒自己,那么,这个错误的教训就不会随风消逝。
  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因而受到批评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避免失败再次发生。如果可以,最好把犯错的内容记录下来,相信对你会有帮助,也可以减少老板或上司再次责骂你的机会。
  32
   。 想看书来

天择律33 老板或前辈骂你,都是为了你好
在工作上经常给予你提醒和警告的,多数是你的主管和前辈。前辈提醒、警告你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当时你可能难以接受,但老实说,前辈能直接给予你提醒,这是很难得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回忆自己当编辑的时候说:“我非常怀念那个严厉的前辈。”当时他是新人,工作出错时,其他前辈往往会说:“年轻人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或是“工作经验少嘛!出错是难免的”。只有那个前辈会叱责他:“笨蛋!重做,做到好为止!”
  当时他很生气,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无能,为了要做点成绩来让那个前辈看看,他拼命工作。现在回想起来,由于那个前辈的严厉,使他累积了一段难得的经历。如果没有那个前辈的严格要求,今天他可能只是个凡事“有做就好”的二流编辑。
  就像我前面提到过的,如果你遇到的前辈对你相当宽松,总跟你说:“慢慢来”或是“这样就好了”,你反而要特别提防这样的前辈——他可能因为怕你学得多、学得快而处处对你留一手。所以,在前辈警告或批评自己时,如果能想到:前辈是为自己好才批评自己的,自然就能坦然接受了。
  在“和蔼”的上司和“和蔼”的前辈愈来愈多的今天,有前辈能严厉地批评自己,真是极其难得、极其珍贵的。
  去年有部相当受欢迎的电影《穿着PRADA的恶魔》,片中的上司可以说是所有职场人的噩梦,不仅要求严格,根本就是不合理地折磨人。比如她会要求女主角帮她准备热腾腾的早餐,让她一进办公室就能吃,但是她进办公室的时间却每天都不一样。你说这时候该怎么办?大多数的人只会抱怨“根本就不可能!”或是“顶多在她进来后再买一份新的早餐”,但是这个女主角却能够做到“每二十分钟就帮她买一份新的早餐放在桌上”。
  你或许会说这一点都不合理,只是在找女主角麻烦。没错!但是,她却也训练出女主角绝佳的应变能力,因此这个魔鬼上司才有着“只要在她手下工作过,绝对不怕找不到工作”的名声。她的种种不合理要求如果你都能办得到,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是你办不到的。这就像军中流传的一句口号:“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训练只能让你变成一个还不错的员工,但是磨炼却可以让你爬上领导的位置。
  如果你在工作上能保持着这样的想法和心态,你就能化阻力为助力,让你的成长是同期同事的数倍。
  天择黑匣子
  沙子和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后找工作屡屡碰壁。他成天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人赏识,对社会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在心灰意冷下,他来到了海边,想要自杀一了百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人恰巧路过,把他从海里救了起来。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自杀,年轻人沮丧地说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无法在工作上获得重用。
  老人沉默了一会,从沙滩上捡起了一粒沙子,在年轻人的注视下,随手把沙子扔了。
  “请你把我刚才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办得到!”年轻人感到不可思议。
  老人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手往沙滩上一扔。
  “那你能把那颗珍珠捡起来吗?”
  “当然可以。”年轻人很快地就把珍珠捡起来,交到老人的手中。
  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要明白,你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刻承认你。如果你想要别人承认,你就得想办法让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沙子不可能平白无故变成珍珠,好歹也要经过贝蚌辛苦的包裹酝酿。在你还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时,还是乖乖地虛心受教吧!
  

天择律34 虚心受教,才不会被老板、上司做记号
我相信许多人一定都有在工作上被上司骂得哑口无言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如果不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一辈子做个上班族,人生还会有什么成就?
  可是,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绝对正确”、“我没有错”这样唯我独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被上司提醒时,很少有人认为百分之百是自己的错。例如,上司要你做一份估价单,计算出现了错误,这确实是自己的过错,可是一般人都会找出很多错误发生的理由。
  “因为课长催得紧,所以计算才出错误。”
  “我本来要检查的,可是被课长拿走了。”
  “本来就不应该让我这个新手做这样的工作。”
  ……
  每个人都是如此,明明是自己该负起责任的错误,却总想找一些莫名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其实说穿了,这些人的心里想的都是:“我就算没有功劳,至少也有苦劳”,认为自己好歹也花了汗水和时间,即使没有处理得很完美,至少是做了。很可悲的,就是这种心态,才往往让人惹祸上身。
  发生错误时马上为自己找理由,绝不可能让你成功地避责,只会让上司在心里对你暗暗做上记号。
  在商业场合有时需要强势地提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