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天王 >

第31部分

乱世天王-第31部分

小说: 乱世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大罪免了,小过难饶。你慕容垂家规不严,纵容妻室藐视王妃的权威,这可是千真万确。

  “着降级使用,由龙城镇守调为平州刺史!”慕容俊对慕容垂下达了这样的处置令。

  可足浑氏与丈夫慕容俊的心理并不完全一致,她想事不像慕容俊想那么深远,并不怎么讨厌慕容垂。段氏死去,她心愿差不多已经达到,对慕容垂英俊的身姿,出色的才能还很有好感,有时候,竟会捎带着多看他几眼。

  隔些日子,她想出了一个用自己待嫁的妹妹长安君去填补慕容垂夫人空缺的妙招,打发人专程给慕容垂报信,要求慕容垂迅速结下这门亲事。她希望如此一来,慕容垂感恩戴德,被她收服,增加亲近机会。

  不料慕容垂丧妻以后,内心凄苦,此时已经将前妻的妹妹接进家门圆房成亲,小段已经将夫人的位置填补上了。

  可足浑氏很后悔自己信息不灵,动作太慢,但她决不甘心,她再次运用皇后权威给慕容垂下令:“长安君你非娶不可,而且是娶作正室夫人。至于小段,她愿呆下来算小妾,不愿呆下来走人。”

  慕容垂那边的情况怎样呢?他新娶小段,对小段加倍怜爱,因为小段的一举手一扬眉都勾起他对亡妻的怀念,这种感情岂是可足浑氏一纸命令能够了断的。所以,尽管迫于压力,按要求披红挂彩娶进长安君做了夫人,却从来没有认真爱过。几乎所有夜晚,慕容垂要守着小段。长安君夫人典型地有名无实。

  长安君抽空到娘家将自己的遭遇在姐姐面前哭诉,可足浑氏这一气非同小可,几乎咬碎了她满口的银牙。“好你个慕容垂,放着香香的妹夫不做,成心与我作对,一定要教你付出代价!”

  到这时候,慕容垂处在慕容俊和可足浑氏的双重监管之下,身边还睡着个卧底夫人,那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幸而慕容俊最亲近的慕容恪很器重他,不时为他说些好话,多少能起到保护作用,才让他慕容垂避免了更难测的危险。

  慕容俊嫉恨慕容垂,残杀慕容垂的爱妻,这很残酷,却不是他最大的错误。他老爸慕容皝在这方面的表现比他更突出,慕容俊只算继承传统。慕容俊是大燕国第一任皇帝,齐天的洪福使他忘乎所以,因此特别贪图享乐,这成了他的头号问题——大燕国走向衰败实际上是由此开始的。

  慕容俊登燕王位在龙城,龙城是他父亲建成的国都。燕国对后赵作战胜利,夺取蓟城,慕容俊觉得这儿比龙城好,当即指示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把他一大堆嫔妃宫人迁到新宫,这是他第一次迁都。

  燕慕容俊光寿元年(357年),他第二次迁都,这次迁邺城。邺城是三国时期曹魏旧都,经过后赵重修,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慕容俊破冉魏(过程马上就说),从冉魏那里夺取邺城以后,欣赏它的风水位置,但对那建筑设置还不满意,又加扩建,光只恢复被曹植盛赞过的铜雀台一项,就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在为自己修建宫殿的同时,慕容俊没有忘记他的祖父和父亲。他责成燕国昌黎、辽东两郡倾全力修建慕容廆庙,范阳、燕郡两郡倾全力修建慕容皝庙,希望祖父、父亲能魂游豪华庙宇,和自己一样尽情享乐 。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慕容俊贪图奢华享乐的作派在官场上扩散速度飞快,守旧点的人简直应接不暇。

  有个名叫乙逸的幽州刺史被调到京城作光禄大夫。乙逸夫妇共坐一辆鹿拉小车上路,他们住在京城的儿子乙璋官阶极低,却身穿华丽衣袍,带着十几骑人马迎接。乙逸非常看不惯儿子的行为,关上车门不理儿子,一进城就骂儿子不该如此摆阔。乙璋大笑说:“爸妈管太多了!” 

  乙逸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发现儿子一点不肯改变生活作风,很担忧儿子遭人弹劾。但是,他的担忧纯属多余 。不久,儿子被上司一路提拔,由中书令到御史中丞,官运极其亨通,比自己走红得多。

  这时候,乙逸知道自己跟不上形势了。他对人悲叹:“我从小注重的洁身自好那套已经不再管用,儿子走的与官场朋友寻欢作乐之路,才是现如今顺风顺水的官路!”

  乙逸悲叹的正是燕国在慕容俊统治下的官场风尚。

  除了要享乐,慕容俊还要炫耀武力,企图灭晋、吞秦。东晋升平二年十二月,他头脑发热,下令燕国全境每户只准留下一个男丁,其余男子一律从军,打算征发一百五十万兵卒集中到洛阳,对外动武。这个计划虽然由于臣子们的普遍反对没有完全按期执行,但他还是采取了部分行动 ,不断派遣官吏四出征调,闹得人心惶惶。所幸不久他就死去,无法再下命令。

  慕容俊不死很可能自食发动对秦晋战争的苦果,直接面对身死国灭的惨剧。作儿子的慕容暐哭祖灵的时候,肯定会哭他这贵为君王的老爸慕容俊,其实慕容俊虽说贵为君王,实在没什么好哭的,死亡是他的幸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  族群大绞杀
慕容俊死去,新燕皇慕容暐年幼,慕容恪走上了实际主持燕国国政的前台,他给燕国带来了一段不凡的岁月。

  慕容恪的才能首先表现在军事上,这在慕容俊还活着的时候派他率军和被认为是楚霸王转世的汉族勇将冉闵对决中体现得最充分。

  冉闵是一个英雄的名字。父亲冉瞻,内黄(注1)人,是黄河边流落的汉族乞活军中一员。

  乞活军,有点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丐帮,不过乞活军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某个人的虚构。一听乞活军这名号,就让人想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胡族进入中原以后,各个族群相互屠杀所带给中原地区汉人的悲苦——可怜乞求活下去而已,夫复何求?这些人设法结成坞堡聚居,一边和异族作战,一边找空子做些耕种谋生的事。

  冉瞻是乞活军中矫捷善战的勇将,无论环境怎么险恶,他绝不对敌妥协。不幸一次作战失败,身负重伤,被羯族首领石勒擒获,还被石勒命令石虎收作养子。不久,冉瞻去世,幼年冉闵含悲忍苦,寄人篱下,被叫成石闵,算是石虎的养孙。石虎兴兵攻打慕容皝,包围棘城,损失惨重,大败逃归。但参与作战的石闵所率军队却毫发无损,这使他在后赵军队里绽露了头角。

  石虎是一个凶暴得灭绝人性的家伙,他成天想着的只有两件事:杀人和纵欲淫乐。我们且不说他奴役屠杀一般人的事实——那太多了。我们看他惩罚自己不如意的“太子”石宣的情况,就可以了解他有多残忍。

  这事的起因是石宣派人刺杀了让他嫉恨的兄弟石韬,刺杀的理由是他觉得石韬得到了父亲给予的太高待遇,威胁他的太子地位。

  作为父亲,石虎对杀死另一个儿子的儿子当然要给惩戒。怎么惩戒呢,要再杀一个给已死的那个报仇吗?正常人恐怕很难下手,要杀也得另外的人去杀。可石虎不仅杀了,他的杀法还十分酷。

  首先,他用铁环戳穿石宣的下巴颏锁住石宣,牵着石宣像猪狗那么吃猪狗食,舔干杀死石韬的刀剑上的血。石宣不停地痛苦哀号,声音震动宫殿。但这没有让石虎歇手,继续作第二步,派石韬亲近的宦官拔掉石宣的头发和舌头,牵着石宣登上一堆插有标杆的干柴。接下来是第三步,将石宣吊挂在标杆上,砍断他的手足,挖掉他的眼睛,剖开他的肚腹,在柴堆四面点火焚烧。

  整个过程石虎都和他的几千名宠姬在高台上细看,直至石宣的尸体全部化灰。

  现在完了吗?还没有!他吩咐将灰烬分成多份,分别放置在各个交叉路口,供人参观。

  最后,他下令杀死石宣妻室儿女二十九人,算是斩草除根。

  怎么样,谁见过像这样残杀儿子孙子的父亲祖父吗?石虎就是这么绝无仅有的一个!

  石虎以为他的超级恐怖手段一定镇住了儿孙间的相互仇杀,石宣已经斩草除根了。但是他还没有咽气,他的孽种们就动手厮拼;刚一咽气,他确立的最后一个太子皇位还没坐热,就被其老兄石遵撵下宝座杀死,邺城很快成了他儿子们屠杀比赛的竞技场。

  英雄冉闵这时候显出了他的本色。他先后杀死石虎称帝的儿子石遵,石鉴,并且颁发《杀胡令》——一道影响深远却又极具争议性的命令。《杀胡令》的原文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传下来的大致如下: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杀胡令》一颁布,邺城周围百里内的汉人纷纷进城,城内胡羯族人纷纷外逃。冉闵知道胡羯各族决不会拥护自己,干脆下令内外,斩一胡人,文官进位三等,武职全封牙门将。他还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羯族人,不分贵贱老幼男女通杀。有的汉族人仅仅多生了络腮胡,鼻子不幸又长得高,也被错作胡羯杀死。几天之内,邺城被杀的人达二十余万!散居各地的数百万胡羯族人眼见中原呆不住,一批批赶回北方原籍。沿途饥饿、瘟疫、互相杀戮,死去的不计其数,有幸活着返回原籍的仅为原有人数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

  短时间内死亡那么多人,无疑是一场浩劫。不过请先不要急于做结论,将杀胡的首恶冉闵痛骂一番。您可能还没有弄清事情的缘由,不知道《杀胡令》因何而起。一旦弄清,相信您也会称他英雄,为他流泪的。

  注1  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

九   战神神威
石鉴死去的时候,不少原赵国旧臣就劝冉闵称帝。冉闵起初推让了一下,但他推来推去,没人接手,便不再推让,自己做起皇帝来。他的国名称大魏,国号叫永兴,本人恢复冉姓,祖先沾光也得了皇帝称号,妻子董氏当了皇后,儿子冉智成了太子。他迅速派人和东晋联络,声明“诸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师来也”。

  然而,胆怯的东晋朝廷不作回答。

  当时后赵的残余力量还很不小,他们集结起来反扑。第一次反扑的领军人物是石虎封作汝阴王的儿子石琨,率领七万军队*邺城,形成对冉闵的巨大威胁。

  冉闵怎么办?他可真是好样的。史载他“率众千余,拒之城北”,“执两刃矛,驰骑击之”。

  以一千多人抗击七万军队,自己带头冲锋,那种勇气谁可以比拟?结果,他斩杀对方三千人,杀得石琨大败而逃。

  冉闵所表现出的不应只是人的勇气和力量,他应该是一位战神!

  第二次,石琨在石虎另一个称帝的儿子石祗的支持下,率十万人马进攻邺城,还调集援军,会师夹击。冉闵依旧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他将能用的人全数调出,与敌人决战。很快,他“大败琨于邯郸”,杀敌一万有余。

  第三次,领军的张贺度联合各路人马,图谋大举攻邺。冉闵勇敢出击,杀敌两万八千,自己的军队扩充成三十余万,大魏国因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第四次他败了,败得很难堪。

  这次作战的失败错在他没有采纳正确建议。战前,石祗被他包围在襄国(注1),已经岌岌可危。吓得分别向慕容俊、姚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