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天王 >

第15部分

乱世天王-第15部分

小说: 乱世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这样提问,只好回答:“也可试试。”

  老人又笑着说:“那就试试吧!”说着挥手让王猛入局。

  王猛起身来到案前,依老人吩咐,执黑先手,开始对弈。才下数子,王猛就觉得老人着法奇特,与以往经历的全然不同。乍看他落子用意平平,一当自己跟进,即时陷入重围。这才发现他的每一落子都包含玄机。似守实攻,似攻实守。亦攻亦守,既稳又狠。仅过片刻,王猛已经无力挣扎,几乎全军覆没。

  王猛素来相信自己的智力,不怕冒险,善解难题。希望能借对弈显示才华,引起老人注意。遭遇如此惨败,羞愧得不敢抬头。

  老人说:“何妨再来一局。”

  王猛正以为一局大败与自己思想准备不足有关,便鼓起勇气再战。这次他精心列阵,严密布防,注重敌阵勿逼,己阵勿急的棋路规律,力图稳住阵脚,避免大败。不料老人忽然发起中腹突击,很快就将王猛的布防分片切割,逐块包围。王猛措手不及,比第一局败得更惨。

  老人说:“还能战吗?”

  王猛脊梁上隐隐透汗,说:“晚辈愚蠢不堪,已经竭力,不敢再战了。”

  老人说:“知道不足就好,你聪明过人,怎么能说愚蠢?两局失败,是你对弈理知之甚浅所致。不知尧帝当日创弈,天地阴阳之道,社稷治乱之理,都已包括在内。有细微之趣,含奇正之情。同于易理,随机变化,玄妙无穷。精研弈理,等于精研世道治道,浮浅的人岂能窥见其中奥秘!”

  老人说到这里,王猛恍如茅塞顿开。他不敢怠慢,离开座位,倒身下拜,请求老人收为门徒。

  老人问:“不会只是试试么?”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六   无意谈婚
王猛说:“弟子无知,岂敢再有那种想法。”

  老人见他只是伏地不起,态度虔诚,这才说道:“起来吧,王猛!我审视你已经多时。此后,你就是我华阴子的入室弟子。”

  王猛兴奋得重又叩头道谢:“王猛得遇恩师,是莫大造化。从无弟子拜师,反受师父银子的。请将所赐给的银两收回,以免弟子抱愧。”说着便起身将中年人交给的银子取出,双手呈上。

  华阴子摇头说:“我知道你贫寒,这点银子可以缓解你的困窘,你且收下。为师尚有件宝物一并相赠——”他伸手取过案上图谱,“此为《尧谱津梁》,详解帝尧手创棋谱,由汇集尧帝重臣风后、五岳及后世姜太公、鬼谷子、张子房诸名家精评精解而成,是棋界瑰宝。细读此书,他日成就岂止博弈?为将为相,怕也不难。你要好生珍重。”说过这话,便取案边锦囊将图谱装入,交与王猛。

  王猛再次叩头拜谢领受。

  这时,华阴子目视着中年人吩咐:“王猛不熟悉路径,你快送他下山。”

  王猛含泪说:“弟子亲近恩师时间太短,能让弟子多侍奉几天吗?”

  华阴子说:“走吧,我要说的已经说过,你还有好多事需作。”

  王猛只得细心收好《尧谱津梁》,随那中年走出庭院下山。到达路口,中年道别转去。王猛再看那山路,却只见云遮雾罩,怪石嵖岈。尽管他一步一回头,原路踪迹隐藏在山与云中,再也无法见到了。

  后来,王猛主持秦国国政,在此筑有“惜别亭”一座,可见他对恩师的永久怀念。

  回到住地,王猛半商半读的生活内容更加充实,一有功夫必定默想华阴子指教,在专门收拾的小几前全神贯注研习《尧谱津梁》,不敢稍有松懈。

  时光一年年过去,王猛已经二十多岁,早过了弱冠之年,按当时习俗,最佳婚期已过,属于大龄未婚单身族。周围的人感觉他这畚箕贩子习性古怪:长年蜗居小屋不嫌窄逼,少有来往应酬不嫌孤独,专读奇异书籍不通财路,身强体健长相不赖不交女友。所以爱给人下评语的邻嫂直说他其实是大半个废物,中看不中用,甚至衣衫不整,并不怎么中看。

  王猛的蜗居也不是绝对没有来客,一个姓姜的老先生间或要进去坐坐。姜老先生和王猛有书缘,家藏古籍不少,王猛常去借阅,慢慢就熟稔起来。

  一次两人闲谈,姜老先生问王猛:“你客居华山多年,年纪也不小了,为何不成婚?”

  王猛说:“这事提起来我就伤心,我爱的女子已经命丧黄泉,想到她我就无意再谈婚事。”

  接着王猛按照姜老先生的要求,把小玲和自己的往来关系详细说了一遍。

  姜老先生叹息一声:“那的确是个难得的女子!——只是,如果她地下有灵,一定希望你赶快成亲。”

  王猛沉默一阵,说:“就算我改变主意,哪里去找中意的女子?”

  姜老先生笑着说:“你倒说说怎样的女子你才满意?”

  王猛也笑着说:“这事我没好好想,至少,得有三条。”

  姜老先生说:“请道其详。”

  王猛说:“第一、不嫌贫穷;第二、志存高远;第三条最难,简直无法达到——”

  姜老先生说:“何必吞吞吐吐,说出来听听!”

  王猛说:“要长得像小玲,至少得有几分像。”

  姜老先生纵声大笑:“就这么几条吗?我心中有个女孩,她也提出过择婿的要求,也是三条。第一条、百无一能贪欲多的纨绔子弟免谈;第二条、资质庸劣无进取心的免谈;第三条、不是诚意求婚的免谈。我看你们的一二条相像,差异只在第三条,是不是可以考虑?” 

  王猛说:“老先生说笑话了,我人也未见,像不像小玲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去诚意求婚?她不见我诚意,当然也只有免谈。所以这事不提的好。”

  姜老先生说:“嗯,困难有一点,提我还是提,因为这事情有办法解决。”

  王猛说:“谢您的热心。恐怕办法是绝对没有。”

三七    蜗居乐
姜老先生说:“你知道明天是个什么节日吗?”

  王猛潜心学问棋艺,对节日习俗一向不留心,只得摇头。

  姜老先生说:“明天二月十九,观音圣诞节,你歇息一天,去华阳佛寺看看庙会总可以吧!我呢,告诉女孩的母亲,让她母亲带着也去庙会。你只要看到我身边的母女俩,就能看出那女孩是不是合你的条件,然后,如果你觉得条件吻合,向我表达诚意,我转告女孩,这事情就成了。是不?”

  老先生反复劝说,王猛只得表示同意。他想,逛一下庙会,了解此地风土民情也是好事。

  姜老先生叮嘱:“可得穿戴整齐点,人家女孩不爱见另类打扮。”

  王猛点了点头。

  当夜,王猛将小玲送给的布鞋翻出来,一言不发注视了好久,直至两手握着那布鞋沉沉睡着。

  第二天去庙会,王猛依旧是小贩打扮,他不想让人认不出他贩卖畚箕的身份,不相信庙会上会发生奇迹,出现像小玲一样可爱的女孩,也丢不开对小玲的忆念。

  可是一到庙会,王猛却惊呆了。他刚进庙会场院,姜老先生就带着母女两人从人丛中挤进来。他发现挽着母亲臂弯的女孩体型高挑,简直是放大了一码的小玲!她的眉宇、鼻翼像极了小玲,眼神则更坚定,没有了小玲那份太叫人怜惜担心的羞怯。

  “哇,小玲当时要是像她,可能不会那么结局吧?”王猛忽然想,他觉得自己的确需要这样的坚强女子支撑。

  接下来就轮到了王猛诚意求婚,首先,他向姜老先生打听这位奇女子的来历。

  姜老先生说那女孩其实是自己侄女,幼年受父母宠爱,取名如玉,背地里甚至夸奖她“我闺女将来嫁人决非平庸之辈!”如玉将这话听进了心里,所以,哪怕求婚人络绎上门,她总是委婉谢绝。

  “以后,先兄过世,如玉失祜,她择婚的标准依旧不变,还放出话来说,‘与其嫁得不称心,不如不嫁!’拖到现在年满二十,还是待字闺中。我看她与你正好都是大龄未婚,所以有意促成这桩婚事。至于和小玲相像,那是出于我的估计。在我这双老眼看来,美貌的女孩总有几分相似。”

  姜老先生说如玉年满二十就和王猛都属大龄未婚,这有无依据?肯定有的。那时候人们把十六岁女孩称为二八佳人,习惯以为女孩十六可算最佳婚龄。唐代李白有女孩自述“十七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的诗句,可见古时候的人婚龄比后世早许多。如玉过了二十,世俗看来和现在年过三十的剩女差不多。姜老先生说她大龄未婚,一点也不奇怪。

  王猛听到这里,才知道眼前的姜老先生竟可能是自己的叔岳父。便拜倒在地,表示只要如玉不嫌弃,也能放过自己对小玲的眷恋,他“愿终身和如玉厮守,无论贫富穷通,始终不离不弃。”

  如玉也奇怪,放着以往数不清的大款求婚者卑辞厚礼不顾,一经他叔父将仅仅见过一眼的小贩王猛情况和表示的诚意做了介绍,她就同意了。他们结婚当然没有隆重摆设婚宴,更没有盈门宾客。男女双方把积蓄掏出来,买下了王猛赁居已久的农家小屋,然后,王猛将如玉母女接至小屋住下,就开始了婚后的家庭生活。

  王猛高兴得忘乎所以,写了一篇《蜗居乐》向新娘如玉炫耀:

  小小蜗居,依山傍路。好风南来,轻抚门户。有棋可玩,有书可读。

  贩畚归家,菜香饭熟。爱妻如玉,琴瑟和睦。高堂老母,慈颜常驻。

  当今公侯,能如我乎?

  新娘如玉看到丈夫诗作,忍不住嗤嗤发笑,她有意嘲弄,便提笔续写了几句:

  自吹自嘘,不识害羞!盆中水热,快去洗沐。一身臭汗,让人难受。

  毋庸狡辩,必须照做。再不听话,拧你皮肉。

  两个快乐的单身汉结成夫妻,又都能文会诗,一个自夸,一个嘲弄,用后世流行语来说,全是秀恩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八   错访桓温
王猛和如玉的甜蜜日子在桓温大举攻秦的时候被改变了。

  本来,王猛在华阴贩畚有一个重要目的,他希望借贩畚到处游走的机会,得知四面八方消息。桓温率东晋精兵攻击苻秦,进据灞上,王猛决定去会见这位枭雄,探看东晋头面人物的状态。

  如玉支持丈夫,不过她说:“没件像样的衣服,你怎么去?听说桓温门庭豪华,莫叫他看扁了。”

  如玉这话说的是实情。此时离他们结婚已经五年,他们养育了王永、王皮两个孩子。如玉专心侍侯母亲,看顾幼儿,耗去了她全部精力。王猛贩畚本就无意全身心投入,所得仅够一家人糊口,他那外衣就只能是件多年照旧的褐。

  中国古人的上等衣服叫锦衣,是丝织品。平民的衣由麻或葛藤纤维织成,叫布衣。布衣再往下才是褐。褐由粗毛或粗麻编制而成,最穷的人才穿。丈夫只有褐穿,如玉自然犯愁。

  王猛把那“褐外套”往身上一披,说:“笑话了,他看不中我的褐吗,我还不一定看得中他那东晋驸马大都督呢!”

  这么说过,王猛就别了家人,前往灞上。

  见到桓温是在第二天。

  桓温正在大帐里和幕僚们议事,看见王猛的名刺上题写着“北海草民王猛求见荆梁四州大都督”那一列好字,桓温说:“放这人进来!”

  王猛披褐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