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们一起上清华 >

第17部分

我们一起上清华-第17部分

小说: 我们一起上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我做什么,我“一诊”的成绩从我交卷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了,即便是考得差,我也犯不着提前“享受”那种痛苦。既然结果一定,我们可以选择“快乐”或者“郁闷”来等待它,来迎接它,那我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接受呢?是什么样的结果就是什么样的,它总是我创造的,总是我经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真的该宽容地不再计较结果,放手并冷静地分析才是我们该做的。
  收获三:人总是应该要有所进步的,永远不要再退回“一诊”后的状态。我再也不要当那样一个讨人厌(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人。这算得上一种逆向信念。也许我不会完全清楚我该干什么,但我绝对完全清楚,我不该重复“一诊”的老路。这在以后几乎成了我的条件反射。每当我“准备”要郁闷的时候,“一诊”后的场面就会一个一个浮现在我眼前。“不要”!我几乎在呐喊,并且,立马改变。
  收获四:我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零诊”和“一诊”一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如何看待我的付出和回报。我必须得说,我不服气这个结果。然而“一诊”后我偶然听到的一句话却改变了我的观念。曾经有一位马拉松常胜冠军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你的很多对手和你的水平差距并不大,但为什么你总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便差距非常微小?”他是这么回答的:“当你和对手势均力敌时,决定胜负的就是境界。” “境界”,这两个字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层巨浪,我突然感到心中豁然开朗。对,这就是我要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我自认实力不输给别人,却一次又一次因为发挥失常遭受失败。的确,我的境界不够。过去,我从未把这个作为考虑的方面,每次都单单从实力上和别人一较高下。而事实上,我的很多朋友有比我更好的心态和比我更高的境界,他们胜过我,并不是不合常理的事。这么一想,我感到自己从心中那个狭隘的缝隙中解放出来了。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努力了。我不再只是一味地抱怨,不再只是思考这个结果为什么不应该存在,因为我已经明白了这个结果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是必然性,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以此为起点,重新出发。
  

“我不要再做这样的人了!”(2)
收获五:什么才是真正的信心?“零诊”我考砸了,“一诊”我又考砸了。我不得不问自己:我究竟怎样才能相信我会在高考中胜出?我突然意识到我“零诊”前后的那种信心是虚假的,是空中楼阁,没有支撑。但究竟什么才是支撑呢?一定是成功的经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屡屡遭遇失败打击的人,比如林肯,是不是早就该因为没有信心而放弃努力了呢?但他们没有,他们依然带着信念坚持并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么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在“一诊”后困惑着我,我常常思考,但脑袋中总理不出个头绪。然而我知道,这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我只会重复“零诊”和“一诊”的悲剧而无法进步。
  直到有一天,我在读史铁生《灵魂的事》时,看到这样几段话而内心豁然开朗: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做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
  “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这又怎么说?
  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啊!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当我把这段话打出来时,我依然像第一次读到一样,深受震动和感动。对于当时的我,这段话无疑给出了我最需要的答案。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信心。真正的信心不是必须要成功的荣耀才能获得的。正如史铁生所说,这并不是一个许诺。没人告诉我们有了信心就可以有成功。真正的信心更像一种希望,不论命运如何捉弄自己,它仍与自己同在。这种希望和信心是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可以努力、可以比当时的自己做得更好。
  自信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他们看得见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它们,他们也明白自己的劣势,但并不因此否定自己;他们的自信不是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更不是依赖于成功的堆积,而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和相信,即便长时间的失败也无法动摇他们“我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念;所以他们从不在意自己是否是自己所处的圈子的顶尖,因为他们知道山外有山,唯一可靠的是自己的进步;即便面对突如其来的强者击碎了他们过去荣耀的桂冠,他们也并不惊慌与怀疑,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从低处开始,他们一样可以努力提升自己;即便他们所经历的没有成功的眷顾,有的只是失败的频频到来,他们也不会怀疑未来。有什么必要怀疑呢?只要自己可以改变、可以努力,希望就与自己同在,这就是最深厚的信念、最强大的武器。
  这所有的思考,把我从那种不安和怀疑中拯救出来。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可以拥有天地一般广阔的心胸和不懈努力的斗志,自己也可以拥有真正的自信。
  “一诊”的打击虽大,但却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危机就是转机,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 想看书来

“我怎么会看了这么多电视剧?!”(1)
我第一次发现高三的空虚
  一个学期的高三学习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我们终于有了机会喘一口气了。虽然我们知道这个短暂的七天假期绝对是作业堆成山,复习任务排不完,但我依然充满期待,满心欢喜。
  临走前,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七天,休息好,也要学习好。他一再地告诫我们,对于很多人——也许就是我们未来对手的人来说,这七天可以发生巨变。天啊,他这些话可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啊,让我不得不做出休息两天、学习五天的决定。放假头两天我可是享受了久违的快乐。然而到第二天晚上,我发现自己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一想到从明天开始我就得面临五天从早到晚的学习,我就郁闷。我真想拖住当时的时间,我很怕第二天的到来。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我没法感到新的一天开始的兴奋,相反,我感到无奈甚至愤怒。又是无休止的看书背书练题!当然我也给自己中午和晚上安排了一些休息时间。但我发现因此我竟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了。每过一段时间我就看看表。“怎么还不到中午啊?”我竟然在期待着休息。我觉得我那时简直就是为了中午和晚上的休息而学习的。一到了该休息的时间,我立马放下书,毫不犹豫,绝不回头。本来我是打算不看电视的,但我发现自己竟然没兴趣干别的,因为那些事要么太费脑筋,要么我没时间。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电视。我其实是个韩剧爱好者,但我高三一开始就给自己立下誓言:不看韩剧。整整一学期我都坚持下来了。可就在春节放假期间,我无论如何都按捺不住了。我开始看当时非常火的韩剧《朱蒙》。我知道这是一部四五十集的超长电视剧,但因为我一开始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住自己,可以只是在休息的时候看看,所以就选择了它。但我大错特错,我发现自己竟然看得一发不可收。但为了不耽误其他的学习时间,我就牺牲了自己的午休时间,晚上也很晚才睡觉。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但当时的自己虽然是意识到了这点,仍然没办法抵制住诱惑。现在我回想当时的情景,我完全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学的,只清楚地记得自己是怎么抓紧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看电视。当时我简直是饱受负罪感的折磨。一方面,我真的很厌恶从早到晚的学习,而且是连续五天;另一方面,我又很厌恶自己竟然自制力这么差,竟然看了这么多电视剧,也很担心是不是真的会像老师说得那样,因为自己的松懈和别人的努力而被对手甩在后面。那时的心中充满着矛盾和不安。但说实话,我虽然喜欢看电视,但一直都不是那种没有自制力的人,我可以很好地控制住自己。但我不明白,那时自己怎么就会变成那样。后来回到学校,我一和好友讲起此事,她们竟然纷纷表示同感。原来她们也有和我相似的经历!这太奇怪了。如果这只是发生在我身上,也许只是个偶然,但它竟然同时发生在我们几个身上,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并不是我们几个真的就那么没有自制力,更不是我们产生了厌学情绪。因为当我们回到学校,稍稍调整就迅速回到了过去那种学习状态。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回到家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几个一致认为:之所以我们一回到家、一有了休息时间就疯狂地看电视的原因在于那时的我们都太需要休息了。而我们都有刻意压制这种欲望、刻意安排时间多学习的想法,正是这种冲突造成了我们对学习的反感。正如面对洪水,却用堵塞而非疏导的做法一样,我们过分的压制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而同时,我们的精神是空虚的,所以,电视很容易就入侵了。
  高三那么忙碌,怎么会空虚呢?很多人不理解,但事实如此。高三时我们虽然生活忙碌,脑袋中也随时挤满了要背的东西,但精神上却是空虚的。换句话说,我们几个太久没有享用过精神食粮了,那时的我们简直就是“饥民”。“那么给自己‘充电’不就完了。”也许有人会这么说。但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有很多“充电”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太累了。疲惫了一天,一旦有了休息时间,我们唯一想做的就是什么都不想,纯粹地放松脑子。很多很深刻很有意思的书、电影等等,我们都没有精力去应付了。而另一些放松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高三学生而言是不能干的,或者最好不要做的:最好不要看小说——战线长,易上瘾;显然平常也是没有时间出去逛逛街什么的……那么在若干学习的空隙中,我们要拿什么来填充自己?虽然看电视很容易让人的头脑变得麻木迟钝,但也许正因为这样才适应我的胃口——脑袋中挤满了各种东西,我需要一二十分钟什么都不想。而在春节期间,这种情况变得特殊了。我们所拥有的休息时间变长了,但因为学习的需要,我不得不整天整天地坐在书桌前,而原本一个学期下来,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