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悲歌一曲东林党 >

第42部分

悲歌一曲东林党-第42部分

小说: 悲歌一曲东林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上中天,“头目”和几个弟兄骑马快速朝京城方向奔去,等大家摘下黑头套,彼此互相望了望,竟痛痛快快大笑起来。原来“头目”竟是汪文言,而几个弟兄则是汪家的家人。当汪文言一行赶回家中时,天都快亮了,红玉早已备好了酒菜,正准备给他们接风呢 !

  刚进了十月,福建道御史周宗建便向皇上递了《首劾客氏疏》。疏中斥责客氏不过“微劳薄行” ,居然享受一品夫人的待遇;无功受禄,居然得到“重土名田”的封赏,实属恩赐过当。疏中针对客氏不愿离宫,尖锐指出她“恋上不舍,必有所图” 。

  周宗建是苏州吴江人,也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有远见,遇事敢言。十岁时听父亲讲杨椒山弹劾严嵩的事迹,竟拍掌大呼“杨公大好死 !那严嵩遗臭万年 !”中进士后,曾任县令六年,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县无欠税,道无拾遗,民乐其业,读书人一心向善。天启元年周宗建调到京城任御史不久,便发现客魏朋比为奸。当时有人认为客魏容易对付,说他二人就像壁鼠,没有多大作为? 周宗建不以为然说:“小毒蛇已变成了大蛇,乘雾便不可###也!” ,于是首次点出客氏之名,上疏进行弹劾。在明代,御史的权柄极重,常被称为“风霜之任” ,他们弹劾不法,令百官震恐。都察院下设的十三道御史,官阶不过七品,却可以代天子巡查各方,称“巡按御史” ,冠以钦差身份。无须置疑,御史参劾内宫,也属于他们的职权范围。因此周宗建“首疏”一出,反响极大。 

  皇上朱由校听太监读过后,十分反感,他心说这是朕的家事,奉圣夫人哺育我长大,就相当朕的母亲,没有功劳还有辛劳呢,做儿子的赏赐给母亲点东西,难道还必须外臣批准吗?再说奉圣夫人留在宫中,伺候朕的起居饮食,让朕过得舒舒服服,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再说,朕还没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呢?他越想越生气,气哼哼地把周的奏疏,仍在了一边。此后,又有一些言官上疏谈论此事,要求客氏出宫,朱由校皆置之不理,连听都不听。直到有一天,次辅刘一燝郑重其事的向他谈论此事,指出客氏滞留宫中,无任何道理可言,皇上一时竟无言可对,只得下旨命客氏出宫。

  客氏出宫时,乘锦玉辇,随从宫女数百人,各个手捧御炉,气派赛过皇妃省亲。客氏出宫刚一天,十七岁的皇上便寝食不安,他传谕内阁说:“(客氏)今日出宫,朕午膳至晚未进,暮思至晚,痛心不止,令(客氏)速进宫奉慰,外廷大臣不得饶舌。”刘一燝等阁臣读了圣旨,真是哭笑不得。

  第二天,客氏又被召回了宫中。皇上为了表示歉意,特地提拔客氏的儿子侯国兴、 那个肥蠢异常坐下就瞌睡的花花太岁,做锦衣卫指挥佥事。

  御史周宗建目睹了皇上朝令夕改,客氏去而复归的情形,心中无比气愤,便又第二次上疏陈说此事,他指出客氏日后将会“骄恣逾份”“后患难禁” ,而皇上之言“有同儿戏” ,日后将何以取信天下?……

  这一次皇上听司礼太监读了周的奏疏,十分生气,下旨要廷杖周宗建,此时叶向高已返回京城,刚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叶一向看重周宗建这个弟子,知道他政事文章皆卓然有声。便连忙上疏申救,朱由校看在叶的面子上,便改为了罚俸……

  不久,便发生了言官孙杰弹劾吏部尚书周嘉谟的事件。原来给事中孙杰与霍维华同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且关系密切,霍维华临出京时,把孙杰介绍给魏进忠,魏便指使孙杰上疏参劾周嘉谟。孙满口答应,他在疏中称霍维华任兵科给事中仅仅三个月,并无过失,霍参劾王安也是职权允许的,而周嘉谟是受了刘一燝的指使,外调霍维华是泄私愤,目的是为王安报仇。皇上读了孙杰的奏疏,因事关顾命大臣吏部尚书,便将孙疏下发阁议。

  首辅叶向高读了孙杰的奏疏,颇有些左右为难。一方面周嘉谟刘一燝都是顾命大臣,德高望重,另一方面,孙杰霍维华还有新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都是自己的门生,三个人系同学。他正在踌躇间,孙杰登门拜访来了。孙献上见面礼后,便神秘兮兮地对叶向高说:“恩师,你老人家能当上首辅实属不易?”

  叶向高一听十分惊诧,孙杰继续说;“那刘一燝百般阻挠皇上起用老师,他自己一心想做首辅!”叶向高毕竟离开京城八年了,况且他与刘周二人并不熟悉,于是便轻信了孙杰的挑拨。实际上自方从哲辞职后,朱由校曾有意让刘一燝任首辅,但刘坚决推辞,执意推荐叶向高。

  孙杰看出叶向高轻信了自己的话,便又煽惑叶说:“刘一燝最信任熊廷弼,那姓熊的刚愎自用,只知道‘守’,辽西早晚得让他丢光了!熊蛮子哪比得上王化贞的谋略?前经略袁应泰失掉沈阳后,化贞正以参议的身份守广宁,他招兵万人,还打了几次胜仗,深得人心,要不皇上怎么会新任命他当巡抚?虽说眼下化贞还受熊廷弼指挥,可他的才能远胜过姓熊的。恩师只要一如既往的支持王化贞,将来麟阁功勋当垂手以待老师,那刘一燝熊经略,是得不了志的,遂不了愿的?”叶向高听了孙杰的一番话,更坚定了自己态度,从感情上讲,他还是倾向把恢复辽东的希望寄托在门生王化贞身上。……

第八章      熊案风波(一)
王安被客魏害死的消息传到了山海关,经略熊廷弼放声大哭,他真想只身入京,将那###奸阉碎尸万段,然而如今他领兵在外,没有皇上的宣召,是绝不允许随便进京的。

  熊廷弼此次重返前线,全然没有了上次赴辽时指挥全军独断独行的权利。他虽身为辽东经略,负有指挥辽东战场的专责,可他手中竟无一兵一卒,他驻守在山海关,属下只有从京城带来的五千兵马,而巡抚王化贞拥兵十三万,驻守在前线广宁,王事事不服节制,依仗着朝中有兵部尚书张鹤鸣作后盾,及老师叶向高首辅的青睐,简直不可一世。早在七月叶向高在赴京路上,就曾上疏天启皇帝,指出抚臣王化贞条议确切,足可以作为抗辽的寄托,朝廷应对他专委任,重事权,有请必应,应必速,辽事尚可办。

  有了内阁首辅的全力支持,王化贞变得忘乎所以,当熊廷弼拿出了以守为主的“三方布置策”时,王化贞并不买账,而是提出了以战为主的速胜之策。王化贞把恢复辽沈的希望,寄托在蒙古出兵和降将李永芳的内应上,他扬言说:“我率兵六万,一渡辽河,河东人必内应。中秋之月,朝廷便可高枕而听捷音。”

  熊廷弼听了王的夸夸其谈,当即指出蒙古兵虽多,却不是八旗金兵的对手;投降金兵的李永芳,受努尔哈赤恩惠甚多,不应轻信他;辽、沈失陷,我军士气大减,不可轻易渡河发起进攻,总之蒙古不足仗,李永芳不足信,河不可轻渡。王化贞本是个庸才,对用兵打仗并不谙熟,又好大喜功,对一切军杖、粮草、营垒之事从不过问,今日他看到熊廷弼对自己的军事计划不屑一顾,非常不满,与熊争论了许久,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八月,王化贞意外收到参将毛文龙的情报,说镇江(丹东)后金守将陈经纶,有投诚反正之意,并与毛取得了联系,打算里应外合。王化贞大喜,立即派毛文龙配合陈某突袭镇江,结果大捷,明军遂收复了镇江。一时间满朝皆喜,唯有熊廷弼持有异议。熊说毛文龙出师过早,三方兵力未集,打乱了全盘战略计划 ,“依我看,称不上什么奇功?”而王化贞却满心欢喜,他致信兵部尚书张鹤鸣,请求急发天津、登莱水师二万,援助毛文龙,并告知自己正准备率广宁守军四万,渡过辽河去攻打后金占领的海州。张鹤鸣闻后欣然同意,并迅速调兵前往。

  熊廷弼知道后十分生气,上疏向皇帝告张鹤鸣的状,他说“臣既是经略,四方援军就该听我调遣,可张尚书直接发兵,不让我知道。两个月前,我曾向兵部询问调军的数目,兵部置之不答。臣有经略之名,却无经略之实!……”然而此时朝廷大臣已成一边倒的形势,支持王化贞的占绝大多数,无论熊廷弼的话含有多少正确的成分,可在朝廷中却几乎没有市场。更令熊憋气得是,兵部竟下令命他率领守卫山海关的五千兵马,移师右屯,以配合王化贞作战。

  王化贞带兵浩浩荡荡去攻打海州,然而海州之战并不像他想的那么轻而易举。王五次袭击海州,五次无功而返。熊廷弼无奈,只得写信给皇上,请皇上制止王化贞一次又一次劳兵伤财的举动。熊在信中沉痛地说:“我兵屡进屡退,敌人已窥知我军动向,愿陛下明谕抚臣(指王化贞),慎重举止,勿被敌人所笑。”

  王化贞得知了熊的上疏内容,十分不满,他也上疏给皇上,除对海州之战作一番解释外,还信誓旦旦向皇上许愿说“愿借兵六万,一举荡平金兵!……”

  对时下的战局,熊廷弼颇有鞭长莫及之感。本次出京他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抱有不恢复失地誓不归的凌云壮志,可如今却处处掣肘?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陷入旷日已久的经抚不和及朝中的门户之争中。他回想上任不久,就听说王化贞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他自己的作战方略,即将兵力分为六营,沿辽河驻守。此外他还计划派兵分守西平、振武等关塞,伺机出兵破敌。熊廷弼认为此方案不妥,火速上疏进行劝阻,他指出辽河窄浅,不易守御,如沿河驻兵,势必会分散广宁守军;若敌兵偷渡突袭,伤我一营,其余五营也将难保;不如沿河多派小股游击,不停地骚扰敌方,再在辽河至广宁一带多设烽火台,用来监视后金的一举一动。至于西平、振武等关塞,不必增派更多兵力,只需派少数士兵加强侦察,如遇险情,立即点燃烽火向广宁报警则可,总之应把广宁视为防守要务,城中须重兵把守,城外可根据有利地形建营设寨。最后熊廷弼强调广宁是辽西走廊的咽喉,广宁如果失陷,后金就将兵临山海关,直接威胁京城安全。

  对王、熊二人在军事部署上的重大分歧,天启皇帝不懂兵法也难做判断,他正准备将二人的方略下发到朝会上,让群臣讨论,恰恰这时在前线任监军御史的方震孺,派人送来了一道《防河六不足恃疏》,方经过实地勘察,得出了一个“辽河不易守”的结论,他提出辽河宽不足七十步,全不见有惊涛怒浪,守河士卒不足二万。再有很快河水就要结冰,敌兵会如履平地,若要冬季防守需再添加二十万士兵,请问此兵从何处措办?从而否定了王化贞沿河防守的计划。

  ……为此王化贞对熊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王认为是熊授意方御史上疏,故意拆自己的台,为此事王化贞还撂过一阵挑子,不理兵事整日在家喝酒打牌。熊廷弼得知后,迅速给皇上写信,请求皇上申谕王化贞,不得借口“节制”二字,坐失事机,王化贞知道后,对熊又增添了一层不满。之后,熊与王又在援辽之师的命名上,产生了分歧。王化贞把“援辽”统统改称“平辽” ,激起了辽地百姓的反感。熊廷弼对王说,辽人又不曾叛乱,若称援军为“平辽” ,只能是瓦解民心军心,王化贞听后并不认同。

  眼下,王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