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邱晓悠然[种田] >

第31部分

邱晓悠然[种田]-第31部分

小说: 邱晓悠然[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还好有一个国庆假期,可以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来翻译而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因为这份资料的翻译关系到邱晓能否接下这份大活,所有邱晓格外用心的去做,当晚几乎通宵未睡,只在凌晨眯了一小会,终于在十一当天下午把资料翻译好发了回去。可能外国公司是不过我国的国庆节的,当天下午五点,陈凯就给邱晓来电话了,说对方公司满意邱晓的翻译,准备将这份活给邱晓,但是要要求邱晓签一份保密协议,邱晓必须保证不将自己所接触的任何E公司资料外泄,否则将会有巨额违约金等着邱晓的。人家本来还要求要本人当面签协议的,但陈凯考虑到邱晓一露面可能这笔买卖就崩了,遂解释邱晓人在外地自己和杜顾问一同为邱晓做担保并负责将相关协议邮寄给邱晓让他本人签字后转交给E公司。通过一系列波折,最后总算让邱晓接了下来。不过对方还是有时间要求的,那就是务必要在今年内完成。而现在到年底刚好有三个月,对于邱晓来说,他必须要在不到90天的时间内完成近百万字的翻译工作,而且翻译质量要得到对方认可,这对于一个还要上学的高中生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陈凯也对此劝说过邱晓,但为了总金额高达十万的报酬来说,邱晓决定拼一把。

    从此一直到年底,邱晓都处于一种极端忙碌的状态,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学业紧跟老师们的教学速度,抓紧时间把作业都在学校里解决掉,一方面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这份艰巨的翻译工作,为此,邱晓几乎一个学期都没回过石湾村,来回一趟对邱晓来说太费时间了。

    终于在离新年还有三天的时候,邱晓完工了,让小智检查再三后,非常有成就感地把自己三个月的心血之作发了出去。陈凯在收到译稿后立即打来电话对邱晓能按时完成表示了祝贺,并表示一定会为邱晓争取更多利益,让邱晓就等着好消息吧。

    对于陈凯能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邱晓现在是完全不关心了,他只想好好睡几觉,把严重透支的精力补一补。接下来的几天邱晓就是有空就睡,睡醒就吃。这让这学期一直觉得邱晓是个及其勤奋的学生的老师同学吃惊不小,不知道邱晓是不是生病了,为此班主任还找过邱晓谈了一次话,让邱晓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注意等等。对此关心邱晓在感到窝心的同时也只能含糊糊弄过去了。

    其实邱晓自己也已经决定以后不再接这么重这么赶的活了,时间长了他的身体肯定吃不消,而且会影响到自己学业,这是邱晓在赚钱的同时所不能允许的。这次应该算是把装修费赚回来了,以后还是就接一些简单轻松的活赚赚学费生活费就好了。自己毕竟现在是学生,好好念书将来考上京城的大学是邱晓现在的第一目标。

 39第三十七章



    紧接着又一个新年到来了,元旦学校放了三天假,邱晓决定回石湾村一趟,因为这个学期他只在十一放假时抽空回去了一次,到现在已经三个月没回去过了。再不回去看看自家院子里又要长草了。

    元旦当天,邱晓坐了最早的一班车到龙角镇,又在镇上转车,终于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回到了村里。

    现在的石湾村和三年前邱晓初来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和邱晓有关联的。因为邱晓激情似火的种菜热情和那个冬天自己搭的简陋暖棚,给了村里人特别是李叔以启发,他们这石湾村地处山沟里,山多地少这能耕种的土地就更少了,而且基本都是坡地,种什么粮食产量都不是很高,所以一直贫困至今,而通过邱晓的行为,李叔一家子过年时一合计,这坡地种粮不行,不过种菜到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且种菜产量高周期短,冬天如果能在盖个大棚出来,规模不用很大,这一年的收入算下来虽然也不能使人一朝就富裕起来,但绝对会比现在日子要好过些。

    于是从李叔开始,开春时把自家的地拿出一半来种应季蔬菜,到冬天时找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搭建了一个不到半亩的塑料大棚,种出的蔬菜由二闺女的一个家里跑车的同学帮忙拉到市里去卖,除去一应支出,当年李家的收入比之去年几乎翻番。这一情况极大的刺激了村里其他人家,来年基本都开始搞起了蔬菜种植,并且家家几乎都建了大棚,邱晓家的地也被邱晓在和父母商量过后收了回来,自己盖起了大棚后优惠租给了李叔家。邱晓觉得既然赚钱就要“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可以说整个石湾把蔬菜种植搞成了规模种植,由于他们种菜很少用化学农药,石湾村的蔬菜在市里逐渐形成了口碑,后来已经不用他们自己找车往外拉,不少客商自己带着车进山来收购。慢慢的,石湾村带动起周边村子也都开始种菜,一天天富裕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石湾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不是你不能不会做,而是看你敢不敢去尝试做,只有你尝试过了,才有改变现状的可能。

    介于自家目前冷锅冷灶的现状,邱晓很是自觉地推开隔壁李家院门,光明正大地蹭了一顿午饭。李叔李婶对于邱晓的长期不回家行为进行了长达一顿饭时间的批判,在邱晓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再三强调是因为学习紧张而未按之前报备的半月回来一次的约定执行,李家夫妻俩才算是放过了邱晓让他有时间回家看看了。

    进到自家院子,邱晓发现自家院子并没有象自己想像的那样荒草成荫,而是还算干净,土地也象是被翻过的样子。进屋后,屋子里也是一副经常有人打扫的情景,邱晓决定走之前一定要再次去谢谢李婶,自己家真是多亏他们照顾了。

    在家待了两天,邱晓好好收拾了收拾,在假期的第三天又把自家钥匙交给了李叔他们,让李叔平时照看一下,而邱晓自己则是又辗转倒车回到了县上。过完元旦,这学期也就快要结束了,现在有时间了,为了期末考试,邱晓要好好准备一下,毕竟自己初中时已经当了三年的年级第一,现在虽然环境有变,竞争激烈了,但邱晓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自己不能接着得第一呢?所以在接下来一直到考试前的这段日子里,邱晓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把其他时间都用来复习准备考试。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邱晓真的再次拿到了年级第一,并且将这一荣誉保持到了高中毕业。当然那是两年多以后的事了,而现在的邱晓只是再次打点行李准备和自家老爸老妈回合一起过年了。

    ————

    这次去A市,邱晓已经不需要邱爸到火车站接站了。邱晓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间价值,决定给邱爸邱妈多带点东西过去,毕竟现在开着饭馆呢,像什么蔬菜米粮的需求量大,而且冬天味道好的新鲜蔬菜在A市可是紧俏货。当到达A市后,邱晓来到离自家饭馆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此时正是午后,大人上班了,小孩上学了,而家里的老人则正好午休呢,因此巷子里此时并没有人,在离巷子口不远但视线有些被遮挡住的一个院门口,邱晓看四下无人把自己空间中早已准备好的三十箱蔬菜,七八袋大米和几十斤的腊肉、干蘑等统统堆在地上。转身几步到巷子口,把刚才观察好的,就停在巷口等着拉货的两辆三轮车叫了进去,把所有东西到装上车后,向着不远处的自家的饭馆走去。

    现在的“迎客居”已经不是半年前刚开张时的样子了,因为邱爸的好手艺,再加上饭馆的服务确实热情周到,在这附近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而邱爸邱妈因为生意日渐红火,雇的人手已经扩大到6人,3人在厨房帮邱爸,3人作为服务员,邱妈则基本坐在临门的柜台里负责酒水和算账收钱。这个时节,离过年已经很近了,再一个来礼拜就是年三十了,附近的大学早已放假,饭馆的生意也渐渐冷清下来,不过在这条街上新盖起的几栋写字楼里的大大小小的公司们,因为公司老板们都视“赚钱”为第一要务,不到年跟前是不会放假的,因此,饭馆的顾客到饭点时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这几个月饭馆推出了送外卖服务,中午订餐的电话那是不待停的。每到中午晚上饭点时,最忙的就是送外卖的小工了,大学还没放假时还有几个打零工的大学生给分担一下,现在就靠店里的人经常是忙的脚不沾地。而邱晓到来到是很好的缓解了这个景象。

    最先看到邱晓到来了还是邱妈,因为她就坐在一进门的柜台后面,正在按着计算器算着今天的“流水”,眼角的余光瞥见有拉货的三轮停到了自家馆子门口,见来人进门,以为又是推销什么东西的,就头也没抬的说道:“快过年了,我们已经准备歇业了,不进……”

    那个“货”字还没说完,就发现面前的柜台上趴了个熟悉的身影,是儿子!

    邱妈激动地以让邱晓都为之侧目的速度窜出柜台一把把自家儿子搂在怀里狠狠地“蹂躏”了一番。都顾不上说话了。

    听到动静的邱爸从厨房里出来,一看是儿子到了,也很是高兴,嘴里还埋怨着:“怎么就自己来了?也不给我们来个电话,好去接你。”

    邱晓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挣脱了老妈的怀抱,忙和老爸打招呼:“呵呵,爸,我都多大的人了,自己能行,不用你们接。对了,我给你们带了些老家的东西,找个人帮忙卸一下。”

    听到儿子说给他们还带了东西,忙把还在店里的伙计叫了一起出来,到了门口,才看到那满满两辆三轮车的东西,唉,这孩子每次这都是在搬家么?

    其他等会再说,先卸货要紧,四个人再加俩车夫很快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店里放好,邱妈拦住邱晓自己上前和车夫结了车钱。邱晓叫车时为了赶时间压根就没问价,这会邱妈可是作为“本地人”很清楚目前的行价的,很是公道的结清车费,打发走两辆三轮车,这才一家人进了店,坐下寒暄。

    通过寒暄,邱晓才知道原来现在快过年了,邱家夫妻心地好,想着自己雇的小工们家都是外省的,越到年底车票越不好买,回家越紧张,就和大家早早的结了工钱并发了红包,打发放假回家过年去了。只剩下唯一一个主要送外卖的小工,叫赵越,是个和邱晓同年但大月份的男生,因为父母早年离异,由奶奶带大,但去年初奶奶去世了,留下赵越一个人,没人管,孩子安葬了奶奶后又没钱,房子也被其他长辈给占了去,自己孤身一个人来到A市讨生活。当时邱家店里正在招人,在门口贴了告示,赵越就来应征,刚开始邱妈看他瘦瘦小小,脸色也不好,就不想要,但还是问了大概情况,一听这孩子和自家儿子一般大,而且现在算是个孤儿,一个人到城里来打工准备养活自己,而且当时已经是身无分文了。看着面前这个明显营养不良而长得矮小的男孩子,在一想到自己远在老家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儿子,邱妈心软了,就留下了赵越,这孩子不容易,即便干不了什么重活,再说店里养个小孩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让邱家夫妻没想到的是,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小娃,脑筋特别灵,手脚也勤快,嘴巴也甜,因为人小力气小,但没几天就和店里其他人处好了关系,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