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3部分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3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的产物。蒸汽机、代议制政府和基督教乍一看似乎是连在一起的,“西方
文化”降临到中国大地时,看起来比后来所表现的要更加一致,因而更具威
胁性。它的威胁似乎要求中国变成自卫的商业-工业-军事的国家。
但是,正是“西方”的这种多样性,使人们明确了西化必须是有选择的;
一般地说,选择的标准是西方的方式要适合中国的需要,这样,引进的东西
能扎下根来并变成中国的东西。外必须适合内。
的确,人们禁不住断言,甚至在现代中国,国外鼓动的革新仍必须作为
“传统内的变化”①而出现。因为即使与传统最惊人的决裂,仍然是在继承下
来的中国方式和环境的日常连续统一体中发生的。缠足的结束和妇女的解
放、白话文的写作、对国家而不是对君主的忠诚、孝道的放弃,这一切都从
中国文化领域中找到了根据。变革的步伐可能会产生眩晕、恐慌和反崇拜偶
像的心理,但变革仍然由专心用中国语言谈话和写作的中国人民在中国进
行。
这就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即平等地对待西方的最自然的方式是遵循少
数中国人的那种传统,这种传统与西方的商业和激烈竞争方式的共同点,多
于与中国的官僚制度和调和妥协这些理想的共同点。例如,在广州的早期交
往中,“西洋”人特别有威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粗野和贪婪的方式投合了
广州民众深深隐藏的倾向。西方“夷人”彻底的商业精神,在繁荣的十三行
聚居区后面的猪巷的店主中得到了迅速的响应。一旦印度的鸦片由代理行的
私商从印度运入,商业的贪婪造成了双方鸦片贸易的增长。它成了 19 世纪主
要的中外双边合资事业,它进行顺利,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担扰和预见。
把广州的鸦片贸易中间商看成是与西方贸易世界有很多共同点的中国传


见朱利安?杰恩斯:《两院制思想垮台时的自觉意识的起源》,比较第 50 页:“科学的概念都是……产生
于由具体隐喻作出的抽象概念”;第 53 页:“了解一事物是为它作出一个人们熟悉的隐喻”。
② 中国寻求与西方类似的事物的活动特别引起了已故的李文逊的兴趣,见他的《儒家中国及其现代的命
运》。
① 小 E。A。克雷克使用这个词组(以区别于现代的西化)去说明宋代城市化及伴随而来的变化,见他的《宋
代社会:传统中的变化》,载《远东季刊》,14。4(1955 年 8 月),第 479—488 页。



统的继承者,这只需要一点想象力就行,这些中间商对把中国引进现代国际
商业界,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有些看上去是共和革命所受的“外国影响”,
在再看一眼时,可能证明是与更古老的中国倾向吻合的,或者是由此而形成
的,这些倾向具有某些与外国人相同的特性。在下面,我们只能指出这个历
史问题的几个方面。



作为小传统的面海的中国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一部分一部分的分解下,“中国”这一文化统一
体已被分成一个非常多样化的亚天下。不可分割的形象正在被许多不同方面
的发现所代替;现在的研究把地方、城市、各省、区域或大区作为有效的分
析领域进行探索。①与此相似的是,中国内地占统治地位的农业-官僚政治秩
序与中国边境地区一些边缘的少数人的传统,正在形成对照。
西北长城边境地带,是集约的旱地耕作让位于以畜牧为基本活动的社会
组织的一个边缘地区。西南中国曾经是灌溉的稻米文化让位于亚热带山地部
落刀耕火种农业的边缘地区。还可以确定其他这样的地区,例如,东北通古
斯诸部中的渔猎和农业的半游牧混合经济的边境。但是,在所有这些地区中,
西北的草原边境曾经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因为畜牧生活产生了能入侵和统治
中国北部的骑兵。对比之下,西南沿海出现了中国人迁向海外的情况,但在
19 世纪 30 年代之前没有外国入侵。
面海的中国是沿东南沿海的边缘区域。山东北部黄河多沼泽的港湾和南
面黄河或淮河的这种港湾,阻碍了沿海定居和海上航行。中国北部总的来说,
缺乏可以形成浙江-福建沿海港口的那种沿海的山脉和河流。它还缺乏诸如
茶、丝和陶器那样的出口品。到了 19 世纪,上海-宁波和南满之间有了广泛
的沿海贸易。但是山东和辽东在国际贸易中并不显得重要。根据这个标准,
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主要区域是从长江三角洲延伸到海南岛的这部分。但是它
包括了近海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以及外缘的琉球群岛和吕宋岛。①
在某些风格和传统问题方面,这些边缘区或边境区与占支配地位的农业-
官僚政治的腹地形成了对比。腹地集体凝集力的鲜明而持久不衰的特性必须
加以认识,然后我们才能继续进行对次要传统的探讨。这一多数人的秩序是
早期中国人天才的伟大成就,它比东亚的任何其他生活方式都建立得更加严
密。它的特征是,帝国的君主政体是它“构成秩序的道德中心”,②儒家的三
纲(忠君、孝父、敬夫)是它关于社会秩序的教导。这个社会的基石是它的
扩大了的家族制度。豪门大族的寡头政治权力,在晚唐和宋初才被统治阶级
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政府权力所代替。③从此以后,受过经典著作教导的
官员是皇帝的地方代理人,而有地和有功名的绅士家庭则是地方精英的支
柱。
近代的研究工作当然戳穿了以德治天下和合乎规范的和谐这种儒家表
象。这些研究揭露了这样一个旧秩序:大批平民在其中常常被自然灾害和地
方混乱——周期性的饥荒、盗匪抢劫、村与村的不和、农村的长期苦难、家



① 在施坚雅的《19 世纪中国的区域城市化》中,九个大区“在基本上是农业区域体系中”(第 253 页)专
门从事“定居的农业”(第 212 页)。海外贸易迄今在他的城市研究中处于非主要的位置。见施坚雅编:
《晚期中华帝国的城市》。
① 由小约翰?E。威尔斯划定,见他的《从王直到施琅的面海的中国:边缘史的几个主题》,第 203—238 页,
载史敬思、小 J。E。威尔斯合编:《从明至清:17 世纪中国的征服、割据和延续》。见第 206 页。
② 所引的短语出自张灏之文,载《亚洲研究杂志》,39。2(1980 年 2 月),第 260 页。
③ 戴维?G。约翰逊:《中世纪的中国寡头政治》,第 149—152 页。柯睿格估计 1046 年的文职人员为 12700
人,见他的《宋初的文职官员,960—1067 年》,第 55 页。



庭中的专横、地主贪得无厌的剥削、官员的贪污——所摧残。①但是,这些现
实的悲惨情景,反而突出了关于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传统宣传的持久性,
如果不是突出它的成绩的话。
由于古老中国规范的理想对现有论述中国的中外著作起了极其重大的作
用(例如见第 10 卷,即《剑桥中国晚清史》上,第 1 章),让我们在这里只
去注意这些理想在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农业-官僚政治传统及其统治阶级方面
的相对效能。
中国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从远古时代沿袭下来的。武士-统治者和
在行政中协助他们的记事的书吏(文人)的作用,在商代中国社会开始时已
明显地表现出来。②上层阶级的优秀人物和老百姓中的普通人出现在周代的典
籍中。天子君临天下的权力和他的官僚的施政,在汉代已经牢固地确立了。③
统治阶级的大厦逐步被建立起来,这个大厦是以儒家准则的哲学前提为基
础,并被科举制度规定的许多做法所支撑。明清两代有功名的绅士阶级终于
出现,这是中国社会史上最为人所知的事,这个阶级被灌输了忠君思想,并
且受到了支撑社会-政治秩序的训练。④大部分的记载(几乎全部用统治阶级
观点写成),说明了不到总人口 5%的士大夫阶层,是如何全面地统治中国
社会中军事、商业和其他所有集团的。
每个思想正常的中国人都力图维护的这种秩序包括妇女听从男人,年轻
的听从年长的,个人听从家庭,农民和士兵听从有功名的学者,整个社会听
从帝国的官僚集团。这种统治因为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更加持久,灵活性表现
在允许农民买地,让所有男人竞相参加考试,承认母亲和岳母不能撇开不管,
容许商人捐纳而进入有功名者的阶级。总之,统治阶级懂得如何通过吸收中
国社会的有才之士而使自己永久存在下去。地主、商人、工匠、僧侣几乎没
有独立于官吏阶级的力量,这部分地当然是因为地主、商人和官吏的作用一
般都体现在主要世家子弟身上。家庭主义事实上在农村一级和在统治阶级内
部把社会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又提供了两者之间流动的渠道。①旧中国不但是
农业-官僚政治的,而且是家庭主义和扎根于土地的。它与亚洲内陆和靠航海
为生的边境地带那种人烟稀少和物资流动性较大的情况形成对比。
像这样一些一成不变的现象,反映了帝国儒家在奠定社会秩序的准则以
使人民社会化并用它来灌输人民这两方面的长期实践。中国人生活的多样化
程度现在看来远比编年史撰写者所说明的程度要大。地理环境、地方习俗、
建筑风格、方言、货币制度、作物收成、工艺、交通和技术的巨大差异刚刚
开始在探索。可是,普遍接受从事农业的农民村落、门第结构、单薄的统治


① 例如见史敬思在他的《王氏之死》第 39—48 页叙述的残忍的细节。
② 到公元前 2000 年,城市已在中国的几个区域(特别是河南、山东、江苏和湖北)中发展起来,它们是与
“由高度阶层化社会造成的社会生活、冶金术、文字和优美的艺术风格”一起出现的。张光直:《古代中
国考古学》,第 217 页。
③  “脑力劳动成了高于他人的地位的象征……孟子认为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是君子,以区别于小人。这个
观念……许多世纪以来已在中国社会被广泛地接受了。”瞿同祖:《汉代的社会结构》,第 64 页。
④ 关于清代科举考试的生动的叙述,见宫崎市定的《中国的考试地狱:中华帝国的文官考试》(康拉德?希
洛考尔英译);又何炳棣:《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
① 见莫里斯?弗里曼:《莫里斯?弗里曼中国社会研究论文集》,例如,“门第越富有越强大,越可能分
化为富和贫、强和弱”,第 339 页。



阶层、经典文献、官话,以及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在内的关于社会地位的儒
家等级制度,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长期团结。显然,我们在
这里见到的是,教导和行政战胜了地方在政治上的独立,也许我们应该称这
种现象为普遍和局部的共生,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共生。总之,在正统著
作和皇帝言论中奉为神明的这一中央大传统,已经懂得如何与分散在村落和
边境的诸小传统共处,并高踞于它们之上。
现在让我们试着确定面海的中国的特性并探究其成长。首先,它因有海
洋独有的特征而与所有其他地区不同。例如海面下鱼的收获和海面上的航
道,在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