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学士 >

第330部分

大学士-第330部分

小说: 大学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成天呆在一起倒也是一件美差。所谓秀色可餐,人家也不过才三十出头,在现代社会还年轻着呢!
  孙淡自然不好说又给展布写了三本新戏,若真如此,只怕太后又要将展家班给招来通州,这不是害了展老板吗?
  “回太后的话,臣近日政务繁忙,倒没工夫写新本子。”
  太后很不乐意:“什么繁忙,怎么就繁忙了,我看这朝中大臣成天纠缠着本宫该以何礼仪进宫,也没干什么正事。”
  孙淡无奈,只得道:“太后说得是。”
  “我看啊,孙淡你且把手头的事情先放一放,再写一个本子出来正经。”太后吁了一口气:“真热啊!”就伸手扯了一下领口,露出一截让人惊心动魄的白皙脖子。
  孙淡忙将眼睛挪开,低声道:“太后,就算孙淡现在开始动笔,只怕太后也看不到臣的新戏了。”
  太后吃了一惊:“怎么回事,本宫乃是皇太后,想看什么戏看不到?我呸!”
  孙淡淡淡道:“回太后的话,臣听陛下说过,太后老呆在这通州也不是办法,想早一点接你老人家进宫奉养。可惜,因为朝臣阻力实在太大。陛下也是烦不胜烦,想不出任何法子。就有意送太后回安陆去。”
  “什么,皇帝真是这么说的!”太后咆哮一声站了起来,大骂:“这个不孝的儿子,他还做什么皇帝,还怎么做别人的表率?还有,还有那个杨廷和,老贼,若不是他使坏,我早进京城了。他怎么还不去死啊,老贼,老贼!”
  一团口水在空中飞舞。
  孙淡退后一步,避开太后的口水:“其实,太后回安陆也是好的。”
  “什么,你竟然说这样的话?”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变化
  太后这一声虎吼还很有些河东狮的味道,即便孙淡早有准备,也被吓了一跳。
  他忙道:“其实,这事情另有隐情……”说完,转头看了看四周。有几个宫女和太监正在旁边侍侯着。
  太后会意,破口对众人骂道:“尔等肮脏奴才,本宫正与孙学士说话,有你们什么事情。你们就算听了,也要听得懂,滚滚滚,都给本宫滚到院子外面去。”
  孙淡额头有些出汗,这个太后,实在是太霸道了。还好嘉靖的老爹死得早,否则摊上这么一个太太,日子不好过哟。
  众人忙退了出去。
  等院子里只剩下孙淡和太后二人,太后还在气恼地问:“孙淡,我知道你是陛下的旧臣,说起来也是我们兴王府的,怎么反让我回安陆,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本宫大老员来京城,是来做皇太后,与陛下团聚的,可不是来看看风景,然后灰溜溜回湖北。说出去,不是笑话吗?这个皇帝也太不象话了,难道是就这么向杨廷和那老贼投降,要送他的亲娘回去?”
  孙淡被她像打机关枪一样通吼,连连后退,好不容易才定下神来。他心中也是苦笑,想我孙淡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从容淡定,可遇到太后这种泼妇,还真没辙。
  孙淡道:“太后,其实你是错怪陛下了。”
  “错怪……孙淡你说,这究竟是怎么了?”太后也觉得奇怪。
  孙淡:“其实,陛下的意思也就是请你做个要回安陆的姿态罢了,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回去。”
  看太后还是不解,孙淡细声解释道:“如今,太后该以何礼仪进京城,朝中也是议论纷纷。作为陛下,自然是要以皇太后的依仗接太后你进宫的,可杨首辅去咬死要以藩王太后的标准。这件事情也就这么对峙着,而太后也停在通州进退不得。如果再拖延下去,只怕也不是办法。”
  孙淡吸了一口气,又说道:“不可否认,杨首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他的话还能代表朝廷一部分官员的想法。”
  “什么道理,根本就是无理。”太后还在咆哮。
  孙淡不理她的茬,接着说:“陛下的意思是,让太后你装着要回安陆。如此一来,也好让天下人看清楚杨首辅的霸道和本来面目,就因为他的原因,就逼得陛下母子不能相认。这不是跋扈,这不是弄权,还能是什么?”
  “对对对,你这话说得有理。”太后咬牙切齿:“此人实在可恶,还首辅呢,都将他的本来面目给揭开,让所有人看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狗东西。”
  孙淡微微函授,微笑道:“太后总算理解陛下的一翻苦心了。”
  可是,太后还是有些顾虑:“孙淡,若我装出要走的样子……到时候骑虎难下,岂不真要就这么莫名其妙离开?”说到这里,她用怀疑的目光盯着孙淡:“孙淡,这事情我怎么就觉得不塌实呢?”
  孙淡继续诱导着太后:“太后不用担心,陛下那边已经安排好了,一旦太后装出是被杨首辅逼得要离开京城的驾驶,立即就有一大群官员出来丈义执言。”
  太后还是不敢确定:“都有些什么官员要跳出来,别对我说就是张璁。那人本宫也听说过,不过是一吏部的一个小官,没什么分量。”
  孙淡:“太后,这次要出来说公道话的人可大有来头,为首的是一个叫霍韬的兵部主事。掌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职位虽然不高,却是实权人物。况且,此人在士林中有不小的声望。他若出头,定能搅动朝廷风向。”
  “一个主事,也是个小官。”
  孙淡笑了笑:“六部的大员们可都是杨首辅的人啊,再说,这一局面太后和陛下若想赢回来,必要的风险还是要冒的。”
  太后沉吟不语。
  孙淡也不催促,就那么静静地站在旁边等着。
  良久,太后才叫了一声:“好,就依你的办,本宫在这通州也呆烦了。实在不行,大不了再回去。反正不能再不死不活地了,总不可能让人笑话我耍赖吧。”
  孙淡这才松了一口气:“太后,当初陛下通过我告诉你要忍耐,要静观其变,如今也到了该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
  说服了太后,孙淡忙跑到毛澄那里,装出一副着急的样子:“毛大人,毛大人,出事了。”
  毛澄还在屋子里静坐,他现在也想通了,既然接不走太后,那么,大家就这么耗着吧。反正不能服输,饿死事小,伦理道德最大。
  “孙淡,你急冲冲地做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你胸中就没静气?”毛尚书反责怪起孙淡起来。他心中也是摇头:这个孙淡还是年轻了些,要想入阁做事,还得多多历练。
  孙淡站定了,道:“毛大人说得是。”
  毛澄这才问:“静远,你这么急跑来,可有要事?”
  孙淡道:“孙淡刚从太后那里来,太后说……太后说……”
  “太后说什么了?”毛尚书有些不快,又想给孙淡说一通大道理。
  当然,孙淡不会给毛澄这个絮叨的机会,立即说:“毛大人,太后说她要回安陆去了。”
  “什么?”毛澄额头上的冷汗就下来了,猛地站起来:“怎么这样?”
  孙淡一摊手:“我也不知道,反正刚才太后气呼呼地说,既然进不了北京,在这通州呆着也没意思,还不如回湖北老家去来得自在。”
  毛尚书怒道:“又没有人说不让太后进京,只要她同意使用藩王妃的依仗,依照国家制度进宫朝见陛下,自然可以与天子母子团聚。”
  孙淡:“问题是,太后要以皇太后的仪仗进城啊。”
  “休想,国家制度不容废弃。”毛澄斩钉截铁地说。
  “可是,如今太后要走了。传了出去,岂不让人认为是我等逼走了太后。”
  “是是是。”毛澄想通这其中的关节,汗水更多。也没有刚才的从容,喃喃道:“现在却如何是好?”
  孙淡:“让太后以藩王妃的仪仗进城朝见陛下,太后她不会答应。若是以皇太后的依仗,又破坏了朝廷制度。我觉得,这事要折中一下。要不,毛大人回城同首辅商议一下?”
  毛尚书点头:“这么大一件事,是得同首辅商议一下。可我有圣命在身,也走不了。这样,孙淡你马上回城去见首辅,让他拿个章程,我在通州劝说太后。”
  孙淡大喜,暗道:我早就不想呆在这里了。呵呵,这次回京,估计也不会再回来了。通州,我不想再看到你的日出。
  第四百二十二章 措手不及
  杨廷和府。
  对这里孙淡已经算是常客的,在以前他同杨慎乃是好友,相交甚得。一个月中,总要来他三五次。
  上次得了座师,刑部尚书赵鉴的指点,孙淡也有意于士林中人结交,巩固自己的下层人望。而杨慎因为是大明朝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家中也是夜夜高朋满座,颇有些东坡居士的派头。相比之下,孙淡则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
  既然有于士林中人结交的心思,孙淡来这里也勤了许多。也就是在这里,孙淡倒结识了诸如孙应奎等大大小小的京城官吏。
  平素间,杨廷和因为身份特殊,也不出席,任由着儿子同一众读书人在家里闹。
  可今日却怪,听说孙淡到访问,这个明朝首辅破例来到客厅。
  此刻正值晚饭的点儿上,杨廷和索性让人摆了宴席,请大家一道去客厅旁边的饭厅里吃饭。
  今日来的人不少,有王元正,有孙应奎,还有刑部的一个主事,一个礼部的员外郎和一个监察院的御使,加上杨家父子和孙淡,将一张八仙桌给占满了。
  所有的下人都推了下来,菜肴也摆了一大桌,可却没有人动筷子,甚至没有人说话。
  天已经黑尽,天气非常不好,黑云层层压下,好象都要压到房顶上了。闷热的空气如同凝滞了一般,憋得人透不过气来。
  大家都还没有吃饭,也不是一道来杨府,先先后后用了一个多时辰才陆续到齐。不过,杨廷和衣食本就非常讲究,府中的厨子也是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当值,只需吩咐一声,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呈将上来。
  所有人面前都有一双象牙筷子,一只四川邛莱烧制的黑釉酒杯。虽然这杯子样式古朴,比不上景德镇的官窑细瓷,可杨首辅是一个念旧的人,日常用具都着人从四川购来。
  灯光下,杨慎那双眼睛依旧亮的如同宝石,相比之下,他的父亲杨廷和则面皮松弛,一副老迈之状。
  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起来,刚才在客厅里又喝多了茶水,所有人都没有食欲,也没人动筷子。
  在一片寂静之中,杨廷和慢慢提起筷子,夹了一快豆腐迟缓地放进孙淡面前的碟子里,道:“静远,这是我们四川有名的麻婆豆腐,这个厨子是我特意从成都府请过来的,原滋原味,你得试试。”
  说完,他朝众人看了一眼,温和地笑了笑:“都动筷子吧,你们也别小看川菜。这川菜吧也没人珍贵的食材,像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鱼,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可越是普通的材料,越考量厨子的手艺。”
  “是。”王元正站了起来,恭敬地夹了一块辣子鸡,正要给杨廷和请菜。
  杨廷和却叫住了王元正,提起桌上的酒杯,逐一给众人倒酒:“这酒也是邛州所产,原本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可这年份上却有讲究,当年我儿杨慎要进京参加会考的时候,知道为父好酒,特意从老家带了一大坛子过来的。所谓甜不甜家乡水嘛。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坛酒也只剩下这最后一壶了。哎,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也老了。”
  听到杨廷和感慨,众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从孙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