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学士 >

第210部分

大学士-第210部分

小说: 大学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万全道了声谢,坐到椅子上:“不知大人深夜传小人过来,究竟有何吩咐。”
  “明天你就同孙佳、冯镇去一趟苏州。”
  史万全自然知道孙淡让自己去苏州不会是无的放矢,提起了精神,问:“大人让小人去苏州究竟要办什么大事?”
  孙淡淡淡道:“弄点织机、蚕种,桑苗回来,对了,熟练的纺织工人也请几十个过来。”
  史万全有些发愣:“大人这是要在房山养蚕,这事不是不能干,只可惜利润好象不太高。”
  “若我让全房上都改田种桑呢,若我在房山也办一个江宁制造局那样的大商号呢?”孙轻轻一笑:“史老板,你说,房山的所有农田都改成桑田,一年可收多少蚕丝,可织多少匹绸缎。若顺天府的土地都种上桑树呢。我们就地种桑养蚕,就地搞纺织,不比你做什么生意强?对了,搞出这个织造局,三年,只需三年,有你史老板的帮衬,有又我孙淡的想法,有孙佳的管理才能,不能将房山搞成北方最大的纺织基地。”
  史万全完全被孙淡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给惊得呆住了,他口吃地说:“等等,等等,我算一算。这房山的土地若全载上桑树,一年……一年……”
  他飞快地在心中算了算,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五万匹绸缎。”
  “你的眼界就这么点,我的史老板?”孙淡轻轻一笑,“据我所知,这个河北也有不少人种养蚕的。只不过,他们大多养的是柞蚕,还有人用槐树养蚕。养成之后产的丝,也大多销往南方,因为南方才有合格的织工,因为南方才有商人在收购生丝。一路转运,利润都让南方人给赚去了。如果能将河北这些散养户手中生丝都收了,你说,那得多大产量。”
  史万全身体一颤:“如果把整个河北的散养户手头的生丝都收购了,每年可增加四十万匹产量。另外,河南河北的棉花若能都被我等垄断,每年产他上百万匹棉布也是有可能的。”
  孙淡摇:“棉布这种东西暂时不碰。”
  “哪又是为什么?”史万全有些疑惑地问。
  孙淡:“小农经济时代,百姓自耕自足,谁家又没有一台纺机,你产出的棉布卖给谁?”
  史万全连连点头:“孙大老爷说得有理,史万全险些犯了大错。不过,织那么多绸缎,卖给谁呢?就小人所知,江宁织造局的丝绸大多供应宫中。”
  “海远,外销。”孙淡:“老史,你的目光不要局限在一处,大航海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是新经济时代,新的生产方式将催生新的生产关系。”
  第二百七十三章分工
  “啥航海,啥关系?”史万全完全被孙淡给说糊涂了,眨巴着眼睛,一脸的迷茫。
  孙淡呵呵一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东西,不要说是史万全这个大商人,就连这个时代最博学的学者也理解不了。
  “老史,你也不用搞得太明白。至于生产出来的丝绸的销路你不用担心,如果卖不完,可以卖到海外。单纯供应官府和皇宫,用量毕竟有限,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是是是,我也是担心过头了。”史万全道:“就目前而言,就算整个房山县改农为桑,一年也纺不了多少丝绸,再加上整个河北,连江南一个府的产量也赶不上。就这点产量,光一个顺天府就能吞下。”史万全叹息道:“我晋商主要经营骡马布匹和粮食,这东西利润虽大,可主要客户却是草原上的牧民,再怎么扩大生意,规模总归有限。前些年我去过一次江南,想看看能不能打进丝绸圈中。在浙江的时候,光一个嘉定府,一年的丝绸产量就达五十万匹。”
  孙佳眼睛一亮:“嘉定府有几个县?”
  史万全:“九县。”
  孙佳抽了口冷气:“蚕丝有这么大产出量?”
  史万全点点头,叹息一声:“不去江南,不知道天下之富。”
  孙淡打断二人的对话,说:“就现在来看,光房山,甚至加上整个河北的蚕丝产量的确很小,本地市场就能个完全消化掉。可我的目标是将房山打造成北方的纺织中心,今后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的。因此,海贸一事也该早做筹划,一年不成,两年,两年不成,三年,只有海贸才能带来滚滚财源。”
  史万全说:“这事等小人去了苏州,就找业内人联系一下。的确,海贸是一个来钱的生意,如果能直接联络上红夷,可少被中间人盘剥一道。”
  史万全说完,尴尬地看着孙淡:“孙大老爷,我知道你老是有大学问的,小人出身寒微,粗鲁不文,你老说的好些话,咱听得半懂不懂。以后能不能用白话?”
  孙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这国际国内形势,真用古代的话说来,还真不好概括。光一个资本主义,就得解释半天。
  他笑了笑:“算了,不懂就不懂吧,以后我注意一些,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与你们交流。”不过,你们放心,这是一笔长期生意,绝对能让我们大赚一笔的。”
  确实,如今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很多后世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点子,在明朝都是神来之笔。比如孙淡所说的开办织造局,其实就是现代工厂的雏形。而丝绸,作为手工业产品,比起一般的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要高上许多。
  实际上,开办大规模的纺织工坊间在南方也不是一件希奇事情。比如现在的苏州纺织业就非常发达,富裕的机户开设工场,雇佣机工。苏州城中就有五千多机工,这五千机工以每人养活四口人计算,至少有两到三万人直接受惠于工业生产。再加上与丝绸纺织相关的运输,销售,种植,可以说,整个苏州已经变成了一个有着一顶现代气息的商业城市。
  这还只是苏州一地,整个江南地区,包括南京在内,这种单纯依靠商业而兴旺起来的城市还有许多。
  随着商业城市的增加,商人、手工业工人也增加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未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又建立了不少商业行会。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萌发了,如果没有后来的农民起义,没有满清入关,历史不知道要走上什么样的轨道。
  新产业的出现从来都是暴利行业,只不过,北方商人因为信息不通还看不出其中的商计,没有人复制南方的商业模式而已。
  孙淡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紧跟这个时代潮流,并大赚一笔。
  史万全自不用说,他本就是商场老鬼,而孙佳有聪慧过人,只微微一想,就看出其中莫大的商机,二人都兴奋起来了。
  孙淡和史万全、孙佳也顾不得休息,很快合计出了一个数字。
  孙佳:“我算了一下,光房山一县的产量,只需要五百台织机,考虑到整个河北,一千台应该够了。”
  孙淡:“要做就做大一点,弄个三千台回来。否则,一旦风声传出去,别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利润,再涉足这个行业,只怕会恶性竞争。”
  史万全也连声道:“要做就做大点,一口气把市场给挤满,让别的人跨不进来。”
  孙佳吃惊地看着孙淡:“偌大一个苏州才五千台织机,我们一下子上了三千台,有那么多蚕丝吗?”
  “我让整个房山人都种桑养蚕。”孙淡不动声色地说。
  “只怕也不够,还有一个问题,据我所知道,房山可没人养蚕。土地可都在大户人家手里,那些家伙,你要说服他们养蚕,恐怕有点困难。”史万全醒悟过来,突然发起愁来。
  “清丈土地,让他们把地都退出来好了。”孙淡解释说:“从内心来说,我是不大想去触动豪门大户的利益的,就算要清退土地,也不该由我来出面。”
  孙佳:“那些大户人家可都是有些来历的,让他们退地,只怕比杀了他们来难。”
  “我自然是有好法子的。”孙淡不屑地一笑:“就我所知,种桑养蚕的收入比单纯种粮食要高出五成。一旦我们的织造局搞出来,农民的蚕丝有了销路,看到现成的好处,自然有人种桑。到时候那些将土地和人口依附到豪门身上的农民见种桑的好处比他们逃税得到的好处还多,不用我去清丈,他们自己就会哭着喊着让主家将土地退给他们自己。”
  “妙啊!”史万全一拍大腿:“这个法子好,农民的自耕地用来养蚕,收入一下子增加五成。这五成除了交纳皇粮国税,剩余部分比他们依附豪门的收入可多多了。这些农民看起来笨,其实一个个精明着呢。大人这招高明,就是让他们自己窝里斗,然后坐收渔人之利。只要房山搞起来了,看到真正的好处,用不了两年,我看整个顺天府的土地都会全部种上桑树,到时候,我们的货源也不用发愁了。”
  孙淡摸了摸嘴唇上的绒毛:“你们现在明白我的用心了吗?”即清丈了土地,又不得罪地方豪绅。皇帝那里我孙淡可是干出政绩来了的,也能有个交代。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孙佳无声地竖起了拇指。
  “好,既然你们都没意见了,我再谈谈细节上的事情,孙佳是我的全权代表。我和史老板是出资方,现在我们商量一下各人的权益和义务。”
  史万全听到这话立即紧张起来,他如何不知道这笔生意的好处。可是,既然这桩业务这么赚钱,以孙淡和他背后的陆家钱庄的实力,还用得着自己吗?
  孙淡好象看出史万全的心思,道:“史老板,我的确是陆家钱庄的股东之一,按说,从钱庄里借贷个几十万两现银应该没任何问题。可是,你应该也知道,陆家钱庄那边的事情有些复杂,我、今上、陆炳和黄锦都是股东,里面的事情我是不打算过问了,每年就吃些股息了事。”在孙淡心目中,陆家钱庄是为将来的中央银行准备的,等资本主义和商业信用体系初步建立,才能有所动作。将来也许会拆分成几家也说不一定,可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一动不如一静,暂时先不用去理会,就当一个生金蛋的母鸡,让它自己先下着。
  史万全不敢说话,陆家钱庄的来头实在太大,一想起就让人胆寒。
  孙淡又说:“我手头还有十几万两银子,我那宅子先不建了,全花在这个织造局上。织机的钱我来出,织造局的生意由我和孙佳经营。”
  史万全见孙淡不提自己的名字,心中一急:“大人,你把小人叫到房山了,织造局的生意有不让我插手,这不是要一脚将小人踢开吗,大人不是叫小人过来同你合股吗,怎么现在又反悔了?”
  孙淡哈哈一笑:“老史你不要急,我还没有说完呢!这生意上的事情,大家合股,将来会有很多麻烦。我有一个想法,绝对亏不了你。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在房山成立一个商号,预先向愿意改农为桑的农民发放贷款,再同他们签定一个收购协议,等到蚕丝上市统一收购,然后卖给我的织造局。以后,我只从你手头收购蚕丝。”其实,孙淡让史万全做的这种生意就是后世的公司加农户,再加小额贷款。
  说句实在话在,这个老西儿手头的流动资金多得惊人,向收购蚕丝这种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累活就让他去干吧。以孙淡现在的经济实力,要想喂饱三千台织机,光海量的现金就能让他立即破产。这种风险索性转嫁到晋商头上去,收购他们手头蚕丝的时候还可以拖欠他们三五个月,也算是一种空手套白狼吧。
  史万全猛地抓起桌上的茶杯凑到嘴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