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 >

第36部分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第36部分

小说: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里人毕竟心眼不多,有了一个人说话,其他人也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发了言,言辞激烈的时候,齐海山还插了几句嘴,但蛤蟆一言不发,只是认真的做着记录。
  等大家都说完了,蛤蟆才说;“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我首先声明啊,我的办事能力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这个纸浆材的问题,据我所知,这个厂子已经倒闭了,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这银行的债都收不回来,更何况大家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替大家向上级反映。而且我们这次下来是响应市里的文件精神进行对口扶贫,来做实地考察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好的项目可以引进,等大家有了钱致了富,一些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话刚说完人群中就有人说:“咱这穷山恶水的能引进个啥?眼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就别扯那么远了……”
  ……
  “事情不好办啊”散会过后,齐海山对蛤蟆说:“山里人说话直,你别见怪。这年年都说要脱贫,可年年都没……也不怪大家有抵触情绪。”
  蛤蟆笑着说:“这没什么,这些官面话啊,别说他们,我听着都烦,可现在也只能这样说啊。谁让我拿不出几百几千万呢?”
  齐海山抽了口烟说:“俺问你呀,邓干部你可得和我说实话,你说咱这村还有希望不?村里都留不住人啦,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俺那两个儿子也去啦。凡是在外面挣了钱的,都把老人孩子接走啦。在这么下去,这村里就没人啦。”
  蛤蟆叹了口气说:“说实话,我没把握,青龙村太偏远了,就是有点啥好东西也不好运出去,要说修路,没巨大的利润谁愿意把钱往这里投?”
  两个人都沉默了。
  良久,黄玉怯生生地问道:“枫哥,你今天都去了哪里了?”
  蛤蟆咧开个笑容说:“就是随便走了走,顺便去了趟青龙洞。”
  齐海山笑道:“青龙洞?你走的到远啊。”
  黄玉好奇地问:“那儿好玩吗?”
  蛤蟆说:“好玩不好玩,明天你们去了就知道。”
  黄玉伸出两个手指“噎”了一声说:“太好了,今天闷了一天,难受死了。”
  蛤蟆道:“先别高兴的太早,明天可不是去玩的,是工作,是考察,到时候听我安排。”
  齐海山笑道:“那儿有啥好考察的,俺们天天都去升龙潭挑水,没啥好看的。”
  这话说出了赵刚的心声:这穷山恶水的能有啥好东西?就就算有点好东西,没路也是白搭。
  蛤蟆拍了拍裤子,站起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到处走走,也算我们没白来嘛,回去以后考察报告也好写些。”
  于是几个人道了晚安,睡了。
  齐海山的精神头确实好,又在哼哧哼哧了半天才安静下来,快60岁的人了,真是不一般。
    正文 第五十五章 蛤蟆二探青龙泉
     更新时间:2008…10…7 17:24:38 本章字数:3099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蛤蟆就把赵刚叫醒了。  赵刚揉着眼睛很不情愿地起了床。随即蛤蟆又去敲黄玉的窗子,黄玉也是迷迷瞪瞪的。不过山里早上那冷飕飕的空气,很快让两个人变的清醒了。而勤劳的齐家夫妇更是天还没黑就已经出去劳作了。
  稍事洗漱,蛤蟆背着背包的副包,领着两个人出发了。
  沿途有些雾气,他们也常常和早起的村人相遇,蛤蟆向和老朋友一样的和他们打招呼,个别的还能叫出名字来,显的十分亲热。令黄玉羡慕不已。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他们看见不远处腾起白白的雾气,蛤蟆用手一指说:“你们看,那里叫升龙潭,沿着水渠向上走大约300多米就是青龙洞,洞里就是青龙泉了。”
  几个人加快了脚步,不多时就到了升龙潭。
  赵刚觉得很失望,升龙潭的名字听起来声音很响亮,但是看起来却没什么特别之处。
  升龙潭不是一个水潭,而是由四个交错的小水潭组成,没个小水潭面积不过20多个平方米,水色但是很清盈的,不过在无污染的山里,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水潭的水源来自一条水渠,水渠是青石制的,大约有一米宽,不同于常见的混凝土水渠,它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半月圆形。
  黄玉伸手往水里探了探,水温嘟嘟的。“这是温泉啊。”黄玉惊讶地说。
  “不是什么温泉”蛤蟆笑着说“这水从青龙泉出来,虽然流了这么远,但是还保持的点地下的温度。现在是冬天,你自然觉得这水有点暖和,可到了夏天啊,这水可清凉呢。”
  赵刚此时也看了点名堂出来说:“这水有点意思,而且这水潭形状有点象鸡爪啊,就是脚趾短了点。”
  “是吗?我看看。”黄玉好奇地凑着热闹。赵刚立即忙不迭地为她指点着。请牢记  www。。
  “还真的有点象呢。”黄玉象发现了新大陆似地说:“早知道昨天就到这里来玩了。”
  “赵刚的眼力不错。”蛤蟆说:“这里叫之所以叫升龙潭就是因为这四个象爪子一样的小水潭。昨天我访问了不少村民,本地有个传说:大约300多年前,这山上的青龙洞里有一条青蛇修炼成正果,一日忽然破洞而出,沿着这山坡一路直下,到了这里时,骤然生出四爪,就踏地腾空而去了。这四个水潭就是当初留下的四个爪印。”
  “那后来那青龙到哪里去了?”黄玉眨着眼问。
  “当然是成仙了。”赵刚笑道:“美女呀,这是神话。”
  蛤蟆也笑着说:“确实是个传说,不过有时候传说也是财富啊。你门再看这水渠,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人工开凿的,经过询问村民才知道,这是真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这蜿蜒而下的水渠也也是传说中青蛇下山时留下的印记。”
  赵刚心存疑虑地说:“这会不会是,村民的先人开凿再假托神灵呢?”
  蛤蟆说:“这可能也是有的,不过我昨天上山去看了看,觉得还是天然形成的可能性大。这水渠蜿蜒。如果是人工开凿的难道不知道笔直的水渠更省工省时?而且要开凿着数百米的青石,到不如直接挖土开沟方便了。不多说了,也带你们上去看看。”说着蛤蟆取出水壶,在第一个水潭里打了一壶水。
  “你打水干吗?”黄玉问。
  蛤蟆神秘地说:“等下你们就知道了。”
  三个人沿着天工造化的水渠,一路向上。其实到青龙洞的直线距离也就300多米,但是水渠蜿蜒把距离几乎拉长了一倍,又是上坡,三个人又用了将近20分钟才到了青龙洞口,洞里黑乎乎一片,让人不寒而唳。洞口一侧有一个一尺多高的石刻小神庙,里面的神位应该就是那位青龙神了。面前同样是石制的小香炉上插着几只没点燃的香,两侧是几个干硬的馒头,想必是村民给这位龙神的供奉。
  赵刚开玩笑说:“这位龙神有忒可怜,福利待遇太差了,难怪要升天跳槽去了。”
  一句话把三人都说笑了。
  黄玉忽然问:“呓?这香怎么不点呢?”
  赵刚拿出打火机说:“我来做个好事。”
  蛤蟆忙制止了他。说:“你别看这些村民没什么机会受教育,可他们的有些东西,我们是根本比不上的,你们看。”蛤蟆说着用手指着山下。从上往下看,不但蜿蜒的水渠越发的清晰,连四个小水潭也更象极了巨龙腾空的那一瞬间的踏足发力。
  “你们看出什么没有?”蛤蟆问。
  两人看了半天,疑惑地摇摇头。
  蛤蟆耐心地解释说:“村民们其实很会利用自然资源的,在山里几乎没有垃圾这一说。对用水,也是十分讲究的。你们看下面四个水潭,村民的吃水都是从地一个水潭打,这几天我们喝的水也是;第二个水潭用来洗蔬菜,第三个是用来洗衣服的,夏天也有人来洗澡,第四个水潭回被用来杀猪宰羊,所以又被称为血潭或者祭潭。现在是冬天,地二个和第四个水潭几乎没人用,但是第一和第三个水潭的用途你们应该是看的到的。”
  听了蛤蟆的解释,二人仔细看了一阵,又回忆了刚才在下面看到的情景,好象是那么回事。随后赵刚又问:“那这和我点不点香又有什么关系?”
  蛤蟆说:“这里几乎是水的源头了,村民们可不想让水质受到任何影响,所以供奉青龙香火就只有香没有火了。”
  赵刚不以为然地说:“就这么几只香,能影响个啥?”
  蛤蟆取出水壶递给二人说:“你们喝口。”
  黄玉道:“不是开水,我不要。”
  蛤蟆坚持说:“我又不会害你们,你们尝尝。”
  赵刚到底是男人,接过水壶咕咚就是一口。然后蛤蟆问:“感觉口感如何?比起在齐村长在家里烧开的?”
  赵刚吧嗒吧嗒嘴,又抿了一小口说:“齐村长家里的开水有柴灰味,这个好些。”
  蛤蟆又拿出个折叠杯子,在洞口处舀了一杯水,递给给赵刚说:“你再喝这个,对比一下。”
  赵刚分别喝了两口,奇怪地说:“怪了,都是一泉水,味道就是不一样。”
  蛤蟆笑道:“你也这么觉得说明不是我的错觉了。”说着他拿回杯子,向洞里走去。黄玉担心地说:“小心啊。”
  蛤蟆说:“没事……”
  话音未落就身影就已经消失在洞里了。过了好一阵他才又出现,手里依然端着杯水。对赵刚说:“这是直接在泉眼里打的,你再尝尝,对比一下。
  赵刚又喝了两小口,细细品味了一下,点头说:“这杯显的更甘美。”
  黄玉来了性质,说:“我来试试。”说着从赵刚手上夺过杯子一饮而尽,然后舔舔嘴唇说:“味道还行,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啊。”她说着忽然眼睛一亮说:“哈哈,枫哥,你不会是想卖这里的矿泉水吧。”
  蛤蟆微微一笑说:“这水是不是矿泉水还很难说呢,我们几个有不是专业人士。再说就算是品质一等的矿泉水,谁会到这地方来投资?不行,路太远了,成本也高。而且现在知名矿泉水品牌多如牛毛,这青龙泉想挤进去呀,广告费又是一大笔,而且我还觉得这青龙泉水量太小,不能大量开采。”
  黄玉嘟着嘴说;“说了半天等于白说嘛。我还以为有门儿了呢。”
  赵刚笑道:“玉儿呀,脱贫致富哪儿那么容易呀,反正我们这也算是考察过了嘛。”
  “谁让你叫我玉儿的?哼!”黄玉嗔怒道。
  赵刚显的有些尴尬,蛤蟆知趣地转过身去,装做看风景的样子。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树屋猎人
     更新时间:2008…10…7 17:24:38 本章字数:2670
          黄玉和赵刚斗了几句嘴,却看见对面不远处有一所破败不堪的大房子,虽然破败却仍能看出几分气势来。  就问:“枫哥,那是谁住的房子啊,那么大。”
  蛤蟆顺着黄玉手指的方向一看,说:“哦……你说那儿呀,以前是地主的房子,后来给村里当小学,现在废了。”
  “废了?”黄玉说:“那学校搬哪里去了?”
  蛤蟆叹了口气说:“没学校了,也没老师了,村里的最后一个老师前年嫁人走了。”
  赵刚说道:“那孩子们不就都辍学了?”
  蛤蟆无奈地说:“我昨天听人说那个老师师范毕业后就分到这里,足足待了十年啊。实在熬不住了……开始还有孩子去临村上学,可往返都要走3、4个小时的山路,太不安全了,渐渐的也就没人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