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92部分

大汉帝国-第92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道旨意,阻止大父当年杀回中原!”赵佗的声音很高,眼睛特别明亮:“始皇逝后,山东大乱,项籍、刘季之辈横行,大父当时就要率领五十万大军杀回中原,可是,有始皇的旨意在,大父不能这么做。若是没有始皇这道旨意,大父一定能砍下项籍、刘季的头颅。”
  略微一停顿:“大父手里是五十万大军呀!跟随始皇扫灭六国的精锐呀!要是我们回到了中原战场,项籍虽勇,岂是我们的对手?他那八千子弟兵,不过是乌合之众,也配叫军队?”
  项羽麾下八千子弟兵虽是号称精锐,可是,和岭南的五十万秦军比起来,不是一个级别。无论训练,还是装备,以及指挥的顺畅,号令的严明,都远远不如。
  要是这五十万秦军回到中原战场,项羽、刘邦转眼即灭。
  “大父,这事你说过好多回了,还说。”赵胡有些不耐烦了。
  “大父跟随始皇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受过伤,流过血,无怨无悔。可是,大父只有一件憾事,那就是在大秦危亡之际,没有出力,没有率领五十万精锐杀回中原去!大秦,是始皇的大秦!是我们用鲜血打出来的大秦!”赵佗很是动情,激动得老眼里涌出了泪水。
  把手里的绢帛晃晃,声调突转高亢:“就是始皇这道圣旨,让大父有了憾事!始皇呀始皇,你深谋远虑,为华夏殚精竭虑,可那些读书人骂你为暴君,苍天何其不公?”
  赵胡有些不屑:“大父,始皇早死了,你还老念叨着做甚呢。”
  “你见过始皇吗?你听过始皇说话了?你知道始皇的风采吗?”赵佗一连串的反问,激动难已:“你要是见过始皇,始皇要你去死,你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死!大父自打第一次见到始皇,就知道始皇是开天辟地以来,最了得的圣君了!”
  秦始皇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对他身边的人影响非常大,赵佗这个近身侍卫数十年后,仍是念念不忘。
  “禀大王,汉使求见。”近侍前来禀报。
  “汉使?可是袁盎?”赵佗眉头一皱。
  “禀大王,不是。是一个叫陈尚的人,是奉了条侯的将令前来。”近侍再次禀报。
  “条侯是个人物,他手下必是英雄,有请!”赵佗的话热情了许多。
  近侍应一声,出去带陈尚前来。陈尚脸上的冰冷不见了,带着和煦的笑容,见到赵佗象见到亲人似的,跪下行大礼:“陈尚奉条侯之命,拜见大王!”
  “陈尚?你是条侯跟前的红人,听说你为人冰冷,为何如此见我?”赵佗微觉奇怪。
  这人不愧传奇人物,人老心不老,于陈尚的来历知道很清楚。
  “大王是前朝大将,随始皇征战天下,英名远播,陈尚不敢不敬!”陈尚很恭敬的回答。
  赵佗一生富有传奇色彩,随始皇征战天下,平定岭南,立下大功,要是没有他,如今的广东之地不会如此发达。(关于始皇平定岭定,赵佗守卫岭南一事,另有曲折,后面还会谈到。)
  “哈哈!”
  赵佗畅快不已:“这么多年来,我是第一次听人说我英名远播,就是那个袁盎只会吹捧,也没有你说得这么真诚。好!条侯若有什么话,我们照办便是!”
  “谢大王!”
  陈尚依然是那么恭敬。
  与陈尚顺利出使相反,柳铁的闽越之行极为不顺。那是因为,闽越王驺郢一听说周亚夫要请他去饮茶,马上称病,不敢去了。
  ……
  单于庭,军臣单于的王帐中。
  军臣单于一如既往的与大臣饮宴。匈奴没什么国事,政务极少,见了面,三言两语就说明了,时间多的是,要不饮宴,这时间还真没法打发。
  “天气已经凉了,本单于的五十万大军已经调集,准备杀向汉朝,打进长安!”军臣单于举着手中的金碗,得意洋洋的宣布,仿佛已经忘了雁门大败似的。
  “打进长安!”
  “打进长安!”
  一众大臣齐声欢呼,声遏浮云。
  “左大都尉率军猛进,已经打到汉境了,我们祭天之后,就可以进军了!”军臣单于把手中金刀狠狠插进羊腿里,恶狠狠的道:“打汉人,就要象剁这羊腿,一定不能留情!”
  “乌特拉!”
  “乌特拉!”
  就在群臣的欢呼声中,一个侍卫快步进来,跪在地上,双手高举过头:“禀单于,这是汉人将军周阳写给大单于的信。”
  “什么?周阳给本单于写信?”
  军臣单于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得差点把眼珠子砸在地上。
  “禀单于,周阳写好此信,派人围了一个营地,要牧民送来的。”侍卫再次大声回报。
  “大单于,一定是周阳害怕了,写的求饶信。”
  “汉人嘛,一向胆小,冒顿单于写信要与吕太后睡觉,她也答应了。要不是路程太远,现在的汉朝皇帝就是冒顿的子孙!”
  在群臣的叫嚷声中,侍卫再次禀报:“与此信送来的还有左大都尉的头颅。”
  “什么?左大都尉的头尉?”
  军臣单于还没有说话,一众大臣就叫嚷开了。
  这可是重磅炸弹!要他们相信左大都尉给汉军杀了,不是困难,是比登天还要难!
  “左大都尉是大匈奴的第一勇将,谁杀得了他?”
  “只有他杀汉人的份,汉人杀不了他!”
  就在他们不屑的讥嘲之时,只见军臣单于抓过裘衣,一瞧之下,大叫一声:“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一口鲜血喷得老远,仰面便倒,人事不知。
  即使晕在地上,军臣单于仍是在不断吐血,比起在安陶给气得吐血严重了十倍都不止。
  裘衣掉在地上,大臣们能识得一些汉字,只见上面用鲜血写着“周阳奉旨统兵,麾下战将千员,射雕者十万,雄兵百万,欲与单于会猎龙城!!!尔可敢应战?!”
  一百三十二
  雄兵百万,射雕者十万。战将千员,这是夸张的说法。可是,这夸张听在耳里,却是极为提气,是以当日李广他们一见周阳所写,无不是开怀畅笑。
  对于汉人来说,这话很长志气,要人不开心都不行。
  正是因为这样,李广才叫嚷着,要周阳把这书信在奏章里提一下,要景帝也高兴高兴。周阳本无此心,却拗不过众将,只得依了,在奏章的最后附上一句,没想到景帝竟是欢喜得要痛饮千杯。
  如此豪言下酒,不要说千杯,就是三千杯也不多!
  “会猎”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真正的打猎。
  在周阳的信里,当然不是来龙城打猎,而是要来攻打龙城,要与军臣单于在此大战一番。
  龙城是什么地方?匈奴单于的埋骨之所。埋在这里的匈奴单于何其之多,远的数百上千年前的单于,近者冒顿、老上单于都埋在这里。
  这可是匈奴的圣地!在匈奴的圣地和军臣单于大战一场,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周阳要当着匈奴历代单于的面打败军臣单于,要当着军臣单于的面挖了历代单地的坟墓。挖了你老祖宗的坟墓,你就是罪人,是无能之人,这是莫大的讽刺、羞辱、蔑视……
  人生之受辱至此,已经到了极致,无法再超越了!
  军臣单于一读此信,能不气得吐血?能不气得连连吐血?
  不过是写在左大都尉裘衣上的几句话罢了,然而,匈奴一众大臣,却是作声不得,没有人说话,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看着鲜活的字迹,人人脸上变色,瞳孔收缩,仿佛那不是字,是晴天霹雳似的!
  没错,这的确是晴天霹雳!
  汉朝数十年来,没有发出过如此有气势的豪言!此时骤然出现在单于王帐中,无异于晴天霹雳,震惊了匈奴大臣。
  中行说看着裘衣上的字迹,胸口急剧起伏,他是汉人。也是没有想到汉人中竟然有如此胆色过人之人。他投靠匈奴,教匈奴掳掠汉朝边境,是对还是错呢?
  在这一刻,他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些分辨不清是非了。要是周阳真的率领大军驰骋在大漠上,杀到龙城,他的命运将会非常悲惨。
  以前,他是一点这种想法也没有,可是,如今却感受着烈烈英气,从未有过的豪言,他的心第一次颤抖了!
  “噗!”
  那字迹,鲜红如血,仿佛一把把利剑,直戳他的心窝,中行说一口鲜血吐出来,仰面便倒,脸色苍白,手足发冷。
  周阳绝对没有想到,他一通书信,不仅气得军臣单于吐血,还吓得中行说晕倒。更是惊得一众匈奴大臣动弹不得。
  不说其他,一通书信有此威力,足以自豪了!
  ……
  雁门城下,秋意渐起,秋草已黄,炎炎夏日早已过完。
  然而,城下的汉军训练刻苦,人人汗流浃背,仿佛这仍是炎热的夏季似的。
  训练虽然辛苦,可是,汉军没有人退缩,反而是士气高昂,斗志昂扬。
  胜仗是激励士气的最好方式,接连的胜仗早已一扫汉军以前的颓势,军心大振,人人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要想在即将到来的秋后大战中获胜,取得大胜,就必须训练,必须执行周大帅的意图。
  到如今,汉军士卒对周阳万分信服,谁叫周阳总是带他们打胜仗呢?
  不仅打胜仗,还胜得干脆利索,绝不拖泥带水,连匈奴第一猛将都给砍了头颅,这能不振奋人心,能不激励军心吗?
  在军臣单于当日扎营处,周阳驻马其间。当日,大战过后,累累尸骨。满地泥泞,而现在,却是汉朝骑兵的训练场。
  不得不说,这块平地,除了地势稍低,易于积水外,还真是训练骑兵的好地方。地势开阔,易于骑兵驰骋。
  李广、程不识、冯敬他们驻马周阳身侧,静静观看汉军驰骋。
  在周阳身前不远处,有一堵土墙,长约百米,土色尚新,新筑不久。这是为了检验骑兵使用长矛的冲击力,公孙贺特的修筑。
  土墙前面,有一百建章军,手里一支长矛,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很是锐利。他们,正是选出来测试长矛威力。
  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公孙贺。
  周阳的设想的确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使得骑兵的威力更强,可是,究竟有多强。谁也没有见过,无法预知。就是周阳本人,也不知道这会使骑兵的战力增加多少,测试是必须。
  “这土墙夯筑得很厚实,他们能撞倒吗?”李广眉头一拧,有些把握不定。
  “看看就知道了。”这问题谁也无法回答,只有等待事实了,程不识也没有定论。
  周阳右手一挥,公孙贺手中长矛前指,弯曲的矛尖好象毒蛇的蛇信。
  一百枝长矛朝前,那就是一百条毒蛇。似欲吞人噬骨,很是骇人。
  建章军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仿佛他们不是在测试,而是驰骋在战场上似的。
  “端好矛!用力握着!”公孙贺大吼一声:“杀啊!”
  蹄声骤起,一百建章军泼风般冲了出去,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气势不凡,仿若千军万马在驰突一般。手中的长矛,明晃晃的,好雄壮的阵势。
  程不识眼睛放光:“有了长矛,和没有长矛,冲锋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杀气腾腾,若是匈奴遇上,一定会给捅得死伤无数!”
  李广抚着脸颊:“大帅,这主意好!可是,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军事科学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来的,不是凭空就能产生。周阳之所以能想到这点,是因为他是现代人,眼界比李广他们开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